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布局

作品:《病弱太子的全宫团宠日常

    半个时辰后,殿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


    梁九功躬身立在帘外,低声道:“皇上,诸位阿哥递了折子,想给太子殿下请安。”


    康熙指尖微顿,目光仍落在胤礽沉静的睡颜上,未曾移开。


    那群臭小子,倒是殷勤。


    他缓缓摩挲着拇指上的玉扳指,眼底情绪晦暗不明。


    梦里的事,他只能窥见零星片段。


    他记得自己震怒之下废黜太子的决绝,记得满朝文武噤若寒蝉的沉默,却唯独看不清——那些臭小子们,究竟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每当他想细看时,梦境中便似有一层无形的屏障,将那些关键画面尽数遮蔽。


    是真心敬重兄长,还是暗中推波助澜?


    是手足情深,还是……早已虎视眈眈?


    康熙眸色微沉。


    如今,他们倒是兄友弟恭,日日往毓庆宫跑,恨不得把天下最好的东西都捧到保成面前。


    可人心易变,谁能保证十年后、二十年后,他们仍会如此?


    他闭了闭眼,压下心头翻涌的思绪,再开口时,声音极轻,却不容置疑:“告诉他们,太子需静养,过几日再来。”


    他缓缓抬眸,声音低沉:“告诉他们,太子需静养,过几日再说。”


    梁九功躬身应下,正要退下,却听康熙又补了一句:“若他们问起太子的情况……”


    帝王顿了顿,目光落在胤礽微微起伏的胸口上,语气不自觉地软了几分:“就说,太子睡得安稳,让他们不必挂心。”


    “嗻。”


    康熙不再言语,只是微微颔首。


    待梁九功退下后,殿内再度归于寂静。


    他低头看向仍在熟睡的胤礽,指尖轻轻拂过儿子微蹙的眉心。


    他的保成,性子太软,心也太善。


    若将来有一日,那些臭小子们跪在他面前,声泪俱下地求他宽恕,他会不会……一时心软,反受其害?


    *


    暮色渐沉,乾清宫的鎏金烛台上,烛火微微摇曳,映得康熙的侧脸晦暗不明。


    他负手立于御案前,案上摊开的奏折早已被推到一旁,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誊抄工整的阿哥名录——胤禔、胤祉、胤禛、胤祺、胤祐、胤禩、胤禟、胤?、胤祥……


    康熙的指尖轻轻点过每一个名字,眸光深沉如渊。


    这些儿子,若用得好了,便是保成将来最锋利的刀,最坚实的盾。


    可若用不好……


    他闭了闭眼,压下心头翻涌的思绪,重新审视起这份名录。


    胤禔,勇武刚毅,善骑射,通兵事。


    康熙指尖在长子的名字上顿了顿,眸色微暗。


    若论带兵,老大倒是块好料子。康熙低喃,眸中闪过一丝复杂。


    亲征噶尔丹用兵时,这小子敢带着轻骑直捣敌营,确有将才。


    只是……性子太躁,容易被人当枪使。


    胤祉,博学多才,精通历算,编修典籍。


    康熙眉梢微动。


    让他主持修书,著书立说,既可彰显天家文治,又能将他困在书斋之中,翻不出什么风浪。


    胤禛,办事勤勉,雷厉风行,善理庶务。


    康熙的指尖在四子的名字上轻轻敲了敲。


    让他去户部历练,清查亏空,整顿吏治,定能事半功倍。


    胤祺,性情温和,仁厚谦逊。


    康熙眸光微缓。


    老五性子敦厚,在蒙古王公中人缘极好。


    去年科尔沁部来朝,他陪着喝了一夜的酒,第二天还能把各部的诉求说得条理分明。


    康熙唇角微扬:“这小子,倒是块安抚蒙古的好材料。”


    胤祐,性情淡泊。


    康熙轻叹一声。


    让他掌管礼乐祭祀,既全了他的体面,又不会卷入朝堂争斗。


    只是,需防他心生怨怼,被人利用。


    胤禩,八面玲珑,长袖善舞。


    康熙的眸光陡然转冷。


    让他去理藩院,与蒙古、西藏周旋,以他的手段,定能游刃有余。


    只是,需防他借机结党营私,笼络人心。


    胤禟、胤?……


    这对活宝,一个精于商道,一个擅长交际。


    康熙唇角微抿。


    让他们去打理内务府,经营皇庄,既能物尽其用,又能将他们拘在眼皮子底下。


    只是,需防他们一个贪财,一个惹祸。


    胤祥,年少英武,赤诚忠勇。


    康熙的眸光终于柔和了几分。


    让他跟在保成身边,既全了兄弟之情,又能护保成周全。


    只是,需防他年轻气盛,冲动行事。


    烛火忽地爆了个灯花,康熙回过神来,望着眼前的名录,眸色深沉。


    这些儿子,各有所长,若能用好了,便是保成将来治理天下的肱股之臣。


    毕竟,紫微星旁,众星拱卫。


    这才是天家应有的气象。


    可若用不好……


    他缓缓合上名录,负手望向殿外漆黑的夜色。


    ——那便只能,一一剪除。


    夜风拂过,吹动殿内的烛火,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保成,朕会为你扫清一切障碍。


    只愿你,永远不必面对那些腥风血雨。


    *


    与此同时,上书房


    烛火摇曳,映得窗纸上一片昏黄。窗外夜风渐起,卷着落叶沙沙作响,更显得殿内一片寂静。


    “阿嚏——!”


    老九胤禟猛地打了个喷嚏,鼻尖红彤彤的,手里攥着帕子使劲揉了揉,一双桃花眼里满是委屈:“皇阿玛也太狠心了!这都多少天了,连二哥的面都不让见!”


    “就是!”老十胤?一巴掌拍在书案上,震得砚台里的墨汁都溅了出来,“二哥病着,咱们连探病都不行?哪有这样的道理!”


    他越想越气,眼眶都红了,“上次去乾清宫,还没进门就被梁九功拦住了,说什么‘太子静养,闲杂人等不得打扰’——咱们是闲杂人等吗?!”


    老十三胤祥没说话,只是低着头,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指节都泛了白。


    他年纪最小,平日里最黏胤礽,如今见不到人,心里比谁都难受。


    “十三,你倒是说句话啊!”胤?急得直跺脚,“难道咱们就这么干等着?”


    胤祥咬了咬唇,半晌才低声道:“……皇阿玛既然不让见,自然有他的道理。”


    “呸!什么道理!”胤禟气得直哼哼,“我看就是有人从中作梗!保不齐是……”


    他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只愤愤地踢了一脚桌腿,“反正,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殿内一时沉默下来,只听得烛芯“噼啪”轻响。


    胤祥忽然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


    夜风裹着凉意扑面而来,他仰头望着远处乾清宫的轮廓,低声道:“……你们说,二哥现在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