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不同旁人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姜如初霎时一怔,呆愣原地。
脑子里忽的响起前世的传闻:宸妃艳如桃李,妖媚动人,蛊惑陛下酣饮作乐,大兴土木,在宫中兴建宫室无数,更是......
难道,这些已经应验了吗?
她心下百感交集,呆愣好一会儿,还是不肯相信的确认道:“变了许多.......这个许多,到底是多少?”
周灵见过她珍藏那一匣子的信,知晓二人定然是有情谊的。
她张了张口,不知道要如何形容,又怕看到她伤心失望的神情,于是抓了抓后脑勺,想了想干脆道:
“这个月底就是周家的年节宴,不然你跟我一起前去?这两年宸妃都有驾临,到时你自己亲眼看一看,就明白了.......”
今日已是十二月中旬,但离过年节还有月余。
姜如初闻言愣住,明显有些心动的询问道:“周氏的年节,我一个外人,真的能前去?”
周灵见她当真心动,心下莫名一酸,从前在书院每逢佳节时,见她不回家,自己每次都有旁敲侧击问她愿不愿意跟她一起下山......
但这人性子看似温和,实则有一种温和的冷淡,始终与人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总是以“不合礼数”“不宜打扰”这样的理由,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她。
原来她的原则,也不是不能打破的。
周灵闷闷的解释道:“其实也不是为了过节,只是一年一度的拜年礼已成习惯,幼时都是家中的长辈与小辈见一见,拜一拜.......”
真正的年节,实际上应该是在一月中旬,但因周氏的年节繁复,既有陛下圣临,又有各地的旁支子弟前来拜年。
而且到真正年节时候,陛下有宫中宴席,族中旁支各自也要忙着自家家宴,因此盛京周氏的年节宴,通常都是与此错开,提前半个月准备,年复一年,习以为常。
“后来就成周氏传统,但凡与周氏有来往的家族小辈,或是周围亲朋友邻,到年节宴的时候都会来周家拜年讨彩,周家每年有专门设宴招待这些来客,不过图个吉利。”
姜如初一听,方才的三分心动,已然变成了七八分,“我与周氏从无往来,一个人也认不得,也无碍?”
周灵无奈看她一眼,理所当然的说道:
“什么从无往来,你不是认识我,还认识我大堂兄,光是这一点,说是周氏的贵客也不为过,够你抬头挺胸的走进周家大门了!”
看样子,她怕是头一回去旁人家中拜年,周灵终于忍不住嘀咕一句:“还是头一回见你如此主动想赴宴......”
“每年来的不认识的,什么姐姐妹妹的都能坐上一大桌,你也算与我大堂兄有同门之谊,怕是比当中许多人都更有资格前去。”
姜如初正思忖着这件事的可行性,完全没有听出周灵的带着酸味儿的嘀咕声,只顾听着她后一句的安抚。
闻言终于松了口气,“如此,那我就舔颜前去了。”
若不是周氏的年节宴,怕是以她的身份,就算有幸入宫,想要见到如今已是宫妃的施若愚,也是难如登天。
为亲眼看一看这位昔日好友,姜如初如今也顾不得什么冒昧了,就舔颜一次,好歹也是书院一起种过菜的情谊,只希望到时。
周长济忽的在自己家中瞧见她,不会冷着脸将她赶出门......
周灵正要走,闻言忍不住笑出声,“哪至于如此,我大堂兄虽是人情味儿少了一些,但也是知礼的,何至于赶客如此无礼。”
“更何况你与他相交数年,又有同门之谊,终究不同于旁人。”
姜如初一愣,不明白周灵何出此言,不同于旁人?
二人同在陈山长门下受教的这几年,都是见面不识,同在一块菜地还能一天说不上一句话,只不过自周长济游学归来后,待人接物的确温和几分,没有像从前那般爱较劲了.......
想起乡试考场外的一句姜师妹,姜如初缓缓笑起来。
“如今见到我不会视若无物,的确已不同于旁人。”
视若无物.....看样子姜如初并不知晓,她大堂兄书房里都是她的文章字帖之类,兄长在多年前就将她视为劲敌,周灵是一清二楚的。
但周灵张了张口,最终莫名选择沉默,因为她总感觉自己若是替兄长说出来,大概会有不测......
最后二人商议好,到月底那一天,二人一同去周氏的年节宴。
周灵挂心兄长,便匆匆而去。
最后四门学众人,朱家酒楼一聚,但凡盛京的酒楼,哪怕不是潘楼这般名气大的地儿,那也都是彩帛门楼,珠绣阁宇。
廊芜掩映之下,吊窗下种着花竹,门帘帷幕之后还能有歌姬弹唱,厅堂庭院里,山珍海味的,也都是齐全地儿。
进来正儿八经的吃一顿,少说也要上百两银子。
虽众人起初都嬉笑着说要让樊师兄笑着去哭着回来,但实际都是玩笑话,大家也都是平民出身,就算如今都是国子监的监生,算是出人头地,也终究不是那等子奢靡人。
最后众人叫了些煎鱼、炒鸡兔,以及现炒的银杏儿、梨条之类,算计着花销怕是不菲,大家都十分体贴的叫嚷着:
“够了够了,足够体面了,再多也吃不完。”
“哪里够了,你们这些小子,平时吃汤面都得两三碗的家伙,今日怎的还秀气起来......”
樊师兄还记着大家想吃羊肉锅的事,不顾劝阻,执意吩咐店里下人端了一个精致的汤盆子上来,满满一桌时令蔬果,还有新鲜的羊肉片,可以涮着吃。
知晓大家是怕他花费,樊顺还故意多点了许多,故作严肃的嘱咐道:“不许剩啊,都是花了银钱的,吃不完也是浪费了......”
似乎因皆是背井离乡,又都出身寒门,在这盛京繁华地儿,众人惺惺相惜之情,反倒比从前,更加浓烈几分。
姜如初心下感叹的看着这互相着想的一幕,自她来到了这盛京也半个多月了,到今日,才终于像是找到一个落脚之处。
樊师兄玩笑一句:“也别怕吃了走不脱这酒楼,就算师兄我身上的银钱不够,差人回家去取,也总不会吃霸王餐的,尽管放心吧。”
众人闻言顿时笑起来,倒也真正的放开来,一边大吃大喝,一边高声畅谈,畅快不已。
姜如初与樊师兄、薛素香等人,从各地的风土人情,节物风流,畅谈到国子监内众多人杰,各式正道小道消息......
“你们知道吧,长公主到国子监来,表面看着是听学,其实听说啊,还另有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