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苏醒
作品:《重生傍上摄政王,她娇软躺赢》 葛嬷嬷笑了笑。
“去吧。”
春柳松了口气,行了一礼,便小跑着离开。
葛嬷嬷再次看向宋玉婵时,眼底神色又缓和了不少,心想。
平时没看出来二姑娘这么孝顺,还真是患难见真情啊。
没过一会儿,府医便被两个婆子架着赶了过来。
进了屋,府医气儿还没喘匀呢,就被宋玉婵连拖带拽地拉到了床榻边。
宋玉婵放开手,催促道:“大夫,你赶紧给我祖母看看,她怎么了?赶紧救救她!”
宋玉婵红着眼圈,看着好不可怜。
反倒是葛嬷嬷在旁边时不时的还要劝说两句。
大夫也顾不得喘气儿,赶忙跪坐在床榻边,给老太太把起了脉。
诊脉好一会儿之后,才松了一口气,起身道:“二姑娘放心,老太太就是一时气急攻心,没缓上劲儿,休息片刻再喝点汤药便能醒来。”
“不过还得注意,不能再发火了,老太太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今天没出事儿,是平日养的好,但这种情况多来几次,老太太的身子也遭不住啊。”
宋玉婵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腿都有些发软了。
她看了一眼依旧昏睡的老太太,随即哭着对府医说道:“多谢大夫,多谢大夫!”
葛嬷嬷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此时赶忙站出来主持大局:“大夫,那就赶紧开药方吧,把药熬上给老太太喝下才是正理。”
府医连忙拱手:“是是是,我这就去。”
说完便拎着药箱退下了。
宋玉婵犹豫片刻,随即看了一眼葛嬷嬷,咬着牙说道:“葛嬷嬷,我……我去熬药,麻烦您照看着祖母。”
葛嬷嬷虽感莫名,不过还是答应了。
葛嬷嬷也没闲着,知道老太太没事后,就立刻出了延寿堂打探消息去了。
……
赶在汤药熬好前,葛嬷嬷回来了,正好看见宋玉婵亲自端了汤药过来。
她没有熬药的经验,但全程亲自盯着,也是一片心意。
“辛苦二姑娘了。”
“应该的。”
宋玉婵送完药又出去了,葛嬷嬷心中有了些猜想,也没多问,赶忙把药给老太太服下。
又过了一刻钟,眼皮紧闭的老太太终于缓缓苏醒。
“老夫人,您醒了!”
葛嬷嬷惊喜地开口,眼圈有些发红,脸上满是庆幸。
老太太原本脑子昏沉,但记忆回笼后立刻清醒过来。
她撑着身子要坐起来,吓得葛嬷嬷连忙按住:“老太太,您别起来了,躺着吧,大夫说您需要静养。”
老太太没有答应——
她一直都是个倔脾气,要不是这股倔劲儿,也没法子一个人带大三个儿子。
“死不了,府上还有一大摊子事儿没处置,我怎么能静得下心休养?”
葛嬷嬷无奈,只能给老太太垫了个靠枕。
老太太坐稳后直奔主题:“我昏过去多久了?”
葛嬷嬷立刻答道:“从您昏过去到醒过来,大概一个时辰。”
老太太点头:“那两个混账如何了?后面是怎么处置的?”
她最关心的还是刘恒跟宋玉荷的事。
葛嬷嬷作为老太太多年的心腹,自然明白主子的忧虑。
见老太太面色恢复了些血色,知道若不说完结果,老太太无法安心休养,便不再隐瞒。
“老太太放心,刘四和三姑娘包括张氏都被奴婢关起来了,这是奴婢跟二太太商量后的处置法子,现在府上是二太太暂时管着,目前没出什么问题。”
说到这里,葛嬷嬷有些欲言又止。老太太看出端倪。
“不过什么?赶紧说!我如今没什么听不得的。”
这话不假——祠堂里都闹出那种混账事了,还能有什么更糟的?
想到自己出去打探回来的消息,葛嬷嬷叹了口气。
“不知为何,京城各处已流言四起,传出了三姑娘和刘恒的闲话……”
“什么?”
老太太瞪大眼睛,随即恼怒道,“不是说了要封口吗?你是怎么办事的?”
话刚说完,就剧烈咳嗽起来。
葛嬷嬷赶忙给她顺气,解释道:“老太太,我们是封了口的,但这流言是从京城外传开的,不是咱们府上走漏的。”
怕老太太再动怒,她一口气说明原委:“顺昌伯爵府今早去青楼找刘恒没找见人,就满大街打听——毕竟刘恒爱逛青楼不是新鲜事,伯爵府也不在乎名声。”
“谁知到了醉春楼,竟打听到刘恒半夜被宋家丫鬟请走了,还问得清清楚楚,说是三姑娘身边的丫鬟。”
“这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京城后,又有人说在城外竹林看见三姑娘和刘恒搂搂抱抱,更坐实了二人私相授受的传言……如今外头都说他们勾搭成奸,偏又无媒无聘,传得十分难听。”
老太太呼吸急促,葛嬷嬷连忙给她顺背。
老太太咬牙道:“我没事,继续说!还有什么?”
葛嬷嬷舔了舔嘴唇:“奴婢跟着老太太这么多年,虽没学全本事,也看出这流言传得蹊跷。”
“奴婢暗中查访,想找出那个传言中请刘恒的丫鬟,可盘问全府,竟没人承认昨夜出过门……”
“于是奴婢重点打听的就是三房里的丫鬟,可是盘问了好几遍,都没发现什么异常,他们也互相有人证,证明他们都在府上。不过……”
葛嬷嬷顿了顿,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老太太,继续道。
“不过奴婢问到柴房的时候发现了异常,柴房里关着的是三姑娘身边的贴身丫头夏槐,看守夏槐的那两个粗使婆子,在我过去的时候表现得很是心虚。”
“我还什么都没问呢,他们就主动强调,说夏槐一直在柴房里呆着,没出去过,实在是太刻意了,我当时也怕打草惊蛇,就没再多问,还夸了他们两句。”
抿了抿唇,葛嬷嬷继续道。
“但我私下打听了一下才知道,那老婆子昨天看守夏槐的时候,一直在茅房蹲着,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夏槐是没人守着的,谁知道是在柴房呆着还是在外面呆着。”
“还有一点,三太太昨天从延寿堂离开后,应当是憋着火,就把三姑娘院里的丫鬟婆子都叫过去惩罚了一通,听说还好好指桑骂槐了一番。”
葛嬷嬷说到这,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老太太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