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暗箭难防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姜如初知晓自己被邀文辩的事时,其实并没有十分意外。


    她对此早有准备,身为今年乡试唯一的女解元,甚至还压了风头人物周长济一头,在来盛京的路上,她就早知类似的文比自己定然是逃不过的。


    次日,她照常收拾齐整去四门学听学。


    今日的国子监内可热闹了,不仅是恢复行课的缘故,还有即将到来的文辩,让这些嗅觉灵敏的读书人纷纷闻风而来。


    一路走进来,姜如初都感受到无数道意味不明的视线,接连落在她的身上,她全部视而不见,径直走向九斋。


    能到国子监行课的博士与助教,几乎都是精通一艺或一经,单论其专长,说是登峰造极也不为过。


    九斋的院子不小,分成好几间斋舍,三位助教与三位博士同时上堂课,各行其课。


    弟子们也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去听,听一会儿讲经说学,还能去练一会儿书法,若是累了还能去下一会儿棋,又或是去弹一会儿琴......


    姜如初觉得国子监的行课方式与云川书院的选课有几分相似,但又有不同,这里是一本经史就能单开一门课程,简单来说就是划分得更加的细致了。


    先生讲学更加深入,令人不敢分心。


    若想专精,就只能选择一门专心听学,否则就只是走马观花,博而不精,若说在云川书院的堂课上是听学。


    那在国子监这里,就已是研学。


    姜如初今日选择的,是童博士的博士厅,这位博士也是一个胡子一大把的老头,讲经说学喜欢拖长语调,慢悠悠的说,他讲内容晦涩无比,一篇文还喜欢说一半留一半。


    留下的另一半,要让弟子自己去悟,实在悟不出来的,再听他在下一堂课上讲解。


    虽有些考验悟性,但细嚼一番他说过的内容,也的确令人受益匪浅......姜如初刚从博士厅出来,尚还“嚼”着呢,便被某人一脸严肃的拉着往后院去。


    薛素香已愧疚了整整一日。


    想起昨日的事,她就食不下咽,她总算明白为何姜师妹叮嘱千万不要说那幅土陶画是出自她手,她还以为这位师妹是在谦让她......


    “姜师妹,实在对不住,我不知那杨郎君听到你的名字会有如此大的反应.....那贺郎君要你如何比我不知晓,但定然是极尽刁钻.....”她忧心忡忡的说道。


    薛素香并非是占人功劳之人,听闻公主要赏,自然是要实话实说,没想到反倒是弄巧成拙。


    她十分愧疚道:“我不知会给你带来麻烦......”


    公主殿下让她去参加文辩,也许只是欣赏之意,但届时到场的其他人,可是没几个是心怀善意。


    姜如初闻言笑了笑,土陶画只是给了那些人一个契机,就算没有薛师姐这一遭,他们定然也能再有其他的文会、诗会、各种会......


    她真心实意笑着说道:


    “师姐,这怎么能叫麻烦,能与高士辩文,实乃吾辈读书人心之所向,况且国子学的文辩,只有每个学监积分靠前的优等弟子才能前去.......”


    “我区区一个初来国子监的新弟子,能去参加这样的盛事,实在是荣幸,多谢师姐为我争得这样的好机会。”


    薛素香闻言没有放松,察觉到她对此一无所觉,她反而更担心了,她叹了口气道:


    “什么盛事,都是别人的圈套啊.......”


    旁边秋千架下,神游天外的薛继平不知什么时候回神的,幽幽接口道:“辨得好扬名,辩不好就从此前程尽毁。”


    这人今日没有着女装梳女髻,面容却依然有些雌雄莫辨,他还在为昨日那幅美人图,郁郁寡欢。


    姜如初皱起眉头,“一场说文辩学,何至于前程尽毁?”


    薛素香莫名看了自己兄长一眼,回过头来解释道:


    “高士?这盛京的才俊,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你当真以为他们是来与你切磋经史不成......”人家的辩题都是早已想好的。


    所谓的文辩,早已成了有心人争名夺利的好手段。


    国子监的堂课十分的自由,没有先生会来督促,也没有谁会在乎你的缺席,只有每月月底的时候,会进行一场月试,通过考试来积累分。


    只有试卷最优等能得一分,中等零分,下等还要倒扣一分......这样的累分方式,注定积一分都万分艰难。


    到年末的时候,积满八分的,才能合格,便能进入下一级堂舍,已在最高级的率性堂的弟子,若是再拿到八分,便可以提前进入朝廷部门做“历事”。


    这并非正式官职,只是提前学习如何为官,但只要做了历事,就不必再辛苦参加科举考试,随时能候补朝官空缺,算得上是一条捷径。


    薛素香气愤一声道:


    “所以这文辩,其实就是冲着咱们四门学的率性堂来的,十个斋的师兄师姐们,许多都已吃过这个大亏......”


    好不容易拿到八分,就等着一个历事的机会,这时被人邀去文辩一番,名声尽毁一蹶不振,他们就又能少一个竞争对手。


    姜如初已经听明白了,培养专才的其他三门不算,在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中,前两门都是官宦勋爵子弟,唯四门学有许多寒门考来的优异之才。


    这些高门子弟许多不想走科举之路的,都是靠祖荫来这国子监求学,顺便求一个“历事”的机会,可偏偏这些寒门有学之士还要来争抢.......


    这些人自然就得想点其他的手段。


    薛素香看向身旁人,忧心道:“只是我没想到的是,师妹你不过初进九斋,尚还未积分,就提前被盯上。”


    旁边薛继平要死不活的声音再次响起:


    “有什么奇怪的,她在乡试一举成名,早已被无数人盯上,如此强劲的对手,自然是要提前除去的。”


    其实换句话说,姜如初能被提前选中,还是一种对她未来争夺“历事”潜力的认可。


    薛素香顿时回头生气的说道:“事后诸葛亮,昨日你若提前知晓,怎的不提醒一番?”


    其实提醒也没有任何作用,姜如初无所谓的笑了起来,轻叹一声道:“还当真是我的‘荣幸’啊......”


    薛素香费解的看她一眼,觉得她还是没有认识到问题。


    “姜师妹,你竟还笑得出来?就算我们都知你才学不浅,但人家有备而来,你就算有才学也无济于事。”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