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团圆

作品:《大明:实习也算工龄

    赵光站在冷风中看着马车慢慢远离自己,心中涌起一股悲凉,怎就走到今日这一步了?一个多月前还好好的。


    跟在马车旁骑驴的几名衙役,现下无比的羡慕县尊,他们也想回衙门,谁愿意大冷天的喝风。


    里长几人愿意,他们现下的心情五味杂陈,但一会儿便能见到家里人了,还有机会回家看看,只这一点他们便很知足。


    ……


    再次进村,贾川让里长他们先去家中报个平安,再去庙中找他。


    这一回马车停在了山脚下,众衙役陪着贾川来到庙中,贾川直奔三处院墙,果真在后院院墙上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


    非常不一样。


    后院院墙上的积雪都被清理干净了,贾川皱眉看着,他想不通自己昨日为何没有注意到,下山去枯井的时候,路过后院院墙,刚下山的时候,只要回头望一眼便可看到,可他就是没有注意到,是脑子冻住了?


    别看隔了一日,结论可就不好下了。


    贾川叹了口气,急匆匆走出庙门,来到后院院墙外侧,懊恼的蹲在墙下,仔细查看靠近墙边的这片空地。


    “你听我句劝,地窖先别下去查。”老郑头在院里喊了一句:“我看了下地窖旁的脚印,你看看村民都穿的啥鞋?这周围脚印有靴子。”


    贾川没有多大惊讶,喊道:“地窖里现下没人。”


    “你怎知道?”


    “墙下有重物砸下的痕迹,应是有人从里面将尸体抛出来的,也有靴子脚印,昨日我虽没有查看这里,但……”贾川顺着足印走向下山的小路。


    “你别走远!这地方有啥还不知道呢,你快回来!”


    贾川停住脚步,看着雪地上的几串新脚印。


    “可昨日你查过下山的路上没有负重前行的脚印呀,也没看到靴子的脚印。”老郑头扯着脖子喊。


    贾川转身往回走:“下山去枯井只是西边最近,又不是唯一的路,若是走东面的山路下去,再绕到枯井,也不是不可能,之后嘛他们胆子就大了。”


    这话老郑头没听到。


    老郑头见贾川回到庙总,上前将他拉到一旁,避开几名衙役低声说:“你这次查案可没有负责此案的捕快相随,眼下实证更是一样没有,你看到的,由此推断出来的,怎能作数?那姓赵的若是胡乱攀咬,案情难有定论事小,引得皇上对你猜忌事大啊!就那三名衙役,铁定不会跟你站一头。”


    贾川没说话。


    老郑头又说:“你让里长他们带路,并非是真的让他们带路,对吧?你想放了他们,对吧?”


    “我想看看我前面的推断是否是对的。”


    老郑头想了想问:“你是说,你想看看他们……会不会逃?”


    贾川点头。


    “若是没逃,便说明他们只是贪了银子,并无其他?”老郑头见贾川又点头,紧跟着又问:“然后呢?”


    “然后……放了他们,昨日带回去多少银子便是多少,只当他们之前做的这件事没发生过。”


    “你,哎呀,若是有一日被人发现……”


    贾川笑了笑说:“几十两银子,皇上知道我不会放在心上,我还怕没人向上说呢,这种好人好事我自己说出来,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你先别不好意思,你何时这么有钱了?皇上赏赐你了?你瞒着我没说?”


    “从乐安回来后,就数你跟我形影不离,一天吃多少拉多少你比我都清楚,有赏赐能瞒住你?我也着急呢,估摸着要等汉王……是吧,要不然赏我都没有借口。”


    “你说汉王为啥还没动?”


    “可能是想着过个团圆年吧。”


    俩人躲在一个角落里唠上了,几名衙役还站在可能是地窖入口的地方喝着冷风,几人正商量着谁出头提醒一下县丞,是进屋等着还是……


    这时,庙门传来动静,贾川扭头一看,里长带着四名村民一脸悲壮的来了。


    贾川心里踏实了,但表情没有变化,他高声问:“地窖在何处?”


    里长也是挺纳闷,这庙本就小,能空出来挖地窖的也就两块地方,几名衙役偏就站在没有地窖的那块空地上。


    里长指了指正殿后方。


    一名衙役嘟囔道:“我说怎找不见入口。”


    贾川无语的看向老郑头问:“你还有脸说地窖入口周围都是脚印?”


    老郑头老脸没有红,辩解道:“在哪不重要,你昨日也没注意到这里有靴子的脚印,当然也不怪你,原本要查的地方就多,还无人帮你,不对,昨日高云天和陈千户来了,他们……哦,你们一直都在琢磨那些银子的事,后来直接下山看尸体……”


    眼见贾川先是去看了看刚才他看过的那一堆脚印,而后起身便要去里长指的地窖方向,老郑头拦住了说:“你还是等高家兄妹来了再说吧,别管下面有啥,只凭你和那几个棒槌……反倒是误事。”


    贾川知道老郑头是因为一趟乐安行后,被吓着了,眼下身边又无旁人,只他一个自己人,有这样的担心也属正常。


    贾川想了想,首先确实有新脚印,说明有人在找什么,应是这些天都没有找到,他们之前知道消除痕迹,见衙门来人之后,便不再隐藏了,既然之前找了那么多日都没找到,也不差这一日两日的,他的命还是很重要。


    其次他觉得地窖下面现下应该没有人,若是有……他们这几人恐怕是活不到明年了,若是没有人,有其它什么都不怕先放放,隔两日再来也是一样的,或许还能抓个正着。


    于是,贾川走到里长面前说:“你们这两日莫只想着过年,有事没事的多上来看看,若是发现什么可疑之处,尽快去县衙找我,我过两日再来。”


    里长惊讶的问:“不,不抓我们?”


    “你们干啥了?银子都原数交上来了,唯有没能及时报案一条有些欠妥,但庙中人不见了,庙门还关着,你们被吓到了也情有可原,且在发现尸体后,没有因为年根县衙封印便拖着没有报官,只这一条便与之前的相互抵消了,回吧,回去好好过年!”


    里长‘扑通’一声跪地,后面的四人也跟着跪地,五人说话便要磕头,贾川赶紧低声呵斥道:“赶紧起来!你们这般做,我反倒不好交代,你们是想跟我回去?”


    五人赶忙起身,贾川拍了拍里长说:“你虽有些贪念,但……谁没有呢?关键时刻你能想着村民已是难得,过两日我再来,有机会去你家坐坐。”


    里长一边摸着眼泪一边作揖。


    老郑头想起高云天曾经跟他闲聊时说过的话:这小子最大的缺点便是心太善。


    显然朱高煦和赵光他们不是这么想的,要说这个年谁最惦记贾川,非这二人莫属了。


    ……


    贾川以为除夕这日上午便可见到高家兄妹和顺子两口子,哪知过了午时还没见人来,他急得出出进进的不知道多少回。


    昨日从城外回来,便将带来所剩不多的钞银拿出来让老郑头去买些鸡鸭鱼肉什么的,老郑头愤愤不平,先不说就这点钞银能买啥,就说为啥之前不拿出来,俩人过年就不配吃点肉了?


    贾川劝解说不知道要在这里多久,两个人好解决,他想着到时去赵光家直接取些回来便可,留下这点钞银也是为了年后的日子。


    老郑头想到之前贾川与赵光之间的赌注,便信了。


    可都到了年根的根上,商铺店面鲜有开门的,老郑头本就对这里不熟,免不得空手而归,贾川只得带着老郑头去县衙后面,赵光的后宅转了一圈。


    等再回来,俩人的手都不够用。


    待除夕这日一早,老郑头便在自己搭建的小厨房里忙乎开了,贾川闻着隐隐飘来的肉香,竟是有些伤感,之前三年像是都在浑浑噩噩之中,稀里糊涂的将年过了,他以为没留下什么印象,可那些人的笑脸还是应景的在他脑子里闪过,而上一世过年的画面却不曾出现……


    很快,他的脑子便被白色衣裙覆盖……今年,他也有期盼和等待的人了,哪怕站在冰天雪地中,贾川也觉着胸膛里暖烘烘的。


    老郑头将能炖的都炖了,能炒的还需等人到齐了再炒,可人迟迟没到。


    贾川等不及了,已经是站在县衙外的巷子里来回溜达了不知多久,像极了过年等待儿女回家团圆的爹。


    “大哥!”


    终于,熟悉的,有爆发力的声音传来,贾川顿时觉着浑身血液都醒过神来,快速的上蹿下跳。


    高云天和高云朵骑着马,后面跟着一架马车,董圆圆大脑袋探在车窗外,满脸的兴奋。


    高云天哎呀了一声说:“你喊他作甚?应让他多走几步,说不准一会儿能摔个够啃屎。”


    董圆圆的脑袋从车窗上消失,紧跟着一个圆滚滚的东西从马车上蹦下来,贾川觉着他看到马儿长舒一口气。


    “大哥!这里全是好吃的,有炸鱼,炸年糕,肉丸子,炖好的羊肉,还有糖瓜,花生,红枣,枣馍……本来还炖了一只鸡,但实在没有东西装了,我怕回去的时候坏了,便在出门的时候喝了汤,吃了鸡。”


    贾川连着说‘好好好’眼神却装作不经意的飘向高云朵。


    顺子也从马车上下来,好呵呵的说了什么,贾川根本没听到。


    马上的高云朵身姿挺拔如青松,为了御寒她特意在锦袄内多穿了一件细面夹袄,又在外面照了件狐腋裘,下身的麂皮苦塞在羊皮小靴里,最外面穿着一件红色大氅,领口一圈雪貂毛被风吹得簌簌颤动,为防风沙,高云朵在发髻外罩了层薄如蝉翼的皂纱,此时皂纱在风中飘舞,竟是让贾川看出了点仙气。


    “你不下马是准备去哪?”高云天下了马,纳闷的看着马上端坐的高云朵问。


    高云朵本就冻得有点发红的脸颊立刻又红了几分,她慌忙下马。


    贾川心中暗喜,上前拍了一下高云天,问:“车内可有需要拿的东西?”


    顺子忙说:“可不少呢!”


    贾川看了眼站在衙门口的几名衙役,几人赶紧上前。


    一行人有说有笑的进了衙门,朝贾川住处走去。


    赵光收到消息,竟是等在院门口,待看到几人后,赶忙迎了上去,那股子热情仿佛等到多年未见的老友。


    贾川懒得看他那一副虚伪面容,快走几步先进了院子,与迎出来的老郑头走了一个对脸。


    老郑头见到顺子和董圆圆十分的高兴,介绍着自己都准备了那些吃食,高云朵不乐意的问:“没看见我吗?”


    老郑头呵呵一笑说:“你来轮不到我高兴。”


    高云朵脸颊又是一红。


    赵光的热情被几人忽视,他只能从衙役手中接过一个竹篮,拎了一下,太沉,他又递给了衙役,转身追上高云天,热情的说:“今晚除夕夜,宋县丞这里难做出佳肴,不如都去我那,美酒佳肴管够,再说你们一路辛苦,歇息一下,什么都不要做,等我命人来叫你们……”


    董圆圆急道:“要的就是那股子忙乎,要不然过年还有啥意思?”


    高云朵说:“不用理他,咱们自己做。”


    老郑头笑道:“你这一身着实不适合做啥,进屋先暖和暖和,等着吃就行。”


    老郑头说罢,指挥几名衙役将东西放好,又让董圆圆一一介绍里面都是啥,听说带来不少萝卜,老郑头抱怨道:“真是不嫌沉,这地方虽比不得京城,也不至于连萝卜都带!多带几坛酒比啥不强?就这么几坛怎能够喝?”


    董圆圆忙说:“姐姐说了,大哥不怎么喝酒,带了也是放着。”


    老郑头哎呀了一声,扭头对顺子说:“你就不知道帮我说说好话?他平日是不喝,我喝呀!”


    那边老郑头和顺子,董圆圆讨论着篮子袋子里的物什,这边贾川在送客。


    赵光悻悻的离开,但他好像明白点了什么,他之所以没能打听出来宋声是谁的谁,是因为……与宋声有关连的并非朝中的官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