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当官从商不一样

作品:《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

    “你觉得朕这两个想法怎么样?”


    李恪点头,想听听五儿的看法。


    朝中大臣大多只懂做官,眼界有限。


    五儿是做生意的,她才能真正明白政策的利弊。


    “总的来说,是好事。”


    “但我觉得,当官的去做生意不太好。”


    “我们都知道,当官的有一定权力,如果用这权力为自己的生意谋利,可能会出现只有官员才能发展起来,甚至产生贪污现象。”


    五儿严肃道。


    说完,偷偷瞥了李恪一眼。


    她不知道李恪是否想听这些话。


    如果不想听,那她就不继续说了。


    “你说得对,朕考虑得不够周到。”


    “朕在想,是不是不仅官员不能从商,连官员的家人也不能从商?”


    李恪若有所思。


    后世的规矩是当官的不能从商。


    我自己刚才想出这个主意的时候,没考虑清楚。


    不过现在定个新规矩,也不是什么难事,还是可以操作的。


    “这样是不是太严格了?”


    “就算当官的家人不能从商,但如果当官的自己有想法,还是可以悄悄找人替自己从商的,除非朝廷有明确规定不让当官的从商。”


    五儿摇头道。


    当官和从商,毕竟不是一回事。


    不能因为当官就不让家里人从商。


    “这个朕回头再想想。”


    李恪没有立刻决定。


    按照后世的规矩,当官的,家里人也不能从商。


    这是为了防止权力滥用,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等等。


    但现在是唐朝,现在是封建社会,情况跟后世不一样。


    这个时代读书人太少,人才也太少,不像后世到处都是大学生。


    想要像后世那样操作,至少得等科举搞几年,朝廷积累了一定的人才,教育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才行。


    “好的陛下。”


    五儿恭敬点头。


    她知道自己比不过李恪。


    李恪听不听她的意见,她都不觉得有什么。


    “朕这次来,主要是有点事要找你商量。”


    李恪回到正题。


    “陛下请说。”


    五儿认真听着。


    “新政策一出,大唐肯定会有很多人去参加科举。”


    “皇家钱庄现在规模大了,能借出很多钱,估计会有不少人想借钱去经商。”


    “但经商有风险,肯定会有很多人失败,很少人成功,所以朕打算不让钱庄随便借钱给人。”


    李恪道。


    “这么做是对的。”


    “如果太多人借钱还不上,最后头疼的还是朝廷,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出问题。”


    五儿认同。


    朝廷借钱给百姓,但如果百姓还不上,朝廷也不能把人家怎么样。


    到时候一堆债务压在朝廷身上,肯定会出现问题,影响很大。


    “但朕担心的不只是这个。”


    “朕觉得未来的商业肯定会快速发展,朕现在手里行业太多,每个都发展得不错,但看不到竞争对手,不能因此就放松警惕。”


    “朕希望能有个人站出来,统一管理行业,希望你能担起这个重任!”


    这才是李恪这次找五儿的原因。


    五儿有这个潜力,只要再加把劲,肯定能胜任任务。


    将来更多人投入到商业里,李恪不希望自己的行业被比下去。


    “啊?”


    “这……”


    五儿眼睛都瞪大了。


    一时间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她完全没有想到这件事。


    “怎么了?”


    “不愿意么?”


    李恪笑了笑。


    “不……”


    “我是太震惊了,还没反应过来,李恪,让我缓缓!”


    五儿连连摇头,一时间连尊称都忘了。


    李恪也不急,让她慢慢回神。


    “陛下,您不是在开玩笑吧?”


    过了一会儿,五儿才回过神。


    “你看朕像是在开玩笑么?”


    李恪笑。


    “行,我愿意,请陛下给我这个机会!”


    五儿也是个爽快的人。


    年纪轻轻就跟着年迈的爷爷在外国打拼生意。


    她的手腕和胆识都不是一般人比的,这也是李恪找她来的原因之一。


    “好,朕期待你的表现。”


    李恪满意点头。


    五儿就应该有这种气势。


    虽然她自己可能觉得还有不足,但信心十足。


    给她时间,她一定能掌控大唐半壁江山的商业。


    “请陛下放心,五儿就算粉身碎骨也不会让您失望!”


    五儿信誓旦旦地保证。


    她心里暗下决心,绝对不让李恪失望。


    李恪和五儿谈完之后,顺便吃了顿饭才离开。


    但他没有直接回宫,而是悄悄去了趟学院。


    之所以悄悄去,就是不想让人认出自己,不想暴露身份。


    李恪对北清学院寄予厚望,希望它和里面的人都能积极发展。


    所以偶尔悄悄看看,防止有人暗中搞破坏。


    如果有,就让他滚蛋,保持北清学院的纯洁。


    还好,转了一圈,一切都很正常。


    北清学院刚成立不久,所以一切都在正轨上。


    这里将会变成一个科研的圣地,变成科技研究的乐园。


    看完后,李恪就离开回宫。


    随着季节到来,各地的雨大了很多。


    甚至有些地方可能会出现水灾。


    以至于李恪感到一丝不安。


    历史上记录的贞观时期,几乎都是年年都有各种自然灾害的。


    不是旱灾就是水灾。


    要么就是蝗灾,要么就是鼠灾等等。


    就没有停过一样。


    按照李二所想的,是他上位不配,于是上天才会降落那么多处罚,让他警醒做皇帝。


    但穿越而来的李恪又怎么会不知。


    自然现象而已,不关任何人的事。


    但想要让下面的人也知道,这个问题就比较难达到。


    或者应该将钦天监改为自然资源局,用科学来解决天文现象。


    而不是出现什么天文现象都归纳为上天对凡间的征兆,对皇帝的征兆。


    李恪的担心并没有不妥,几天后大唐就有地方出现水灾,而且情况还很严重。


    早朝。


    殿外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朝中不少大臣的官服都已经湿了,来的时候淋湿的。


    “陛下,不好了,江南水灾!”


    “有消息传回来,江南农作物都遭到破坏。”


    “水势尚且很急,很有可能会对百姓房屋有大影响。”


    房玄龄上前,眼神凝重。


    昨晚凌晨的消息,他已经下令急返第一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