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马植来信,朱寿入汴
作品:《朱厚照穿越水浒,马踏汴京》 “将军,董平等人逃去猿臂寨了。”
“哦,猿臂寨?无妨,暂时不用管他了。”
朱寿一边和王伦下象棋,一边听石秀汇报的信息。
“不对不对,走错了,刚刚说话没看清,我要走这。”
朱寿眼看王伦要抽他的车,立马要求要改棋。
“主公,你怎么又悔棋?”
“说什么呢,刚刚是因为处理公务没看清,哪能叫悔棋啊?”
王伦看着朱寿笑嘻嘻的样子,心中有些无奈又有些成就感,那么厉害的将军下棋照样不是他对手。
二人就这样下着棋喝着茶,朱寿偶尔悔两步棋,甚是惬意。
已经没有人在意董平了,朱寿也不忙着剿匪,毕竟他的职责是主要是拱卫东平。
现在董平已经离开东平府地界了,理论上是不在他的地界了。
虽然他们把董平扯进了祝家谋反案,但要想跨州府调兵还是需要发文往侍卫步军司好好请示。
朱寿现在也没这个想法,吃力不讨好。
董平去的什么猿臂寨,他也没听过,想来没什么英雄好汉,短时间内也壮大不起来。
等董平把势力发展起来,自己再去收割,功劳更大。
朱寿已经把董平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主公,案子已经结了,那郁保四也斩首了。现在隐患已除,或许该走走门道了。”
王伦盯着棋盘上朱寿红方的车建议道。
“嗯,马植还是很靠谱的,这次去京城,洒家倒要好好拜谢他。”朱寿说道。
前几日马植来了书信,向朱寿详细介绍了如今朝中主战派里的官员及其喜好,以及其中党派、人际关系。
对于入汴的事,朱寿已经颇有心得。
“还有一件事,主公不是小弟容不得君子,实在是张叔夜和我们不是一路人,这次走走门道把他调走吧。”
王伦小心翼翼地说着,察言观色,随时准备请罪。主要是张叔夜来了以后,朱寿和他总是在一起推心置腹,时常上演大宋忠臣戏码。
而且张叔夜文武双全,又和朱寿很是投缘,这让王伦有了严重危机感。
不过客观来说,王伦说得也不错。作为士人,张叔夜对大宋的忠诚度很高,有他在,朱寿很难高度掌控军队。
而且朱寿的进步基调就是依附童贯这些奸臣,这必然与张叔夜意见相左。
当前张叔夜和他们关系还不错,在张叔夜的视角朱寿城得上治军能力强还有脑子的武将。
之前朱寿在独龙岗将祝家庄、扈家庄收为己有,张叔夜也默许了。
毕竟大宋自有国情在那,官员武将借着剿匪添置一些产业尽在情理之中啊。
可朱寿接下来要是想更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还是不适合把大宋忠良放自己身边。
“洒家自有安排。”
朱寿准备花钱帮张叔夜升一个官,反正这种人才在民族大义上确实是栋梁。
“还有差不多把扈三娘从牢里找个法子弄出来,替身什么的门道,你快点想办法。到时候再让她给她哥写封信。”
说完张叔夜的事,朱寿开始交代关于独龙岗后续发展事项。
他这一次倒不是单纯为了扈三娘的美色,主要是为了稳住她哥扈成给自己好好干活,招募佃户然后种田。
美色固然重要,可江山与霸业才是男人的毕生追求。
“洒家走了以后,知府应该不敢再作妖,他把柄还握在我们手里。另外不要和梁山鲁智深他们起冲突……”
棋下完了,朱寿和王伦最后不得不和棋,两边都只剩老将了。事情也差不多交代清楚,朱寿对王伦还是有所改观。
现在的王伦把自身位置摆得很正,又流了石秀看着他,朱寿倒不担心他作妖。
曹孟德有一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朱寿很赞同这句话。
-----------------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春日下的汴梁城郊很是繁华,汴梁是大宋的都城,亦是大宋五京之首——东京,当世第一雄城。
朱寿等人还在数里外的城郊就看到远方高大的城墙。
一路上来往的商队络绎不绝,朱寿甚至看到了骑着骆驼的西域胡商。
北宋在熙河开边以后,进一步打通了大宋和陇右都督府的联系,失落数百载的丝绸之路也重新架起。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繁荣东京正处在万族来商的时代,商品经济发展到有史以来上的巅峰。
大宋打仗确实不行,可是做生意是有一套的。其实这也是没办法,大宋财政问题冗积,只能想办法创收。
王安石变法、范仲淹变法包括蔡京变法其实都是在创收,其中商业受到了高度扶持。
主要是因为自大秦以来,重农抑商就是国策,商人交税抽取比例很高。
而大宋商人的税收贡献大幅上升,其社会地位上升。
大宋故而重视商业,现在是海路商贸并进,民间经商风气也不错,讲的就是“开源”。
朱寿等人随着长龙般的商队行至汴梁城下。
汴梁的城墙很高,池深城阔。
雄伟的汴梁城在五代时期成为北方政治经济中心,在洛阳、长安相继毁于战火后,这成为了五代的权力更迭风暴眼。
给城防看过文书以后,朱寿等人进了城。
汴梁城中道路开阔,路旁种有两排茂密的高大杨柳。
春风吹拂,柳絮飘扬。
城里人头攒动,商铺林立,每行五十余步就有一家酒楼。
汴梁的酒楼产业可以说冠绝天下,城中有七十二家酒楼。
眼前的繁华景象看花了亲兵们的眼,燕云老爷们没见过如此雄城,没见过这么繁华的街道。
“大哥,这汴梁也太大了吧,待会咱们会不会找不到马植先生啊?”
“啧啧啧,不愧是大宋都城,燕京在他面前就像乡下。”
“兄弟你看,那女人穿得咋那么带劲?她是不是在勾引洒家?”
“收敛一点,别一副田舍汉的样子,给哥哥丢脸?”
“……”
亲兵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面对如此繁华的汴梁,他们都心中有怯。
朱寿则只是静静看着繁华的汴梁,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手下的将军们聊天。
论繁荣,北宋汴京和大明的苏杭南京差不多,可是汴京要更加奢靡浮华。
北宋后期的勋贵广置产业,花销奢靡无度,整座都城如同梦幻般的天上白玉京。
可实际上不过是以天下资财供给东京的权贵,普通的汴梁市民反而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难以为继。
汴梁就像现在的大宋,王朝只剩下浮华的表面,当整个王朝的“血”都被权贵们抽干时,就是王朝灭亡时。
朱寿在心里酸大宋汴梁,其实他曾经也是一个喜欢奢靡生活的皇帝,对汴梁还是很看得上的,不过现在他是批判性地看待汴梁。
逛了大半天,朱寿带着他们找到了约定见面的酒店。
一路上朱寿表现得游刃有余,面对偌大的东京表现得游刃有余,毫不露怯。
朱寿则想着待大事了解,就给自己放松一下,带上兄弟们勾栏听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