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新的开始

作品:《大魏第一卧底

    最后,宋小鱼屹立在王守仁的身前,长剑的尖端紧贴着对方的喉咙。


    “王守仁,你还有遗言?”宋小鱼的语气冷冽如冰。


    王守仁的脸色如同白纸一般,他颤抖着嘴唇,试图说出什么:“宋小鱼,你不能……我是……”


    然而,他的话语被宋小鱼的长剑瞬间打断。


    一道凌厉的寒光闪过,王守仁的头颅猛然滚落,猩红的鲜血四溅而出,染红了周围的一切。


    宋小鱼漠然地收起长剑,转身看向侯天明,沉声道:“侯大哥,这些匪寇就拜托你和刘将军了。至于那些赃银,也请你们代为保管。”


    侯天明点头,眼神坚定:“你放心,我和刘将军会处理这些余孽。至于银子,只是小事一桩。”


    宋小鱼轻轻点头,随即带领众人逆流而上,踏上了鲁县的征途。


    在宋小鱼离开桃源郡后,侯天明和刘将军按照既定计划,以雷霆之势清扫了周边地区的匪患,恢复了百姓的安宁生活。


    这一场精心布局的阴谋,终于以王守仁的悲惨离世而宣告终结。


    随着王守仁及其党羽被绳之以法,依附于他们的外围势力也如秋风扫落叶般迅速崩溃。


    宋小鱼因在这次事件,赢得了桃源郡百姓的广泛赞誉。


    风波过后,桃源郡就像一株在寒冬之后重获新生的树苗,充满了勃勃生机。


    此时,府衙内接连传出好消息。


    首先,第一个利好消息是,桃源郡及周边府县将免税三年。


    这一消息如同一缕春风,给那些仍在艰难求生的百姓带来了希望与喘息的机会。


    此后,桃源郡又迎来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府衙开始大规模招聘公差衙役。


    只要身世清白,具备武艺,便有机会通过审核,加入府衙的队伍。


    这一举措无疑为无数普通百姓打开了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消息一出,全城欢腾,甚至连许多外地人都闻讯赶来,希望能够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原本那些与府衙不和的官差们,此刻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开始疯狂地内卷,希望通过出色的表现来赢得吴客松等人的青睐,从而保住自己的饭碗。他们深知,一旦脱下这身公袍,他们将被群众的愤怒吞没。


    而第三则好消息,则是招商引资方面的税收减免优惠。


    这一政策的出台,让苦苦等待的沈千山等人欣喜若狂。


    他们深知这是宋小鱼特意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优惠政策,旨在吸引他们来桃源郡投资兴业,是橄榄枝也是回报。


    这三大利好消息如同一股春风,唤醒了原本沉寂的桃源郡。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那个被百姓们交口称赞的好官宋小鱼,却意外地被困在了鲁县。


    原来,原本打算刺杀他的鲁县知县在得知王守仁身亡的消息后,竟然带着家眷逃之夭夭。


    无奈之下,宋小鱼只好在鲁县临时兼任起知县一职。


    在鲁县的日子里,宋小鱼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发现这里的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


    他不仅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还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好在都是老本行处理起来并不困难。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在这匆匆流逝的时光里,大魏的江山风云变幻,几件大事接连发生,其中一件便与宋小鱼紧密相连。


    经过他精心筹集的粮草,如今已顺利交割给州府,得知这一喜讯的司徒婷,心中既欣慰又骄傲,迅速给宋小鱼写去了一封信件。


    信中,她首先向宋小鱼道喜,祝贺他升任知府,同时也附上了粮食的银票,作为对他辛勤付出的回报。


    与此同时,繁华的上京也传来了好消息。


    恩师闫洪涛告诉宋小鱼,分店进展神速,生意异常火爆,阳春白雪几乎买断了货。


    御笔朱批的‘黑龙阁’俨然成为了上京达官贵人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每当夜幕降临,那里便灯火辉煌,琴声悠扬,欢声笑语不断,成为了京都的一大盛景。


    由于生意太好,闫诗诗也跑去黑龙阁帮忙打理产业,赞助了诗会话社等众多美酒,经过宣传,名声进一步扩大。


    宋小鱼几乎能够想象的到那种热闹,没想到老妹还是一个擅长广告的小能手,如果此时能回到上京那该多好?


    是的,出门几个月的宋小鱼开始想家了。


    而在遥远的北方,战事一直都是大魏子民最为关注的话题,宋小鱼也不例外。


    他站在窗前,远眺着北方的天空,原本他预测军神李靖的进攻时间在开春之际。


    然而,这场战争没有等来,却先等来了石中玉的密信。


    密信内容解读显示,原来他让石中玉密切关注的南晋密探,终于开始有所行动了。


    信中详细描述了南晋密探的计划,原来,这两个密探的最终目标竟是北上。


    男子身患重病,已经时日无多了,


    夜庭司决定‘废物利用’让他们以身饲毒,准备混入军中,而女子的任务则是确保男子能够活着进入北江军营,并在适当的时候散播毒素,趁机削弱大魏军队的战斗力。


    宋小鱼读罢信件,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一旦南晋的计划得逞,后果不堪设想。


    首先,沧州上下恐将面临朝廷的清算,而他作为筹备粮草的重要人物,也必将成为怀疑的对象。


    在沉思中,宋小鱼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此二人明显是外乡人,她们在上京并无跟角,体弱多病之人又如何能混入军中,更别提还有女眷随行了。


    “这一切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南晋潜伏在大魏的那位,提供了强大的便利。”


    这个念头在宋小鱼脑海中一闪而逝,让他迅速掐灭了把人转交给黑龙台的想法。


    说到底,此二人也是这场战争的牺牲品,兄妹也是苦命之人,如何处置呢?


    最终,宋小鱼选择以密语回应,嘱咐石中玉随机应变,设法控制二人,直至战争终结。


    在此期间,他与家中的书信往来络绎不绝,从闫洪涛口中得知一条隐秘的消息:朝廷文官其实并不倾向于开战,从国家的财政储备来看,此举极为不划算。


    中枢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安定内部,李忠庆与陛下在朝堂上首次产生了分歧。


    宋小鱼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阻止战争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