第270章 是我拿两个窝窝头换的棋谱!

作品:《重生八零:从被女知青退婚开始

    这一回!


    郭老爷子没了之前那副胜券在握的笃定,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每下一步棋都要慎重思考许久,言语间也没了先前的轻快跳脱。


    这一局,持续了足足半个小时,棋盘上双方局势依旧胶着。


    郭老爷子面露诧异之色,这才认真地看向江南征,开口笑道:“小子,这才是你真正的本事吧?”


    “……”江南征微微一笑,没有回应这句话,反而以一种让郭老爷子意想不到的沉稳语气说道:“将军!”


    “啥?”郭老爷子猛地一怔,用难以置信的眼神把自己那陷入困境的棋盘望着,满脸震惊道:“小子,你这用的……究竟是什么棋法?”


    江南征还没来得及开口,旁边的郭知夏就忍不住惊呼出声:


    “这是三车闹士啊!”


    此时,胜利的笑容才缓缓在江南征脸上浮现,他侧过头,一脸诧异问道:


    “三姑竟然也懂这种残局绝杀之法?”


    “利用两个车和一个卒,对对方双士发动攻击,从而形成杀局,这可是三车闹士的经典杀招!”


    听见江南征这么问,郭知夏温婉地笑了笑,看向他的眼神里满是欣赏,毫不掩饰眼中的诧异。


    “三车闹士?三车闹士!”


    一旁的郭老爷子嘴里不停念叨着这几个字,眉头紧紧皱在一起,低头死死盯着已成死局的棋盘,


    实在想不明白,明明刚才还僵持了半个小时,局势焦灼不下,怎么这眨眼间,就让江南征这小子找到了突破点,一下子绝杀了呢!


    看到老爷子那副惊愕的神情,郭新成和郭复生两人暗暗相互看了一眼,眼底同样满是震撼。


    江南征,这小子确实是才华横溢,令人惊叹!


    单从下棋的手段就能看出,他对棋局的掌控能力以及对杀法的理解,比起他们的父亲还要更胜一筹。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自家三妹郭知夏。


    大家都知道,郭家老爷子对下棋痴迷至极。


    身为老爷子的儿子,郭新成和郭复生从小到大没少被父亲拉着下棋。只要一有时间,老爷子必定要和他们下上几局。


    然而,父亲毕竟下了几十年棋,棋力深厚,远非他们兄弟二人能比,所以从小到大,他俩几乎就没赢过父亲。


    但郭知夏的情况却有所不同。


    这位妹妹,自幼就在琴棋书画方面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从识字起,老父亲就常拉着她一起切磋棋艺。


    随着郭知夏慢慢长大,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她的棋艺也日益精湛。


    后来陪父亲下棋时,已经从输多赢少,变得与父亲棋力不相上下了。


    若不是后来郭知夏因学业、工作以及成家等事,耽搁了钻研棋艺,她必定能青出于蓝,让老爷子难以取胜。


    即便如此,郭新成和郭复生心里也清楚,为了能陪老爷子下棋,哄他高兴,郭知夏最爱做的事,就是四处搜罗棋谱,特别是那些稀奇少见的绝杀棋谱。


    她对这些棋谱喜欢的不行,自己收藏起来不说,还总喜欢在老爷子找她下棋时,用这些棋谱杀老爷子一个措手不及,给他惊喜。


    所以,虽说郭知夏当下棋力可能比不上老爷子,不过在见识和眼力方面,说不定比老爷子还强。


    假以时日,等她将见识与棋力融会贯通,定能把老爷子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不过那是以后的事了。


    如今郭知夏能认出“三车闹士”,而老爷子却不知道,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奇怪之处就在于——江南征居然会这一招!


    这足以表明,江南征有着相当深厚的底蕴。


    小小年纪,就对传统国艺如此精通,想必是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和训练,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郭新成和郭复生再次相互看了一眼,心中对江家又多了几分强烈的好奇。


    江南征三局一胜的策略,更是让兄弟俩心中一动。


    说实在的,论及涵养功夫和为人处世的艺术,兄弟俩向来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可如今……


    江南征年纪轻轻,却也深谙为人之道,着实令人惊讶!


    作为客人,他没有喧宾夺主,主动承担了两局败绩,


    一方面讨得老爷子欢心,另一方面又没有全盘皆输,最后绝地反胜,巧妙地展现了自己的棋艺水平。


    表面上看他是输了,实际上却是赢了。


    当然,要是没有郭知夏认出那招“三车闹士”这个意外,江南征这一系列操作堪称天衣无缝。


    这正是让郭新成和郭复生感到震惊的地方。


    这小伙子……还真有两把刷子!


    “哟,小子,合着你是用这法子将我的军啊!”


    这会儿,郭老爷子已经把整局棋复盘完了,突然咧嘴笑了起来,


    抬起头,眼中毫不掩饰的精光,直直地落在江南征身上,随后又带着点郁闷的瞅了自家女儿一眼。


    “知夏,这么厉害的杀招,你咋都没跟爹提过呀?”


    郭知夏见父亲眼中既有意外又带着点小埋怨,便微微笑着,娇嗔道:


    “爹,说起来也巧,我才找到这棋谱半个月,还在琢磨呢,都没研究明白呢,哪敢在您面前显摆呀,这不班门弄斧嘛!”


    “嘿,你这丫头,又背着我琢磨棋艺,想偷偷提升棋力呢?还神神秘秘的,打算给我个‘惊喜’?”


    郭老爷子又好气又好笑,赶忙招手,“快把棋谱拿给爹看看!”


    “爹,这可真不巧。”郭知夏迎着父亲的目光,抱歉又温婉地笑了笑,


    “我那份棋谱,是在地摊上一个老头那淘来的。就这一招,还是当时我看他跟同伴下棋,觉得好奇,瞄了一眼,花了俩窝窝头才买下来的。”


    “后来再去找那老头,人早没影了。真就只有这一招,棋谱还是我自己画的呢,明天给您送过来哈!”


    “哎呀!”郭老爷子嘴角抽了一下,一下子急得不行,赶紧又转过头去。


    “南征啊,你这‘三车闹士’……有没有具体的出处呀?”


    嘿,这老爷子还挺有趣的!


    看着老爷子眼中满是渴望,江南征一眼就看出他是真心热爱下棋,对棋谱更是痴迷。


    于是,他悄悄瞥了郭知夏一眼,坦诚说道:


    “老爷子,我这杀招,源自一卷《棋谱秘录》……”


    “什么?《棋谱秘录》?!”


    不等江南征把话讲完,就见郭老爷子猛地从床上蹦了下来,激动得大声叫起来:


    “是那本《棋谱秘录》吗?”


    “我也不太清楚具体来历。我爷爷爱下棋,我小时候和他下,总输。是我拿两个窝窝头换来的这棋谱!”江南征微笑着,把郭知夏刚才说的理由照搬了过来。


    郭知夏:“……”


    “你的意思是……你手头还有《棋谱秘录》的本子?南征啊,这可真是个重大发现!要是真有这份《棋谱秘录》,那咱传统国艺象棋可就能更好地发扬光大啦!”


    “太棒了,哈哈哈哈,南征,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南征,哎呀,你什么时候回家,我和你一道去瞧瞧那棋谱……”


    听见这话,望着兴奋得不行的郭老爷子,江南征有些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脑袋,说道:


    “郭爷爷,时间太久了,而且我以前不太在意棋谱,现在都不晓得把它放去哪儿了!”


    “啥?”郭老爷子满脸错愕,显得十分惋惜,刚刚那股子高兴劲儿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失望。


    “不过还好,棋谱上的内容我都还记得!”


    “什么?”


    这一瞬间,郭老爷子的表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刚刚有多失落,此刻就有多兴奋,他激动地说道:


    “你居然都记得?那可真是太棒了!”


    说着,他手指向郭芙婷,说道:“芙婷啊,你以后有空,可得多带这小子来看看爷爷!现在这小子可是爷爷的宝贝疙瘩!”


    “爷爷,我知道啦!”郭芙婷会心地笑了笑,对于爷爷这个要求,她一点都不反感。


    郭新成和郭复生兄弟俩默默看了一眼,心中满是震惊。


    这才一会儿工夫,局面就从老爷子掌控主导权,完全转变成江南征占据主场了,实在是令人称奇!


    “来,南征,咱再下一盘,芙婷,快点,给爷爷把棋盘摆好!”


    郭老爷子把江南征的手拉着,赶忙坐下说道。


    郭芙婷佯装生气地瞪了爷爷一眼,娇嗔道:“爷爷,南征和您可不一样!”


    “……”郭老爷子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爽朗地大笑起来:“哈哈哈,是是是!爷爷太兴奋,忘乎所以了嘛!”


    郭新成深知做事应适可而止、意犹未尽的道理,赶忙走上前说道:


    “爹,都已经下了三盘棋了,而且眼下时间也有些晚了,要不咱先吃饭?今儿您可是特意把南征请来家里吃饭的呀!”


    听见这话后,江南征心中不禁一动。


    这么说来,这顿饭是郭老爷子特意安排的?


    “哎哟,你看我这记性!一高兴啥都记不住了!走走走,南征,咱去吃饭!你可得和我好好唠唠那《棋谱秘录》上的内容!”


    郭老爷子急匆匆地下了炕,紧紧牵着江南征的手,那亲热劲儿简直没法说。


    这一幕,让正在门口抽烟的郭旭阳和郭浩然看得目瞪口呆。而当江南征被老爷子牵着走进饭厅时,整个屋子瞬间炸开了锅。


    惊讶的声音大多来自郭家第三代的成员。


    他们和郭芙婷年纪差不多,刚才可是清清楚楚看见奶奶亲自来楼下迎接江南征,当时就已经震惊不已。


    这会儿又看到爷爷把江南征的手牵着,两人有说有笑,亲密得如同一家人般走进餐厅,任谁看到这场景能不诧异呢?


    要知道,平日里在家,老爷子一向严肃,很少有笑容。


    郭家往来的客人众多,作为郭家人,他们可从来没见过老爷子对哪个外人如此亲昵。


    这份格外的亲昵,无疑凸显出江南征的与众不同。


    “快来,南征,你到这儿坐。今儿个爷爷实在是太高兴了,晚上可得陪爷爷多喝几杯!”


    郭老爷子拉着江南征来到餐桌旁,很自然地就让他坐在自己右边的位置上。


    这样的座位安排,明显遵循着以右为尊的原则。


    但实际常理来说,江南征作为晚辈,通常应该在郭老爷子的下手位置入座,也就是老爷子的左边。


    眼前这情形,让现场的年轻一辈愈发惊讶不已。


    郭家平日里宾客不断,这么多年招待下来,这种情况还是头一回出现。


    好几个年轻人趁着上菜和准备碗筷的空当,把郭旭阳和郭浩然拉到旁边,小心翼翼地问道:


    “大哥,这是咋回事啊?老爷子咋这么待见这个江南征?”


    郭旭阳在这群人里年纪最大,听到这话,没多说什么,只是笑着说道:


    “你们就只管吃饭,少打听,多喝点酒就行!”


    虽说他没明讲,但脸上那欢喜的神情并不像是装出来的,周围的堂弟堂妹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看样子爷爷奶奶对江南征这么好,肯定是这小伙子有不一般的地方。


    “今儿就是家里人聚聚,没那么多规矩,大家高兴、自在就行!你别觉得有压力。”


    郭老爷子见江南征规规矩矩地和已经入座的郭家人打招呼,额头都开始出汗了,便安慰了他一句。


    “南征,爷爷说得对!在咱们家吃家宴,不像在外面,不会硬拉着你拼酒的。”


    郭芙婷这时带着一位阿姨,端着个托盘走了过来,从托盘里拿出一副小酒盅和酒杯,轻轻放在江南征桌前,还小声叮嘱道:“不会让你喝太多的。”


    “开心就行!”郭复生在江南征旁边靠下的位置坐着,轻轻用腿碰了碰他。


    “好!”江南征点头,真诚地说道:“谢谢爷爷、叔叔和伯伯们的关照!”


    他的确感觉挺自在的,就拿眼前这只有小小二钱的小酒盅来说,就让他心里挺舒坦。


    酒文化,在咱们中华大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用多大的杯子喝酒,其中都有着很深的门道。


    看这情形,明显郭家人没打算把他当成那种要拼酒的外人,而是……真真切切把他当作家人,大家轻轻松松、洒脱随性地喝点酒就好。


    果不其然!


    郭新成说了句“大家开始吃吧”,众人便安安静静地吃起饭来,举止慢条斯理,氛围十分和谐。


    江南征舒适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碰到郭新成、郭复生等郭家第二代人过来敬酒,他就轻轻抿上一口,点到即止。


    像郭芙婷、郭旭阳、郭浩然他们这个年龄的人,都没喝酒,在另一桌愉快地聊着天,氛围同样融洽。


    江南征目光一扫,心里就明白了。


    想必在他来之前,郭家人就已经互相交代过了,毕竟他就一个人,酒量有限,应付不了太多敬酒。


    你看这一顿看似平常的家宴,他所在的主桌,坐的都是关系亲近的家人,旁边一桌是稍远些的亲戚,再有一桌是和郭芙婷年纪相仿的人,还有一桌是半大的孩子们。


    简简单单就摆了四桌,三四十人一同用餐。如果每个人都来敬酒,恐怕十个江南征也招架不住!


    像现在这样,大家浅尝辄止地喝酒,感觉真的很不错。


    众人相互交谈着,声音不大,既没有嘈杂喧闹之感,又不会显得冷清,热闹的程度刚刚好!


    对于一个大家庭而言,能做到这样着实不容易。


    这也让江南征心里不禁泛起一阵感慨。


    来到江城后,江南征前前后后参加过三次类似的饭局。


    在宁家那次,饭局氛围充斥着虚伪,为人往来全是客套,给人的感觉就像在例行公事般应付。


    于王家的那次饭局则截然不同,现场热情洋溢,欢乐满满,众人真情流露,让江南征仿佛置身自己家中一般自在。


    而这次在郭家,氛围温润舒适,江南征丝毫没有拘谨之感,就好像来到朋友家中。


    三次饭局各有独特之处,也让江南征深切体会到了人间的冷暖差异。


    思索一番后,江南征在与众人推杯换盏之际,便不再刻意将心思都放在待人接物上。


    有了这样的转变,他便尝出了饭菜中不一样的滋味。


    没错,这果然是覃家菜!


    郭芙婷之前曾为他做过两道覃家小菜,当时只是略微品尝,远不及今日这般令人震撼。


    眼前摆满了各种以往只能在书本记载或传闻中听闻的宫廷御制菜,


    它们小巧玲珑、精致无比,花样繁多且色泽诱人,江南征顿时惊喜不已,很快就大快朵颐起来。


    “在江城你孤身一人,如果遇到什么事儿,不管大事小事,都和咱们说一声。”


    “要是饿了、冷了,或者觉得疲惫劳累了,就来家里吃顿饭,歇歇脚,和我们讲讲你最近的情况。千万别跟我们客气!”


    说着,沈红玉拿起公筷,夹了一筷子东坡肉给江南征,一脸慈祥地叮嘱道:


    “冬天到了,得补充点脂肪。你别光看着,也吃点儿,一点都不腻。”


    “谢谢奶奶!”江南征微笑着,满怀感激地对她点了一下头。


    “你这孩子,这有什么好谢的!这都是应该做的!”沈红玉笑着回应。


    “……”


    江南征应了一声,低下头咬着东坡肉的时候,心里却泛起一丝疑惑。


    “都是应该做的!”


    要是这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他肯定不会去琢磨其中的含义。


    然而,这话换做别人说都正常,唯独郭芙婷的奶奶说就显得有些异样。


    她身为长辈,自己与她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讲出这样的话,总让人感觉不太恰当。


    “应该”这词,通常是长辈对自家晚辈表达关怀与付出时才会说。


    可自己和郭家,实在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关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