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放走旧主子嗣

作品:《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

    第451章 放走旧主子嗣


    唐石改变了路线,不用再一座座地打下城池,直接向吐蕃王城进发。*天<=(禧?¥小%$说*1ˉ网·^ ?*最\a-新^_章′`节¤?更u新??¨快,¨ˉ


    这时候,李恪的大军也到了吐蕃王城门口,就像站在自家门口一样。


    没遇到任何抵抗。


    大相亲自带着一群文武官员打开城门。


    “参见唐皇!”


    大相等人行礼。


    然后迎接李恪一行人进城。


    大军一进城,很快就控制了整个局面。


    不久,军队拿下了王宫,抓了王室的所有成员。


    不过有点遗憾,殷亲王和大王子这些松赞干布的后代没找到,消失得无影无踪。


    唐军住进了王城。


    反对的没几个。


    因为百姓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一切看起来还是原来的样子,好像什么都没变。


    店铺还是照常营业,秩序还是有士兵维护,唯一的变化就是吐蕃士兵换成了唐军。


    虽然底层百姓感觉不到太大区别,但是那些世家都被召集到王宫里见李恪。


    王城很大,世家也很多,两百三十多个世家之主都被李恪召到了吐蕃王宫里。


    李恪坐在宝座上,眼下一大帮子世家大族的掌门人。


    “朕给你们三天时间,全都搬家去大唐,有问题么?”


    李恪语气淡淡。[2小?÷.说[?C?m%?£s?·$ ?!追{§=最??新^!章?]节,u2


    他的声音在宫殿里回荡,飘进每个人的耳朵里。


    “没问题。”


    “没问题。”


    “没问题。”


    突然有人弱弱地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那个……陛下,能不能宽限几天?东西实在太多了,不好一下子搬完。”


    李恪看着他,问道:“主要人物三天内动身去大唐,其他的事情慢慢来,这样还不行?”


    “哦,那,没问题了。”


    那人被吓了一跳。


    他还以为是要全部都跟上的。


    毕竟那么多东西,怎么可能全部都跟上。


    丢下又不舍得,于是只能硬着头皮问了这个问题。


    没想到,原来只是要主要人物先前往,其他的慢慢跟上就行。


    “都没有意见的话,那就回去收拾东西吧。”


    李恪摆摆手道。


    将会有人指引他们迁移。


    有公路,顺着公路迁移,问题不大。


    “是。”


    世家们离开。


    接着就是对原先吐蕃大臣们的善后了。


    这些人投降了,李恪自然不会杀他们的。2?看<书£屋??小}说÷网=t t无#错?&内1(+容¨


    都是人才,留着还有大用,未来吐蕃的建设还需要他们。


    “你们自己决定是留在吐蕃,还是跟我们去大唐。”


    “跟着去大唐的,官职得做点调整,比如说大相你,可能得当侍郎。”


    李恪看着眼前的二十多个吐蕃旧臣。


    跟到大唐去,原来的职位肯定是不保了。


    但适当的调整还是有的。


    毕竟这么多人搬到大唐,那边的荒地得开发。


    新的镇子、新的县城,都需要他们去帮忙弄妥。


    当然,刚开始还是吐蕃的官员更熟悉吐蕃的事务。


    “我们没意见。”


    大相等人行了个礼。


    对这个,他们当然没话说。


    是走是留,随他们便。


    “那就传令下去,吐蕃全省大迁移。”


    “不想留在吐蕃的,就跟着大部队一起去大唐,那边有田有地,永久给你。”


    “迁移不迁移,随你们自己。”


    李恪发了个命令。


    让大相传达到整个吐蕃。


    李恪的政策很简单,世家必须搬,百姓则自由选择。


    但世家一搬,粮食什么的也跟着搬。


    如果百姓不走,留在原地肯定不容易,至少前期会比较艰难,因为什么都得自己来。


    “是。”


    大相走了。


    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吐蕃。


    有人选择离开,有人选择留下。


    但不管怎样,吐蕃的迁移队伍还是拉得很长,至少有三四十万人。


    世家都接到了三天内迁移的命令,不然就不是财产没收那么简单了。


    世家带着长短工,一大帮百姓也跟着一起去了大唐。


    这些,李恪都没太注意。


    连续三天,他都在吐蕃王宫里。


    王宫里的宝贝什么的,都已经打包好,随时可以走。


    看着吐蕃的精细地图,李恪觉得光划分成一个省太大了一些。


    于是他拿出笔,画出了另外两个地方,这样一来吐蕃就被分成了三个省。


    不过这个消息李恪暂


    时没对外说。


    吐蕃迁移后会变成什么样还不知道,现在不忙划分太多地方,免得官僚体系膨胀。


    毕竟三个省就意味着三个省长、三个检察长,还有一大堆其他官职。


    第四天,李恪决定回去。


    和他一起回去的,还有大相等一众吐蕃旧臣。


    “大相,你没阻止殷亲王他们离开?”


    李恪把大相叫到一边。


    巨大的车辇上,就他们两个。


    “请陛下见谅,松赞干布毕竟是我旧主,我不能伤害他的子嗣。”


    大相跪下,沉声道。


    那天开会,他想到这一点的。


    想到如果要投降李恪,那么松赞干布子嗣的投名状无疑是最好的。


    但是,他无法下手,因为松赞干布以前对待自己真的不错,自己还有那么点良心。


    愿意投降李恪,就是觉得李恪对待百姓这么仁慈,并不是说攻下一座城池就对城池里的百姓烧杀掠夺。


    若是暴君,大相就算是拼到最后一人,也不会投降李恪的。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李恪沉吟片刻,摆手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但作为大唐帝国的霸主,又何惧如此?


    就饶他们一命吧,未来也不见得一定能够崛起。


    百姓都是想要好生活,只要生活好,那么就不会有人反抗。


    对此,李恪有这样的信心,那就是不用担心未来会出现反叛。


    但是李恪其实还是有一个担心的,那就是国土太大的话,怎么治理?


    国土太大,太远的地方就注定是难以了解他们的情况,就无法知道当地官员的情况。


    如果官员不作为,那么朝廷就算是想要给老百姓们一个好的环境,也可能会因为贪官污吏而祸害。


    如果能够有后世的通信技术的话,这一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可现在的条件,想要成为后世那种通信技术,少说也要几十年时间吧?


    这也是李恪为什么对高句丽和百济等国没有强行征服原因,因为不容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