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何其相似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她明明,应该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才对......
随着公主一行人离去时,霍衍舟回头,最后看了台上的那人一眼,幽深的眸底涌动着让人分辨不明的意味。
此刻,周灵收回长鞭快步上前,扒开人群。
看向姜如初双手无法控制正在颤抖的模样,留意到她手背上还被辩台边缘擦出数道血痕,额头也撞出一块青紫。
她顿时一边着急的大喊医官,一边紧张的蹲下身去,“子源,你还好吗......”
旁边的樊师兄与罗师姐等人,也都是神情紧张,一脸着急的赶忙去查看姜师妹的周身,“姜师妹,身上还有何处不舒服的?”
见姜如初默然摇头,大家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此时,被拽回来的丁解元,方才的冲动消失后,现下也是一脸被吓得不轻的模样,正呼吸急促,神情呆滞胡言乱语。
“救我做什么.....再无前路......”
“没有前路了…….”
周围的监生都忙得团团转,唤医官的赶忙去唤医官,上前扶人的也赶忙上前扶人,丁解元年事已高,大家都生怕他缓不过来,一个个的上前给他顺气。
听他如此说,都赶忙安慰道:“何至于如此,辩论之言不必当真啊,姜解元言语是犀利些,可也不曾逼你去死啊......”
乖乖,今日这场文辩,当真是精彩至极。
众人一边安慰丁解元,一边偷偷觑姜如初,这位女解元今日这是连战三位解元,吐血一个,还差点骂死一个吧.......
怕是不消片刻,就能在整个盛京的读书人中间传开,今日这位姜解元,算是彻底在盛京的文坛里扬名了。
姜如初正在平复心情,若不是此刻双手颤抖无力,真想冲上去,狠狠的扇那老头两耳光。
她喘着气怒斥道:“一场文辩,何至于寻死觅活.....就算要死,你也别死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别玷污圣人石像!”
她一开口,周围莫名噤声。
方才的电光火石之间,其实姜如初什么利弊后果也来不及思考,此刻缓过劲来,连她自己都有些为方才的冲动感到后怕。
想到自己差点搭上,姜如初咬牙气愤道:“你以为,死就能逃避了吗……以为自己是输了文辩而死,世人能赞你一句有气节?”
大约他自己也知道,如今已得罪公主,又没了利用价值,已注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干脆死在此刻,还能死出气节。
什么文人气节,他们只会嘲笑这人读书读傻了,那背后利用他的人,怕是也早已料到这个老头的固执愚昧,只会拍手称心如意。
她偏不让这老头死得这般轻易,偏不让那背后的人如意快活……
此时,人群中看着这一幕的赵怀德,倏地的收回视线,莫名的问身旁人道:“若是你,此时会如何?”
“锦上添花之事,何乐不为。”身旁的向平漠然道。
闻言,赵怀德紧皱着眉头轻叹一声:“不堪大用。”也不知是说谁,随即一甩衣袖,往外而去。
向平神情不明的收回目光,看向那边被众人簇拥着的人,姜如初,你果然还是如此......你这样,可怎么斗得过盛京这一群豺狼虎豹。
众人扶着姜如初下辩台的时候,樊师兄悄然看向在危急之中出手的周灵,神情莫名带上一丝愧疚之色。
他今日进门时,还曾提醒姜师妹,不要轻信以前的同门,尤其是这些世家子弟.......
樊师兄看向旁边正扶着姜师妹的这位世族女郎,犹豫一瞬,还是诚恳开口:“多谢这位女郎出手相救,是在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迎上周灵莫名其妙看来的目光,“你是何人?什么小人君子的,我救子源,与你这闲杂人等有何干系?”
她随意的看了这男子一眼,似乎还嫌弃他挡道,一副生怕挨着他衣角的模样,冷然道:“别挡路。”
这样高高在上的语气,樊顺在无数的世家子弟的口中都听过,简直是如出一辙,他瞬间憋红了脸。
“在下姓樊......”见面前人连余光都没给一个,他只好涨红着脸让开前路。
周灵正皱着眉头扶着姜如初往前,嘴里不停的抱怨着:“偏今日我大堂兄没来,这关键时刻不知他做什么去了,大堂兄的身手可比我要好多了。”
“若是他在的话,岂会让你受伤......那死老头......”
她没有哪一刻,如此后悔自己没有刻苦练武,真是临到用时,才知道自己是如此的没用,此刻周灵光顾着懊恼了,完全没有发现,自己的将军早已离开。
姜如初闻言摇了摇头,扭头感谢道:
“有你足矣,多谢你方才及时出手,若没有你,今日我从那上面掉下来,怕要躺好些日子。”
周灵闻言嘴上抑制不住的想要往上扬,却强忍着责怪道:“既知掉下来要躺好些日子,干嘛要去救那死老头,让他去死算了......”
但她其实也只是抱怨两句,正常人谁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人死在自己的面前,便是她这样的铁石心肠,也不忍见鲜血四溅的场面。
更何况,是姜如初这样......这样的......
姜如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周灵说不上来具体,但她打心眼里认为,这世上若有一个女子能值得她交托后背的话。
便是冯素她都要迟疑一瞬,唯有姜如初,不论何时..…..
就只有这个人。
身旁之人带着无奈的声音响起:“不知道,方才来不及多想,现在想起,果然还是太冲动......”
正这时,旁边响起一道淡淡的声音响起:“时隔多年,姜师妹还是一点都没有变。”
姜如初闻言一顿,循声看去,便看到正站在门口静静的注视着她的向平。
自当年这位师姐乡试考中亚元离开书院,前往国子监后,距今已是三年。
此时雅正堂的大门口,来来往往不少监生,因丁解元跳辩台之事,今日的文辩已到此结束。
许多监生都大呼精彩的正各自离去,但此时路过门口的许多人,都似乎认得向平,瞧见她,都是不屑的移开目光。
甚至连樊师兄与罗师姐等人,也皆是皱起眉头看向来人。
九方公子有实无名的爱妾,仗着九方氏的关系,才能入读三品上官宦子弟才能入读的国子学,谁人不知。
姜如初看着眼前这位熟悉又陌生的向女郎,看着周围监生对她似曾相识的轻视之色,她也是忍不住恍然一瞬。
“向师姐,也丝毫没有变。”她轻声道。
向平看着姜如初身边簇拥着的满满一群人,一个个都一脸不善的盯着自己,而她此刻身边,空无一人。
恍然间,这一幕跟当年在云川书院里,何曾相似。
她轻轻笑了起来,感慨道:“是啊,你我都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