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传单宣传
作品:《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 两架飞机不停地向下扔传单,传单的内容跟其他城池都是一样的。
轰炸持续了足足半刻钟,十架飞机才离开末时克城,回西洲去了。
唐军的飞机是走了,但带给末时克城的伤害着实太大了。
伤亡,倒是并不大,没有一个平民伤亡,全都是北洲国士兵的。
而北洲军的伤亡,也不算大,一共才只是三千多人吧。
从轰炸开始,碧莲女王就得到消息,站在王宫的最顶端,观望着那十架耀武扬威的飞机,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碧莲女王心里明白,唐军这是故意示威来了。
但是,那可怕的轰炸,让人防不胜防,也让北洲国的军队无法抵挡,犹如一片阴云般,狠狠压在了碧莲女王的心头。
碧莲女王最担心的是,唐军到底有多少这种怪物飞鸟。
如果太多的话,北洲国的任何防线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唐军的十架飞机,执行完任务之后,立即就飞离了末时克城,回去复命。
末时克城,则是慌乱成了一团。
北洲军忙于救治伤员,忙于派出斥候散布在末时克城的四周,以免唐军再有飞机来到,忙于维持城内的秩序。
而末时克城的百姓呢,在传递着唐军的传单,传递着传单上的内容。
当然了,传单也早就被人送到了王宫,碧莲女王的手里。
查尔干山谷大败?
碧莲女王突然有一种麻木的感觉,似乎从北洲国与大唐交战以来,一直在输吧。
这个唐皇,难道是天神下凡,逢战必胜?
查尔干山谷的第二次大败,着实让碧莲女王有一种很心累的感觉。
末时克城的百姓,更是一传十,十传百地将查尔干山谷再次大败的消息散播开来。
唐军无往不胜,唐军施行仁政,末时克城百姓的心思跟碧莲女王正好相反,十分兴奋。
但末时克城的贵族豪强们,则是吓得要死。
查尔干山谷大败,南部海滨被唐军压制着,北洲国已经完全处于劣势之中。
再加上,唐军对北洲国的态度,突然改为了仁政,使得北洲国的百姓几乎都盼望着唐军能够早一天打过来。
北洲国,再也不像之前那样稳定了。
末时克城被轰炸后的第二天,几乎所有的贵族豪强,全都集结在了王宫的门口,求见碧莲女王。
这一次,这些人全都怕了,怕到了极点。
大家都明白,唐军故意轰炸城墙,就是一种震慑。
如果北洲国继续再跟大唐作对,或许下一次北洲国的飞机就会轰炸王宫,或者贵族豪强的生活区了。
万一,哪一天睡着了,唐州的飞机突然来到,一发发炮弹扔下来,他们这些人都将会在睡梦中去见上帝。
碧莲女王本来就是心烦意乱,见这些人堵在王宫大门口,就更加烦躁了。
本来,碧莲女王不想理会这些只顾自己,不顾国家的蛀虫们。
但是,如果碧莲女王真的不顾他们的死活,恐怕这些贵族豪强就会跟将她这个女王废掉,或者软禁起来。
于是,碧莲女王就命人打开王宫大门,让贵族豪强都进来。
让碧莲女王没想到的是,这些贵族豪强竟然要求她迁都,将都城从末时克城签往北洲国靠北的一座城池。
这些贵族豪强的理由也算是很充分。
他们认为,唐军的这个巨型飞鸟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做成的,但应该跟大唐的火车一样,是靠着烧煤什么的来维系。
所以,这个东西能从查尔干山谷飞到末时克城,一个来回应该是极限了。
如果北洲国迁都,迁到北面,或者东北方向,绝对安全。
听起来,这些贵族豪强的理由很充分。
但碧莲女王却心里明白,这样的做法,无疑就是饮鸩止渴,涸泽而渔。
表面上,迁都之后,或许真的能够避开唐军的这种空袭武器。
但实际上,迁都之事,绝对是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大唐的传单已经散发出来了,查尔干山谷大败,足以让北洲国震动三分。
而紧接着,北洲国就迁都了。
这意味着什么?
傻子都会去猜测,北洲国怕了大唐,只能靠迁都的方式,避其锋芒。
关键是,迁都迁的是都城,不可能将整个末时克城的百姓都迁走。
这也就意味着,碧莲女王一旦下达迁都的命令,铁定就会失去末时克城的民心,进而就是整个北洲国的民心。
毕竟,大唐施行的仁政,是以百姓的利益为先。
而你北洲国在关键时刻,却抛弃了百姓,只顾着那些贵族豪强的利益。
虽然心中很震怒,但碧莲女王却没有表现出来,她明白她现在必须要先稳住这些贵族豪强。
“各位大人的提议,我已经知道了。”
“唐军的新式武器着实厉害,我军无法与之匹敌,迁都确实可以暂避其锋芒。”
“只是,毕竟事关重大,不可仓促而定,迁都到哪里,以及何时迁都,我须得与几位重臣仔细商议一下。”
“你们且先回去,早做准备,一旦我与几位重臣商议出结果,自然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再行迁都。”
这些人不知道碧莲女王是故意忽悠他们的,听碧莲女王并不反对迁都,也就放下心来,于是一起离去。
等这些人离开之后,碧莲女王立即派人将余威秘密召回末时克城。
碧莲女王明白,想要对付北洲国的贵族豪强,必须要借助外力,而足智多谋的余威自然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余威回到末时克城之前,碧莲女王还是要装装样子的。
第二天就喊来几个重臣,商议迁都的各项事宜。
同时,碧莲女王又派人暗中将迁都的事情散播出去,让末时克城的百姓们都知道此事。
果然,末时克城的百姓听说王室和贵族豪强们要抛弃他们,并无丝毫的恼怒,反而都是庆幸和高兴不已。
而且,一些有深仇大恨的百姓们担心这些贵族豪强们迁都之后,自己的深仇大恨无法再报。
于是就三三两两密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