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璃明白周老太傅的意思,却仍是有些疑问。


    “师傅,这些古书究竟有何用处?为何引得三国争相抢夺?”


    “这些年我也解译了不少古书,除了记录大靖史书上不曾记载的历史,似乎并无太多奇异之处。”


    周老太傅轻笑:“那是因为你还不知道这些历史的重要性。”


    “你只知大靖、北凉、东昌曾是一国,名为天盛,可你又知晓当年天盛王朝何等辉煌吗?”


    沈昭璃摇摇头,她如今解译出来的部分,还很有限。


    在她看来,很多都是废话。


    周老太傅瞧着窗外流云,略显苍老的声音流露着几分厚重。


    “萧家士族的厉害你应当知晓,可这样屹立几百年不倒的家族,在天盛王朝中也不过是小士族罢了。”


    “你只需明白,若想达到当年那等盛世,非解译完那些古书不可。”


    “北凉人这些年为何进展如此神速,便是因为他们解译出了有关粮草种植的技术,所以兵强马壮,乃至于敢同大靖叫板。”


    “如今天下三分,谁能从古书中解译更多天盛王朝留下来的秘术,谁便能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东昌和北凉的王,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你皇兄亦不会。”


    沈昭璃有些怔愣,她从不知文渊阁的古书还有这样的用处。


    更不曾想过文渊大典,有一日竟会成为三国盛会。


    周老太傅一眼便瞧出沈昭璃在想些什么。


    “这些事唯有极少能接触解译古书的人才知道,无一不是如我一般,在各国朝中身居要位。”


    “你皇兄身处帝位,亦是知晓这等隐秘的。”


    “从前不告诉你,不过因为你虽有天赋,却心性不定,恐怕你难以坚守本心。”


    “但你如今既已知晓,也该明白此次文渊阁大典的重要性了。”


    沈昭璃闻言,神色也严肃起来。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若东昌和北凉国力渐盛,等待大靖的便只有战乱和被分割的下场。


    此次文渊阁大典之争,她绝不能败!


    “璟华定会全力以赴!”


    见沈昭璃认真起来,周老太傅也松了口气,欣慰点头,转身往屋外走去。


    行至半途,还不忘回头嘱咐沈昭璃一声。


    “你也回去休息吧,劳逸结合脑子转得才是最快的。”


    “今日是我和你师娘成婚五十周年的日子,我要带你师娘去天香楼吃顿好的。”


    沈昭璃不由轻笑:“何必如此麻烦,天香阁的菜色一般,倒不如我将公主府的厨子调过来,做上一桌。”


    周老太傅笑得开怀,摆摆手。


    “去,我们老两口,可不需要你们这些小辈来打扰。”


    言罢,周老太傅便步履匆匆离开了。


    沈昭璃不由失笑,又翻开了一本新的古书。


    ……


    皇宫,御书房。


    大理寺卿,鸿胪寺卿,文渊阁大学士齐聚一堂。


    “陛下,上巳节当日混入西坊市的刺客,很有可能是北凉人。”


    “这些人身上的特征虽然都以十分残忍的手段削去,但我们查到其口齿中隐含的毒药,乃是北凉独有。”


    “且已让人探查过,这些人进入大靖的路线,的确能同去往北凉的路重合。”


    “至于他们为何要刺手长乐公主,还不得而知。”


    大理寺卿杨承逸拱手上报,语气不卑不亢。


    沈知瑾眼底闪过一抹戾色,眉头紧皱,并未表态。


    鸿胪寺卿尹天成不赞同杨承逸的说法,皱着眉上前觐见。


    “陛下,臣认为此事不一定便是北凉人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