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不期而遇

作品:《洗尽铅华

    谢金玲说:


    “小霞,你还真相信咱妈和三哥说的话啦,他们是在开玩笑!”


    彭晓霞搂着崔雅香肩膀,撒着娇说:


    “这么好的妈,我怕被人抢去!”


    崔雅香笑道:


    “小霞,妈老了,谁还抢妈噶哈。”


    张三抠嘿嘿傻笑:


    “下辈子吧,这辈子我是不抢了。”


    崔雅香说:


    “你们在这儿唠吧,我们去幼儿园了。”


    张三嫂抱过孩子,说道:


    “我也跟你们去。”


    华风幼儿园和华风老年之家挨着,是同一年修建的。


    幼儿园也是免费的,里面都是华风员工的孩子。


    这些人走后,就剩罗序、彭成贵和张三抠了。


    张三抠问:


    “罗总,张文礼这老犊子来干什么?”


    罗序答道:


    “老张来看看房子,他姑娘儿子还都租房子呢,想要分房子。他还想要回敬老院住。”


    张三抠骂道:


    “让他滚犊子!他脸皮也真够厚的,扎一锥子都不冒血!”


    罗序说:


    “不管怎么说,张富兄妹也是我们公司员工,老张也认错了,敬老院也不差他一个人。”


    张三抠说:


    “你就是心软,要搁我,张富和他妹妹都踢出去!”


    彭成贵说:


    “罗总也为大局着想,不能让社会上说我们公司格局太小。”


    张三抠说:


    “要这么说,也对。就算大发要饭的了。”


    这三人,都是华风公司的奠基人。


    因为工作忙,所以,除非开会或有事,三个人聊天机会时间就少了。


    罗序看着这二人,不禁感慨万千。


    没有彭成贵和张三抠,就没有他的今天。


    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二人忠心耿耿陪伴着他走过来,太不容易。


    “彭叔,三哥,我们上街喝点儿酒。”


    于是,三人来到街上。


    此时,正是下班高峰,大街上车辆拥挤,人来人往。


    想当年,他们买下五金厂的时候,这周围还都是田地和破旧的民房,路也是砂石的。


    现在,这里已经是繁华的商业区。


    只见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玻璃幕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璀璨光芒,映出蓝天白云与周围的梦幻般的景象。


    宽阔平展的柏油路,漂亮的广场,造型别致的喷泉,舒适的休闲长椅。


    街道宽敞整洁,绿植点缀其间。


    街道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商店,橱窗布置得美轮美奂,展示着最新款的时尚服饰、精美的珠宝首饰、前沿的电子产品。


    各种风格的餐厅,充满烟火气息,各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夜幕降临,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更是被璀璨灯光点亮。大楼外墙的霓虹灯变幻出五彩斑斓的图案,路灯宛如繁星点点与店铺内透出的暖光相互交织。


    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在灯光的映衬下愈发如梦似幻,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热闹非凡的商业区、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构成了一幅繁华都市的生动画面。


    每当看到这些,罗序心中不免感叹,伟大的祖国,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发展得太快。


    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在飞速崛起。


    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已经不远了。


    罗序回过神来说:


    “彭叔,三哥,咱们吃点儿啥?”


    彭成贵说:


    “我是吃啥都行啊。”


    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彭成贵已经改变了口音。


    其实,罗序和张三抠真正的老家都是山东。


    都是祖辈于晚清或是民国时期逃荒过来的。


    那时,北大荒地广人稀,富饶的群山,流油的黑土地,来到这里的人,就不会被饿死。


    广袤的北大荒,给了无数穷苦百姓的生路。


    张三抠说:


    “撸串,喝扎啤!”


    彭成贵赞同:


    “那就撸串,我来几串腰子。”


    张三抠笑道:


    “嘿嘿嘿嘿,老彭,我说老牛吃嫩草,可不能撑着,别累成肾虚,八分饱就行!”


    冯成贵说:


    “你小子,天天琢磨啥呢。”


    张三抠只顾着笑。


    火热的夏季,正是撸串的季节。


    每到晚上,烧烤店早早支起烧烤炉,一切准备好,等着顾客上门。


    有的烧烤店把桌子摆在门外空地上。


    很多顾喜欢坐在室外,撸着串,喝着酒,享受着夏日惬意的晚风,身在其中,别有一番情趣。


    没有门店的,就把烧烤炉和桌子摆在马路牙子上。


    每当这时,一个个烧烤摊青烟升腾,肉串在炭火上烤得滋啦啦响,滴滴哒哒冒着油,油滴落在炭火上,炸出点点烟雾,香气四溢。


    烧烤摊上坐满了人,有的人静静喝着酒,享受着美味,有人干脆光起膀子,喝得满头大汗,有的人高谈阔论,也有人呜呜嗷嗷划拳……


    虽然看着不雅,但却很自由随便,是生活的一种别样享受。


    三个人在外面找张桌子坐下,要了烤腰子、牛肉串、板筋、蒜、干豆腐卷、馒头片、烤鸡头、鱿鱼,一桶扎啤。


    三人边喝边聊,回忆着他们从前,有说不完的话……


    他们正喝得高兴,忽然有人喊:


    “城管来了!”


    只见摊主们慌了,纷纷撤摊。


    烧烤店的人,把外面的桌子往店里搬。


    散摊的摊主,把东西都搬上倒骑驴,推起来就跑。


    很快,一个面包车和一个半截子开过来,两个车里下来七八个城管。


    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把没来得及撤走的桌椅板凳、烧烤炉往车上装。


    罗序他们的摊主推着倒骑驴跑了,说等城管走了,他还回来。


    三个人也不能吃了,就等在一边。


    这时,前面吵吵起来,顿时围了不少人。


    刚创业那些年,罗序没少和城管打过交道,也憋了不少气。


    对这些事已经见怪不怪了。


    反正也是等着,他就过去看看。


    原来,和城管争吵的不是别人,正是邢科长。


    邢科长就是罗序在五井刨煤时,因为谢金玲母女被开除后和人事科长高远,给他补了8天工资的邢仁。


    此时,邢仁抱着一个保温箱,不让城管抢走。


    三个城管有两个拉着胳膊,一个往下抢箱子。


    一个女孩帮着邢仁往回抢。


    这样,双方就争执起来。


    突然,箱子碎了,生烤串撒落一地。


    女孩见了,哭起来。


    邢仁骂道:


    “你们是胡子!”


    一个城管回道:


    “你他妈说话干净点儿!”


    真是冤家路窄。


    罗序一看,这个城管不是别人,正是二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