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伤亡过半

作品:《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

    万一唐军是三股齐发,或者更多,所以这两股辽军是绝对不能动的。


    象城,北院王没有休息,站在北城门的城头,眺望着北方。


    炮弹声,自然也传到了这里。


    北院王眼睛一亮,暗想,唐军果然再次来破坏塔楼了,被我军伏击了。


    打得好,今晚之后,恐怕唐军再也不敢轻易再用此法破坏我军的塔楼了。


    不一会儿,就有斥候飞快回来汇报:“启禀大王,我军与唐军遭遇,正在激战,胜负情况暂时未知。”


    北院王淡淡一笑:“我军伏击唐军,胜负情况基本上已定,只看伤亡情况如何就是。”


    李紫英很聪明,她对西面的这股辽军发动了三轮的轰炸之后,果断将其放弃,然后将目标转向了中间的这一股辽军。


    “轰轰轰……”


    密集的辽军,再次伤亡一片片。


    这一股辽军终于明白了,不是他们的人袭击唐军,而是唐军袭击了他们的人。


    但也为时已晚,他们也是只能盲目放枪,盲目发射小炮还击。


    同样,三轮轰炸之后,李紫英立即将目标转向了最后一股,也就是东面的那一股辽军。


    还是三轮轰炸。


    这三股辽军,加在一起是六千人,被空军的几轮轰炸,伤亡直接过半。


    轰炸了一圈之后,李紫英发现,三股只撤退了一股,于是便继续对另外两股辽军轰炸。


    终于,再挨了几十发炮弹之后,残余的辽军终于坚持不住,开始了向象城的溃逃。


    李恪没有下令追击,没有什么意义。


    接着,李君羡开始出手,用撞塔车破坏辽军的塔楼。


    辽军的伏兵全线败退,塔楼中的士兵就彻底惨了,只能坐等着从高空跌落的死亡命运。


    城头,北院王终于知道今晚这一战的真相了,不由又惊又怒。


    “是空军探查出我军的位置,然后对我军进行发射炮弹偷袭。”


    看着派出去的六千辽军,能回来的不足两千,其中还有一半的伤员,北院王一阵默然,让他们赶紧去疗伤。


    保护塔楼的行动失败,北院王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第二天一早。


    北院王得到消息,塔楼又被唐军毁掉了四十二座。


    意料之中,北院王只能是微微一叹。


    若非是昨晚被辽军的伏兵耽误一下,恐怕塔楼至少会被毁掉六十座以上。


    但是,虽然塔楼保住了二十座,但辽军却伤亡了四千多人,代价更大。


    最关键的是,辽军的士气,再次受到打击,直接影响到北院王在军中的威望。


    是啊,一个屡战屡胜的将军,谁不想跟他打仗。


    第一,伤亡会小。


    第二,能得到战功。


    相反,一个屡战屡败的将军,几乎不会有人会跟他打仗。


    北院王刚来象城才多少天,在军中的威望就下降了不少。


    北院王也很郁闷,立即将几个副将都喊到书房,商议对策。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也没有任何的可行办法。


    最后北院王只能下令,撤回塔楼中的士兵,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李恪也得知消息,不由哈哈大笑。


    “好,好得很。”


    “今晚开始,一方面严密监视象城的情况,一方面将所有的塔楼全都推倒。”


    北院王也写了一道奏折,向国主请罪,请国主赶紧停止全国推广塔楼的行动。


    国主拿到奏折,勃然大怒。


    “李恪小儿,欺我太甚,这口气朕岂能咽得下。”


    大臣听了,直翻白眼,暗想,咽不下能怎么办,必须得咽下。


    其实,国主心里也明白,除非他什么都不顾,主动出击,跟唐军决战。


    但是,国主又担心,李恪诡计多端,若辽军出城作战,或许就正好中了唐军的埋伏。


    “陛下,唐军分兵,东西取我城池,于我大辽国十分不利啊,不可不防。”


    国主当然知道,不可不防。


    但是,怎么防,怎样才能防得住?


    国主一阵郁闷。


    “可有良策?”


    “兵法有云,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主城已失,象城的塔楼之法失效,若是等着唐军将我大辽国的城池一一攻破,象城自然也会不保。”


    “与其这样被动防守,倒不如我军再派一师,昼伏夜行,直入大唐境内,攻其城池,杀其百姓,削其实力。”


    出动出击?


    还要攻入大唐国中?


    国主不由吓了一跳,这样的大胆想法,他还真是没有想过。


    国主问道:“唐军有空军,我军一旦深入敌境,必然难逃其空军。”


    “到时候,我军斥候情报不利,岂能逃过全军覆没的厄运?”


    “陛下,眼下我大辽国之情况,乃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局。”


    “如此,固然这一支兵马会全军覆没,但却有三个好处。”


    “第一,象城会暂时安全了。”


    “第二,为北洲出兵赢得了一定的时间。”


    ‘第三,在全军覆没之前,我军突袭之下,至少能对大唐的本土造成一定的伤亡。”


    听了大臣的话,国主不由心下一动,貌似有些道理啊。


    只不过,他不怎么知兵,不敢立即下决断,便说要考虑一下,再做决议。


    大臣知道,国主准备问一问北院王,自然不会多劝,就告辞离开了。


    等大臣离开之后,国主立即就写了一封书信,派人快马送完象城,交给北院王。


    然后,国主又下了一道旨意,各地塔楼的修建工作暂停,等候朝廷的命令。


    很快,这封书信就到了北院王的手中。


    北院王心中暗暗感激,国主并没有因为塔楼之事而问责于他,可见对他的隆恩还是很厚的。


    对于这个建议,北院王不由陷入了沉思。


    给出的理由,第一个是象城暂时安全。


    北院王对此是不屑一顾的。


    象城现在就是暂时安全的,因为李恪没打算强攻象城。


    可一旦唐军的两路兵马将附近的城池尽数拿下,象城就成为了一座孤城,早晚必破。


    所以,第一个好处,根本不算什么好处。


    第二,是为北洲国出兵,赢得一定的时间。


    这个理由,北院王就更加不认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