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得陇望蜀

作品:《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高楷听闻捷报,大笑道:“敬德、光焰,果然不负众望!”


    众人齐声道贺:“恭喜主上!”


    刘竞成退兵,京畿道再无强敌窥视,正可从容围攻长安。


    “传我军令,即刻起兵!”高楷朗声喝道。


    “另外,命夏侯敬德、李光焰、赵喆率本部兵马,及一众降卒,速来长安汇合。”


    “潼关交由崔桃符领兵镇守。”


    “得令!”


    过不多时,两万大军进发,直奔渭南。


    渭南县令未作抵抗,当即开门投降。


    高楷稍作停留,好言安抚一番,命他官居原职,便再度启程,赶往新丰。


    新丰县令亦送来降表,献城归附。


    高楷大喜,于城中接见百姓,豪门大族,安定人心。


    忽又有数个小校来报,咸阳、高陵、栎阳、蓝田,诸县县令改旗易帜,尊奉高楷为主。


    徐晏清不胜感慨:“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不外如是!”


    杨烨点头附和:“董澄不施仁政,不恤民力,予取予求,肆意搜刮,致使民心向背,实为咎由自取。”


    众人皆是赞同。


    便在这时,一员探马来报:“主上,豫国公王玄肃,趁刘竞成兵败,突袭蒲州。”


    “哦?”高楷面露惊讶,“王玄肃倒是果断。”


    崔皓倏然笑道:“王玄肃趁人之危,想要坐收渔翁之利,恐怕事与愿违。”


    “何以见得?”高楷好奇。


    “刘竞成纵然退兵,仍有万余士卒,且腹有韬略,又有谋臣猛将辅佐。”崔皓侃侃而谈。


    “王玄肃自以为可趁机牟利,却不知困兽犹斗,何况于人。”


    “他绝非刘竞成的对手。”


    探马满脸惊叹:“崔刺史料事如神。”


    “王玄肃突袭河东城,却被蒲州刺史击退。”


    “刘竞成设下诱敌深入之计,将他杀得大败,全军覆没,只剩千余人逃回洛阳。”


    徐晏清哂笑道:“王玄肃又经大败,恐怕从此一蹶不振了。”


    崔皓颔首:“王玄肃仁弱之主,善于守城,而不擅长开疆拓土。”


    “只能困居一隅,坐看风云变幻。”


    杨烨笑道:“如此一来,待攻取长安,或可顺势夺取都畿道,掌控洛阳。”


    “两都在手,主上必能威震天下,引八方英才来投。”


    众人闻言,皆是振奋。


    掌控长安、洛阳这东、西两都,足以登基称帝,开创新朝。


    然而,高楷神色淡然:“得陇望蜀,乃人之常情。”


    “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取长安,再图谋他地,不可操之过急。”


    “是!”众人按下心思。


    高楷于新丰驻留不久,立即率众赶往蓝田。


    此城为长安东南门户,地势险要。


    过了蓝田,便可直奔长安,再无阻碍。


    半道上,忽有奉宸司校尉送来百里加急文书。


    “商洛县令曹斌死守武关,击退虢州刺史?”高楷玩味一笑。


    “此人倒是忠诚。”


    崔皓感叹:“曹斌对圣人忠心耿耿,奈何,遭受董澄忌惮,贬出长安屈居一介县令。”


    徐晏清倏然建言:“主上,我等既至蓝田,不如派一支兵马,夺取武关,占据商州?”


    这样一来,岐、邠、华、同、商,五州在手,外加雍州诸县,整个京畿道,只剩下长安这一座孤城。


    必无法久守。


    高楷摇头:“曹斌忠心大周,坚守武关,正可助我等挡住刘竞成、萧宪这些外敌。”


    “况且,他兵力不足,只能守御,而无反攻之力,暂且不必理会。”


    “待拿下长安,再收取商州不迟。”


    “遵令!”徐晏清并无异议。


    不多时,蓝田城映入眼帘,高楷率一众文武,至县衙安坐,命大军安营休息。


    蓝田县令忽然提起一事:“主上,微臣听闻,齐王命人割让鄜、坊、丹三州,献予魏帝,请他出兵相助。”


    “竟有此事?”高楷吃了一惊。


    蓝田县令面色肃然:“不敢欺瞒主上,此事为朝中裴尚书提议,齐王允准。”


    “若不出微臣所料,使者已至夏州。”


    崔皓嗤笑一声:“尚书右丞裴处厚,为人精明有谋略,只是,素来明哲保身,不关己事不开口。”


    “若非到了这攸关性命之时,他才不会多言半句。”


    高楷转而想起一事:“此前,董澄擅闯后宫,打死阴皇后,是否与此人有关?”


    崔皓点头:“此事即便不是他主谋,也脱不了干系。”


    “侍中卢思管、礼部尚书柳景隆、秘书监杨行本,还有裴处厚,这些人把持朝堂,充当董澄马前卒。”


    “大肆党同伐异,排除异己。”


    “甚至,竟敢上书废后,胆大妄为!”


    众人听闻,皆嗟叹不已。


    谁能想到,大周皇后,一国之母,竟被臣子威逼废黜,甚至,被董澄挟制,于大庭广众之下,活活打死,何等骇人听闻?


    叹息许久,杨烨忽然建言:“主上,石重胤豺狼之辈,复得三州,必定领兵来犯。”


    “不如派遣兵马,以作防备?”


    高楷远望北方,摇头笑道:“不必了。”


    “自有老将军为我等遮风挡雨。”


    “老将军?”众人迷惑不解。


    杨烨思绪一转:“主上所说,可是薛衍?”


    “正是!”高楷淡笑道,“薛老将军攻下三州,怎会坐视董澄拿去交易?”


    “唐检,你只让奉宸司多加关注便可。”


    “是!”唐检领命去了。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主上如何确定,薛衍会出手相助。


    正要询问,忽见唐检去而复返:“主上,斥候传来军情,武功、鄠县、周至三县,皆改旗易帜,奉您为主。”


    高楷微微颔首。


    众人听闻,亦习以为常,毕竟,这些时日,不知多少人上表归降,实在不足为奇。


    然而,唐检神色微妙:“主上,这三县各有一名胡商,声称是您亲封的将军。”


    “什么?”众文武皆是惊奇。


    献城归降倒也罢了,竟提前给自己加封,着实令人无语。


    更何况,还是三个胡商。


    高楷饶有兴致:“这三人是何来历?”


    唐检一五一十道:“这三人名为何善志、马仲文、丘仁利,皆是西域诸国,来长安贩卖财货的商贾。”


    “为避战乱,暂时留在雍州。”


    “此前,董澄横征暴敛,引得三县百姓流离失所,只能聚众为匪,奉三人为主。”


    “不知为何,三人皆率万余人,投靠司竹园薛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