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他一定知道些什么
作品:《我高育良的学生,必须进步》其实刘胜利对于溃坝,了解的也并不是太多。毕竟他只是一个副县长,平时只是负责自己那一块儿的工作。不过,因为他跟李丛林关系还不错,所以也知道一些事情。于是说道:“高省,祁省,关于大坝为什么会突然溃坝,我并不是很清楚。”“当时下暴雨的时候,我跟李县长去过水库,看过情况。”“噢?”祁同伟听后,随即问道:“当时大概是什么情况,你简单跟我描述一下。”“当然,越具体越好。”刘胜利想了一下,说道:“当时是下第一场暴雨的时候,李县长带着我把县里的水库都跑了一遍。”“第一场暴雨下的也实在是大,当时发现很多水库的水位,都到了警戒线。”“李县长当时觉的,水位在警戒线太危险了。”“虽然雨停了,但是如果后半夜再下雨,就会发生漫坝了。”“然后我们就商量着,看能不能开闸泄洪。”“那泄洪了吗?”高育良问道:刘胜利摇了摇头,说道:“没有。”接着说道道:“我跟李县长回来之后,马上给胡云山市长打电话,请示要泄洪。”“请示胡云山?”祁同伟不懂他们的防洪抗旱工作制度。所以才疑惑,为什么水库开闸泄洪,一个县长还决定不了。还需要打电话,向市长请示?刘胜利解释道:“祁省,是这样的。”“我们市已经很久没下雨了,一直是在抗旱。”“为了更好的利用水资源,全市所有水库的管理权限,就收回到市防汛抗旱小组了。”“胡市长就是组长,要想泄洪必须要得到他的批准。”“可是我把电话打到胡市长那里的时候,他直接就给拒绝了。”“刘县长,你等一下。”听到刘胜利的描述。祁同伟敏锐的抓住了一个细节。问道:“当时开闸泄洪是李县长的意思,那他为什么不直接给胡云山打电话?”“而是你打的这个电话。”听到这个问题,刘胜利不得不在心里佩服祁同伟的细心。当即解释道:“祁省,这个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李县长和胡市长之间,有些矛盾。”“所以李县长才让我,给胡市长打的电话,不过他当时也在旁边。”“听到胡市长不同意,李县长在电话里还跟他争执了几句。”“不过最后胡市长拼死不同意,李县长也只好作罢。”“所以李县长没办法,才提前做了转移的准备。”听到李丛林和胡云山两人不合,这一点倒是祁同伟没想到的。一旁的高育良也没想到。身为下属的李丛林,竟然敢跟上级争执。这确实需要一些魄力,一种不准备进步的魄力。祁同伟顺着话题问道:“李县长为什么跟胡市长有矛盾?”“是工作上的事情,还是私人之间的事情?”刘胜利叹了口气,说道:“还是因为两年之前,修岩山水库大坝的事情。”“当初岩山水库有老坝,本来也用的好好的。”“大坝和水库管理权,就在县里。”“我们用水什么的,也是非常方便的。”“可是胡市长搞了个项目,要将大坝重修,说要增加发电、航运、旅游。”“这么一来,大坝和水库的管理权,就收回到市一级了。”“到时候我们县的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就需要跟市里打报告。”“李县长就不同意修这个大坝,认为是浪费资源。”“胡市长就觉得,李县长是目光短浅,不懂经济。”“原来是这么回事儿。”祁同伟听后点了点头。李丛林毕竟只是县长,胳膊拧不过大腿。大坝到底还是修成了。这时,刘胜利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对了,就在前几天,大坝刚投入使用不久,李县长又专门去了一趟市里,找胡市长去了。”“至于什么事情我不清楚,但是李县长回来挺生气的。”“还说了什么豆腐渣工程之类的话,具体的我当时也没问。”这句话,倒是引起了祁同伟的警觉。接着,又聊了一会儿之后。刘胜利把他所知道的情况,就全部跟祁同伟说了。通过一番了解,祁同伟也了解到了一些很重要的信息。说道:“刘县长,感谢你说的这些。”“今天的事情,希望你保密,不要对任何人说起。”刘胜利赶紧表态道:“请领导放心,绝对保密。”从这里离开之后,高育良问祁同伟的想法儿。祁同伟就着了解的情况,简单的做了一下分析。说道:“根据刘胜利所说的情况,李丛林想要开闸泄洪,被胡云山以保水抗旱的理由给拒绝了。”“谁想到后半夜又下暴雨,造成了水库的漫坝。”“这也许是造成溃坝的原因之一,不过不够充分。”“大坝的设计和建造,都是有余量的,不可能漫坝就溃坝,除非大坝有质量问题。”高育良听后,认可祁同伟的分析。“你说的没错,一座新修的大坝,就算漫坝也不会轻易溃坝。”“刚才刘胜利提到,李丛林去找过胡云山,回来之后很生气,还说什么豆腐渣工程。”“你觉得,会跟岩山水库大坝有关系吗?”祁同伟想了一下说道:“这个不好说。”“所以说李丛林就成了关键人物,他一定知道些什么东西。”“可惜他现在失踪。”高育良接话道:“两天两夜了,一点儿消息都没有。”祁同伟回应道:“这样,回去之后我在跟武总指挥商量一下。”“让他多加一些人手,在水库周围在搜寻一下。”“只要找到李丛林,很多问题兴许就能搞清楚了。”高育良点点头道:“你看着处理吧。”“不过也不能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个上边。”“明白。”祁同伟点点头。“我会一边安排走访尽量多了解情况,一边寻找李丛林。”“等到明天,我亲自去水库大坝那里看一眼。”“省水利厅不是也派来了专家组,到时候也请他们配合一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