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明年下场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凤台女学之事,已然初步落成。先生已有,下一步,自然就该是女弟子的事。
但许县令决定先张榜告知试探一番,看看这凤台县的寻常门户和百姓,对这女学之事是个如何看法。
既然是以女解元的名义,那自然是要趁姜如初还未去盛京之前这段日子,赶紧先把女学招生之事扩散出去,用她做活招牌。
书房内。
许县令摸了摸胡子,拧眉思索道:“不知你打算何时启程离去?”他才好安排诸事事宜。
姜如初此时就坐在下首,手里捧着一杯热茶。
闻言她抬头回道:“回大人,学生本打算这个月底就出发的,但若是到时您的女学之事未曾落成,学生也能多留......”
“不行,女学自有本官安排,何须耽误你入学的正事。”
许县令一听她的话头,那自然是态度坚决,女学短时间内落不成,更不可能比她去盛京国子监读书,考进士的事重要。
以她在乡试中的名次,将来会试先不说高低,必定是榜上有名的,辖下出个女进士,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看到的。
眼前这才是他真正的大政绩,老县令心头分得清轻重缓急。
但他顿了顿,却突然问道:“你打算哪一年下场会试?”
知县一任三年,虽可连任两届,可以有两个三年,可他这把年纪即将致仕,可未必就还能坐到下一个三年去哦.......
姜如初闻言抬起头来,平静的说出自己心里早有的答案,“回大人,明年的会试,学生就打算下场。”
许县令闻言一愣,心下一松,眉头却又皱了起来。
有些不解道:“明年三月的会试?现下已是十月,这不就意味着你去国子监进学只有不到半年?”
“是否有些太匆忙了?”许县令忧虑道。
姜如初摇了摇头,解释道:“学生若是明年不得中,便回国子监继续进学,直到考中为止。”
会试人才济济,都是这些年苦考不中,多年积累下来的各地举人,甚至还有各郡城的解元,她只望能榜上有名就好......
国子监结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累积分,二便是会试高中,若她得中,就正好从国子监结业。
可许县令忧虑的,却不是她明年下场会考不中的事,而是担心她匆忙下场,到时候考中的名次不高的事。
考不中都还算是好的,大不了重来,可她万一考中个不高不低的名次,那可是不能重考的.......
老县令的眉心紧紧的挤在一起,虽他不想姜如初这般着急,但一想到自己的年纪,劝解的话,便又咽了下去。
他重重的咳了一声,缓缓道:
“既如此,去国子监的事便更刻不容缓,这个月底,你便自去吧,女学的事自有本官推进。”
姜如初起身拱手,“那便劳烦大人费心,学生会尽力在走之前,将女学的招生事宜办好。”
许县令闻言轻叹一声,意味深长的看过来道:“不急......”
“百姓愚昧,若是到时有些不同的声音,你也别放在心上,教化愚民,兴办书学,并非一日之功。”
穷苦百姓的首要大事自然是吃饱饭,能吃饱喝足,才会考虑读书受学之事,更别提,她想办的这所,还是女学。
姜如初微微点头,“学生明白。”
底层百姓见识不够,就算是家中有余力,能供得起个把读书人的门户,也会首要考虑供家中的男娃。
女娃对他们来说就是“早晚都是别人家的”,能让女娃吃饱饭就很难得,也很少有这个见识和思想,供其读书,更别提学女子八雅。
许县令口中的“不同的声音”,姜如初也大致能猜出是什么,无非就是说她沽名钓誉,或是骂她鼓动女娃不安于室这等骂声。
这些约束女子的骂声,一路走来她其实听过不少,但若是连这点杂声都听不进,又怎么面对将来更多的艰难险阻呢......
从县衙出来,回姜家的一路上,姜如初皆在沉思。
马车内,对面的万青青以为她是担心找不到女弟子,也跟着皱眉思索,她自小饱读诗书,却毫无用武之地。
自嫁到姜氏之后,也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反而更拘束了,这两年在姜氏其他人的眼里,她就是个胆小怯懦,不爱出门的媳妇。
不想骤然遇到这位妹妹,就像是绵絮遇到了火星子,一点就着,这两天她瞧着比姜如初都还要急上几分,跟着她忙里忙外。
姜如成自是欣慰不已,还鼓励她多出来走走。
万青青想了想安慰道:“妹妹别担心,嫂嫂我已写信回家,家中长辈是支持的,咱们万氏族里说不定能来两个女娃子。”
万家长辈何止支持,万老太爷得知姜如初乡试果然高中,竟还是解元时,老爷子那叫一个百感交集,直呼是自家没这个缘分。
为弥补当年因姜如初考秀才时未能住进万府的“遗憾”,他几次三番在家中摇头踱步,嗟叹不已。
幸好如今两家怎么着也算半个姻亲,收到万青青来信听闻是姜如初要办女学,他立马便准备将万家正读书的几个女郎,统统都送到凤台县来呢!
姜如初抬头笑看她一眼,摇了摇头道:“嫂嫂,多谢你,只是万家的女郎们就算了,不必折腾她们。”
万家本是书香门第,家中族学私塾不必说,更何况,人家从小生活在府城的孩子,何必要让人到她们这小小的凤台县来。
她想办女学的初衷,便是想让底层女娃有机会见见更广阔的天地,万家的女郎们本已有读书的机会,何须本末倒置。
万青青又皱起眉头,自嫁到姜家后,这还是她第一次这么想做成一件事,更何况,她都向万家把女学的事儿吹出去了!
想了想她又道:“如初妹妹,别担心,这些日子这边姜氏的族中回来陆续回来不少族人......”
"嫂嫂我替你看过了,其中有好多小女娃,甚至从云柳和福东那边过来的有三四个女娃,瞧着还都开蒙了呢。"
姜如初顿时抬头,神情有些意外。
这两支地处偏僻,人丁稀少,生计十分艰难,听闻似乎连饭都有些吃不饱,不想竟还能让女娃开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