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以文易鱼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姜如初虽听着这话有些怪,但也未曾放在心上。


    她提起手中的纸包闻了闻,更浓烈的香味扑鼻而来,她心想,这酒楼出手倒是大方,随便拿出来送人的竟是从天护那边来的腌鱼。


    这时,另外一个侍女盯着姜如初,虽然笑着,但说出来的话却难以入耳:


    “女郎拿回去可得好好品尝,这腌鱼珍奇,若不是今日掌柜发善心,您可没这福气。”


    她们这些侍女小厮可没有资格品尝这珍奇的腌鱼,这都是给酒楼的客人们准备的。


    在她们眼中看来,面前的这女郎不过是贫苦出身,瞧着穿着打扮甚至连她们这些下人都不如。


    若是其他的贵客倒也罢了,但如今一个衣着寒酸的女郎竟也能吃上,这就难免叫这些侍女们心中不忿。


    姜如初一听这明刀明枪的话,脸上的表情便逐渐的冷了下来。


    “你这话是何意?”


    那侍女看出她出身贫寒,自然不会怕她,闻言似笑非笑的反问了一句:


    “女郎莫恼,奴家的话可有哪里说错?这腌鱼若是放在寻常,得花三两银钱才能吃上,若不是今日你碰巧撞上了,可舍得花这么些银钱?”


    三两银钱一条的腌鱼,听得姜如初心头暗暗一惊。便是前世在霍府,她一个月的月钱也不过才二两。


    老实说,这条三两银钱的腌鱼,不论是现下还是平常,她都确确实实是不舍得吃的。


    姜如初冷着脸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终于开口:


    “三两银钱于在下的确不是小钱,但在下从不占人便宜,今日这鱼,在下可以自行结账。”


    门口那几位侍女一听,俱都面面相觑,几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看走了眼。


    只听得姜如初继续道:“素闻贵酒楼一直有以文易食的规矩,今日在下舔颜,就用自己的一首诗,来买这条腌鱼。”


    她虽身无银钱,但以文易食,总比吃白食来得好听一些。


    “噗嗤”几声,门口那几位侍女纷纷笑出了声。


    一个侍女捂着嘴,笑着说道:“以文易食的规矩自然是有的......若是写得出彩,还可成为咱们迎丰楼的座上宾。”


    那位最先出言嘲讽姜如初的侍女,此时却笑得别有深意的说道:


    “不过这位女郎,咱们姐妹几个不过是玩笑话,你也不必气恼。”


    “这三脆腌鱼本就是用来送客的,无须银钱,咱们这么大一个酒楼,哪能真的跟你计较这几个银钱。”


    另一个侍女一脸轻笑,也劝说道:


    “就是,既已结账,女郎你还是速速离去吧,此处大堂迎客来来往往,你总在此处挡着,也影响咱们酒楼生意。”


    首先,她们根本不信眼前的这小女郎还会写诗。


    其次写不写得出不要紧,若是让曹掌柜看到她们竟然为难客人,不管是何缘由,一顿责骂总归是少不了的。


    “你这小女郎,还是快些走吧。”几位侍女纷纷笑得促狭的催促道。


    姜如初无端又受人一顿奚落,胸中郁结难舒。按照平时她一般不与人为难,但今日,她却偏偏不如她们的意。


    “在下既然说了要为这条鱼结账,自然不能言而无信。”


    她露出一个没有笑意的笑容,一脸坚持的说道。


    门口这一处的动静,终归还是吸引了来来往往一些客人和小厮的注意,纷纷往这边探看过来。


    一位明显做管事打扮的男子,注意到了这边。


    “发生了何事?”


    他见这边有一位女客人迟迟不肯离去,还以为是故意找事,走过来便拧着眉头问道。


    姜如初神情自如,镇定的回道:“在下要写诗,以文易鱼。”


    管事的男子眼神往门口那边的几位侍女一扫,见她们个个眼神闪躲,面色怪异,稍一琢磨,当即便明白了其中关窍。


    “这位女郎,咱们酒楼这腌鱼算不得什么稀罕物,你尽管拿去便是。”


    管事的想尽快平息事情,自然是能打发便随手打发了就好。


    姜如初还是一脸坚持的说道:“在下说了,要以文易鱼。”


    “请给在下纸笔。”


    她的声音不小,引得周围的人都瞧了过来,甚至二楼的楼阁上,似乎还有人探出脖子来瞧这一处的动静。


    管事的见无法息事宁人,无奈的赶紧说道:“不就是以文易食,写罢写罢,随便写一首诗啊词的,就行了。”


    “快去备笔墨!”他冲身后的小厮快声吩咐道。


    管事的眼力好,瞧出姜如初有几分读书人的模样,这才顺了她的意。他是知道这些读书人的倔脾气的,可不想这女郎继续引起更多客人的注意。


    笔墨很快就来,姜如初被侍女们引着,往一楼的一处小阁子走去。


    这一间小阁子布置雅致,虽然偏远,但光线十分的明亮,小厮端上来的笔墨纸砚也都是上等。


    墙壁上悬挂的都是各种字迹不一诗文,一看便知是前面的读书人以文易食留下的。


    管事的男子自然不会跟来,小厮们对姜如初的诗文也不感兴趣,只有刚才奚落姜如初的那几个侍女的其中两个,远远的站着。


    姜如初正一脸肃然的磨墨,两个侍女远远的看着有些不耐,小声嘀咕道:


    “磨个墨怎的废这半天功夫?”


    姜如初耳尖,头也不抬,却自顾自说道:“好墨才能出好字。”


    磨墨就是磨性子,一刻也急不得,好墨才能出好字,好字才能出好文。这是她外祖父的教导。


    两个侍女也没有将她放在心上,自顾自的在一旁,说起悄悄话来,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得那头传来一句:


    “好了。”


    姜如初拿起手中的诗,吹了吹未干的墨,递到那两个侍女眼前说道:“二位瞧一瞧在下这首诗,可能抵过这条腌鱼。”


    两个侍女都不识字,二人接过诗胡乱瞧了瞧,都看不出一个所以然,便呆呆的说道:


    “管事说你写完就行,女郎请自便吧。”


    她们没想到这女郎当真会写诗,写得好不好不知道,但瞧着这字迹倒是挺好看,对姜如初的语气里也多了几分敬意。


    平头百姓,对读书人总是另眼相看几分。


    姜如初提着自己手中的三脆腌鱼,拱手一礼道:“那便多谢二位。”


    说完,她便头也不回的出了这迎丰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