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小岗村工业园

作品:《1980红顶商人

    三轮车夫们站起身子用力一蹬,开始向龙港镇方向加速行驶.....


    乔治回头望向万达广场。


    那座建筑在风雪中愈发清晰,像一座灯塔,照亮了他对中国市场的全新认知。


    他知道,这次南江之行,注定会改写他对“中国制造”的所有想象。


    三轮车拐上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时。


    乔治险些从车斗里弹起来。


    双向三车道的水泥路面平整如镜,绿化带里的冬青被修剪成整齐的弧线。


    自行车道上,几个穿着工装的年轻人骑着“飞鸽”牌自行车,车把上挂着印有“顾氏”logo的帆布包,铃铛声清脆悦耳。


    “这……这是国道?”乔治指着路边的指示牌,上面赫然写着“前方龙港镇”。


    他想起在上海见过的霞飞路,坑洼的路面上挤满了黄包车,与眼前的景象判若云泥。


    车夫得意地拍了拍车辕:“这是支江区政府修的!没要市里一分钱,说是‘学习龙港镇经验’。”


    他指向远处的烟囱,“前头就是龙港镇,那儿的路更宽!龙港镇流行一句话:路宽了,货车才能跑得欢,钱才能赚得多!”


    说话间。


    又一辆印着“顾氏食品”的冷藏车呼啸而过,车身上的企鹅logo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乔治数了数,短短十分钟内,竟有十七辆各类货车驶过,车厢里满载着布料、罐头、机械零件……


    完全不像一座县级小城该有的物流密度。


    索菲亚突然让车夫停车,她走到路边,蹲下身轻抚着水泥路面——温热的触感透过手套传来,仿佛能感受到


    “乔治,”她站起身,纱巾在风中猎猎作响,“你注意到没有?这些货车没有一辆是空的。进龙港镇的,装的是原材料;出龙港镇的,装的是制成品。”


    乔治顺着她的目光望去。


    果然,看到一辆驶离的卡车尾部露出成箱的羽绒服,白色的包装上印着英文“gusdownjacket”。


    他突然想起之前在上海闲聊时,顾方远说过的一句话:“我要让龙港镇成为中国的‘小利物浦’,让全世界都知道这里能产出最好的商品。”


    原来那不是玩笑....


    三轮车重新启动时。


    乔治不再抱怨颠簸,反而贪婪地观察着路边的一切。


    标准化的厂房、统一着装的工人、甚至连电线杆上的标语都透着一股干劲——“跟着顾老板,天天有肉吃”。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眼前的并非一座普通小城,而是一个正在上演经济奇迹的实验室。


    而顾方远,正是那个手握魔法配方的科学家。


    “索菲亚,”乔治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我有种预感,我们这次带来的订单,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顾方远能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全国……”


    “不是可能,是一定。”索菲亚合上笔记本,眼中闪烁着商业猎手特有的光芒,“你看那条路,乔治,它不止是水泥铺成的,更是用创新和野心铺成的。而我们,有幸成为第一批踏上这条路的外商。”


    三轮车驶入龙港镇地界时。


    突然驶入一片光亮之中。


    乔治下意识眯起眼,只见眼前的景象如同一幅被突然调色的油画。


    前一秒还在灰扑扑的老城穿行,此刻却被齐刷刷的青砖瓦房晃花了眼。


    那些房子鳞次栉比,屋脊上的琉璃瓦在冬日暖阳下折射出细碎的金光。


    没有一间茅草房!


    甚至连土坯墙都难寻踪迹。


    更有几栋二层小楼带着西式拱窗,阳台上晾晒的的确良衬衫随风飘动,像一面面小小的旗帜。


    “我的上帝……”乔治的羊绒手套滑落在车斗里。


    他指着远处被绿色安全网包裹的高楼,钢筋骨架刺破灰蒙蒙的天空,“那是在建的……十几层的楼?”


    在他印象里,中国县城最高的建筑不过是四层的百货大楼。


    索菲亚的纱巾被风吹得扬起。


    她摘下太阳帽,任由雪花落在栗色卷发上。


    眼前的龙港镇像个精心搭建的模型....


    宽阔的水泥路上,自行车流如织,车把上大多挂着印着“顾氏”字样的搪瓷缸。


    路边的宣传栏贴着大红标语,“劳动光荣”四个大字


    甚至连路灯杆都被漆成了统一的天蓝色,顶端装着崭新的玻璃灯罩。


    “张翻译,这里真的是乡镇?”乔治的声音带着震惊,他看见几个穿皮夹克的年轻人开着摩托车呼啸而过,车尾扬起的雪粒在阳光下闪烁,“我在香港见过的卫星城,也不过如此!”


    张翻译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喉咙里发出“咕噜”的吞咽声:“乔治先生,索菲亚小姐,这里确实是龙港镇。”


    他指向路边的指示牌,“您看,‘小岗村工业园’——全是顾老板的产业。”


    三轮车沿着工业园的围墙绕行。


    灰色的水泥墙望不到尽头,墙内不时传来机器的轰鸣和工人的号子。


    许久后,总算到达了小岗村工业园大门。


    先派人和值班室的人进行沟通,他们则继续观察周围景象。


    “对面那排五层楼是什么?”索菲亚指着马路对面的建筑群,米色的外墙在雪景中显得温暖,每扇窗户都挂着不同花色的窗帘。


    张翻译向路边修鞋匠打听后,语气里满是羡慕。


    “那是职工宿舍和单位套房。顾老板说工厂噪音大,不能让工人睡不好觉,特意把生活区和生产区分开。”他指向楼前的小花园,几个老人正围着石桌下象棋,旁边的滑梯上,扎蝴蝶结的小女孩咯咯直笑。


    乔治点点头。


    想起在曼彻斯特见过的纺织厂,工人们挤在工厂楼上的隔间里,二十四小时轮班,连阳光都见不到。


    而这里,宿舍楼前有绿化带,有儿童游乐设施,甚至每栋楼都配备了自行车棚。


    环境简直太优越了!


    他还是第一次在工厂范围内感受到‘舒适’二字。


    对顾方远的这种做法他非常认同。


    很多企业将宿舍直接放在厂区内,白班的人还稍微好一点,上夜班的人白天根本没法睡觉,时不时被惊醒一下。


    久而久之,工作状态反而下降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