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作品:《1980红顶商人

    “行!”顾方远转身招呼一声,“都散开,或者到周围逛逛也行,别堵在这里。”


    众人三五成群离开大门口,向四周散去。


    链条声哗啦啦响起,生锈的侧门缓缓推开。


    顾方远冲身后使了个眼色,顾方伟、顾大壮等四人拎着装有现金的帆布包跟上来,帆布包的提手被勒得深深陷进掌心。


    接待大厅里,吊扇在头顶发出恼人的嗡鸣。


    小李搬来算盘,手指在算珠上拨得飞快:“说吧,要啥车?”


    “55辆货车,14辆吉普!”顾方远脱口而出,手指在油腻的木桌上敲了敲。


    “吉普车只有北京吉普,货车你要哪一种,轻型?还是中型?”小李不断转动圆珠笔,等待答复。


    “能在上海取货的有哪些货车?”


    “上海牌轻型货车,载重2吨,售价2万元;解放牌中型货车,载重4吨,售价3万元;黄河牌重型货车,载重8吨,售价5万,”


    小李一边说一边写在纸上,写完后重重点了一下,推给顾方远选择,“这些都可以拿到现货,其他地方的汽车,可以在我们这里购买,但需要你们自己去汽车厂提车。”


    “吉普车呢?”


    “北京吉普2万一辆。”


    无论是吉普车,还是货车,都比其他地方贵,这里唯一优势就是不限量。


    关于价格,出发前就让管家过来打听过了,再问一遍,也只是确认一下。


    “我要14辆北京吉普车,55辆黄河牌重型货车。”


    小李手中的算盘“哗啦”散了架,她手忙脚乱地捡算珠,抬头白了他一眼。


    “你当批发冰棍呢?我们这里是销售公司,不是汽车制造厂,哪有那么多单一品种车辆?要么换其他品种,要么等半个月。”


    顾方远尴尬地揉了揉鼻子,好像是这么回事,“那有多少?”


    “吉普车数量够,黄河牌重型货车只有30辆。”


    顾方远点了点桌面,“那就要30辆黄河牌重型货车,25辆解放牌中型货车,这样可以吗?”


    “可以!”小李拿出算盘开始计算,“14辆吉普车26万元,25辆解放牌中型货车75万元,30辆黄河牌重型货车150万元。


    总计251万元!确定要吗?”小李抽出一张单据,做出填写的动作,“如果确定买,我就填单据了。”


    “确定!”顾方远从帆布包里掏出单位证明,拍在桌上。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


    顾方远在车管所、公安局、销售公司之间来回奔波,皮鞋跟磨掉了一层皮。


    当他终于攥着厚厚一叠购车发票和行驶证,跟着小李来到停车场时,太阳已经把西斜,把汽车的影子拉得老长。


    14辆吉普车、30辆黄河重卡、25辆解放中卡整齐排列,车头系着的红绸子在晚风中轻轻飘动。


    顾方伟摩拳擦掌,围着一辆重卡转了三圈,突然伸手摸了摸车头的解放标,指尖沾了层薄薄的灰。


    “阿远,这车头真亮堂!”他咧开嘴笑,缺了颗牙的牙龈露在外面。


    顾方远扫视众人,看着他们眼里压抑不住的兴奋,故意拖长声音:“说吧,想要重卡还是中卡?”


    “随便……”“都行……”回答声稀稀拉拉,却没人敢直视他的眼睛,唯有顾方伟的目光死死黏在重卡的驾驶室上。


    “得了吧!”顾方远笑着摆摆手,“一人6辆重卡,剩下的归我!”


    “那多不好意思……”顾方伟嘴上这么说,却已经伸手去接钥匙,粗糙的手掌在钥匙上摩挲了好几下,仿佛在摸自家的孩子。


    顾方远白了他一眼,将钥匙分发给众人,转头对曹平安说:“安排个人,带他们到南京路逛逛,明天一早出发。你陪我去一趟造船厂。”


    “好嘞!”曹平安应了一声,转身朝一名船员交代,“小潘,上次我带你去的南京路,还记得不?”


    “记得,就是那条最热闹的街,对吧?”


    “恩,你带着大家过去逛逛。”


    “好嘞!”


    众人哄闹着爬上车,引擎声此起彼伏,惊飞了树上的麻雀。


    看着浩浩荡荡的车队驶离。


    曹平安这才发动吉普车,带着顾方远离开。


    中华造船厂的铁门“吱呀”敞开。


    顾方远望着厂区内锈迹斑斑的龙门吊,叼着的烟卷在唇间晃了晃。


    曹平安紧跟其后,皮鞋踩过满地铁锈,发出细碎的声响。


    二人在安保人员的带领下,来到船厂办公大楼。


    厂长办公室的木门上挂着“杨德胜”的铜牌,漆皮剥落处露出底下的木纹,像一道陈旧的伤疤。


    推开门。


    浓烈的烟草味扑面而来。


    杨德胜从藤椅上起身,藏青色中山装的袖口磨得发亮。


    看见顾方远二人进来。


    立刻起身,快步上前握住顾方远的手,掌心的老茧擦过对方虎口:“您应该就是顾老板了吧!久仰久仰!”


    “杨厂长你好!”顾方远回应了一声。


    杨德胜又和曹平安打了一声招呼。


    接着转身,从书桌抽屉拿出一包全新的牡丹香烟,抖出两根递给二人。


    “杨厂长客气了。”顾方远接过烟,指尖捏了捏烟卷。


    正宗的沪产烟,烟丝填得紧实。


    他抬眼打量办公室,墙上挂着泛黄的造船流程图,窗台上的水仙蔫头耷脑,花盆底下垫着本《船舶工业技术》。


    “哈哈哈!之前对顾老板只闻其人,却从未见面,今日总算见到本人,没想到如此年龄,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杨德胜笑着给二人递烟。


    因为水路运输许可证都是中华造船厂帮忙办的,所以他的名字早在这里挂上号。


    顾方远接过香烟点上,“运气比较好,站在时代浪潮的风口上,只要有点胆子,是个人都能赚到钱。”


    “嘿!顾老板太谦虚了,真要这么说,岂不是人人都发财了?能做到你这种程度的年轻人,终归凤毛麟角,这足矣说明能力!”


    顾方远笑着摆手,“行了行了,杨厂长在这么夸,我就要飘到国外去了。咱们还是进入主题吧。”


    “行!”杨德胜看了一眼曹平安,心中了然,随后视线转回顾方远身上,“想必,顾老板这次过来是买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