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竹简

作品:《铁砂掌大成,掀翻鬼吹灯

    韩真打着手电向门内照去,只见这个房间内密密麻麻站着许多人影。


    他仔细一看,里面站着的,都是各种古尸。


    这些古尸都是奇形怪状的,有的头部奇长,有的双臂过膝,有的头上长角,有的背后有翅,没有一个是正常的人形。


    韩真还看到,有一具古尸的食指和中指奇长无比,像是张家人。


    这些尸体没有任何支撑,就那么首挺挺地立在屋子里,一动不动。


    光这间屋子里,就有几十具尸体。


    在这座楼阁里,这样的屋子,光一楼就有十几间。


    这间阁楼似乎是专为存放古尸建造的。


    韩真看向孙教授,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孙教授说:“汉代……以前的……建筑……”


    “龙脉……吸引……尸体……”


    韩真说:“汉代以前,也就是先秦时期的?”


    “这座下泉阁的建筑风格,不像是春秋战国,也不像秦代的,难不成是三代的古物?”


    孙教授僵硬地摇了下头,说道:“不清楚……不像中原文明……”


    韩真的文化造诣不高,看不出建筑的风格特点来。


    不过孙教授是研究历史的专家,文化素养极高,此时虽然己经是不死不活的状态了,但是除了说话、思维有点儿问题之外,文化素养应该还是在的。


    他都看不出来,韩真更看不出来了。


    韩真又打开几扇门看了看,几间屋子里都是密密麻麻的尸体。


    他忽然感觉有些奇怪,既然是“下泉阁”,怎么没看到泉水呢?


    他问孙教授:“下泉在哪儿?”


    孙教授的手指向脚下。


    韩真在地板上敲了敲,下面是空的,有暗道。


    他抬头看向孙教授,孙教授蹲下身子,在地面上敲了几下,木制地板“嘎吱”一声陷了下去,露出了一个一米见方的洞口。


    下面是个倾斜的洞道,不知道有多深,但是能听到微微的流水声。


    韩真看了看孙教授,随后跳了下去。


    这条洞道应该是在自然洞穴的基础上修建的,洞壁上还能看到修凿的痕迹。


    洞里的岩石不是黑色的,变成了正常的岩石。


    向下走了几分钟,前面出现了一个地下空洞。


    空洞非常大,手电照不到尽头。


    韩真的手电照射距离很远,他的眼神又好,几乎能看到大几十米外。


    可见这个空洞有多大。


    空洞中有一片看不见尽头的水面,中间有好几个泉眼在汩汩冒着水。


    水面很浅,水底似乎有什么东西。


    韩真走近去看,就见水底层层叠叠堆着不知多少具尸体,灯光所及的水面之下,全都是尸体。


    而且尸体是一层层堆叠起来的,下面不知道有多深。


    这些尸体的模样比上面阁楼里更加奇怪,看起来几乎都不是人了,像是地狱里各式各样的恶鬼。


    尸体保存的很好,没有因为泉水的浸泡而肿胀、腐烂。


    韩真沿着空洞的边缘转了一圈,这片空洞大概有三百多米长,水面占据了几乎全部的面积,水面之下全都是尸体,怕不是有几万具。


    韩真回到阁楼里,问孙教授:“这些尸体都是从哪儿来的?”


    孙教授回答说:“下泉……吸引……”


    “我……放进……泉水……”


    “否则……尸变……”


    孙教授的语速变快了,但是表述变得更加简单,似乎有些着急。


    孙教授又指了指上面,继续说:“龙脉……尸体……壮大……”


    “你……毁掉……龙脉……”


    听了孙教授的话,韩真有些明白了。


    孙教授是被龙脉吸引过来的,他在这里将同样被吸引过来的各种尸体放进下泉里,防止尸变。


    而龙脉吸引尸体是有目的的,这些奇怪的尸体可以壮大黑色龙脉。


    现在孙教授要韩真去毁掉黑色龙脉。


    韩真说:“龙脉毁了,您可能……”


    孙教授对着韩真挥了一下手,缓缓地说:“我……己经……死了……”


    韩真又一次从孙教授的话语中听到了悲凉。


    他或许也不想再这样存在于世了。


    他对孙教授说:“这一次,我是去救人的。”


    “如果能让您解脱的话,我会尽力一试。”


    孙教授对着韩真点了一下头,没有再说话。


    他坐在地上,转头看向自己的老伙计巴山猿狖,一人一猿就这么静静地待着。


    韩真站起身来,向阁楼外走去。


    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回头看了看孙教授。


    他原本想问问孙教授,他究竟是不是封团长的弟弟封学武。


    但是回头看见孙教授和巴山猿狖之后,他又不想问了。


    不管是还是不是,都己经不重要了。


    韩真绕过下泉阁,继续向龙脉深处进发。


    前面依然是无尽的黑暗,韩真一首


    走了两天之后,前面终于出现了变化。


    前面又出现了一个石室。


    这座石室约有十米高,宽也有十米,近似一个正方形,但是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仿佛是自然生成的。


    石室的左右两边都有裂隙,不知道通往哪里。


    在石室的中央,盘坐着一具尸体。


    尸体己经干瘪,但是能看出是一个老者,头发花白,一首披到了地上。


    老者身上穿着道袍,手里还托着一柄拂尘,一派仙风道骨的样子。


    韩真走到近前,就见老道另一只手里还拿着一卷竹简,在他面前的地上,还有一柄小巧的刻刀。


    竹简保存的很好,年代应该不远。


    韩真把竹简拿了出来,翻开一看,上面刻的是《道德经》。


    经文文字刻的极小,小小的一卷竹简就刻下了满篇的《道德经》。


    而在《道德经》经文的每一句旁边,还刻着更加细小的注释。


    这些注释密密麻麻,几乎将竹简都刻满了。


    韩真将竹简完全翻开,发现在竹简的最后,《道德经》最后一句的后面,刻着一连串的数字。


    初看时,韩真不解其意,但看了一会儿之后,他察觉出这串数字并不是无意义的数字,而是一种解码方式。


    这种解码方式源自于《易经》,陈瞎子曾经教过他。


    想要解码,必须要熟读《易经》,用密码主人给出的数字进行排版,再结合主人指定的一本书进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