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贺家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姜如初又怎会不明白贺知书在想什么,两世为人,她受到的冷眼何其多,倒也让她学会了一些察言观色的本领。
她豁然一笑道:“若你祖父不喜我,肯定是因为我的愚笨不讨人喜欢,定和我的衣裙无关。”
“我祖父怎会不喜欢你!”
贺知书闻言脚下一顿,赶忙解释:“前两日我祖父还给我回信,说他等得着急呢,迫不及待的就想见见你。”
他生怕姜如初多想,谁知姜如初一听,脚下就是一个踉跄:
“你都跟你祖父说了些什么?”
贺知书老实回答:“那日你不是说想看我祖父的藏书?我就跟我祖父说了,他甚是欢喜,让我们尽管看,若是有喜欢的,还能带回书院来看。”
在当下,贫苦家人就算有几分余钱,也很难买到真正的好书。流通在市面上的,大多都是浅薄之物。
那日自己只是随口一句感叹:要是能看看你祖父毕生所收集的藏书就好了......谁知这家伙竟然当了真,还专门写信跟他祖父提了这件事!
姜如初狐疑:“你祖父当真如此说?”
书籍可是无价之宝,那些高门世族的藏书轻易不世人,更不可能流传出来。普通人家若是有几本藏书,那便算得上是耕读世家了。
藏书就是一个家族的底蕴所在,一般人就算愿意让外人看自己的藏书,也绝无十分欢喜的道理。
贺知书一边擦汗一边点头:“自然,我祖父可不是那等小气之人。”
姜如初虽然不知何处有些怪异,但她转念一想,贺师兄的祖父毕竟是为人师者,与一般的读书人不同,那也是说得通的。
“那便好......”
两人走了大半日,临近天黑时,终于到了贺家。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贺家竟然坐落在大同县最繁华的街道,举目皆是酒楼食肆,青楼画阁,好一番热闹繁荣的景象。
街道两旁的瓦舍鳞次栉比,街头巷尾叫卖此起彼伏。
而贺家紧闭着大门,就静静的坐落在这样的热闹里,看起来十分的独树一帜。
一眼望去,贺家的门楣十分简陋。牌匾上的‘贺府’二字已然落灰,连大门上的门环都有些生锈,大门两旁竟还有许多堆砌的杂物。
看着竟不像有人居住的模样。
见姜如初站着不动,贺知书不解道:“站着做甚?这就是我家了。”
贺知书眼底是藏不住的迫不及待,毕竟他离家已有小半年,难免有几分思家心切。
贺知书走上前去,拉起门环十分用力的扣起来:
“祖父!是孙儿回来了......祖父!”他将门环叩得咚咚作响。
姜如初静静的站在一旁,默默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放眼望去,周围都是绿瓦红墙,如此败落的府邸,却能安然的矗立在大同县最繁华的街道,这绝不是只靠银钱就能做到的。
显然,贺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落魄。
贺知书久叩无应,嘴上念叨着:“祖父定是又耳背了,明明早都告诉他我们今天回来的......”
他往旁边一扫,见姜如初在打量大门两旁堆砌的那些杂物,便解释道:
“那些是这条街上的小贩们暂时存放的,他们明日天破晓时便会来取走。祖父可怜他们每日为生计奔波,让他们把可以不用带回去的杂物都存放在这里。”
姜如初一怔,对这位还未谋面的贺家祖父,便顿生了几分敬意。
就在这时,大门“嘎吱”一声,打开了一条缝。
两人顿时齐齐转头看去。
一个老头一脸激动的缓缓探出头来,待一眼瞧见门口站着的贺知书时,那张苍老的脸上顿时绽放出一片皱巴巴的喜色。
“哎哟,是我的小书回来喽!”
贺知书看见自家祖父,顿时激动上前拥抱:“祖父,您怎的才来开门!孙儿都想死您了。”
贺老太爷虽然瞧着岁数挺大,但并无老迈之相,整个人精神矍铄,被自家孙儿一把搂住,他忍不住欢喜的“哎哟”了一声。
他笑呵呵的拍了拍贺知书的后背道:“你这一走就是小半年,祖父也想你了。”
“祖父您定没有我想得多。”贺知书旁若无人的撒起娇来。
贺老太爷竟也一脸认真的反驳道:“那不对,祖父不看书的时候,都是在想我的乖孙儿了。”
贺知书抱着自己祖父不撒手:“可是祖父您整日整日的都是在看书......能有多少时候来想孙儿!”
眼前是一副祖孙其乐融融的场景,看得姜如初有些许眼热。
她心下暗自艳羡,若是她外祖父还在世的话,如今见到她,也应当如这般......
贺家祖孙二人缓了缓思念之情,好一会儿过后,这才想起身旁还有一个外人。
“你便是我孙儿常常提到的那个小女娃?”
贺老太爷笑得一脸慈祥,瞧着,似乎对姜如初颇为熟稔的模样。
但他悄无声息的打量了姜如初一遍后,却在心里摇了摇头下了定义:看来自家孙儿对这小女娃,只是纯粹的同门之谊。
贺知书连忙反驳道:“祖父,孙儿只不过跟您提过两次罢了,哪有常常......”
贺知书想到姜如初肯定看到自己刚才那一副小孩般的模样,满脸都写着不好意思,有些不自然的向姜如初引荐道:
“师妹,这便是我祖父。”
姜如初上前,双手执了一个书生礼,恭恭敬敬的冲贺老拜了一拜:“见过贺老太爷,学生姜如初,常听贺师兄提起您。”
在一位先生面前自称学生,怎么也不至于出错。
贺老太爷从容的受了这一礼,面上对姜如初多了几分满意之色,一挥衣袖说道:
“在老夫府上,不必讲究这些虚礼。”
姜如初跟着这祖孙二人进门,默默的听着贺知书在跟贺老太爷叙说这些月在寻希书院发生的有意思的事。
她快速的环视一圈,贺家的院子不算大,院落布局简单,除了种着几棵劲松之外,便再无其他,但院子里倒是打扫得干干净净。
路上听贺知书说了,他父母早亡,有一兄长却久居盛京,如今家中只余他和他祖父二人。
贺老太爷一人独居在此,也难怪门前如此萧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