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 · 大单

作品:《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第96章·大单


    联营商店,指的是多单位联合经营的商店。


    这种商店跟镇上的供销社很像,什么东西都卖,但以前的确没听说过还卖菜。


    众人都有些不信,尤其是那采购员,但顺着对方的动作望过去,篮子里的确装着一包干木耳。


    中年女人着实是被气到了,还把纸包里的木耳抖了些出来,“你们自己看是不是。”


    单看个头,就显然比蔬菜副食商店卖的要大,更别提形状还整齐漂亮。


    当时就有人凑过来看了看,“我去年买的就是这样的。”


    其他离得远的人一听,也赶忙上前几步,“我去年买的也是这样的。”


    “我没说错吧?”中年女人把菜篮子展示了一圈,“还我瞎说,不知道是谁搁那儿瞎说!”


    众人立马去看怼她怼得最欢那个,被对方瞪了眼,“都瞅我干啥?又不是我先说的。”


    可是谁先说的大家也有些想不起来了,最终干脆看向蔬菜副食商店的人。


    来闹事那女人最先发难,“你们不说你们这是金川林场的吗?咋跟人家的差这么多?”


    “就是。”她旁边有人差点就买了,想想都觉得自己差点上了当,“人家金川林场的比你们这个好太多了。”


    这还只是差点买了的,真买了的脸都气青了,“你们这咋还骗人啊?”


    “还今年不收山,不收山人家的木耳品相那么好?”


    别说来买东西的,蔬菜副食商店自己的员工都有看向那采购员的,眼神质疑。


    采购员被看得额头见汗,但还是不死心,问那中年女人:“你这真是在联营商店买的?”


    “不是真买的还是假买的?”中年女人不乐意了,“是不是你们一去不就能知道?”


    她就纳了闷了,她不过是说句实话,招谁惹谁了,凭啥进来就被人怼,被人说瞎说?


    “那你这木耳多少钱买的?咋也得三块五一斤吧?”这是采购员能抓住最后的稻草了。


    他实在没法睁着眼睛说他们的能赶上金川林场的,但东西好歹便宜不是?


    只要东西够便宜,稍微差点也没什么,你还指望跟人家贵的一样好啊?


    结果那中年女人说:“哪用三块五啊?三块四。”


    “三块四?”那采购员还没说什么,周围其他人先震惊了。


    “对啊,三块四一斤,我要不是看比去年便宜了,也不能一下子买一斤。”


    女人已经不想多废话了,说完木耳一装,走向了旁边的柜台,“给我来五斤豆角。”


    可在场众人还是有些回不过来神,这么好的木耳,也卖三块四一斤?和蔬菜副食商店的一样?


    当即就有结伴过来的人相互捅捅,使了个眼色,悄悄退出了蔬菜副食商店。来闹事那女人更是直接端上了盆,“我瞅瞅去。”


    这要是真的,保准一会儿她还得回来闹,甚至闹得更凶,采购员一琢磨,也跟了上去。


    蔬菜副食商店这个总店其实离联营商店不算近,走路过去,怎么也得二十分钟。


    !


    但这事一闹,还是有不少人都往联营商店去了,进门一看,还真有木耳卖。


    装木耳的袋子里面直接就插了块牌子,写着——“正宗金川林场干木耳,三块四一斤。”


    有好几个人都在那称,还问售货员:“你们这咋还卖上木耳了?”


    “也没说俺们不能卖木耳啊,这不以前金川林场没过来吗?”售货员麻利称着,“看看,一斤。”


    那顾客瞅了一眼,售货员就将东西装进了纸袋子,“三块四,在这儿交钱就行。”


    联营商店不像蔬菜副食商店,很多东西还是得开票,拿着票去交钱的,尤其是限制供应的商品。


    那采购员过去看了看,心里最后一点侥幸也没了,只觉得红石林场坑人。


    这叫今年不收山?这叫金川林场的木耳也一样?


    而且人家金川林场这么好的品相,也卖三块四一斤,他们哪便宜了?


    采购员脸色铁青,都不知道这事经理问起来,他要怎么解释,那边还有继续给他扎刀的。


    来闹事那女人嗓门一如既往地大,“搞半天这才是金川林场的,蔬菜副食商店那都啥玩意儿啊,也卖三块四一斤。”


    在场有在蔬菜副食商店见过的,也有没怎么注意的,一听立马问:“蔬菜副食商店那边也有啊?咋了跟这个不一样?”


    “那哪儿能比啊。”女人直接拿过一个盆,“就这个,你看看跟金川林场的差多远?”


    这下不止蔬菜副食商店那边,联营商店这边也知道蔬菜副食商店以次充好了,简直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都没等更多人来蔬菜副食商店闹事,采购员一回去,就被经理叫去了办公室,“你这到底是咋回事儿?人家都找到我头上了!”


    采购员也很冤啊,“当时我问是不是金川林场来送货的,他说是,等我知道的时候钱都给完了。”


    经理才不信,要只是这样,他能一口气订一千斤?忽悠谁呢?


    他当即就扣了对方半个月工资,“要么卖,要么退,你自己想办法,不然店里这笔损失就算你头上。”


    这可是一千斤,三千多块钱,杀了他他也赔不起,采购员当时就想哭了,更想去弄死红石林场那帮坑货。


    回去他就找上了红石林场那帮人,结果人家根本不认,我们这就是比去年便宜啊,我们哪知道金川林场今年也卖三块四?


    两边在电话里就吵起来了,气得采购员直拍桌,“你到底给不给我们退?不给我们退我就写举报信,举报你们挖社会主义墙角!”


    这罪名可就大了,红石林场那边最终还是让了步,但退是不可能退的,只把价格又狠狠往下降了降。


    不降也不行,自从听说联营商店那边也有木耳卖,比这边好比这边大,还和这边一个价,蔬菜副食商店的木耳就卖不出去了。


    这年代都穷,主妇们的消息也就格外灵通,哪儿东西好哪儿东西便宜,差一分钱都一清二楚。


    一开始价格降到三块二,还是卖不出去,后来又降到了三块,总算有人买了,买的时候还要挑剔两句。


    !


    而且让这事一闹,蔬菜副食商店的名声都臭了,最近谁提起来,都要说他们以次充好。


    反观联营商店那边,因为是县里唯一一家卖正宗金川林场木耳的,还多了不少客流量,多卖了不少东西。


    蔬菜副食商店想了想,干脆给金川林场打了个电话,想从金川林场也进一批,一起卖,好歹把以次充好这个事过了。


    顺便卖卖惨,讲讲他们也是被人骗了,根本不知道那不是金川林场的木耳,这不赶紧把金川林场的进回来了?


    结果电话打过去,金川林场说他们销售员不在,送不了货。问人去哪儿了,去省城跑销售了。


    “我们今年产量大,一个长山县肯定卖不了,总不能让东西砸手里了吧。”


    郎书记这可没说谎,刘卫国的确去省城跑销售了,已经走了有几天,而且不知道哪天才能回来。


    挂断电话,过来串门的宁场长忍不住问了句:“县蔬菜副食商店的?”


    郎书记点头,“估计是吃亏了,啥货都敢当成咱们林场的卖,这要不是小严想到了前头,名声都给咱们搞臭了。”


    宁场长也觉得严雪做事谨慎又周密,“我都没想到她能想到这一层,还专门让刘卫国跑了趟联营商店。”


    说起蔬菜副食商店这事,就难免要想到红石林场,郎书记不禁摇头,“这个老赵。”


    赵书记这个人吧,做事还真挺让人无语的,以前就是,有好事上赶着抢,要干活一推四五六。


    宁场长也知道,“小严在联营商店一卖,他们那木耳肯定卖不出去了,要么降价,要么退,估计得损失不少。”


    “自找的。”郎书记说,“你瞅瞅他们都办的啥事儿?那么小一个基地,还搞个负责人不参与生产。”


    严雪他们当初可都是奔着把试点做好去的,红石林场却全是奔着分钱去的,结果自然不同。


    正说着,办公室里电话又响了,郎书记放下扇子接起来,一听就坐直了,“对,我们是江城市长山县澄水镇金川林场……原来是省城蔬菜副食商店的同志,你好你好……”


    一听是省城蔬菜副食商店,宁场长也竖起了耳朵,果然郎书记接着就道:“你们要订木耳?可以!要两千斤是吧?”


    郎书记当时就拽过纸笔记了下来,“好的好的,一定尽快发货,放心都是一样的品质……”


    挂了电话才看看宁场长,宁场长也看看他,“刘大牛这儿子挺能跑啊。”


    县蔬菜副食商店才从红石林场那订了一千斤,就差点砸手里,他倒好,第一单就是两千斤。


    不过想想省城的人口,这个数字也还算合理,估计一分下去每个分店也就几十斤的量。


    正说着,那边电话又响了,郎书记赶忙接起,这回是省钢厂,要了八百斤。


    省里这个钢厂可是有上万职工,和他们澄水林业局一样,有自己的中小学,有自己的医院。


    八百斤干木耳看着不少,可放到钢厂的食堂,还真不一定够他们消耗多长时间。


    这一下就是近三千斤,都快赶上去年卖的总量了,果然还是得走出去,走出去!


    才有更广阔的天地。


    宁场长看着郎书记挂断电话,干脆站起身,“行了,你在这守着电话吧,试点那边我去一趟,跟他们说。”


    这么大一笔笔订单,办公室里确实得有个人守着,郎书记也没和他客气,“那就你过去一趟,别人我也不放心。”


    要换了以前的于场长,场长他也不是很放心,这么一想,老于提前病退了也挺好的。


    消息传到试点,试点众人脸上都难掩笑容,还有人调侃周文慧,“你家刘卫国挺能说啊。”


    听得周文慧脸有些红,人却不像以前那么爱不好意思,“那也得严雪能想到往省城卖。”


    这倒是实话,早知道往省城卖都是这么大的单子,谁还在本地纠结那一两百斤啊?


    严雪亲自将宁场长送出试点,回来见大家面有喜色,也笑了,“单子都拿到了,准备准备发货吧。”


    入伏前的春耳产量大,试点这些天每天都能有个一两百斤的产出,整合一下,先把省城蔬菜副食商店那一单发了没问题。


    正好现在刘卫国就在省城,之前也给他们发了招待所的地址,接到东西直接跟省城那边算账。


    发货那天严雪亲自去的,先用内燃机拉到镇上,再用马车从森铁车站拉到火车站,称重之后走零担。


    零担指的是火车运输的一种铁皮箱,长两米多,宽一米多,前方有两扇双开的门。


    东西装进去,直接用专门的工具打上铅封,一旦中途被破坏,铅封无法复原,还是很安全的。


    这种零担一般能装个一吨多,严雪一开始还以为是单位的单,发货单打出来,才知道是挑担子的担。


    当然东西装好,并不能马上发货,还得等凑够一车皮,大概五六十吨的货物。取货单则会先一步走邮局发到相应的人手上,到时候凭单子去车站取货。


    回去准备第二单,第三笔第四笔订单也来了,加一起刚好能再凑一个零担。


    就是东西还没晒出来,省城蔬菜副食商店那边的加单来了,说东西好卖,想再加两千斤。


    刘卫国定了时间,每三天去邮局给林场打一个电话汇报工作,严雪接到电话时,都忍不住问了句:“你到底跑了多少地方?”


    刘卫国听了嘿嘿笑,“也没去多少地方,主要就是蔬菜副食商店,省城几个国营饭店我还没去谈呢。”


    说着又道:“你不知道,省城这边不产木耳,以前都是收购站收了过来卖,量又小,又贵。我拿着你那份报纸去一说,再留下点样品给他们试吃,过几天去问,八成都能谈成。”


    交通不便利,商品流通性自然也差,何况以前的木耳还都是野生的,全靠当地居民自己上山去采。


    而省城那边没见过这么便宜的木耳,一开始销量肯定很好,等后续习以为常了,就会慢慢降下来,但这还是太多了。


    至少单这六千斤,金川林场短期内就不可能拿得出来,四千斤都勉强,何况后面还有几个国营饭店没谈。


    严雪放下电话,忍不住按按眉心,被郎书记笑着看了眼,“以前愁卖不出去,现在又愁不够卖了?”


    !


    “人不都是这样吗?”严雪弯起眼,想了想又问:“您能不能帮我联系下望山林场和小金川林场,看他们那有没有多的?”


    “你是想?”


    “先问问吧,”严雪说,“也得看看他们东西的品质。”


    望山林场和小金川这两个林场还是很会做人的,从他们这买了菌种,学了技术,就不抢他们的生意。


    别管是不想抢,还是知道抢不过干脆不抢,都比红石林场强出不知多少倍。


    电话打过去,两个林场果然卖得没那么快,望山林场的书记一听,甚至骑着自行车就来了。


    大夏天,人骑出了一身汗,进门也顾不上擦,直接问:“你们这木耳不够卖的?”


    “确实不太够。”郎书记实话实说,“我们林场的小刘拉了几笔大单子,还缺个一两千斤。”


    望山林场的书记一听立马表示,“我们那有啊,凑个一千斤出来没问题。”


    他还以为得慢慢卖,卖到今年年底甚至明年年初呢,结果人家金川张嘴就是还缺个一两千斤不够卖。


    望山林场的书记反正是酸习惯了,听说还要看东西的品质,也不在意,“你们严技术员过去还是我带过来?”


    那当然是严雪过去,他们要的量大,必须保证所有货品都能符合金川林场的标准。


    不过比起红石林场,望山林场这个基地搞得就用心多了,因为离得近,还经常来金川这边取经。


    同样是金川这边教的晾晒方法,红石那边晒得乱七八糟,一看就是偷懒了,望山这边却严格执行,晒得很是整齐。


    严雪过去看过,觉得挺不错,当即就把他们目前的存货都订下了,一共一千三百斤。


    望山林场的书记很是高兴,也不白用他们的渠道,按斤数许了一定的提成。


    等严雪从望山林场回来,落后一步的小金川林场书记已经等她半天了,直接截住她,用摩托卡拉去了小金川。


    东西运走后,看着空了一大半的仓库,两位书记都觉得,红石林场的老赵大概是傻,闲着没事得罪金川林场干啥?


    好好处着,技术随时有人可以指导,东西卖不出去还有人帮着卖,难道不好吗?


    反正刘卫国在省城这一待就是一个多月,等回来的时候,金川林场已经发走了四次零担,天也开始凉快了。


    他身上揣着好几万块钱,一千块用牛皮纸一捆,足足有二十多捆,全夹在换洗衣服里,从上车就没怎么敢合眼。


    等到了澄水镇车站,看到来接他的严雪和周文慧,他才松了一口气,“可算是回来了。”


    “先别忙着歇,望山林场和小金川林场的两位同志还等着呢。”严雪提醒了他一句。


    至于等着干什么,严雪不说,刘卫国也能懂,立马打起精神,和两人一起去了镇上的银行。


    望山林场和小金川林场的会计早到了,两个林场那一份也都是提前分好的,刘卫国直接给了他们让他们点。


    点一份,清一份的账,确认无误后,两边写了单子按了手戳,钱直接就存进了银行。


    这年代储户少,银!


    行的工作清闲,平时没事干的时候一人发一张纸,就坐在窗口里练习打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