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22个学部委员,全国之最

作品:《大国复兴:从知青到国宝科学家

    第126章 22个学部委员,全国之最


    王浩然讲完了,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所有的学部委员们都在鼓掌,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微笑。


    因为隔了20年才再次增选学部委员,所以,原来的学部委员除了凋零了一部分之外,大部分也都已经步入高龄。


    老一代的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是久经考验的,也都是最为正直和家国情怀最为深厚的。


    他们自然是非常欣慰国内能够涌现出像王浩然这样的科学俊才。


    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对王浩然非常的有好感。


    他们觉得,王浩然这小同志的性格实在是太好了,对待老同志又十分尊重,对待所有的合作伙伴又非常照顾。


    这样的年轻人,谁能不喜欢?


    王浩然讲完之后,鞠躬退下。


    龙国科学院的院长方义微笑着接过话筒,他对着话筒吹了吹说道:“各位老师,浩然是我国科学界近两年涌现出来的一个青年天才,他非常的聪明,自学能力也是超强。”


    “他虽然年纪很小,但是,科学贡献却是相当之大啊!”


    “今天把他请过来给大家讲几句,主要是想让大家熟悉一下他。”


    “同时呢,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多支持一下这个年轻人!”


    “我们这些老家伙,一个两个的都老了,如果能辅佐年轻人创造更多的科研奇迹,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也能让我们的人生轨迹更加完美,不是吗?”


    方义讲完之后,华罗耿作为副院长再次强调了学部委员增选打分的主要原则,并希望全体评委能够严谨公正严明合理地对每个候选人进行打分。


    他讲完之后,评委们就开始履行打分的职责。


    每个候选人的成果以及履历都印在了一张纸上,210个候选人,结成了一本挺厚的册子。


    每个评委手头都有这么一本册子。


    他们可以根据候选人的成果以及履历什么的进行打分。


    在评委们进行打分的时候,王浩然也没有走。


    他要留下来看看最后的结果到底怎么样。


    打分的过程持续了一个小时多点。


    因为评委们之前其实已经深入了解过候选人的资料,一般情况下打分还是比较快的。


    当然,也有比较纠结的时候,主要是因为几个候选人之间给人感觉成果重要性相近,这就需要有一个艰难的取舍。


    总的来说,王浩然的讲话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的。


    只要被王浩然提到的人,评委们对他们印象都相对比较深刻一些。


    评委们打分结束,然后就开始进行公示、评分相加。


    所有评委对一名候选人的评分都加在一起,得出一个总分数。


    随后就是所有的候选人根据评分的多少进行最后的排序。


    这个过程也是要严谨认真的,所以,进行的速度并不是太快。


    一直到下午将近两点钟,所有的工作这才完成了。


    210名候选人,最终最后的五分之一与当选学部委员失之交臂,共有168名新的学部委员终于诞生。


    当然,这还没完呢。


    这新诞生的168名学部委员一定要上报上级部门进行审批。


    审批之后还要公示。


    公示期结束之后,就可以给这些新晋的学部委员发证书了。


    这些人算是在龙国的国内科学界走到了最顶端了。


    今后,他们将会获得科研资源的倾斜,他们将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方学术大佬,说他们要开宗立派也不为过。


    王浩然亲眼看到了最后的新晋学部委员的名单。


    肖仁明、钱大可等人赫然都在列。


    此外就是北大的范开勇、林万钧还有清华的冯云尚、李清河等人,也全都当选!


    还有,京理工枪械专家葛强军、枪械所的所长孙世同,也全都成为了学部委员。


    京理工在这次评选中可谓成了大赢家。


    他们一共推出来近30个候选人。


    共有22个成功当选学部委员!


    这当选比例实在是太大了。


    而清北两校这次表现得其实也算相当抢眼了。


    清华一共有8个教授新当选学部委员。


    北大一共有11个教授新当选学部委员。


    可他们跟京理工相比,一下子就差了一大截。


    清北作为一流名校,都


    会感觉到有点儿丢脸。


    ……


    全国的科研单位都在关注着这次的学部委员增选大会。


    北大校长杨德忠这天上午就有点儿心不在焉。


    他人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心却已经飞到了科学院评选学部委员的会议大厅。


    一整个上午,杨德忠都在等最后的消息。


    他在科学院也是安插的有耳目的。


    结果只要出来了,马上就会有人打电话给他说。


    就这么地,等啊等啊,一直到了下午的一点多,第一个消息传了过来:第一位学部委员应该是已经新鲜出炉,那就是北大的无线电电子系教授肖仁明!


    杨德忠赶紧派人去告知肖仁明。


    肖仁明这会儿还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呢。


    杨德忠的秘书陈凯旋找到了实验室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肖仁明。


    整个实验室里登时就响起了一片庆祝肖仁明当选学部委员的欢呼声。


    这些都是肖仁明的学生。


    肖仁明也很高兴。


    “肖老师,浩然同志在这次评选大会开始之前受邀做了个演讲,他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了你在配合他做课题的时候做出的巨大贡献。校长认为,这是你脱颖而出的一个主要原因。”陈凯旋微笑着说道。


    肖仁明点点头说道:“浩然在科研工作中帮了我挺多的,我非常的感谢他。”


    肖仁明现在内心情绪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能在今年的学部委员评选中胜出,自己的好女婿起了极大的作用。


    到下午1点57分的时候,杨德忠得到了最终的学部委员增选结果。


    北大一共有11人当选学部委员!


    这可谓是他的一个大政绩了吧?当然,看看当选学部委员的名单,有一大半都是参加过王浩然的课题团队的。


    杨德忠心里也是暗自庆幸自己一直来跟王浩然拉近关系的努力没有白费。


    他还颇有点儿踌躇满志,他心想,在我的任期内,我一定要狠狠地碾压清华一头!


    他也已经知道了,清华这次学部委员增选中,一共也就有8人当选,跟北大差了三个人呢。


    这俩学校之前各方面的对比简直就是不分伯仲。


    杨德忠认为,学术研究方面的实力会最终决定两个学校谁笑到最后!


    “杨校长,刚刚又有一个消息传来。”


    “您知道吗?京理工这次一共有22个人当选学部委员!比咱们多了一倍!”秘书陈凯旋又匆匆走来,告诉了杨德忠一个坏消息。


    杨德忠知道京理工这一次推选的学部委员候选人比清北都要多。


    但是,他是怎么都没想到,对方竟然真的能有20多人当选学部委员……


    这应该是全国之最了吧?


    杨德忠叹了口气说道:“浩然同志这下可是真的把京城工业学院给带动起来了啊!”


    “这才不过一年的时间吧?他们学校可就脱胎换骨了啊……”


    杨德忠的话语气里有酸溜溜的意味。


    陈凯旋说:“主要是浩然同志领军的两个大课题绝大部分的成员全都是京理工的。”


    “这一点,咱们就比不了。”


    杨德忠说:“以后要积极跟浩然同志结合,他的新课题,只要需要咱们配合的,咱们就积极配合!”


    ……


    京理工,校长刘先超也是很快就得知了本校的好消息。


    “哈哈!好!太好了!”


    “咱们学校这次成了学部委员增选的最大赢家啊!”


    刘先超畅快地大笑着说道。


    正巧钱大可过来跟刘先超谈事情,他得知自己顺利当选学部委员,内心也是相当的喜悦。


    钱大可说:“校长,咱们这次能一炮而红,力压清北以及全国名校一头,主要还是因为咱们有浩然同志的帮助。”


    “看看清北两所学校当选的学部委员,有一大半也是参加浩然同志的芯片全产业链课题拿到了突破性的成果,这才得以当选学部委员啊。”


    刘先超点点头说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谢浩然同志。”


    “尤其是有那么几个同志,之前在科研方面都丝毫的不显山漏水,跟浩然合作之后,一下子就脱颖而出了。”


    “嗯!等浩然回来了,咱们一定要搞一个庆功宴!好好地庆祝一下!”


    ……


    这次京城工业学院一次性报了将近30个人去角逐学部委员。


    共有22人当选。


    另外还有6个人落选了。


    而落选者当中,就包括材料系的付哲远。


    付哲远其实过去也算是研究出来过一两种还算不错的新材料。


    可是,他搞出来的成果别说跟校外的材料专家相比,就算是跟本校的比,他也有点儿比不上啊。


    最最让付哲远感到郁闷和抓狂的是:他没能当选学部委员,可他的学生张爱民却当选了!


    张爱民是今年六月份终于晋升为副教授。


    随后,学校就将他推出去参选学部委员。


    副教授自然也是可以参评学部委员的。


    只要成果足够好,当选也没有任何的问题。


    张爱民这次被推上去参选,其实他本人都没抱什么希望。


    因为他资历比较浅嘛!


    还是刚刚才当上副教授,人也年轻,也就31岁。


    张爱民想着,这次参评学部委员,其实也就是陪太子读书。


    他压根就没有做过自己能够当选的梦。


    付哲远对这一次的评选学部委员却是抱了很大的期望的。


    他都已经快六十岁了。


    如果不能尽快当选学部委员,没准他这一辈子都不要想在科研领域登顶。


    付哲远在评选的当天上午,也是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渠道去掌握最快的信息。


    到了上午10点多,他就已经知道自己被筛掉的噩耗。


    付哲远当时简直就如同一个泄了气的皮球,别提多绝望了。


    得知消息之后的几个小时里,付哲远几乎都打不起精神来。


    然后,更大的打击又来了!


    他的学生张爱民,今年才刚刚评上副教授,结果就在这次增选学部委员中当选了学部委员!


    也就是说,自己的学生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对老师的逆袭。这让付哲远整个人都不好了。


    因为,他知道,一切都源于当初自己犯下的一个错误!


    当初他故作矜持,不愿参加王浩然的那个课题。


    这一次的选择错误最终导致了他如今的凄惨下场。


    跟付哲远一样失意的,还有雷晓军。


    这次学部委员增选,雷晓军也得到了学校的推荐。


    但机械系与他同时获得推荐的还有年轻教师郭明亮。


    郭明亮一年多前还是个助教,根本就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一年之后,郭明亮已经手握至少十多项的亮眼成果。


    郭明亮也因为科研成果被晋升为讲师。


    按理说,讲师是没有资格参评学部委员的。


    但在王浩然的坚持之下,郭明亮还是被推出去参选了。


    雷晓军对此恨得有点儿牙痒痒。


    他是非常希望能从郭明亮那儿借几个成果参评学部委员的。


    但是,他被严词拒绝了。


    雷晓军最终都没能进入到终极评选程序就被淘汰掉。


    而讲师郭明亮竟然走到了最后。


    看郭明亮最后的打分排名,他赫然是差了一点点就可以当选学部委员了!


    如果他真的以讲师的身份当选学部委员,那才叫创造了一个纪录呢!


    雷晓军简直嫉妒到要死。


    ……


    王浩然当天下午两点多在科学院出了个便餐,这才被送回到了学校。


    他回到办公室之后,来他办公室串门的人就络绎不绝。


    有当选学部委员过来道谢的。


    有希望能够拉近关系讨好一下王浩然的。


    王浩然应付得有点儿吃力,因为来的人太多了。


    刘先超到下午4点多的时候亲自过来找王浩然,他对王浩然说:“浩然同志,今天这次学部委员增选,咱们学校可谓是大获全胜啊!哈哈!”


    “咱们第一次把清北压在了下面,实现了大幅度的反超!”


    “不容易,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咱们能获得这个成绩,可是全仗着你的帮助。”


    “我在想,要不咱们今晚聚一聚,庆祝一下怎么样?”


    王浩然微笑着说道:“校长,以后咱们学校会继续强势下去的!我说过,一定要帮京理工成为国内最好的大学!这句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当晚,京理工请了本校所有的学部委员以及资深教授在本校小餐厅聚会庆祝。


    王浩然又是赫然成了这次聚会的一个焦点人物。


    不过,王浩然的心里却总有点儿忐忑不安。


    因为,他记挂着肖丽娟预产期已经到了,可还没动静这件事。


    “浩然,伱是不是心里有什么事?”刘先超问。


    王浩然就说了自己的担心。


    刘先超说:“浩然,你不用太担心,咱们学校的车随时待命,感觉出现临盆迹象,马上送医院也不晚。”


    “嗯!实在不行的话,那就先把你妻子送到医院住下等待生产,也就不用焦虑了。”


    王浩然说:“主要是现在病床紧张,医院也不乐意让咱们提前过去占个床位。”


    刘先超说:“这个事情我来协调一下,待会儿,学校就派车送你妻子去医院产科病房住下……”


    正说着呢,学校保卫处干事冯爱国匆匆赶了过来。


    “校长,浩然同志的妻子已经出现了临盆迹象……”冯爱国说。


    王浩然几乎是从椅子上弹了起来:“那我赶紧回去。”


    刘先超也赶忙追了过去,一边走一边说:“爱国你抓紧时间联系咱们校医院的妇科医生过去招呼着点,还有马上派咱们校医院的那辆救护车赶过去……”


    其他参与聚会的也纷纷起身,大家都想提供一些帮助。


    不过,王浩然婉拒了。


    这么多人,也帮不上什么忙,自己害得承人情。


    不过,今晚参与聚会的本校这些大佬哪里肯放弃这个示好的机会。


    大家都纷纷跟着王浩然往家属院的方向走。


    过来聚餐的时候,人人都是骑着自行车来的。


    所以,众人骑着车也没用几分钟就到了王浩然的家所住的楼下。


    这会儿,楼下已经是停了一辆救护车。


    这救护车是京理工校医院的。


    而好几个保卫处的同事正巧用担架把肖丽娟从楼上抬下来。


    林雅玲拎着个待产包跟在后头。


    王浩然将车一放,赶紧跑了过去。


    担架上的肖丽娟脸色有点儿苍白,眉宇之间有痛苦之色。


    “丽娟,你还好吧?”


    肖丽娟看到王浩然一脸的焦虑,她的心就是一暖。


    “挺好的啊,浩然你不要太焦虑了。”


    “看你,急得额头上都出汗了。”


    此时也没有时间过多废话,王浩然就帮着将肖丽娟给抬上了救护车,因为车厢比较小,还有医护人员需要在旁边照顾,所以,王浩然只能是坐在救护车副驾驶的位置。


    海甸医院距离并不算太远。


    不一时,医院就到了。


    而妇产科住院部的医护人员已经等在那里。


    肖丽娟马上就被用担架送到了产科手术室。


    接下来,王浩然就开始在产房外面焦虑等待。


    刘先超还有校保卫科的几个人坚持在外面陪着王浩然。


    不一时,肖仁明也匆匆赶了过来。


    今晚的北大也举行了庆功宴。


    肖仁明等刚刚当选的院士也是都要出席的。


    肖仁明正在跟一名同事说话呢,就有人匆匆过来向他报信,说是他女儿快要生产了,目前在海甸医院妇产科。


    肖仁明自然是一听就坐不住了。


    北大校长杨德忠便匆匆宣布其他人继续喝酒吃饭,他本人则是陪着肖仁明过去看看。


    他们坐了一辆魔都轿车过去,路上这车竟然还趴窝了一次,司机下车修了一会儿,这才总算是能让它继续行驶了。


    现在的司机,基本上都会自己亲自修车。


    因为,这个时代的车实在是太容易坏。


    不过万幸的是,这车修好了。


    等到了医院,肖仁明不好意思地说:“杨校长,感谢您送我过来。”


    “您回去继续招待老师们吧。”


    杨德忠摇了摇头说:“我还是在这儿等一会儿,看看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杨德忠不肯临离开,他陪着肖仁明也来到了产房门外。


    他看见京理工的校长刘先超也在。


    这产房外面,站了足足十多号人。


    王浩然自然是要过来打个招呼的。


    “浩然同志,医生怎么说?”杨德忠问。


    王浩然说:“医生说目前一切都还好,宫口差不多快开完了,孩子胎位也比较正……”


    正说着呢,产房里头就响起了一声婴儿的啼哭。


    “生了,哭声真的很嘹亮有劲啊!”


    林雅玲笑着说道。


    “听这哭声就知道应该是个男孩。”肖仁明也笑着说。


    众人纷纷向王浩然贺喜。


    过了一小会儿,产房的门打开来,一个护士怀里抱着个小婴儿走了出来。


    她都没有问肖丽娟的家属在不在,而是直接就抱着孩子到了王浩然的面前。


    “浩然同志,恭喜啊!生了个男孩,7.1斤重呢!”护士对王浩然说道。


    王浩然赶忙道谢。


    众人都纷纷围过来看孩子。


    这孩子,刚生下来头发就又黑又密,脸和身上也肉嘟嘟,粉白光滑。


    这在新生儿中间可不多见。


    刚生下来的孩子,都不怎么好看,绝大多数都皱巴巴黑黢黢,像个小老头,要满月之后,他们才会越长越好看,渐渐变得粉雕玉琢人见人爱。


    孩子又被护士抱了回去。


    要等过一会儿,孩子和母亲才会被从产房推出来送到普通病房。


    不过,这一晚可是要很辛苦,基本上是不能睡,要守着点孕妇和孩子。


    孩子已经生下,母子平安,原本陪着王浩然在产房外等待的人都被他劝离。


    刘先超离开的时候对王浩然说:“浩然,你有什么事情,直接给我打招呼,学校给你十天的假,如果不够,到时候再批就是了。”


    林雅玲恰好在旁边,就笑着说:“浩然你是做大事的人,伺候月子这样的事,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你只需要今晚跟我一起招呼一晚上,接下来就没问题了。”


    “你好好做你的工作去,别在小事上浪费太多时间。”


    刘先超笑着说道:“林老师,您一个人照顾恐怕还真不行。”


    “因为,月子期间,活儿挺多,要照顾孩子还要照顾产妇的。”


    “这样吧,学校负责帮浩然同志找个靠谱的保姆,减轻一下林老师的劳动强度。”


    刘先超这也是为了减轻王浩然的压力,以便让他能不太影响手头的工作。


    让王浩然没想到的是,当晚,刘先超就让人找了个保姆,他亲自带到了医院去帮王浩然值夜。


    这保姆是京郊农村的,才30多岁年龄,非常的能干,一个人忙里忙外的,把照顾病人和孩子的事情做得井然有序。


    这样一个保姆,一个月的工钱只要15块就欢天喜地十分满足。


    ps:今日继续单更6千余字,作者一直在调整码字的状态,家里琐事多,状态也不顺。最后再恳求一波大大们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