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代善溃

作品:《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整队!”


    朱由检策马行至山脚时,玄甲骑残部已在山道前结成三列横阵。


    千余具黑甲倒映着朝阳,每面胸甲都布满了箭孔和刀痕。


    在闯军和明军的围攻之下,都类带着的五千殿后军被一网打尽。


    加上昨晚的战果,整整一万三千建奴被枭首,溃逃者不计其数。


    是崇祯朝时期罕见的大胜!


    戚远正用通条清理枪膛,见天子仪仗到来,当即行礼,“末将请为先锋!”


    “你部歇息半个时辰。”朱由检却摇摇头,一夜力战明军早已疲惫不堪,就算是要追击,也要缓缓。


    而后马鞭指向西北烟尘,“传令黄得功收拢溃兵,在落马坡西侧暂待,李国祯带神机营前出三里,清点剩余火药等待朕令。”


    说着突然勒住缰绳,只见远处靛蓝大旗下转出一队轻骑。


    当先那将头戴六瓣明盔,锁子甲外罩着半旧鸳鸯战袄,倒像是前明边军的装束。


    “臣大顺制将军李过,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来将不是其他闯军将领那般粗俗,也没有什么仪态,乍一看上去就是个普通人。


    但内里气质却格外耀眼,如若傲竹,哪怕是行礼也是不卑不亢。


    翻身下马时,朱由检注意到他左腿有些瘸。


    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位顺军大将竟行的是全套武将觐见礼。


    三跪九叩间,镶铁护膝砸在碎石地上铿然作响。


    朱由检眉头轻挑,号称一只虎的李过,可是李自成的亲侄,算是李自成最亲信的将领。


    竟然给他行大礼。


    抬手示意李过起身,朱由检疑惑的问道,“朕听闻李闯在西安建政称帝,卿何故行此大礼?”


    “陛下容禀。”李过起身时拍了拍膝盖上的浮土,“吾主虽在西安设坛祭天,改元称帝,却只是为了庇护天下苍生黎民,虽为帝,然仍是汉主,臣为汉臣,陛下为当今天下共主,汉臣面主,自当行礼。”


    “且如今建奴入寇,天下板荡,吾主言:纵使与父子亲兄有血海深仇,然草室寡田不可相让,华夏衣冠不可绝于腥膻之手。”


    李过一番话说的铿锵有力。


    朱由检搭在剑柄上的手指微微一颤。


    心中竟有些激动起来。


    他太缺大将了,尤其是有能力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


    掌管明朝那么久,却也只有黄得功和郑成功算是。


    而眼前的李过说话从容不迫,气宇轩昂,不傲不倨不馋不媚,调度大军也从容有余,简直就是名将模板!


    更关键的是,李过一番话,明显是被让的汉贼不两立论和告内外寰宇诏给影响了。


    如果他没猜错,李自成都是因为这两封诏书,才发兵支援的。


    这代表真的可以拉拢李过啊!


    他当时发那两封诏书,完全是为了安抚边军,确立政治正确以及引导政治冲突,没想到居然传到了陕西,还让李自成改变了立场!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朱由检正想着,李过却又从怀中取出鎏金铜匣,双手奉上。


    “此乃吾主亲笔书信,愿与陛下盟誓:自今日起,大顺军不再西进半步,若陛下允诺三事,吾主愿以臣侍之,另愿亲率十万精兵出潼关,与陛下会猎燕山!”


    跟朱由检猜的差不多,李自成确实是受了朱由检诏书的影响,才拒绝了女真,出兵支援的。


    不过更多的还是来源于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和当今闯军第一将李过。


    前者主要考虑到正统性,毕竟他们是要入主中原的,虽然败了一场,但根基还未损伤过重。


    后者则是完全被朱由检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了。


    李过之前是边军一员,可谓是饱受欺凌,见证了边关百姓生灵涂炭,也见惯了明朝官员的不作为。


    一怒之下才带着十几名边军投了起义军。


    正是青年时期的经历,才使得李过格外注重军纪,可以说是闯军内军纪最严明的一支部队。


    而朱由检的汉贼不两立和告内外寰宇,简直戳中了李过的心头。


    这次领军出征,也是他一力请求的。


    目的就是为了见朱由检一面,看看这位明朝皇帝,是否和自己心中的形象一致。


    朱由检脸色毫无波动,淡淡的问道,“哪三事?”


    这种云淡风轻的做派压迫感十足。


    让李过愈发恭敬。


    “其一,明发诏书承认大顺为藩属,其二,封吾主为大顺王,世袭罔替,其三,大顺国内爵位府衙自理,秦晋蜀三地为顺国疆域。”


    如果李自成只请求为一王爵,不设封地,那朱由检说不定为了闯军和李自成麾下的将领,还真捏鼻子认了。


    可惜李自成想要的实在太多了,这三个条件答应任意一个,都是丧权辱国割地赔款。


    丢失半壁江山不说,而且还会让刚刚稳定下来的江南地再起烽烟。


    你封了李自成,那张献忠要不要封?


    这俩封了那之前死在战场上的忠臣义士,被闯军屠戮的臣民百姓又该如何面对?


    你前半个月还喊着要为天下黎民百姓做主,现在就食言,基本盘瞬间崩塌好吗?


    山风卷着血腥味掠过军阵,朱由检望着远处溃逃的蒙古骑兵,忽然冷笑,“崇祯十七年,李闯破太原时屠晋藩满门,克大同日坑杀代藩宗室三百余口。卿让朕捏着鼻子认下,然后告诉世人……”


    声音忽然凌厉,“只要屠戮我子民,就可以封王立国吗!?”


    在暴君词条加持下,朱由检这句话杀气实在太大,李过脸色骤变,右手本能地按上刀柄。


    他身后百余轻骑当即同时挺起马槊,戚家军阵中也响起火铳抬起的声音。


    “陛下!”戚远握紧腰刀,“让末将”


    朱由检抬手制止,目光始终盯着李过,“告诉李自成,朕不赦罪人,但敬豪杰,若他能将功折罪,为北地黎民,为开封二十万同袍复仇,那朕许他在潼关外受降,不是藩属,不是君臣,是汉家儿郎重新归附!”


    “届时李自成是生是死,朕便交由天下审判,朕绝不会为一己之私,而妄图谋害闯逆生灵。”


    “毕竟能有闯逆,也是这朝堂衮衮诸公逼出来的。”


    他能说出这种话,已经是给足李自成台阶了。


    他俩打生打死,便宜的都是外人,能保存下来实力,再用词条给他捆上,岂不美哉。


    李过腮帮咬出棱角,纠结许久也没能做出决定,事关重大,他无法替李自成做主,只能单膝跪地抱拳,扯开话题。


    “末将代吾主谢陛下隆恩!今臣率大顺军左营五万将士已至飞狐岭北口,请陛下示下!”


    朱由检也没计较,当务之急还是如何击溃代善。


    “朕观卿之大军为花队,人马几何?”


    “禀陛下,臣此行为大顺左营,骑军一万,步卒三万,民壮一万,尚有三千重甲老营骑兵,为臣之亲军。”


    “这么说,也就是一万三千骑兵咯?”


    朱由检喃喃一句,搓着下巴思考片刻,“令汝部轻骑分作两队。”


    “一队驱赶蒙古溃兵冲击镶红旗本阵,另一队截断代善东逃之路。玄甲骑自西向东压迫,余下步军配合神机营戚家军强占张家口。”


    “末将领命!”


    李过翻身上马正准备带军离去,却又突然停下回头,“陛下,吾主还有句话:若此战得胜,愿与陛下各领大军会猎沈阳,看谁先破赫图阿拉!”


    “怕是李自成没这个机会了。”朱由检轻笑着说了句摸不着头脑的话。


    而后转身看向御林军,“携朕龙旗,立于张家口,拟旨明发天下,代善溃了,张家口重复疆图!”


    激战一夜的明军再次动了起来,分工明确,骑兵从南口出,步兵从北口出。


    这时黄得功上前,进言道,“陛下可是忘了喜峰口方向?”


    “那里尚且有建奴大军驻扎,且是建奴入关的后勤基地啊。”


    “老奴酋最善断尾求生。”朱由检扯动缰绳调转马头,不以为意。


    “若不围三阙一,朕怕建奴饿急眼了去攻城池啊。”


    “尚且朕也不是放奴回关外,有了李自成的闯军,咱们可是五路合围!”


    “朕要一次打的建奴二十年内翻不了身!”


    ……


    巳时。


    两万正红旗残部终于冲出飞狐岭。


    而代善早就带着的镶红旗逃到了七十里外,距离张家口只剩十里。


    织金大纛下只剩不足两万兵马,其中半数带着伤。


    然而代善却根本不敢停。


    鏖战一夜,早就是人困马乏,速度提不起来。


    又被李过带着骑兵和玄甲骑猛追。


    还有蒙古溃兵被顺军驱赶着不时撞进本阵。


    这位老贝勒终于显出颓态,铁盔下的发辫散了大半,护颈顿项上还插着半截断箭。


    “王爷,前面就是宣府了,咱们该往哪跑啊?”索罗额指着东南大喊。


    代善眯眼望去,果然见一座城池在天际间若隐若现。


    再往西看,靛蓝顺军正与镶红旗后卫厮杀,西面玄甲骑卷起的烟尘已逼近三里。


    “让奥巴的残部往北突围,吸引顺军注意。”


    代善突然抽出腰刀割断顿项系带,“摆牙喇护军随本王攻城!先登者赏庄田千顷,授一等轻车督尉,世袭罔替!”


    “此时攻城!?!”索罗额惊恐怪叫一声。


    数万追兵就在身后,怎么可能还有时机攻城。


    代善却没有解释。


    他手下还有两万多人,正红旗还不知能逃出多少人。


    张家口又丢了,想要回关外,只能过喜峰口。


    然而喜峰口离这边有七八百里之遥,就算日夜不息也要三日。


    就冲镶红旗士卒的状态,怕不是被追一天就得溃散。


    到那时才是真正的回天乏力。


    而宣府作为最近的大城,城内不光有粮食,而且守军估计都被朱由检带走了,要是能打下宣府,给大军休息缓口气的功夫。


    他也有信心,凭借善于野战的两红旗杀出去。


    更何况济尔哈朗的援军阴差阳错之下,竟然提前一天往这边赶了。


    只要坚持三天,援军必至!


    仅剩的一千五百精锐闻令,顿时转向。


    这些身披三重甲的甲兵弃马步行,跑起来不比普通士卒慢。


    索罗图也只能咬牙跟上。


    还没抵近宣府,三支鸣镝便尖啸着飞入天空,宣府城上突然竖起数十面赤旗。


    城头上也推出百架床弩,浸满火油的弩箭暴雨般倾泻而下。


    几乎同时,西南方向传来闷雷般的声响。


    是千名玄甲骑绕后而击。


    代善大惊失色难道宣府城内还有守军!?


    实际上宣府哪里有什么守军啊,寥寥一个千户所,外加重新组织起来的一万民壮,就是宣府的所有守卫力量。


    要是代善真的下定决心,拼着被围死也要打下宣府的气魄,那宣府绝对会一战而下。


    可惜代善早已不是那个跟着努尔哈赤打天下的他了。


    自从穿上鞋之后,代善再也不舍得赤脚踩地。


    看着明面上守卫森严的宣府,代善再次咬牙改变命令。


    “继续跑!往东跑!去找济尔哈朗!!”


    “那奥巴和殿后的莽古图那边……”索罗额问道。


    代善却一言不发,一味的调转战马往东跑。


    那殿后的四千八旗兵和奥巴麾下的数万溃军结果已经不言而喻。


    在一万五千女真健儿和数万蒙古溃兵之间,索罗额也只能选择前者。


    事实证明,代善的做法,确实是眼下最正确的。


    有数万溃兵阻拦,李过和玄甲骑终于被拦下。


    代善带着大军逃出升天。


    双向奔赴之下,代善和济尔哈朗两边只剩下了两日路程。


    前者已经做下死守喜峰口,接多尔衮和多铎回师的计策了。


    只是他们都不知道的是,蓟州军打下山海关后,并没有死守,而是在朱由检的命令下,沿着济尔哈朗的来路,一路追寻过去。


    ……


    北地局势由暗转明。


    辽东旅顺口的硝烟,也弥漫开来。


    多尔衮从来没想过,明军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势下,还能有余力北上偷袭辽东。


    因此他在旅顺口只放了两个牛录而已。


    区区六百人,甚至都不用郑成功抢滩,光是数百门火炮齐射一波,就不是旅顺口的清军能抗住的。


    更何况郑成功还带了数万战兵。


    守军唯一能做的,就是将明军登陆的消息穿达到昂邦章京处,然后再由昂邦章京慌乱的广散信鹰哨骑,传达给深入敌后的三十万大军和盛京皇宫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