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朱元璋惊了,真的跟雄英一模一样!

作品:《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可…可娘,你不用一直压着我吧。”朱熈十分不满的嘟囔着,小脸上写满了委屈:“我很乖的。”


    沈玉儿充耳不闻,白皙而修长的手依旧稳稳的压在朱熈的头顶,或许,这就是父爱的影响,变成了母爱如山了。


    此刻。


    沈玉儿也没有办法,她的眼中满是忧虑。


    沈玉儿实在是被朱熈这小家伙在府上的调皮捣蛋折腾得心力交瘁。


    回想起朱熈会走路以来,朱熈就像个小魔王,上蹿下跳,把府上搅得鸡飞狗跳。


    她担心这无法无天的性子到了皇宫,在当今皇上面前也不知收敛,一旦犯下逾越礼数的大错,那可就是大祸临头了。


    虽然自己夫君有功,但沈玉儿还是十分慎重的。


    不想自己拖夫君的后腿。


    看到了这一幕。


    “哈哈。”


    朱元璋爽朗的笑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也让压抑感减少了许多。


    “这里不是朝堂,也不是什么庄重场合,不必如此拘谨。”


    “小家伙,抬起头来,让咱好好瞧瞧你。”


    朱元璋的双眼微眯,老脸上的皱纹都透着几分慈祥,显然是被朱熈稚嫩可爱的语气逗得开怀不已。


    得了朱元璋这句话,沈玉儿高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些,无奈的轻轻叹了口气,缓缓将压着朱熈的手拿开,但同时也是小声叮嘱:“你最好给我老实点,不然回家让你好看。”


    下一刻。


    朱熈像是挣脱了束缚的小鸟,一点也不怕生,迅速好奇的抬起头,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向前面的朱元璋。


    那眼神中满是纯真与探究,仿佛眼前这位威严的皇帝只是一个普通的老者。


    当然。


    小孩子也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想法。


    不抬头还好,这一抬头,可把朱元璋惊得呆在了当场。


    “这……这……”


    朱元璋的嘴唇微微颤抖着,声音也变得有些沙哑,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喉咙。


    他的一双老眼瞪得滚圆,死死的盯着朱熈,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纵然几个月前,朱标曾经提及过朱熈的样貌,说他与昔日自己孙子的模样有几分相似,可今日亲眼所见,朱元璋才真切的感受到,这哪里是相似,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不说完全一样,起码也有七八分相像。


    朱标静静的站在一旁,看着已经一岁多的朱熈,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而在他眼中深处更是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微微低头,似乎在努力掩饰着内心的复杂情绪。


    朱熈的面容,像一把锐利的刀,轻易的划开了他心中那道尘封已久的伤口,让他想起了往昔的种种。


    不过!


    在看到朱元璋此刻的样子,朱标自然明白其中缘由,只是默默无言。


    他深知自己都还未能从过去的伤痛中完全走出来,而父亲又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又怎能轻易释怀?


    当初,那可是他们满心期许、寄予厚望的儿孙啊!


    “熈儿是怎么了?”


    沈玉儿聪慧过人,心中不禁泛起疑云。


    她的余光在朱元璋和朱标之间来回游移,敏锐的察觉到了异样。


    “不对,当初第一次太子见到熈儿时,也是这般模样,直勾勾的盯着熈儿看。”


    “难道熈儿长得像皇上与太子熟悉的人不成?”


    沈玉儿的脑中灵光一闪,立刻联想到了“故人”二字。


    也只有这个原因,才能解释为何当今皇上和太子见到朱熈时,都露出这般震撼的表情。


    “父皇。”


    朱标见朱元璋盯着朱熈看了许久,眼神中满是痴迷与怀念,忍不住轻声提醒道。


    这一声呼唤,饱含着他对父亲的关切,也试图将父亲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这一声,果然让朱元璋回过了神。


    “难怪当初标儿说这世间会不会有往生轮回,竟是此意。”


    朱元璋心中感慨万千,老脸上带着难以言喻的沧桑。


    “若非亲眼所见,咱又怎会相信这世间有如此相像的两个人啊。”


    “他简直就和雄英小时候长得一模一样啊。”


    “唉…可惜雄英不在了,如果他还在,咱估摸着都觉得这小家伙是雄英的子嗣了,太像了。”


    朱元璋在心底暗自想着,一种深深的怅惘在心中蔓延开来。


    不过!


    当朱元璋抬起头,目光与朱标交汇的那一刻,父子俩心有灵犀,彼此都明白对方心中所想。


    那眼神中的默契,是多年来深厚亲情与共同经历铸就的。


    “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啊?”


    朱元璋微微一笑,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语气温和而慈祥。


    这是朝臣们从未见过的温和模样。


    或许是眼前的朱熈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最疼爱的长孙。


    此刻。


    朱元璋也感觉自己置身于一场美妙的梦境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却又美好。


    好似他的孙儿回来了!


    “我叫朱熈。”


    朱熈脆生生的回答道,声音稚嫩,但一本正经:“朱家的朱,朱熈的熈。”


    一边说着,朱熈一边伸出小手,在空中一笔一划的比划着,模样认真而可爱。


    似乎还知道写自己名字似的。


    “哈哈。”


    朱元璋听着小家伙的回答,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笑声中满是宠溺。


    他眼珠一转,像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接着问道:“那你可知熈字有何寓意?”


    问出这话时。


    朱元璋微微向前一靠,目光紧紧的盯着朱熈,眼中满是期待。


    “这个娘教过我。”


    朱熈歪着脑袋,眼睛滴溜溜的转了转,认真的回道:“熈的寓意是光明,繁荣,和煦还有昌盛。”


    回答时。


    朱熈努力的回想着母亲教导时的样子,小脸上写满了专注,那严肃的神情仿佛在完成一件无比重要的大事,可爱极了。


    听到这。


    朱元璋和朱标不禁眼前一亮,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几分诧异。


    显然是完全没有想到,朱熈小小年纪,竟然真的能回答上来这个问题。


    这一幕,让父子俩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同样是在这文渊阁内,那时马皇后还在世,一家人其乐融融。


    朱雄英已经长到了四岁,像个活泼的小猴子,在大殿内蹦蹦跳跳,十分撒欢。


    朱元璋坐在御案前,一如既往的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手中的毛笔在纸张上不停的舞动着。


    “我说阿翁,你这一天天的批阅奏折,不累吗?”


    朱雄英一脸不满的走到朱元璋身边,双手叉腰,小嘴撅得老高:“就不能多陪陪我?”


    说出这话时,朱雄英的眼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满是对祖父陪伴的期待。


    “你这臭小子懂什么?”


    朱元璋头都没抬,手中的笔依旧不停的写着:“咱现在做的事情,那可是关乎天下的大事,每一本奏折都足以影响天下,影响我大明的国运。”


    “陪你去,这奏折谁来处置?”


    “难道靠你这小子啊。”


    虽然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但眼神中却满是宠溺。


    从这对话中,便能看出朱元璋与孙子相处时,就如同普通人家的爷孙一样,毫无隔阂,亲密无间。


    “全部丢给爹去啊。”


    朱雄英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反正他一天天闲得慌。”


    果然,朱雄英是一个“大孝子”!


    有这种好事就想到了他爹了。


    听到这。


    “你爹哪里闲得慌了?”朱元璋笑着问道,同时也放下手中的笔,看着调皮的孙子,眼中满是无奈与宠溺。


    “天天来找我的事,没事就要揍我,你说他闲不闲?”


    朱雄英睁大眼睛,满脸委屈的说道。


    听到这。


    朱元璋忍不住大笑起来,笑声在大殿内回荡。


    他伸手摸了摸朱雄英的头,说道:“你这臭小子!咱就知道你没安好心,原来是来咱这里躲你爹来了。”


    “咱可告诉你,你爹可不清闲,大明不知道有多少事压在他身上呢,你小子也就是太小,不然也要处置事务。”


    一听这话,朱雄英连连摆手,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得了阿翁,我还是一个小孩子呢,正是该玩的年纪。”


    说着。


    朱雄英立刻就远离了朱元璋,似乎生怕让他处理奏折似的。


    “得。”


    朱元璋看着孙子活泼的样子,无奈的笑了笑:“既然你今天来了,那阿翁就来考考你。”


    “倘若你以后治理天下,你如何对待万民?”


    朱元璋重新拿起奏折,一边批阅,一边笑着问道。


    听到这一问!


    朱雄英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他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的思考着,小脸上的表情变得十分严肃。


    沉默了片刻后。


    朱雄英抬起头,眼神坚定的说道:“阿翁是得到了万民的认可,从微末成为九五之尊。”


    “可是!倘若我朱家后世子孙骄奢淫逸,暴政待民,他日必有新皇应运而生,取我朱家天下代之。”


    “我朱家想要安定天下,大明永远昌荣,唯有轻徭薄赋,律法治之,惩治贪官,恩泽万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根本。”


    朱雄英稚嫩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一字一句都掷地有声。


    听着朱雄英的话,朱元璋原本带着笑意的脸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他放下手中的奏折,认真的看着自己的孙子,眼中满是赞赏与欣慰。


    而在殿外!


    朱标原本正准备大步踏入殿内,可听到儿子的这番话后,他猛地停下了脚步,眼中也透着思索,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可以想象到,当初朱雄英之所以能受到朱元璋父子的无限恩宠,让他的地位无比尊荣,依靠的绝非仅仅是他高贵的出身,更有他本身超乎常人的聪慧。


    历史上,如若朱标长寿,朱雄英健在,可想而知,大明或许也不会有内乱导致国力消耗,必会走上更强盛的局面。


    思绪回到当下。


    “这小家伙看起来是真的像雄英啊。”


    “一样的聪慧,一样的机敏。”


    朱元璋在心底暗暗感叹道:“而且如此小竟也如此聪慧,当真是少见。”


    此刻。


    他看着朱熈,眼神中满是喜爱与赞赏,仿佛看到了昔日朱雄英的影子。


    “小家伙,你识字吗?”


    朱元璋笑着问道,不过这话更多的是带着调侃的意味,看着朱熈,他也是想着充满了探究的意思。


    “认识一些字。”朱熈点了点头,小脑袋晃来晃去,显得十分可爱。


    不过说完,他又歪着头,补充道:“娘说了,要给我找一些先生来教导我认字。”


    朱熈脸上露出一丝期待的神情,似乎对识字很感兴趣。


    “真的认字?”


    朱元璋惊讶的问道。他的眼睛微微睁大,脸上写满了诧异。


    自己长孙小时候就十分聪慧,被誉为神童,可也是到了两岁才开始认字。


    而眼前这小家伙才一岁多,竟然就已经识字了,现在还要找先生教导,这怎能不让他感到惊讶。


    “咱可不信你这小家伙的话。”


    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眼中却满是宠溺:“过来,看看你认不认识这上面的字。”


    说着。


    朱元璋对着朱熈勾了勾手,脸上带着鼓励的笑容。


    一旁的沈玉儿满脸担忧,她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双眼紧紧的盯着朱熈,心中充满了不安。


    但朱熈就像个无畏的小勇士,根本就不怕,迈着还不太稳的步伐,快步向着朱元璋跑去。


    他的身体摇摇晃晃,像一只刚学会走路的小鸭子,模样滑稽极了,让朱元璋父子看了,眼中都涌起了笑意。


    当跑到朱元璋面前时,朱熈发现自己的身高还够不到桌子。


    他抬起头,看着朱元璋,眼中没有丝毫的畏惧,仿佛眼前的人不是令人敬畏的皇帝,而是一个亲切的长辈。


    只见他竟然直接对着朱元璋的大腿一爬,双手紧紧的抓住朱元璋的龙袍,小脚丫用力地蹬着,三步并两步,就像一只灵活的小猴子,直接就坐在了朱元璋的大腿上。


    看到这一幕,沈玉儿整个人都惊呆了,她的眼睛瞪得滚圆,双手捂住嘴巴,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完全被吓到了。


    “熈儿。”沈玉儿急得压低声音喊道,声音中充满了紧张与担忧。


    喊了一声,她下意识的向前迈了一步,却又不敢再靠近,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但此刻。


    对于朱元璋而言,看着怀中的小家伙,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暖。


    那是一种触及内心深处的感受,仿佛尘封已久的情感大门被一下子打开。


    很久了。


    他已经很久都没有过这种感觉了。


    此刻的朱熈,就好像自己朝思暮想的大孙子又回到了身边。


    当初朱雄英还在时,有事没事就喜欢爬到他身上,缠着他要背,要抱,那些美好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看着怀中的朱熈,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平日里对待满朝文武威严如天,此刻,在失去孙儿多年后,第一次有了一种别样的温情,他的眼神变得无比柔和,脸上也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看,你认不认识这上面的字?”


    朱元璋回过神来,轻轻拿起一封正在批阅的奏折,小心翼翼的拿到朱熈面前,脸上带着鼓励的微笑。


    朱熈立刻瞪大了眼睛,像发现了宝藏一般,紧紧的盯着这封奏折,他的大眼睛迅速扫视着上面的字,突然眼前一亮。


    “天,启,奏,地……还有人,呈,这些字我都认识。”


    朱熈兴奋的指着奏折上面的字,大声说道。


    他的声音清脆响亮,每读出一个字,小手就准确地指在对应的字上,那认真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你这小家伙,咱倒是小瞧你了。”


    朱元璋颇为惊讶的笑道,脸上的皱纹都透着喜悦:“你竟然真的认识。”


    明显,朱元璋的话语中满是赞赏,再次摸了摸朱熈的头,心中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又多了几分。


    “恩,我可厉害了。”


    朱熈十分得意的昂起头,小胸脯挺得高高的,那骄傲的样子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自己的厉害。


    “等娘找先生来,所有字我都会认识。”朱熈一边说着,一边挥舞着小拳头,充满了自信。


    看着这小家伙的可爱模样,朱元璋看了一眼旁边的朱标,两人心领神会,随后都是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哈哈哈。”


    爽朗的笑声在这文渊阁大殿内久久回荡,那笑声中充满了欢乐与幸福,仿佛将多年来的阴霾都一扫而空。


    这也是久违的,很久未曾有过的笑声。


    在殿外!


    侍奉的云奇和值守的禁卫军统领郭镇听到这笑声,都颇为诧异。


    他们对视一眼,眼中都充满了好奇。


    “我说云公公,你有多久没有听到皇上大笑过了?”


    郭镇笑着看着云奇问道,脸上带着一丝疑惑,记忆中似乎很久都没有听到过皇上如此开怀的笑声了。


    “很久了。”


    云奇也是一脸感慨,他微微叹气,眼中透着回忆:“而且这是皇上发自真心的笑声,并非是那种针对臣子的。”


    一边说着,云奇又一边摇了摇头,似乎在感叹时光的流逝。


    “这倒是稀奇事了。”


    郭镇称奇的说道,他的眼睛微微睁大,脸上写满了惊讶:“皇上一向不喜于声色,今天朱夫人带着幼子觐见,竟然能够让皇上如此开怀。”


    他看向大殿的方向,眼中充满了好奇。


    “是啊。”


    云奇笑着点了点头。


    不过,他也没有明说什么。


    毕竟,他也不可能去说那个幼子长得像昔日的皇长孙吧。


    或许这也是当今皇上如此开怀的一个原因。


    但此事,对于皇宫而言,仍然是禁忌,没有人敢去逾越,纵然他这个皇宫中的老人也不例外。


    文渊阁大殿内!


    对于朱熈的表现,朱元璋十分满意,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眼中满是欣慰。


    很久了,他都没有如此开怀过了。


    “沈玉儿。”


    朱元璋抬起头,看着沈玉儿,眼中带着赞赏:“你这儿子教导得不错,这才一岁多竟然就能够识字了。”


    此刻。


    或许是爱屋及乌吧,他对沈玉儿的声音也是十分温和而亲切。


    “回皇上。”沈玉儿连忙恭敬的回道,她微微低头,透着谦逊道:“这并非臣妇教导,而是臣妇在处置一些府中的事情时,他在一旁看着学会的。”


    说着时,沈玉儿一边偷偷看了一眼朱熈,眼中满是骄傲。


    今天还真是给她长脸了,给自己夫君长脸了。


    “看着就学会了?”


    朱元璋一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他立刻举起怀中的朱熈,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看来这小家伙对学文还真的是天赋异禀啊。”


    “以后说不定要成为我大明的状元郎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晃动着朱熈,就好像是当初在逗弄自己的孙子一样。


    朱熈则是歪着脑袋,好奇的看着朱元璋,大眼睛里充满了疑惑:“什么是状元郎?”


    这一问,十分的天真。


    “就是筛选整个天下三年内最有学问的一个人。”


    朱元璋笑着解释道,他的眼中满是耐心,这是少见的。


    如若让朝堂大臣看到了,绝对会以为皇上被假冒了。


    “才三年内吗?”朱熈一本正经的说道,小脸上写满了坚定:“那我要成为一直以来都是最有学问的人。”


    看着这小家伙如此可爱的模样,朱元璋笑着说道:“那咱可等着。”


    “可曾为他找好老师了?”朱标则是看向沈玉儿,关切地问道,一如既往,他仍然是温和而仁厚,让人倍感亲切。


    沈玉儿双手交叠按于腹前,微微欠身,恭敬回道:“已经让管家去找了。”


    “再过一段时间,应该就可以找到了。”


    闻言。


    “要不要孤帮你去找一找?”


    朱标笑着看着沈玉儿道:“朝堂上可有不少有学问的人。”


    此番,他也是有着长辈对晚辈的照拂之意。


    沈玉儿闻言,立即福身行礼,声音温婉又不失分寸的道:“臣妇多谢太子殿下好意,只是小儿还并非到真正的启蒙之年,所以还是先行随意找几个先生教导。”


    说到此处微微抬头,目光在朱标与朱元璋之间短暂流转,又恭敬道:“等到以后真的成器了,臣妇一定会请求太子殿下帮忙推荐几位老师。”


    这番话出口。


    沈玉儿的紧绷感才稍稍放松。


    “一岁多就学文识字。”


    “的确少见了。”


    “孤还期待他能成才。”朱标凝视着朱熈,十分期待的说道。


    倒也是十分的喜爱。


    朱元璋则是轻抚着小朱熈的头,颇为感慨的道:“毕竟他爹如此厉害,在统兵之事上年纪轻轻就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虽然这小子没有继承他爹的军事天赋,倒是有着学文的天赋,这倒也是不错。”


    话音未落。


    沈玉儿似乎想到了什么,恭敬道:“皇上,太子。”


    “此番前来,臣妇没有准备太好的礼物,只是从府中带来了一些自酿的酒水。”


    “还请皇上和太子笑纳。”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