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人才济济

作品:《抗日:铁血战魂,带出一个特种部队

    很快,苏联国防委员会就下令,开始组织挖铀金属矿,苏联科学院也开始研究原子核裂变,


    就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得正凶,苏联也没停下对核武器领域的探索。


    德国对核武器也有了点初步认识,打下北欧后,在挪威建了重水工厂,又因为占了比利时和挪威,弄到了足够的铀矿,就有了搞核武器的底气。


    不过,德国国力有限,西边得应付英国,东边得跟苏联干仗,北非还得打仗,战争需求大得很。


    所以,跟英国一样,德国短时间内没那么多资源投到原子弹项目上,再加上还得研究火箭发动机和导弹项目,能投到核武器研究的钱就更少了。


    相比之下,估计只有美国能扛住这可怕的投入。


    美国造核武器的项目代号叫曼哈顿计划。


    这曼哈顿计划投资大得吓人,起码25亿美元,直接参与的人有10万,整个过程动用的人力高达60万,


    看不见算不出来的成本更是多到数不清,对哪个国家来说,这都是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


    英国和德国都扛不住这么多投入。


    但财大气粗的美国扛得住——别看原子弹烧钱,整个曼哈顿工程也就25亿美元,美国给B29战略轰炸机项目可是砸了30亿美元!


    30亿美元,够买50艘重型航母了。


    25亿美元造原子弹,加上30亿美元造B29战略轰炸机,才让核弹有了实际的远程投放能力。


    不然造出核弹,没法扔到对方国土上,就只能当核地雷用了。


    这时候,在罗斯福的授意下,美国已经拉了10万人搞研究,这里面全是全世界各个专业领域的顶尖高手,


    像奥本海默、爱因斯坦、康普顿、吴健雄、冯诺依曼、钱学森、钱三强这些代表人类智商巅峰的大佬都在。


    更特别的是,美国的曼哈顿计划里,还有个世界超级军火公司参与。


    就是特拉华州的天刃公司。


    天刃公司近水楼台先得月,曼哈顿计划还没提出来,就多次给罗斯福写建议信,


    建议美国跟它合作造核武器,还隐隐约约透露出自己在原子能研究方面很有经验。


    为了确保曼哈顿计划成功,罗斯福顺理成章地邀请天刃公司加入,一起搞原子能领域的秘密合作和研究。


    在卫宁的授意下,天刃公司这个代理人,正式成了搅动原子风云的一双白手套。


    这公司在这一领域提了好几条研究路线,它给的建议,看着很有跨时代的指导性,


    可实际上很难在实践里操作,还会把一些研制工作引到错误方向。


    表面上,天刃公司的加入让理论研究思路宽了不少,可实际上大大拖慢了快速实践研究的速度,还额外增加了好多成本。


    与此同时,在卫宁的授意下,李振刚开始秘密跟曼哈顿计划里的华人科学家接触。


    一直留在美国的李振刚,代表卫宁跟华人科学家们说了国内的情况,


    还积极鼓励他们回国,为即将建成的崭新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出份力。


    华人科学家们半信半疑,他们虽然看报纸知道国内大概啥情况,


    也知道红色人民力量正快速崛起,可不知道东方战场现在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等这些华人科学家知道国内真实情况后,都激动得不行。


    他们虽然在美国科学界有点地位,可就像共和国当初要造核武器时,


    这些海外科学家不顾条件差、外国威胁、物资不足也要回国奋斗一样,他们也有一颗爱国心。


    给美国造核武器,就算成功了,也只是让美国的长剑更锋利。


    给祖国造核武器,那可是给中华民族铸了坚盾!


    李振刚让这些急着回国看看的科学家们先别急。


    在秘密交流下,李振刚避开了FBI的眼线,成功说服这些科学家先留在曼哈顿计划里,


    先搞理论研究,等时机成熟再安排回国。


    另外,李振刚还告诉他们,祖国两年前就开始研究核武器了。


    现在,北陵特一区在提纯铀235的技术路线上已经突破性地走出两条研究路径,


    铀矿开采也在内蒙古正式开始了,只要技术跟得上,肯定能成功!


    这座在金银滩大草原上突然冒出来的秘密城市,低调得很。


    在各级文件里,金银滩项目的代号普普通通,根本不会引起谁的注意,这里被叫做“青海矿场”,送到这儿的物资都写着“援建西北”。


    没错,跟高度保密的曼哈顿计划一样,青海矿场计划也是高度保密的,


    全国知道这个项目整体架构的人没几个,知道部分架构和计划目的的也就一百六十多人。


    总参谋部三处、特情局总局一处一起负责保密工作,亲自盯着信件、电讯、电话这些通信手段,


    部分人员的家属都被接到金银滩大草原上,过封闭生活,保密工作做到家了。


    金银滩大草原上的简易公路上,像钢铁长龙一样的军用卡车车队来来往往,不管运输成本,


    把几千吨钢筋、混凝土、粮食等各种物资运来,先搭起大规模的军用帐篷,再慢慢建成建筑群。


    最后,这座大草原上会突然出现一座城市。


    这座城市,直到六十年后才解密,人们叫它“原子城”。


    在这座突然出现的城市外面,驻扎着一个整编摩托化步兵团,天天巡逻,闲杂人等根本进不去,


    还划了禁飞区,航空器一靠近就被警告赶走,甚至有两套秘密的红旗-  2地空导弹发射阵地防空,保卫级别特别高。


    这座为造原子弹建的城市,规模不比美国搞的曼哈顿计划小。


    与此同时,在内蒙古,也有一座城市正在出现。


    这是一座为打造陆军钢铁洪流而建的城市,叫包头。


    以前,包头不过是内蒙古大草原上一个普通地方,卫宁决定后,山东建好的装甲车辆工业开始往北方转移,在北方发展军工重工业。


    在包头,一座座大型坦克零部件制造工厂建起来了,装甲、散热箱、驱动轮、承重轮、履带、


    炮塔、坦克炮、发动机等造一辆坦克的所有零件,都在这儿生产。


    为了保密和高效生产,这里除了壮观的一座座钢筋混凝土工厂,还为工人家属的子女提供学校教育、医院医疗等各种配套服务。


    就这样,一座坦克城市崛起了。


    这里聚集着来自山东省内和北陵初步发展的坦克制造工业人员,


    经过几年培养,再加上苏联带来的成熟工人指导,卫宁手下懂坦克的工人从没几个变成了人才济济。


    这么多熟练的坦克工人聚在这儿,就是为了尽可能多地生产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等各种装甲车辆。


    按计划,六个月内,包头要建起完整的T34坦克、42式步兵战车生产线,然后大规模量产坦克和步兵战车,


    第一年生产1500辆,第二年生产4000辆,之后三年稳定在每年生产5000辆。


    这样一来,以包头为核心的陆军军工体系,会在工业化的华夏北方大规模生产,给30个陆军集团军提供足够多的装甲车辆,实现这支钢铁陆军的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