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翻篇吧
作品:《大明:实习也算工龄》 贾川的反应让里长有些不淡定了:“你……”
“不是我如何信得过你,我也是在你没来之前才想明白的,人啊,就怕冷静下来,有些事便也就清楚了。正旦那日,庙中只有我和我身边的人,衙役们都在山下,你在山下忙乎,只需简单套套话便可从衙役口中套出我与知县不睦,你若是心存歹心……尤其是你知道我已命人回京调人,那一日一夜是你唯一的机会,若是我死了,不单只这下面的东西保住了,你们的秘密也保住了,你若是个心思缜密的,还能用赵知县帮你定罪。”
里长有些激动,他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问:“你怎会知晓?这件事知情的都死了,就连我知道的也不多,我甚至不知道那地窖里藏了什么!我昨夜上山来便是想看看你到底知道了多少……”
“来的那些人知道的应不少,且你昨夜有些心急了。”
里长长叹一口气说:“若非他们始终惦记着,或者这个秘密再过些年……便无人知晓了。”
“我会如此看重这个案子,过年都不放过小庙,不是你的错,是来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贾川添了几块柴,里长静静地等在一旁。
“冻死的人有必要藏尸吗?他们将尸体运下山很有可能走的是东面的山路,也就是庙门这边的,所以咱们在西面没有找到他们留下的痕迹,能够想到不在雪地里留痕,便是有意让发现此事的人想偏了,不然,为何不直接打开庙门离开?”
贾川扭头看了眼里长,接着又说:
“能知道不留痕迹的,便已很有想头了,人是冻死的,若是想让此事就此作罢,最好的方法便是将尸体留在房内,任谁来查案都会说这是一场意外,可他们偏偏要藏尸,还要做出庙门上拴,无人进出的假象来……”
“我怎的听不懂?”
“杀人需要个原因,这就是他们犯的致命错误,越查越能清晰的看到一切都是谋划好的,我自然不会放过小庙。”
“可他们是冻死的呀。”里长显然还没想明白。
“冻死也分意外和人为,再说,四具尸体离开小庙本就说不通,你愿意让我知道小庙有地窖,是因为你觉着那地窖没什么,更没有想到那些人是冲着地窖来的,我也是通过这个断定你不知道地窖里有什么,不然,你早就想到四人之死与地窖有关,更不可能主动让我知晓地窖的存在,你想着实话实说可让我对你们增添信任,可对我来说,知道了地窖便知道了那些人的目的,算是替我解惑了吧。”
贾川顿了一下,扭头看向里长说:“他们需要时间挖地窖,且是不被发现的情况下,不仅官府不查,村民也不敢上来的机会。”
里长顿时明白了,他说:“老道是他们刻意在年根找来的,银子也是他们刻意留下的,若是我贪念重些便会将此事盖住,而后禁止村民上山……”
“你做不到,或者说你的作用不过几日时间而已,他们发现地窖只能在晚上挖,进展很慢,这让他们很心急,他们想在过年这几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尽快将地窖中的东西弄走,于是,他们将盖在枯井上的草席掀开……”
“啊?你是说枯井不是孩童们弄开的?”
“压着草席的石块对孩子来说还是偏重的,当初既然村民会将井口盖住便是不想孩童掉下去,自然在家中会百般叮嘱甚至吓唬,孩子会有好奇心不假,但偏在那日好奇心最盛,费力的挪开石块,掀开草席……草席不在井边,尸体可就在井口,孩子们哪来的力气和时间将草席扔到一旁,再回来好奇的看向井中……”
“原来你第一日来的时候,便已察觉乃人为,并非鬼神之力。”
“我也是看了这头忘了那头,不过结果都一样,至少让我盯住小庙了。”贾川笑了笑又说:
“他们知道这个节骨眼上你们发现尸体,就算报官县衙也不会理会,而村民好奇个一日两日的,真到除夕正旦之日只会远离小庙和后山,免得沾染晦气,你作为里长也会管束村民远离这两处,免得年后县衙来人查案时说不清,他们要的是没人来,若非发现了尸体,村民很难远离,尤其是你带着人频繁上山,这让他们心里不踏实了,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你们都没有想到我会来。”
里长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他将听到的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问:“所以,正旦那日你突然带人来了,是知道他们会在白天动手?”
“这可不是我提前想到的,之前我两次来都是白天,庙中没有动静,但我知道他们定有所图,没想到撞见他们,倒是省得我再找了,我也并非事事都能预料在先。”
贾川顿了一下又说:
“待京中来人后,发现确实难挖,下面的东西并非规矩摆放,更像是很着急的挖一个坑埋一个的样子,这可能就是他们会变换策略的原因,不是在自己地盘,时间不够啊……我原本也没多少工夫细琢磨这个案子,他们也懒得问,但总要向上汇报,他们也得知道个大概,我便只能一遍遍的说,说出来跟想出来差不多,至少对我差不多,我在说的时候,便想到哪里推断的不对了。”
贾川扭头看向工地上热火朝天的人们,他知道徐恭有个想法:这座小山下全是箱子。可贾川心里明白不可能,哪来的那么多土方?村子附近可没有一处处的小池塘,再说,堆成这么大的一座山,需要多少人力?且那么多装满金银的箱子是如何躲过元朝政府的眼睛,堂而皇之的运到这里等着埋?
只能是一箱子一箱子的来,所以肯定是先有的山。
里长深吸一口气问:“你为何笃定,不是我们做的?”
贾川收回目光看向里长问:“你是汉人吗?”
“是!”
“那不就得了,这事儿吧也好想,当初带东西来的人一定是在等什么,等什么呢?当时还是元朝,我不知道皇帝是谁,但带箱子藏在这里的那个人,一定与当时的朝廷不对付,而这个人不可能孤身一人做这件事就是了,他一定有自己的家族,自己的一伙人,或者说忠仆,箱子不是一下子都运来的,肯定是慢慢的,偷偷的,为了掩人耳目,在小山周围多几户人家,隔三差五的在夜间做点啥,十年八年之后,山上有了这座小庙,山下有了一个村落。”
贾川顿了一下又说:“你们的问题是,自家都吃不饱呢,多大的情分还要养着山上的和尚?”
里长一下愣住了。
“小庙不受香火是不想让外人知道此处,若说小庙里供的菩萨灵验,村民愿意养着庙中的老和尚也能说的通,可村民无人上香,还愿意在自己贫苦之下给老和尚挤出点吃食来,心甘情愿的照顾山上的人……这怕是跟良善没有太大关系,应是家训吧。”
贾川又朝火堆中添了极快柴。
“良善这东西,总要在自己吃饱肚子之后……这事儿只需多问问村民便可知晓,尤其是在锦衣卫的协助下,但这个过程,不是村民能承受的,所以,我没这么做,当然,我会放你们一马不是因为我心善,而是我推断,你们……”
贾川扭头看向里长:
“传到你们这一代人身上的秘密,已经算不得什么秘密了,你们应是不知那地窖下到底藏了什么,不然……实话实说,这么多代传下来,若是知情,但凡有一个……地窖中的东西未必留得到现在。”
里长面色一囧。
“不过你们倒真是听话,一百多年过去了,你们还能坚守岗位,只不过……山上的老和尚需要自己种菜了,也没有年轻的徒弟了,而你们怕是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不然,我再对你释放善意,你该毒杀我的时候绝不会手软,赔上性命也再所不惜。”
“地窖里是……金银珠宝?”
贾川挑了挑眉,说:“我要是你就不会问,那些东西最初跟你们无关,眼下更是一文钱关系都扯不上,知道了又能如何?你眼下还能上来,天亮之后,县衙会带你们离开,自此,过去的便翻篇吧!”
里长低声问:“你能想到,别人……”
“你别说,眼下或许还就我能想到。”
“你不好奇我们护的人是谁?”
“你知道?”
“不知道。”里长沮丧大的垂下头:“祖父只是嘱咐我要照顾好庙中的和尚,不管庙中的和尚是谁,老的还是年轻的,都要照顾好,我还要将这话传给我的孙子,直到庙中的和尚被人接走,村中别的人家也是这么传下来的,别的话便没有留下,所以突然发现他们不见了,我一开始很慌乱,后来想会不会是被人接走了?”
“来人是元朝后裔,他们祖上应该是知道丢了什么,一直在找,你们是一代代的越来越指不上,他们却一代代的没有松懈,为何能找到这里?我觉着跟准备来这里的新和尚有关,没有新和尚来,便是被他们找到了,也就知道了这里。”
“你是说庙里的老和尚都是最早那个和尚的后人?”
贾川耸了耸肩说:“不知道,或许是吧,你们都不知道,我也只是这么推断,眼下还能知道实情的怕是只有来的那些人,他们眼见这里这么大阵仗,也是干瞪眼看着,他们若是不甘心动手了,我才有机会知道真相,但我赌他们不敢动。”
里长点了点头。
“人这辈子就这样,你也用不着沮丧,遗憾无处不在,你也别想着有一日下去了无颜见祖宗,这事儿要反过来看,等你下去了先质问他们:为何不传实情?这种情况下,你能如何应对?先保命吧,还有啥比传宗接代重要的?”
“我曾动了杀你的念头,你却还要宽慰我。”
“我可不是为了救你,上百条人命,我赔不起,自古朝代更迭与百姓有多大关系?先过好自己的日子吧。”
里长跪地磕头,而后利落的转身离开。
良久之后,贾川叹了口气,他有些后怕了,刚刚说的义正言辞的,实则他怎会想到里长曾生出毒杀他的心?
毒杀?用什么毒杀呢?
贾川有点后悔没有跟里长深入的探讨一下这个话题,按照上一世法医给他的授课内容,武侠小说中那些见血封喉的毒药根本不存在,毒性讲究的是剂量,纯度,古代人是很聪明的,但提纯这个事,还是很难做到,几口就毒死的药物不是没有,而是气味和口感都能分辨出不对,除非强行灌下,不然想要悄无声息的毒死谁,恐怕要经过一些时日方可。
可这是上一世的总结,这里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贾川还没机会研究,可惜了刚才的机会。
贾川想过现在反正也没事,不如下山去问问,可他懒得动,又不需要他著书立传,传于后人,他了解那么清楚也没用,有机会再说吧,现下他需要想的是如何离开这里。
徐恭的架势是要铲平这座小山,贾川觉着这个过程着实不用他在这里熬夜陪着,白天还有个庵房能住人,现在想要睡觉就得下山去农户家中,待醒来之后,再上来?没必要啊。
贾川正想着如何再找借口离开,徐恭疾步走过来说:“走,下山歇息去。”
贾川赶紧起身。
……
下山的路上,徐恭被几名随从簇拥着,贾川只能跟着,没机会开口说些什么,当然,冷风也灌口,就算这时候能说他也懒得开口。
锦衣卫的人找了一家离小山最近的农户作为徐恭歇息之处。
里长早早便将这户人家接到自家先住下,赵光又在清早很是及时的送来了一应日用品,虽说农户家简陋,里面却也收拾的能将就住,尤其是一进门暖烘烘的气息扑面而来,贾川浑身都舒坦了,困意便也紧跟而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