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狐假虎威

作品:《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他连忙唤来一个仆役,打听一番。


    “郎君有所不知,牛首山一伙盗匪,正攻打县城。”仆役神色慌乱。


    许晋拧眉:“周至距离长安城不远,可称天子脚下,首善之地,怎会有盗匪悍然攻城?”


    仆役叹道:“前些时日,官府征税颇重,惹得不少人家成了流民。”


    “为了活命,只能啸聚山野,四处劫掠。”


    “这牛首山上便有数万之众,由三个贼寇统领,打家劫舍,抢掠商队。”


    许晋面色一凝:“官府竟不派人清剿么?”


    仆役低声道:“这世道不太平,谁愿白白卖命?”


    “即便剿灭盗匪,也无奖赏,倘若一时不慎,被其等击败,反而有杀身之祸。”


    许晋心中了然,暗叹齐王董澄不得民心,迟早败亡。


    “城外有多少人,为首者是谁?”


    仆役一五一十道:“足有上万之众,为首者,正是一个贼寇,名为何善志。”


    “听说,他是一个西域来的胡人商贾。”


    许晋心中一沉:这些时日,据他观察,周至城守卒不过千余人,怎能抵抗一万盗匪?


    更何况,盗匪成群结队,源源不断汇聚而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破城之后,往往烧杀抢掠。


    周至城,已危如累卵。


    想到这,他急切道:“烦请你通报一声,我欲求见薛姑娘,助一臂之力。”


    仆役见他神色郑重,连忙去了。


    不多时,薛采薇来至厢房,隔着屏风询问:“郎君寻我,不知有何要事?”


    许晋拱手道:“我虽不才,愿效犬马之劳,助姑娘、薛明府,击退盗匪。”


    他已知晓,薛姑娘正是周至县令薛绩之妹。


    薛采薇眸光一亮:“郎君有何妙计?”


    “敌众我寡,只能出奇制胜。”许晋沉声道,“不如在城头高挂秦国公旌旗,震慑盗匪。”


    薛采薇吃了一惊:“这……这岂非向秦国公投诚?”


    改旗易帜,便自绝于朝廷,倘若引来官军,必然大祸临头。


    许晋沉声道:“这只是权宜之计。”


    “秦国公纵横四道,大败魏帝石重胤、王将军,甚至覆灭突厥骑兵,威名广传整个京畿道,雍州军民无不敬畏。”


    “借用他之旌旗,必能震慑盗匪,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朝廷,不必忧心,齐王自顾不暇,绝不会派兵来攻。”


    薛采薇思考片刻,当机立断:“就依郎君之言。”


    她转身出了房门,寻兄长薛绩去了。


    许晋一时怔愣,未料薛姑娘如此果断,胜过诸多男子。


    过不多久,四方城楼之上,皆高悬大红色“高”字旌旗,耀人眼目。


    城外一万盗匪见此,果然惊惧,不敢攻城,退至十里外驻扎。


    许晋听闻,再度求见薛姑娘。


    这一次,薛采薇与兄长薛绩,一齐在堂中接见。


    薛绩称赞道:“郎君大才,区区数面旌旗,便尽退盗匪。”


    许晋面露惭愧:“我不过狐假虎威罢了!”


    薛采薇笑道:“郎君不必太过自谦,须知,兵不厌诈。”


    许晋微微点头,肃然道:“眼下,一万盗匪虽然退去,却并未前往他处,显然心怀疑虑,正在观望。”


    “须得设法慑服,否则,谎言总有拆穿之日。”


    薛绩颔首:“我正有此意,却苦于无计可施。”


    许晋拱手道:“我愿为使者,前往说降何善志。”


    薛绩、薛采薇皆大吃一惊,急忙劝阻:“不可!”


    “胡善志为人狡诈,杀伐果决,并非好相与的。”


    “郎君不可轻涉险境,以免丢了性命!”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许晋踌躇满志,“何况,商贾重利,讲究审时度势,左右逢源,胡善志绝不例外。”


    “薛姑娘、薛明府不必担忧。”


    兄妹二人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去了。


    薛绩叹道:“此人颇知军事,又善谋略,恐怕一去不回。”


    薛采薇轻摇螓首:“许郎君重恩情,绝不会一走了之。”


    薛绩哂笑不语。


    两人等候半日,直至黄昏时分,金乌西坠,仍不见许晋回返。


    薛绩摇头:“世间知恩图报之人,少之又少。”


    薛采薇不赞同:“许郎君重情重义,必会回来。”


    薛绩笑了笑,正要开口,忽见管事匆匆来报:“许郎君回来了,正在堂外求见。”


    薛采薇笑靥如花:“许郎君果然信守承诺”。


    薛绩面露惭愧:“为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不该。”


    片刻后,许晋大步而来,拱手道:“幸不辱命,我已说降何善志,引麾下万人来投。”


    薛绩大喜过望:“仰赖郎君之功,才让周至百姓化险为夷。”


    “理当受我一拜!”他拱手一礼。


    “使不得!”许晋慌忙避开,“我不过一介白身,怎能受薛明府之礼。”


    薛绩正色道:“郎君大才,迟早封侯拜相,名动天下。”


    许晋苦笑不已。


    周至之危已解,报了救命之恩,许晋当即告辞。


    望着他的背影,薛衍叹道:“如此大才,竟不得明主,实在可惜。”


    薛采薇眸光一闪:“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眼下虽然困顿,只是时机未至罢了。”


    ……


    话分两头,京畿道、雍州、同官县。


    凤凰谷高军大营,高楷登上瞭望楼,愁眉不展。


    六万大军攻不下一座小城,实在叫人无奈。


    唐检建言道:“主上,不如将鲜于将军、元刺史二人召来,合九万兵卒,再攻同官。”


    高楷摇头:“不可,岐州粮道,不容有失。”


    夏侯敬德瓮声道:“不如转去攻打鄜、坊、丹三州,叫那薛衍首尾难顾。”


    高楷不许:“我等深入雍州,粮草便难以为继。”


    “一旦去往三州,更即刻告罄。”


    众人皆无法可想。


    蓦然,高楷一抬头,望向东方,只见一道黑气袭来,侵蚀大鼎。


    头顶紫光不知为何,逐渐黯淡。四重华盖陡然缩小,灰、白、青、赤、紫五色光辉,稀疏淡薄,仿佛被人切断,大鼎更摇摇晃晃,有坠落之感。


    高楷大吃一惊:气运被削,这是为何?


    他陡然想起这些时日,与薛衍死磕,六万大军,迟迟攻不下同官小城,士气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