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人才,叫师叔

作品:《关中盗墓手记

    我满脸诧异的看着黄子然。


    想不出谁会偷鬼头刀。


    那玩意,在当时只能拿去卖废铁。


    实在没什么价值。


    所以普通人根本不会对鬼头刀感兴趣。


    难道,黄子然又在搞什么考验?


    黄子然被我看的有点不自在。


    掏出烟叼在嘴里。


    含混不清道:“别这样看着我。”


    “这事真不是我搞出来的。”


    “善后人员去车辆出事地方处理情况,把鬼头刀随身带着准备今天送来。”


    “结果半夜不知怎么搞的,鬼头刀不见了。”


    “他们分析,应该是住招待所的时候遭了窃贼。”


    “不过……”


    黄子然的话头停顿了一下。


    使劲吸了口烟后,缓缓说道:“我觉得没那么简单。”


    “这更像是某种警告行为。”


    “这趟黑水城之行,肯定不太平。”


    这倒也可能。


    真要有势力暗中盯着我们的话。


    在黄子然带我走农田由明转暗时,应该已经失去了对我们的跟踪。


    对方失去目标恼羞成怒。


    偷走鬼头刀作为警告也就有可能了。


    我边琢磨边伸懒腰。


    十分随意道:“偷就偷了呗。”


    “那鬼头刀煞气太重。”


    “偷走鬼头刀的人要是镇不住的话,说不定会反受其害。”


    黄子然却苦笑道:“偷刀的人真要能反受其害就好了。”


    “就怕对方有邪门的本事。”


    “当务之急是赶紧出发,尽快赶去黑水城。”


    “老郑已经做好饭了。”


    “吃饱喝足咱们就出发。”


    我点头应了下来。


    出屋找水洗了把脸,来到堂屋吃早饭。


    早饭挺简单。


    醋味出头的凉拌胡萝卜,配上熬到粘稠的包谷榛子,那味道简直绝了。


    我毫不客气的吃了两大碗。


    等我吃完,郑二伯怀着几分期待问道:“娃,领悟咧多少?”


    我有些惭愧的挠起了头。


    郑二伯眼神中的期待光芒顿时熄灭了。


    叹着气垂下头默默收拾碗筷。


    我赶忙道:“勉强算是学会一半。”


    “啥?!”


    郑二伯的眼睛亮了起来。


    扔下手中筷子,双手一起抓住我胳膊。


    “真的?!”


    “没骗我?!”


    “你可要实话实说,决不能为了面子说假话啊!”


    我十分认真的点头。


    “真的。”


    “入地眼秘术前半部分,讲的是把看到的地形地势,在脑海中立体的绘制出来。”


    “昨晚上我试了下,能把我们村附近的地形地势,立体的绘制出来。”


    “不过头一次去的陌生地方,要做到这步就很难了。”


    “还得总结方法多练练。”


    “后半部分,把洛书九宫和三元九运的时空推算之法,融入到风水之中就太难了。”


    “我还没完全琢磨明白……”


    啪!


    没等我说完,郑二伯满脸兴奋的一巴掌拍在桌上。


    “你真是个人才!”


    “不,是天才!”


    “天才啊!”


    郑二伯使劲搂住我脖子。


    像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般紧紧搂住我。


    “原以为我郑家祖传秘术,要在我手里失传了。”


    “没想到你小子一晚上就能参悟一半!”


    “等从黑水城回来,就带你小子到我爷爷坟上拜师。”


    “啊?!”我楞了下。


    茫然道:“拜你爷爷为师?这不妥吧。”


    要是拜郑二伯的爷爷为师,按辈分我就算他师叔了。


    怎么想都觉得不太妥当。


    郑二伯豪爽一笑:“有什么不妥的。”


    “你拜在我郑家门下,咱俩以后兄弟相称。”


    “但是,你得保证。”


    “在你有生之年,我郑家只要出了有天赋的孩子,就得传授他入地眼秘术。”


    这要求并不过分。


    过去有很多家传秘术,都是传男不传女,传亲不传外。


    碰到特殊情况后继无人时,就会破例招上门女婿,或者收徒进行传承。


    同时也会要求女婿和徒弟,把学会的秘法隔代传承给自家子弟。


    我琢磨了下,点头答应道:“行。”


    “我肯定会尽心教的。”


    “哈哈哈。”郑二伯开心的仰天大笑。


    “终于有脸去给我爷上坟了。”


    “咳咳。”黄子然用力干咳了两声。


    看着手表道:“时间差不多了,出发吧。”


    我站在来附和道:“出发出发。”


    郑二伯也顾不得收拾碗筷。


    拎起脚下放的黑色人造革包,跟着我们一起出了院子。


    出了院门,就见对面院门口蹲着俩三十多岁的汉子。


    两人见郑二伯出来。


    赶忙站起来道:“二伯,这是要出远门?”


    郑二伯拉过我,指着那俩汉子道:“这是我那俩不成器的侄子。”


    “左边的是郑建设,右边的是郑建军。”


    我笑着冲两人点头。


    郑二伯接着对他俩道:“叫师叔。”


    “啥?!”


    郑建设和郑建军瞪圆了眼,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盯着我。


    啪啪!


    郑二伯在他俩脑瓜上各拍一下。


    用恨铁不成钢眼神瞪着他俩:“陈石头参悟了你们太爷爷留下的本事。”


    “等这趟忙完回来,带他正式在你们太爷爷和爷爷坟上拜师。”


    “从今往后,他是你俩的师叔!”


    “你俩努努力力,多跟媳妇生几个娃出来。”


    “你们师叔会把本事传给你两家有天赋的娃。”


    郑建设和郑建军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冲我鞠躬道:“师叔好!”


    我尴尬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被年龄大我那么多的人叫师叔,真的很不自在。


    好在郑二伯也就是介绍我们认识而已。


    叮嘱郑建设兄弟俩看好家后,就拉着我去追黄子然。


    来到村口没看到车。


    我忍不住问道:“黄队,车呢?”


    “要什么车,不怕继续被人继续盯着啊?”


    “由明转暗就得做的彻底。”


    “让老郑带咱们找个演出班子。”


    “混在演出班子里往甘省走。”


    那时除了各地方院团下乡演出之外,也有民间艺人组成班子在乡下演出。


    这些艺人的演出并不收费。


    只是演出完之后,向村民讨要钱粮。


    村民愿意给钱的就给个几毛几分。


    愿意给粮的就给点米面馒头。


    啥都不愿意给的,艺人也不会说啥。


    所以传统艺人圈里有句老话: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君子,指的就是那些愿意给点钱粮的人。


    艺人吃喝全指着这些君子养活。


    我为难道:“可我不会唱戏表演啊。”


    郑二伯拍着黑色人造革包,笑道:“这里都是给你准备的玩意儿。”


    “路上我教你怎么表演定住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