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商量开工厂

作品:《重回七零,搬空养父母家库房下乡了

    “这口气,我们无论如何都咽不下去。


    不给他们一点教训,真以为我们王家人好欺负了。”


    王青山满脸阴鸷,狠狠吸着烟锅子,腾起的烟雾,熏红了他的双眼。


    “爹,别急,只要逮到机会,到时候........”


    凌司景今天去了隔壁的鑫山农场。


    那边,有他的两个战友。


    等到了下午,他才回来。


    一回来就看见凌小丫依偎在权馨的怀里,而娘亲在哭着,老爹也是靠在门槛边抽旱烟。


    三个哥哥也都在,只是没人说话。


    气氛,有些压抑。


    “这是怎么了?”


    张玉梅见小儿子回来,泪水流得更凶了。


    “小丫今天差点被人害了。”


    张玉梅一阵后怕。


    要不是权知青跑得快,要是小丫出点什么事,她要怎么活!


    凌小丫没哭,只是不停安慰着张玉梅。


    “妈,我以后绝不去河边了。


    今天也不知谁在咱家门口喊了一声,说河里有大鱼,我就跑过去看热闹了。


    没想到刚到河边,就被人从后面推了一把,我就掉河里了。”


    凌司景眸色一沉。


    “是谁推得你?”


    “我没看见。


    等我醒来,就看见我权姐姐了。”


    张玉梅捂脸痛哭。


    “都怪我,想着孩子在村里是安全的,却没想到,居然还有人连小丫这么小的孩子都不放过。”


    权馨心里也不好受。


    得亏有人看见了此事,要不然,但凡河里没人,怕是会出大事。


    “婶子,别伤心,以后有我在,我就不会再让小丫出事。


    凌大哥,你也别急,也别去找任何人的麻烦。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拭目以待。”


    凌司景深深地看着权馨。


    她说的话,看似通俗易懂,但细品,总觉得话里有话。


    好,他听她的。


    只要她说等,他就等。


    等到了山边,权馨问起了正事:“农场那边怎么说?顺利吗?”


    凌司景点头。


    “还算顺利。


    我提了你二哥,说他原先是农业部的技术人才,农场那边的领导一听就来了兴致,说要重用你二哥。


    我趁机提出了嫁接要求,那边的领导也同意了。


    梨树和桃树的枝条他们也会想办法给我们准备好。


    但人家说明天要先来咱们这边看看,到时候你和我一起去接待。


    这山里的有些路,你比我还熟。”


    权馨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


    能不熟吗?


    为了找到通往那边的路,她可没少进山。


    “还是你能干,这么快就说通了那边的领导。”


    权馨很开心,刚刚的郁气也消散了不少。


    凌司景看着权馨莹润的脸庞。


    “早点动起才更好。


    农场那边的人说,现在快八月底了,刚好能赶上最后一季嫁接。


    要是到了九月,这果树就没法嫁接了。”


    权馨一听,顿时明了。


    到了九月,气温渐低,低于十五度就没法嫁接果树了。


    “那行,明天我和你们一起上山。


    开家具厂的事情给凌叔说了吗?”


    “还没顾上,待会儿回去我就说。”


    “那你等一下,我给你拿几份报纸你带回去。”


    这都是权馨让吴芳芳给她拿来的。


    那上面记载了不少优秀的集体制企业,相信凌叔看过后一定能改变固有的思想。


    凌司景收拾得整整齐齐的院子,再想到权馨置办齐全的家具,只觉有些挫败。


    自己都没帮着她做些什么呢,人家就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


    他突然就觉得好失落。


    哪怕没有他的帮助,人家权知青也能过得很好。


    权馨将一沓报纸递给凌司景。


    “凌大哥,那办厂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还有,你有没有办法给我弄个铁炉子回来?”


    天马上就冷了。


    她这边还好,父母那边没有铁炉子是不行的。


    凌司景闻言,嘴角勾了勾。


    “不是什么难事。


    过两天我进城就给你弄一个回来。”


    只是权馨不知道,当凌司景回去将这个打算给凌富强一说,吓得凌富强从凳子上直接跌了下来。


    “老四,这话可不敢乱说。


    要是被县里领导知道,咱们家可没好果子吃,那可是要被剃阴阳头,被拉出去批斗的。”


    凌司景忙将父亲扶了起来。


    “爸,又不是我们自己偷偷做。


    若是可以,我想在咱们村以咱们大队的集体名义成立一个家具加工厂。


    只要公社领导同意盖章,做好的家具就能销往县城甚至是市里。”


    凌富强的脸色有所缓和,但神情还是有些凝重。


    “老四,别的村都没这么干过,我们要是这么干了,一旦出事,我们就会成为典型。”


    “爸,这有啥不行的?


    隔壁富阳大队为啥能成为全公社最富裕的大队,还用上了拖拉机?


    还不是人家村里开了养殖场?


    你看人家那大队长和支书去公社和县上开会,哪个领导说过他们的不是?


    相反,我们靠山村循规蹈矩,哪次不是被批评的那个。


    爸,思想懂得变通,我们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凌富强有些意动,但还是说道:“倒也是这么回事。


    但县上领导都说了,生产队要以种粮食为根本。


    别说做生意了,我们就是想多种一点经济作物那都是不行的,最多种几亩蔬菜分给社员们。


    每年种什么都是县上决定的,我们依照规定办事就好。


    再说了,富阳大队人家土地面积比我们多,每年家家都有余粮,县上领导自然是不会说什么的。


    但我们连肚子都填不饱还想做生意,怕是县上领导不会同意的。”


    凌司景知道他爸的思想有些过于直溜了,不会转弯,便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几封报纸递给凌富强看。


    “爸,报纸上都说了,比较贫困的生产队要鼓励以副业养农,用副业来弥补农业上的不足,更要借助地理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


    咱们大队土地不多,但人口不少,浑水摸鱼的人更多。


    要是将村里的劳动力利用起来发展副业,我觉得您以后再去城里开会,就不用看那些人的脸色了。


    再者,只要手头有钱,我们就可以去城里或其他地方买粮。


    没有钱,就只能守着这一亩三分地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