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私改官斗,死罪

作品:《充军之奴,砍到一字并肩王

    刘三蛋目光一扫围观的人群,脸上浮起一丝得意。


    然后,刘三蛋又把视线,转移到主事的伙计脸上,大声问道:“据我所知,我大夏官斗,一斗为十八斤,一斤为十六两,也可是一斗为十升,这是官制计量,朝廷的工部,制造司对此早有备案。”


    话音一落,人群一脸茫然。


    这其貌不扬,外乡口音的人,扯朝廷的官制做何用处?


    就在围观者们对此一头雾水的时候,刘三蛋目光紧盯着主事伙计的脸,把手中的斗子高高举起,大声问道:“你这斗,能装多少斤米?”


    这一问,主事伙计面色顿变。


    没等主事伙计回答,刘三蛋把脸转向带兵的将领,高声又道:“敢问这位差官大人,私改官斗,该当何罪?”


    “那还用说,死罪!”


    将领毫不迟疑,应声就是一答。


    “好!”


    刘三蛋叫了一声好来,继续高举着斗子,目光一扫在场的围观者们,道:“有劳诸位了,谁家有秤?借用一下,当场验验隆裕粮行卖米的这斗子,到底是能装多少斤米来?”


    这下,围观者们都明白了过来。


    方才买了米,还没离开的人们,也纷纷围了上来,把肩上的米袋往地上一放,就等着看验斗的结果。


    就在这时候,一个矮胖的五旬男子,身穿狐皮大麾,身后跟着两个伙计,步履匆匆就赶了过来。


    “这位差官,小民余耀祖,是这隆裕粮行的东家,还请差官后院喝茶!”


    一打照面,丰泽城内的大户,隆裕粮行的东家余耀祖,躬身拱手,向将领一个大礼。


    将领斜瞥一眼余耀祖,撇撇嘴道:“来得正好,免得我派人去拿你问话,既然是东家来了,那就当场验一下你隆裕粮行量米的官斗。”


    要知道,凡是开粮行的,所有用斗、升,皆是官制,这也是朝廷户部的规章制度。


    绸缎,布料,这些行当,所用市尺,亦是官制之物,且以三尺软物为例,公差不能错出三个毫厘。


    就是药房抓药的戥子,那更是严格,以一两为例,公差不落一钱。


    一听当场验斗,余耀祖脸上的肥肉陡然一抖,急忙拱手又道:“差官大人明鉴,还请差官大人内屋喝茶等候,验斗的事,小民即刻就安排下人去做。”


    “不劳你的手了!”


    将领面色一冷,丝毫不为余耀祖的话所动,狠瞪余耀祖一眼,冷声又道:“既然当众验斗,那可是官家的事,哪能容你肆意妄为?”


    话音一落,就有围观的百姓,从自己家中拿来杆秤。


    而且这秤,还不是一把,是三把度量不同的杆秤。


    将领目光一扫眼前的三把杆秤,向围观的百姓说道:“为了公平起见,你们中人,出来几位,拿我的这把刀,先来验验你们的秤。”


    一阵推搡之下,马上就站出来三人,拱手向将领一礼,说道:“草民等,愿替大人当众验秤。”


    “好!”


    将领点点头,解下自己腰间的佩刀,向旁边看热闹的人递了过去。


    片刻后,第一把杆秤称配刀的重量,持秤人数着秤杆上的秤钉,道:“大人宝刀,重六斤八两七钱。”


    “大人的这把刀,分量如上,也是六斤八两七钱。”


    第二个持秤人,相继就报出了佩刀的重量。


    “此刀分量,和前秤所称,不差分毫,重六斤八两七钱。”


    最后一个持秤者,高喊着报出了所称的重量。


    三把杆秤,所有称重一致,说明此秤误差不过一钱。


    “如此甚好!”


    将领把目光,又看向刘三蛋,提高声调说道:“你拿此斗,从隆裕粮行的米仓,装满一斗米出来。”


    此言一出,刘三蛋仰着一张满是血污的脸,说道:“小的这就去。”


    片刻后,刘三蛋双手抱着装满了米的斗子,然后放在粮行门口正中。


    将领走上前,拿起一把秤,将秤砣熟练地挂在绳上,他目光专注地盯着秤杆上的秤星,大声说道:“看好了!”随着秤砣缓缓移动,终于在一个位置停住。


    此时,秤杆不翘不垂,平直无比。


    将领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众人,道:“经我复验,此秤无误。”


    说完,把秤递向眼前面如死灰的余耀祖,“余掌柜,还是你来复秤,将这斗米给秤个斤数出来。”


    此时,余耀祖的一张胖脸,表情就像吃了屎一样难看。


    一双抖得厉害的手接过秤杆,上前凑近将领,以极低的声音说道:“大人要是愿意,一切都好商量,小民可以用此秤,来给大人秤银子。”


    不料,这将领还真不吃这一套,继续说道:“此斗米,由余东家复第一秤,提出异议者复第二秤,当地百姓选一人出来复第三秤。”


    此言一出,余耀祖的脸上,豆粒大的汗珠子,已经簌簌往下掉了。


    “称重啊!愣着干什么?”


    将领面色一寒,一只手已经按在刀柄上,道:“本都尉的话,你是当耳旁风了不是?”


    “都尉大人……”


    余耀祖这才知道,眼前之人,居然是个都尉。


    众目睽睽之下,余耀祖又是在都尉的逼视下,缓缓把秤勾,勾向斗子两侧拉起来的绳扣上。


    乌黑的秤杆一头,在余耀祖小心翼翼地将斗子提离地面的时候,一个劲地向下点头。


    要不是余耀祖伸手快,那只秤砣,差点就从秤杆一头滑下来掉在地上。


    一点一点,余耀祖绝望地向后挪动着秤砣的细绳,低垂着的秤杆一头,也慢慢地向上升起。


    “停!”


    待秤杆平齐,也没让向上翘起,就被都尉喊停了。


    “一十九斤八两!此斗米毛重一十九斤八两,除掉斗子官制的五斤的皮重,米的净重为一十四斤八两。”


    此言一出,围观者哗然一片。


    这斗米,居然比官斗少了整整四斤。


    “剩下两人,继续复秤,将此斗米的重量,亲手给称出来。”


    副尉又是一声,下令刘三蛋和另一个围观的百姓,以此来复称米的重量。


    “除去皮重,米净重一十四斤八两。”


    “我这也是一样,总共重量为一十九斤八两,除去皮重……”


    三称复秤,米重一致。


    余耀祖脸色有些发白,嗫嚅着:“天干物燥,此米应该失了水分过多,这才……”


    “哼!”


    都尉冷笑一声,“在场诸位都听到了,如今这斗米差了近四斤!要知道,官制的斗子,要是装米的时候摇一摇,这重量会上升半斤到八两,故而定为一十八斤,这也是宽许了公差的,你隆裕粮行,私改官斗坑害百姓,破坏行规缺斤少两不说,还哄抬米价于平常高出四倍有余,这个,你当着丰泽城的父老乡亲,该如何解释?”


    围观百姓们顿时炸开了锅,纷纷指责余耀祖。


    余耀祖额头冷汗直冒,还想狡辩:“大人,许是这秤有差池,或是米仓的米……”


    “够了,你当本都尉是傻子不成?你当百姓都是泥巴捏的土鸡瓦狗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