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传开身份!

作品:《四合院:从退伍转业街道办开始!

    陈远准备离开,谨慎打扫着现场,不想留下来过的蛛丝马迹,容易惹麻烦。


    销毁脚印,指纹....


    确认自己没有留下任何可辨识的痕迹后,他终于松了口气。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眼角余光突然捕捉到密室楼道里那面墙壁上的异样。


    墙面上有一道几乎不可察觉的细缝,若不是光线恰好从某个角度照过来,根本不会有人注意。


    “等等...”陈远眯起眼睛,直觉告诉他这里有问题。


    他轻轻用手指沿着细缝探索,感受到一种微弱的机关结构。


    那面看似普通的墙壁,竟然可以翻转!


    “这是什么机关?”


    他深吸一口气,轻轻推动墙面,只听“咔嗒”一声,墙壁应声而动,露出一个巨大的墙洞!


    里面躺着一个做工精良的俄式皮箱,皮箱上覆着一层薄薄的灰尘,看上去年代久远却保存完好。


    “这才是真的宝藏?”他低声自语,缓缓解开扣锁。


    随着“咔哒”一声轻响,皮箱应声而开——眼前的景象令他瞬间瞪大双眼!


    金光闪闪的大黄鱼整齐地码放在皮箱内。


    数量惊人,粗略估计至少有上百根!


    “卧槽,这是...这是发了啊!”陈远不倒吸一口凉气。


    在当前这个年代,一根大黄鱼在黑市上能换一千多块钱!


    一千多块什么概念?够普通人不吃不喝奋斗五年了!


    而这里足足有上百根!


    “系统的藏宝图还真是给力......”陈远心中狂喜,但表面却强自冷静。


    这笔横财来得太突然,容不得他有丝毫大意。


    他迅速环顾四周,确认没有任何可疑的动静,然后小心地合上箱子,扣好锁扣,放进了随身空间。


    要不是有随身空间,这个重量,他还真带不走。


    ......


    夜色如墨,星光被厚重的云层遮蔽。


    陈远趁着黑暗小心翼翼地回到住处。


    整个的寻宝行动来回不过两个小时,效率之高连他自己都有些讶异。


    回到南锣鼓巷时,陈远放慢脚步,小院依旧安静,他谨慎地检查自己离开前的记号,确认无人知道自己出去后才悄悄溜进自家门。


    做完这一切,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躺在床上,陈远久久无法入眠,思考着明天该如何和李建军说。


    “明天下班就去。”


    ......


    次日清晨,阳光明媚。


    尽管整夜思绪翻腾,但陈远起床后依然精神奕奕。


    他像往常一样洗漱完毕,推着自行车出门上班,照常和几个碰面的邻里打了声招呼。


    街道上年味渐浓,到处都是卖对联和年货的小摊贩。


    红色的春联、金色的福字,闪亮的窗花,无不昭示着新年即将到来。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爆竹的味道,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大爷,这对联写得不错啊!”陈远停下脚步,看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挥毫泼墨,笔锋遒劲有力。


    “那是!我写了三十多年了,这手艺不是吹的。”老人得意地捋了捋花白的胡子,展示着刚写好的一副对联。


    陈远驻足欣赏,看着那流畅的笔触,想着自己要不要也买一副回去贴上,毕竟这是他在这个年代过的第一个春节,需要点仪式感。


    街上到处是奔跑嬉戏的孩童,欢声笑语不断。


    几个买到小摔炮的孩子顿时成了“明星”,被其他孩子簇拥着,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那种纯粹的喜悦,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


    看着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陈远的心情也跟着明亮起来。


    他其实挺喜欢孩子的,那种不谙世事的纯真弥足珍贵。


    当然,像棒梗那种例外....


    “以后可以有个自己的小娃娃了,最好是个小棉袄。”陈远望着那群孩子,脑海中浮现出未来的画面。


    而且这个年代没有后世那些“黄毛”...


    一个念头闪过,陈远走向路边的小摊,买了十盒小摔炮,花了一块多钱。


    “小朋友们,过来,给你们每人一盒!”陈远招呼着那群孩子,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


    孩子们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地围到陈远身边,一个个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手中的小摔炮。


    “谢谢大哥哥!”孩子们接过小摔炮,欢呼雀跃,有的甚至兴奋地跳了起来。


    看着他们奔跑远去的背影,陈远嘴角挂着微笑,继续往前走去。


    肚子开始咕咕叫,提醒着陈远是时候吃早饭了。


    他在路边一家早点摊前停下,买了碗豆汁和两根油条当早餐。


    油条刚出锅,金黄酥脆,咬一口外酥里嫩,香脆可口。


    但豆汁尝起来却让他直皱眉头——那种特殊的酸味和浓重的豆腥味,让他这个“南方胃”一时难以适应。


    “这豆汁儿...真是难喝啊。”陈远苦笑着摇摇头,看着旁边喝得津津有味的老大爷,心想:“可能还是我不够地道吧。”


    吃完早饭,陈远骑着自行车往街道办赶去。


    一路上,他看到各家各户都在张灯结彩,准备迎接传统佳节。


    包括街道办,门口也贴着两幅崭新的对联。


    “现在的年味儿可真浓啊,哪像后世,过年只剩下形式了。”


    将车停好,陈远回到干事办公室。


    办公室里罕见的忙碌非凡,年底了事务繁杂了不少。


    他一眼就看到了正在给几个大妈分配任务的苏婉。


    今天苏婉穿了一件红色妮子大衣,衬得她既年轻又有气质。


    这种大衣在当前年代可不便宜,进口,至少得大几十块,普通工人不可能舍得买。


    不过此时的苏婉眉头微蹙,看起来有些发愁的样子。


    “师父,愁什么呢?”陈远走过去关切道。


    苏婉见陈远来了,叹了口气,小声说:“年底了,街道办要组织一场宣传教育性质的文化晚会,排了几个节目,还有一场有劳动教育意义的电影。”


    “本来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但原本的电影放映员下乡了,一时半会找不到人来接手。”


    “活动没几天就要开始了,这事儿弄不好,可是要被批判的,这次活动听说不少领导会来看。”


    她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陈远一听,顿时眼前一亮。


    巴结自己的许大茂,正好就是资深的电影放映员。


    这不是送上门的表现机会?还能博得苏婉的几分好感。


    “师父,这事儿包在我身上!”陈远拍着胸脯保证道,语气中充满自信。


    苏婉惊讶地抬起头,眼睛微微睁大:“你能解决?”


    她的表情中带着怀疑,毕竟陈远不是燕京人,也不是燕京长,才来了一个多星期,居然就有人脉办事?


    “小事一桩!”


    苏婉好奇地看着他:“你才来京城多久啊,人脉这么广?看来是大有来头嘛!”


    说这话时她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眼神中流露出探询的意味。


    “哪有什么来头,就是我住的四合院里有个邻居,正好是电影放映员。”陈远谦虚地解释道,“我可以去找他帮忙。”


    “原来是这样。”苏婉恍然大悟,“那太好了!你这可是帮了我大忙了。”


    “应该的。”


    “其实这次文化活动不光有电影,还有几个小节目和工作汇报。”苏婉意味深长地看着陈远,“我们正需要一个主持人,我看你就很合适,可以展现我们街道办的年轻面貌!”


    陈远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这是让自己在领导面前露脸的好机会!


    苏婉这个师父,还真是处处为他着想啊。


    有领导在场,如果表现得好,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肯定大有裨益。


    “没问题,我一定不辜负师父的期望!”陈远立即表态。


    “那就这么定了。”苏婉笑容满面,眼中闪烁着满意的光芒,“你去联系那个电影放映员,越快越好。回头我把活动的具体安排告诉你。”


    “明白。”陈远点头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