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尊道为父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此刻辩台上,严解元被气得是真的想要吐血了。
二人为辩之时,本是互相对坐在蒲团之上,而此刻,严解元被气得深呼吸了好几口气,深深的看了对面的姜如初一眼。
随即“唰”地一下站起身来,在旁边来回踱步。
严解元虽险些被气昏头,但他现下也十分清楚,对方的确是有真才实学的,博文广记才能引经据典,才能对各种名家圣言信手拈来......
姜如初静静的坐在蒲团之上,面无表情的看着对面那年轻男子来回踱步,时不时神色凝重的看她一眼。
不过才起身走了两步,她便发现这人方才被她故意刺激出来的急躁神色,便缓缓的消失不见,显然已经开始冷静思考.......
果然,对方也是一郡解元,过关斩将才杀到这国子监来的人中龙凤,又岂是能这般轻易就被辩倒的。
辩台之下不停的传来兴奋的催促之声:“严解元,快还击啊......怎的磨磨蹭蹭的?”
“姜解元,一鼓作气啊.......莫非是无言了?”
姜如初视这些杂声如无物,她要的也不是乘胜追击,趁着对方被气昏头时,三言两语将对方辩下台去。
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真正的,彻底的将对方辩服,只有他心服口服的认输,樊师兄身上的污名才算彻底洗清。
任雅正堂内的众人如何催促,台上的二人都一言不发,时不时的打量对方一眼,显然都在快速思考对策。
不过半刻钟后,严解元面色郑重,显然已经彻底平静下来。
对方说得的确有几分道理,连他自己都情不自禁的有几分认可,可天地君亲师,这岂能乱套?
冷静下来之后,严解元不过瞬间,就抓住了姜如初的一处薄弱地方,立马坐回蒲团之上。
迅速予以反击:
“方才听姜解元说到佛教禅宗的经典之作《六祖坛经》,在下心中钦佩,没想到姜解元对佛家之学也有所涉猎.......”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禅宗六祖的确主张打破师承,可姜解元知否,六祖惠能在顿悟之后,却是立马寻到五祖泓忍,深夜传承衣钵......”
严解元露出一个自信的笑容,终于扳回一城。
“他老人家嘴上说自度,行动上,却依然是遵循师承有序,才能保证道统不绝,可见,佛门也是师者为尊,否则何以传承!”
台下迅速的响起一片议论声,这严解元对这佛学,也是所研颇深啊,否则何以如此迅速而又精准的展开反击。
姜如初却是缓缓笑了,这可是你自己送上门来的。
她抬眼,对上严解元自信从容的表情,神情淡定道:“严解元啊,在下从头至尾,从未说过任何反对师承的话......”
严解元脸上从容的神情一顿。
姜如初朗声道:“我所反对的,一直都是愚昧盲从的师承!师严则道尊,道尊然后民敬之学.....可若是师道不严呢?他的道中途变了呢?”
她迅速的反击:“六祖他老人家也并非否定师承,不然何以说迷时师度?严解元,六祖连夜传的是他顿悟的道啊......”
“这并非说明师道至尊,恰恰相反,这是道法至尊!”
对面的严解元神情大震,张了张口,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台下一片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已有许多人面有思考之色,情不自禁点头认可。
国子学外,连先前说姜如初狡诈的诸多太学弟子,也早已都是一片静谧,神情凝重的互相对视一眼。
辩台上,姜如初唰的一下站起身来,看向四周。
“从仓颉造字,到稷下学宫,从佛家禅悟到书院国子监,师承向来都是传递学识的重要途径,可圣人让我等尊的,一直都是为师者身上承载的道统,非是其人!”
“人是善变的,而道法万千,择其一后,可坚贞固守。”
她扬声用力的说道:“在下所崇尚的,也并非是不尊师承,而是穷则变,变得通,方才是真正的师道,乃是择道为师!”
轻纱帷幔之后,到此时,所有人都默契的保持着一言不发,皆是神情认真的在观战。
杨正头一次如专注,因为他发现,自己方才稍有分心,不过少听一句竟险些跟不上某人......
这个发现,让他心中又惊又怒。
雅正堂内瞬间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台下监生现下许多人都是面有赞同之色。
“师道并非至尊,乃是道法为尊.......”
“择道为师,辩得好!说得实在有理!”
国子学的大门外,也瞬间爆发一阵激动的喝彩声,此等有理有据之论,谁能说一句不好?
对面的严解元神情大为震撼,呆愣当场,已是哑口无言。
姜如初长身而立,神情郑重的说道:
“所以在下认为,太公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并非择人为师,正是择其道为师,尊师为父的真正之意是,尊道为父!”
“不以师长的是非为是非,这才是真正的道,师承可换,可道父永远在心中,谁又能说,改换师承便是悖逆不孝呢?!”
道法为尊,尊道为父......
此刻除姜如初之外,所有人都是一脸惊叹震撼之色。
两郡的解元,高才过招,果然精彩至极啊!
雅正堂内,喝彩声此起彼伏,已然是人人敬服。
此等言论着实让人惊叹,但其有理有据,层层推演而至,实在是令人敬服,既是尊道为父。
与师长背道而驰时,改换师承又是何谈不孝?
“好一个尊道为父啊.......”
此时,在人群的最后方,有一中年男子静立半晌,轻笑一声随即喃喃出声,打量的目光却一直落在台上那女子身上。
在他身后的向平忍不住轻叹一声,不过几年未见,姜如初的出色,她虽有所预料,却还是忍不住为之惊叹。
她收回视线,心下明白,此局已是尘埃落定,
向平无声一笑,随即向前一步,恭敬的轻声提醒道:“老师,我们前去入座吧。”
赵怀德悠远的目光从辩台之上收回,却是面无表情的看向身后的弟子,毫不留情的直言道:
“今日你让老夫前来,便是为了看她?”
向平一顿,坦诚道:“老师,弟子只是想让您来瞧瞧,国子监如今众多的有才之士中,能与弟子为对手的,您觉得,她算其一吗?”
当年的向平下场乡试时,赵怀德便是那场乡试中的主考官,在鹿鸣宴之上,他当众收了亚元向平为入门弟子,人尽皆知。
此时,听到弟子的询问,赵怀德的目光再次落在辩台上那年轻女子的身上,在她的面容上,他仿佛看到一位故人的身影。
几乎是第一眼,他就知道她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