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独龙岗二三事

作品:《朱厚照穿越水浒,马踏汴京

    独龙岗处在一个巨大的抬升断裂面上,山路曲折,可是上层平坦有万亩良田。


    在地形上,独龙岗有些像雄城玉璧,地势险要,可内部有充足产粮区。


    而且独龙岗上有河流,沿途灌溉,山间也开垦出不少梯田,是东平府的一个重要粮产区。


    朱寿看着依山傍水的祝家庄,非常满意。


    “阿成,上苍有好生之德,洒家不忍独龙岗生灵涂炭,望你能打理好这的事,日后该交的粮还是得交,你也要管好下面的人。”


    “属下感谢将军大恩大德,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身旁俊秀的男子恭顺应道,此人正是扈成。


    朱寿选中了扈成来打理祝家庄、扈家庄留下的田产,此人能力颇强,中上之姿,文物兼备,好用。


    和梁山泊那些抢一笔就走的匪寇不一样,朱寿走的是可持续性发展,土地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这么多良田空余出来不要白不要,至于州府里上下打点一番即可。


    有了这些田才养得起家将,有了一定规模的家将以后才方便自己以后扩军在军中的控制力。


    他可不想南下“借鸡生蛋”最后演变成羊入虎口,真被宋朝凭借巨大的体量给吞了。


    家将、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自己的根基要打牢。


    “将军,属下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扈成态度放得很低,恳求道。


    “说来听听。”


    “家父年迈,还请将军在他发配充军一事上能帮他运作一下。”


    扈员外身体是真不好,若是充军路途遥远,只怕路上就可以埋了。


    “洒家自有打算。”


    朱寿对于扈家父女自有谋划,用扈成来经营,他也是冒了风险的,那么就必须掐住其命门,绑定大家的利益。


    “还有三娘……”


    “够了,洒家说过会保你一家性命,说到做到,其余的洒家自有主张……”


    “属下失言了,但请将军责罚。”


    扈成跪在地上,他对于眼前这个虎背熊腰的猛男有着发自心底的恐惧。


    朱寿的大手按在扈成的头上,轻声道:“阿成记住了,扈家郎君死在叛乱中,以后世间只有朱成,我的远房族弟,懂了吗?”


    “属下谨记在心!”


    独龙岗大战已经落幕,这一次的收获非常高。


    就说金银珠宝,祝、扈两家加起来贡献了八十余箱。


    短时间朱寿可以体验一下财货充沛的感觉了。


    至于恢复独龙岗的生产则需要上点心,需要派人出去多挑选些壮年的流民回来做佃户。


    现在山东最不缺的就是流民,寒冬与苛税害得山东民众苦不堪言,不知有多少人破产。


    冰期带来的苦难巨大,不过也间接为农民起义与王朝更迭创造了窗口。


    在盛世太平年景,谁会愿意抛下身家性命造反啊。


    农民的需求很低,能吃饱饭就行。他们造反那是真活不下去了。


    现在官府也管不了那么多流民,乡绅收拢流民不仅是默许的,地方官甚至希望他们积极收拢。


    只有让流民安定下来,他们才不容易造反,不然地方官的乌纱帽难保。


    “至于你妹妹,洒家不会为难她。只是去东平府衙门那边走个程序,洒家很快就会把她弄出来,你放心。”


    敲定了家人平安以后,扈成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下


    交代完后续的管理事宜以后,朱寿又叫来林冲吩咐练兵事项:


    “接下来你就在这里训练家将,过一段时间我会让人再选拔一批人过来,你好好挑……”


    现在有了这么多钱以后,朱寿立即准备扩大自己的家将培养名额。


    有了独龙岗这么一块根据地以后,还可以让这些半大小伙子一边练武一边投入生产,节约成本。


    “……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考核,选取其中成绩前十名送往东平府那边的庄子。”


    “末将遵命!”林冲答道。


    朱寿觉得林冲真得很适合当教头,林冲身上有一股文人的儒家气息,这让他显得温和一些,教授徒弟武艺更加平易近人。


    而且林冲的武艺是非常正统的体系培养出来的,和那些野路子不一样,由他来打基础很稳。


    “将军,山下有人来了个猛将想要见你。此人勇猛过人,刚刚车轮战我和杨雄哥哥,丝毫不落下风,是个高手。”


    “哦,带洒家去看看是何方神圣?”朱寿提了刀纵马直接下山。


    山路上疾风掠过,朱寿只觉得心生快意。


    不一会,朱寿来到山脚,只见杨雄率领上白精锐正立于山脚。


    站在他们对面的是一条七尺八寸(汉尺)的大汉,脸上生有一块青涩胎记。


    (本书的计量单位一般是北宋,不过施耐庵在原著中描写身高用的应该是汉尺,明朝文人就推崇汉唐,而且汉尺听起来夸张一些。)


    朱寿目光扫过此人青色胎记时略微停留,心下已知此人是谁。


    这七尺八寸、朴刀配长枪的男人正是青面兽杨志。


    “听说你是来寻洒家的,不知壮士有何贵干?”朱寿问道。


    在朱寿观察杨志的同时,杨志也在观察他。


    看着那将八九十斤的步人甲撑满的庞大体魄,杨志在心中对这一位将军心中好感上升。


    大宋军中有太多幸进之人,真正能征善战的猛将反而不得势,杨志被那些幸进之徒恶心了十几年,今天见到一个真将军,欣赏。


    “在下青面兽杨志,杨家将后人,仰仗燕云猛虎的名声前来投靠,欲为将军效力。”


    “哦,杨家将?原来是忠良之后,来上山聊。”


    杨志眼中一亮,收起刀枪,紧跟朱寿上山。


    经过询问,朱寿方知杨志自失了生辰纲以后一直在外游荡。


    由于自己把鲁智深留在了梁山泊,杨志没等来鲁智深一起攻下二龙山。


    后来遇上了皇帝大赦天下,杨志有心再度为朝廷效力,顺便把自己身上的案子消了。


    杨志作为将门之后,他一直想光耀门楣,报效朝廷。


    之前他走失了花岗石,后来又被劫了生辰纲,运气确实不好。不过其实都不是什么大罪,顶多是失职罢了。


    杨志身上的官司主要还是来自生辰纲被劫,同行的梁中书亲信不听其劝告,后来又诬陷其是贼子内应。


    不过这案子其实有得查,何况梁中书在河北大名府,管不到山东。


    朱寿听完杨志的倾诉以后,想了想便说道:


    “杨提辖,朱某相信你。生辰纲的事无需多虑,既不是你劫的,那朝廷法度自不会冤枉了你,若是有官司前来,朱某找人帮你打。”


    “大恩不言谢,杨志日后愿为将军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杨志眼睛红了,看朱寿就像千里马看伯乐一样,拉丝了。


    “只是现在委屈兄弟了,军中暂无军将空缺,兄弟可愿先在愚兄帐下先做家将,来日再登台拜将!”


    虎翼军内部的军官任命程序上是听从侍卫步兵司,现在军中确实没有空缺。


    “能与将军同袍,俺就是牵马执蹬也愿意啊!”


    青面兽的眼睛里充满了清澈与赤忱,声线都在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