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大乾的危机

作品:《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

    大乾城。


    皇宫。


    大乾殿。


    隆武帝又收到了青禾郡主的书信。


    这一次,书信的内容就让隆武帝大吃一惊了。


    周处竟然灭掉了大雷山的马匪?


    大雷山的马匪,只是小患,区区六十三个人,当然传不到隆武帝的耳中。


    可青禾郡主在书信中写了,大雷山易守难攻,三郡都组织过剿匪,但都没有成功。


    周处用计将马匪引诱出来,又以训练一个月的农夫,以标枪重创马匪,最后再用青禾郡主的护院近战,全歼了马匪,妥妥的完胜。


    青禾郡主将这一战的经过写得清清楚楚,使得隆武帝好像有一种就在眼前的感觉。


    尤其是,周处攻破大雷山之后,曾经纠结着要不要将马匪的子女都杀了,斩草除根。


    隆武帝放下书信,脸上的兴奋表情不减:“没想到,这个周处竟然还懂得兵法,又临阵不乱,章法有度,有点意思啊。”


    “不过呢,以标枪对付骑兵,只能对付小股的骑兵。”


    “若是遇到千军万马的骑兵,标枪的杀伤力就太有限了。”


    “而大黎的骑兵,就是千军万马,而且还都是良驹,实在是我大乾的硬伤的。”


    忽然,隆武帝心下一动,周处这小子,善于发明,又懂得兵法,或许能想出什么办法,对付大黎的骑兵呢。


    虽说,隆武帝也明白,这个希望是很渺茫的,可他也想试一试。


    毕竟,没什么试错成本,只是让青禾郡主在合适的机会,问问周处。


    于是,隆武帝就给青禾郡主回了一封书信,安排了这件事情。


    书信刚被送走,一个太监就急匆匆地跑进来:“启禀陛下,北疆五百里加急文书。”


    加急文书?


    还五百里?


    隆武帝吓了一跳,立即喝道:“速速呈上来。”


    不一会儿,文书就被呈到了隆武帝的龙案之上,他的手中。


    大黎遭遇旱灾,粮食欠收,水草干枯,造成粮草高价,国内局势不稳。


    大黎皇帝不得已之下,只得派兵南下,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大乾的北疆,以化解国内矛盾。


    大黎皇帝集结了二十万兵马,十万骑兵,十万步兵,南下攻打大乾。


    以前,大黎也多次南下,但大都是用骑兵劫掠一番,就带着战利品北归。


    可这一次,大黎的新皇野心勃勃,准备攻城略地了。


    大黎劫掠一番,隆武帝可以不在乎。


    可若是攻城略地的话,隆武帝就不能不在乎了。


    隆武帝立即命人将左右丞相和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一并喊来议事。


    不多时,四人奉旨来到。


    隆武帝让贴身太监将加急文书交给四人看了。


    四人皆是大吃一惊。


    大乾,战事将起啊。


    隆武帝扫视了四人一眼,淡淡问道:“边界各城的粮草,能支持多久啊?”


    户部尚书卢成烈拱手道:“启禀陛下,边界十二城,每城都有半年的粮草。”


    隆武帝又问:“守军数量,都是多少?”


    兵部尚书王炯来回答道:“回陛下,边界十二城,多者五万兵马,少则三万兵马,共计五十万兵马。”


    大乾的兵马,一共一百五十万,单单一个北疆之地,边界十二城,就屯兵五十万,可见大乾对大黎铁骑的惧怕。


    另外一百万,二十万戍卫京城,其余八十万则是分别镇守东、南、西的边界。


    没办法,大乾位处中原,乃是四战之地。


    固然,中原之地盛产粮食,但却被四面包围,战事频发。


    但凡有哪一个国家遇到什么天灾,粮食不够吃了,都会打大乾的主意。


    尤其是对上大黎国,大乾就得更加小心谨慎。


    曾经,大乾在大黎的铁骑下没少吃亏。


    就说边城吧。


    十二边城,是大乾防御大黎的最北防线。


    大黎要想南下,就必须要越过这十二座边城。


    虽说是防线,但十二城之间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


    尤其是在大黎铁骑的震慑之下,彼此救援几乎就是自寻死路。


    所以,十二边城只能是各自为战。


    大黎的铁骑不善攻城,但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利用骑兵的速度去截断边城的补给。


    同时呢,大黎的铁骑还袭扰边城附近的村庄,就地取粮,以为自己的补给。


    这一招,差点破了大乾的北疆防线。


    后来,大乾也学聪明了,在边城多多囤积粮草、军械等等,至少能撑半年以上。


    半年的时间,足够将大黎的铁骑给耗走了。


    大黎南下一次,代价也是不小。


    而捞不到足够的好处,就相当于亏本了,所以大黎轻易也不会再南下了。


    这一次,天灾之下,大黎实在撑不住了,这才又南下。


    可多了十万步兵,可以攻城,大乾的压力自然比任何一次都大。


    大乾的兵马虽然是五十万,远在大黎的二十万兵马之上。


    可是,分布到十二边城之后,力量就小多了,容易被大黎各个攻破。


    隆武帝真正的担忧,就是这方面。


    大黎的皇帝,似乎想要趁机入主中原了。


    隆武帝微微皱眉:“你们说说,若是大黎国集中二十万兵马一城城地攻下去,咱们的边界十二城能坚守多久呢?”


    四个人,全都沉默下来。


    别说是边界十二城能坚守多久,只要有一城被攻破,北疆防线就等于是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大黎的铁骑就能来去自如了。


    还有就是,只要一城落入大黎的手中,就相当于大黎在大乾嵌入了一枚钉子,使得其余城池的补给全都会受到大黎铁骑的威胁。


    大黎举步兵南下,想要攻城略地,着实有些突然,使得大乾的君臣有点措手不及的感觉。


    尤其是兵部尚书王炯来,额头上已经布满了细汗。


    “回…回陛下,只恐…只恐坚守不了太久。”


    隆武帝更加不悦:“这么说来,一旦大黎能够克我边城,我大乾城就会处在大黎铁骑的威慑之下了?”


    “朕的皇位,要不要让给大黎的皇帝去坐呢?”


    “你们,要不要试试亡国之臣的感觉是什么滋味呢?”


    四个人吓坏了,赶忙一起跪在地上:“老臣等无能,请陛下降罪。”


    隆武帝脸色一变,又是这一套,逼宫的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