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白虎在北,天命兴宋

作品:《朱厚照穿越水浒,马踏汴京

    “吁~咴咴咴”


    战马沿着斜坡向下冲刺,卷起滚滚尘埃。


    调整阵型后,骑兵又转向爬坡冲刺。


    数百骑兵来回冲刺,坡上下都布置着数以百计的稻草人。


    在蓟城原野的另一侧一道长沟横贯于原野之上,长沟足有六尺之深。


    上千身着鱼鳞甲的步兵在战壕中反复往上跃起爬出,然后又纵入战壕中,反复来回。


    朱寿满头大汗地爬上爬下,身上细密的鱼鳞甲很闷不透气还足足有四十余斤。


    士兵们都很累,可看到明王以身作则不停歇地训练,大家都不敢言累。


    粗壮的双腿用力跃起,手臂牢牢抓住上沿,雄健的肩背贲起,朱寿如猛虎般利索地窜起。


    如此训练比和辽军作战还要累,这是岳武穆的练兵法则,用来对付女真铁浮屠。


    历史上女真和宋军作战优势就在于宋军耐力太差,扛不住女真铁骑的高强度输出。


    直到训练狂魔岳飞开始掌兵,每到一处扎寨后就是拼命训练,岳家军的耐力后来甚至冠绝当世。


    汉人拼骑兵是很难超过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要限制游牧重骑兵还得靠重装步兵。


    朱寿热衷军事,对岳飞的军事训练是非常熟的,一直希望实操,打造一支强兵。


    可惜在大明对于腐化的京师部队只能简单地整肃,想要进一步强化必须要改革,其中掣肘极多,只能搁置。


    如今重头打造一支强兵很合他的心意,他很是用心。


    上千披甲的猛士在战壕中来回攀爬,气势逐渐凝结。


    极致的训练挤压着士兵们的精力,不断磨练意志。


    训练到后面完全就是靠潜意识里的军令在机械地反复攀爬。


    “咚咚咚~”鼓声响起,士兵们才后知后觉地停下。


    在各级队头的指挥下有序地爬出战壕然后回到城中营房,准备午膳。


    中午饭食很丰富,满满的麦粥加上面饼,香气腾腾的粥饼挑起了他们的胃口。


    在士兵们大快朵颐时,各级将官从士兵里挑选出训练时表现优良的士兵加肉。


    看到身旁的同袍碗里那肉香扑鼻的肉,大家都暗自咽口水。


    竞争的心态就是在细节中逐渐树立的,这其中重要的是讲究公平。


    巡营后,朱寿满意地回了大帐。


    石秀端来一碗鸡肉焖饭,金黄的鸡肉色泽鲜艳。


    朱寿接过焖饭狼吞虎咽地吃起鸡肉与粟米,吃得很是幸福。


    当初做皇帝时,他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可却提不起胃口。


    可来到这王朝末世后,经历了挨饿困顿,他现在吃啥都是倍香。


    他不多时吃了个八分饱,将碗中米粒吃尽,然后开始处理军务。


    “王伦,这两日督造兵甲器械进程几何?”朱寿问道。


    “主公,现如今匠户集结共二百六十户,蓟城城北的兵器作坊有三间能用,其余正在休缮……”


    蓟城作为辽国曾经与宋国征战的前线,这里有着兵甲作坊还有开发的矿山,是军事重地。


    如今辽国衰弱,军事重心北移,这里已经废止,不过好在军事生产线几乎完整保留下来。


    有一条完整的兵甲生产线是非常重要的,披甲率提高对于一支军队战力提升幅度极大。


    现如今红巾军部众数千,盔甲差不多在一千五百副左右,大都是从辽军身上拔下来的。


    占领蓟城以后,以蓟城现在的军事工业水平差不多一个月能生产五百副,这已经是透支财政下的极限生产水平了。


    “加快速度,辽国的反扑旦夕将至。”朱寿嘱咐道。


    “主公,柴大官人命人送来了一百石粮食,送粮的门客已经安排用过餐了,可要接见?”


    “嗯,带他过来。”朱寿说道。


    王伦这小子虽然心思多,但其基本的统筹处事能力还是不错的,比那些只会读死书的腐儒强多了。


    随着初期势力的统合,红巾军势力日益强大,欣欣向荣。


    晌午过后,红巾军换防后,朱寿率领他们出城训练。


    士兵换了一茬,他却依旧精力充沛,恐怖的身体机能堪称力大无穷。


    燕云原野上红巾飘扬,汗水挥洒,好似一团火在熊熊燃烧。


    -----------------


    汴梁,延福宫


    宫中紫气缭绕,天宝香轻燃。


    殿中摆满各种珊瑚、奇石、异宝,墙上还挂着无数名画、佳作。


    仙风道骨、穿着华丽、鹤发童颜的老道坐在蒲团上闭目冥想。


    长久的推演后,老道长出一口气,额角挂满汗珠。


    老道俯身穿过殿中屏风,跪在长塌前,奏道:


    “陛下,有结果了。”


    “林卿算得如何?那北境义军是何来历?”一道充满磁性、温和典雅的声音响起。


    龙榻上的人正是当今大宋朝的最高掌舵者——赵佶,自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起,林灵素忽悠赵佶做了“教主道君皇帝”。


    他宣称赵佶是长生帝君下凡,一心追求长生的赵佶自然是信了。


    “陛下,那朱寿是白虎星君转世,在天上就是长生帝君的座下大将,如今追随陛下下凡来了。”


    “天命其助陛下收复燕云十六州……”林灵素缓缓说道。


    林灵素并非是信口张来,作为一个宠臣,他也是有政治素养的。


    如今大宋的主战派以童贯、梁师成为首,他们都是顺着皇帝好大喜功的需求在操作。


    可奸臣们并不蠢,他们只是坏。他们都知道凭自己是收复不了燕云的,那些忠臣良将又不愿意合作。


    因此他们才能想出来连金灭辽这种借力打力的计策,实在是麾下确实缺能征善战的武将。


    朱寿的出现就像原时空里的种师道,能打在朝中没根基,适合收下当狗。


    林灵素背后的宠臣阵营需要他好好给皇帝做思想工作,争取皇帝的支持,筹备北伐力量。


    “白虎在北,天命兴宋?”赵佶默念,眼中涌起喜色。


    终宋一朝,燕云一直是宋朝历代君主心中最大的心病,从太祖至亡国。


    在赵佶眼中自己是一个贤明的治世之君,如果能收复燕云,那他就是万世之君,功盖太祖了。


    “林卿觉得何人可以负责接洽朱寿之事?”赵佶问道,在他看来林灵素比只会扯皮的满堂诸公靠谱多了。


    “秘书丞马植可担此任。”


    “嗯,深得朕心,”赵佶说道:“宣秘书丞马植觐见。”


    马植是连金灭辽计划的提出者,宋朝出使金国的使臣。


    原本跪伏在屏风外的小太监跪着退出殿去。


    延福宫外,群臣正在候着,听到公公高呼:


    “宣秘书丞马植觐见。”


    马植尾随公公入殿,随后跪在屏风外跪拜:


    “参见官家。”


    “你负责接洽招募燕云义军的事宜,即刻起行,中书堂的调令随后发送。”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