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牵线

作品:《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

    秦菲儿吓了一跳,李恪这也太豪爽了吧。


    五百贯钱可不是小数目,而且他还给了她们一个七品美爵。


    大唐女性的美爵一共才八品,亭君的爵位,已经超过了不少贵族女儿的地位了。


    甚至有的女孩,因为父亲官职低微,根本不可能得到这么高的封爵。


    秦菲儿皱了皱眉,说:“陛下,这封赏是不是太重了?亭君的爵位,每年都得有俸禄支出,而且宫里宫女那么多,每年都这样,财政吃得消么?”


    李恪挥了挥手,道:“不然的话,谁愿意娶她们啊?毕竟年纪都不小了。我这么做,也是让她们感激皇室的恩德,出宫后嫁给将士和读书人,她们的夫家也会对大唐忠心耿耿。”


    “再说了,七品美爵的俸禄也不高,一年才一百贯,就算大唐有一万个亭君,每年的支出也不多。”


    秦菲儿见李恪主意已定,也就没再说什么。


    其实她心里也觉得,李恪的想法挺有道理的。


    毕竟宫女们把最美好的年华都给了皇宫,有的甚至从小就在宫里长大。


    她们对抚养她们、教她们读书写字的皇室,感情很深。


    如果让她们出去沦为风尘女子,那才是皇室的耻辱。


    这样做,对皇室来说,开支并不多,却能赢得一批忠心的人,何乐而不为?


    想通了这一点,秦菲儿就开始问宫女们的意见。


    发现不少年纪大的宫女并不想出宫,她们在宫里更自在,有的甚至已经当上女官,不愿离开。


    最后,想要外放的宫女只有三百人,是当年服侍李渊的那一批。


    其他地方的宫女,在李二时期已经外放过一批,所以靠近这个年龄的并不多。


    消息一传出,宫女们都感动得泪流满面,李恪给她们的待遇太好了。


    她们虽然有的从小在宫里长大,有的刚进来不久,但都清楚一个贵女封爵的意义。


    外朝也都是一片赞扬声,毕竟李恪这事儿办得挺符合儒家理念的,这不是仁义的君王是什么?


    而且,这些宫女们的俸禄和嫁妆,都是走的内帑的账,和国库无关,大臣们当然高兴了。


    李恪决定了,秦菲儿也统计好了宫女外放的数量,剩下的琐事就交给礼部处理了。


    其实,禁军将士中没结婚的还有很多。


    这次,这批宫女估计大部分都会被禁卫军内部消化掉。


    底层宫女和士兵们相亲,但说不定也有高层将领看上她们。


    总之,总能成就几对美满姻缘。


    没过几天,骊山脚下。


    军营又热闹起来,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喜庆气氛。


    这次李恪搞的相亲大会,动静很大。


    本来只想把宫女们放出去,谁知道外面的贵族和大臣们一听这消息,都哭着喊着要把自家女儿也塞进来。


    虽然他们大多塞的是庶女,但对这些士兵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以前,哪个小兵能娶到士族家的女儿?


    报名的人越来越多,李恪也控制不住,干脆就把相亲大会的规模扩大了。


    除了让贵族大臣们的女儿来相亲,还特意挑了几个公主进来。


    李恪的女儿年纪不够,但李渊留下的女儿多的是,现在有好几个已经到了适婚年龄。


    以前,她们可能只会嫁给普通贵族,甚至可能是些纨绔子弟。  现在李恪把她们推出来,虽然相亲对象档次低了一些,但至少能保证丈夫靠谱。


    所以这些公主们也没什么好说的,更不敢有意见。


    很快,李恪就来到了骊山附近的军营,以前是用来阅兵的,现在变成了相亲的场地,看着有点怪怪的。


    但李恪不在乎,只要事情能成就行。


    李恪一到军营,礼乐大作,他穿着天子冠冕,一脸严肃地走在前面,身后跟着两个将军。


    “臣等恭迎陛下!”


    大臣们纷纷行礼。


    李恪微微一笑,走上点将台,坐在御座上,转头对李靖说:


    “卫国公,我大唐的好儿郎们呢?”


    李靖虽然年岁已高,但豪气依旧。


    “唐室英豪都在这里!”


    随着李靖的话洛,三百多名士兵穿着亮丽的甲胄走进会场,昂首挺胸。


    会场另一侧,一群年轻的士子们也骄傲地走进中央。


    本来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大臣们却发现士兵们突然大喝,齐刷刷转向李恪。


    甲胄发出清脆的声音,士兵们拔出长剑,屈膝行礼:


    “末将等人恭听圣训,愿为陛下赴死!”


    这声音传得很远,李恪听了恨高兴,虽然这并不是他事先安排的。


    李恪站起来,对士兵们大喊:


    “果然是我大唐好儿郎!”


    这一下,旁边的士子们就不开心了,士兵们的举动抢了他们的风头,他们也没办法,之前没做准备。


    大臣们也被士兵们的气势吓了一跳。


    “果然都是豪杰之士啊!”


    有些大臣们按耐不住自己的欢喜,开心的笑了起来。


    如今的势头,他们也不是看不出来,李恪当了天子后,几乎没有一年不打仗的。


    虽然嘴上说着要休养生息,可实际上走的却是扩张劫掠的道路。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感受到李恪对武勋的重视。


    接下来一旦再打仗,眼前的这三百来名军士说不定就会从小卒一跃而为校尉,乃至将军了。


    千万别看不起校尉,实权校尉放到军中也算得上是个了不起的官职了,再往上也就那些偏将军、杂号将军能压他们一头了。


    可那些人都是多大年纪了?现在在这站着的士卒可都是不过三十岁啊!


    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


    李靖对于李恪这次搞相亲大会的想法极力支持,也是因为他看到了,大唐的将军们有些青黄不接的苗头了。


    如今在军中占据高位的,大都还是跟着李二甚至李渊起家的那批人。


    对于军队来说,他们的年纪有些太大了。


    至于那些参加这次相亲大会的大臣们,他们的想法可能更单纯些。


    之前,各家的女儿想要找一个合适的对象,都不算容易,毕竟各家都有交往,哪家的孩子是不是纨绔子弟,还能心里没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