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作品:《十里红妆,夫君他太宠溺

    到底是自己生的,杨氏叹了口气,让婆子们先出去,一会儿再来。


    婆子们离开后,赵娴便问:“娘,祖母当年是不是对结义长公主很不好?否则,怎会怕到如此地步?”


    “我也跟你说了,如今是多事之秋,非同寻常,而且当年的事……”杨氏说到这里,脸色变了变,“我也不是很清楚,那会儿我才刚嫁过来没多久。”


    “娘,你们都要我嫁去西越,即便我同意,也得知道祖母和结义长公主之间究竟有何纠葛,否则……”赵娴红着眼睛看向杨氏,“您难道真的不在乎女儿的性命?”


    这一句话,让杨氏心里一痛。


    赵娴嫁到西越国就是在结义长公主手底下讨生活,生死都是由她说了算。


    “娴儿,娘也想你留在身边,可是这个家,娘是做不得半点儿的主。”杨氏摸着女儿,无可奈何地一叹,“你想要知道,娘便跟你说说吧。”


    杨氏还记得,她刚进门的那一年,结义长公主还是后宅那个默默无闻的庶女,单名一个苹字,因为她姨娘的院里种着一棵苹果树。


    所以赵苹这个名字,就是随便取的。


    赵苹的姨娘是个老实人,她也是个老实人,母女俩在康郡王府的后宅活得像是个透明人,就算是年节也没人想得起她们来。


    如果不是西越国送来求娶公主的国书,没有人会在意赵苹,她可能最后会嫁给一个家境一般的秀才,也有可能被战战兢兢,天天想着保命的康郡王,给送到哪个权臣家的后宅,做妻为妾都不好说。


    “你祖父这样,也是为了王府着想,咱们郡王府啊……”杨氏刚要感慨,便被赵娴打断,“然后呢?”


    “那时西越国势弱,宫里怎么会让真正的公主嫁过去,因此便在宗室里面找。”杨氏说道。


    至于是怎么找到康郡王府的也没人清楚,总之不是这家便是哪家,赵氏宗室人脉还是兴旺的,有几个适龄的女儿也不稀奇。


    康郡王府当时的嫡长女已经出阁了,只有嫡次女赵芸待字闺中。


    当时的皇后,也就是现在的太后还召了赵芸进了宫,赏赐了许多奇珍异宝,康郡王府一时之间喜气洋洋,以为自家走了好运,终于得了贵人的青眼。


    等到那一纸诏书下来,大家都傻了,居然是让嫡女和亲?


    赵芸痛哭不已,在家里又打又砸,还拿着一根白绫上吊,最终被救了下来。


    纵然如此,圣旨已下,除了嫁还能怎样。


    “那为何最后嫁的是结义长公主?”赵娴看向杨氏。


    “你祖母拿结义长公主的姨娘威胁她,说她若不愿意替嫁,就发卖了她姨娘。”杨氏叹了口气,“赵芸抵死不嫁,赵苹自己又愿意,因此你祖父便求到了宫里。”


    不求也不行,康郡王怕赵苹死在花轿里,那时候整个康郡王府都不够填的。


    皇上很是气恼,当然可以强迫赵芸,可她若心有抵触,于两国邦交无益。


    再者,圣旨是下到康郡王府嫡女的,再换其他府上的人已经不可能了。


    最要紧的是,赵苹愿意,皇上都用宗室女替了自己的女儿,对于康郡王府的女儿是嫡是庶,自然也不会太在意。


    于是,赵苹的名字改到了康郡王妃名下,成为了康郡王府的嫡女,最后替赵芸远嫁西越。


    只是这件事情到底惹恼了皇上,最终赵芸也没个好结果,现如今那日子过得,如活死人一般,倒远不如结义长公主。


    “要我说啊,你嫁到西越国也没什么不好,听你父亲说,西越过不了几年不定比咱们大梁都要强些。”


    杨氏说到这里,不由得看向了赵娴,“你也是大梁人,你若嫁得不好,结义长公主也没脸不是,娴儿,你嫁过去,不定真能过上好日子。”


    赵娴看着亲娘,动了动嘴唇,到底还是没说什么,她知道杨氏的这些话都是安慰自己的。


    说来说去,不过是怕父兄因此事受到了影响,而自己一个姑娘家,舍弃了也只不过心里一痛,痛完了日子还是一样过。


    至于结义长公主把自己嫁给谁有什么要紧的,面子上好看的事情又不难做,她想要折磨自己有一百种法子。


    赵娴沉默了一会儿,方道:“娘,我想见吴家哥哥一面,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总要给他一个交代。”


    这件请求杨氏倒没觉得有多为难,她亲自去找了赵世子。


    “世子爷,倒不如让她见见,吴家不会愿意娶她的,叫她死心也好。”杨氏轻声道。


    “你确定吴家那小子对她无意?”赵世子不想再出事端。


    “并非对她无意,只是没有在意到要为她抗旨的份上。”杨氏看向赵世子,“世子且信妾身一回,娴儿若是高高兴兴地去结义长公主府,才是最好的。”


    赵世子想了想,便点头应了。


    若赵娴自己不愿意,便是绑了她去结义长公主府,人家也未必会要,还会闹得很难看。


    赵娴听了杨氏的回信,心里开怀不已,可万没想到,吴家根本就不愿意见面。


    赵娴不信,只觉得要么是杨氏,要么是吴家那边,肯定有人动了手脚。


    杨氏无奈,亲自去找了平远伯夫人,这才终于把人约好了。


    只是,那日吴世子倒是到了约定的茶楼,但却只说了一句:“赵五姑娘,你我之间并无婚约,万望莫要误导他人。”


    “吴哥哥,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你我青梅竹马,我们两家也早就说好了……”赵娴还没把话说完,便被吴世子打断了,“赵五姑娘慎言,不过是些玩笑话罢了。”


    话说到这个地步,赵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吴家,果然如娘说的一样,他们并不打算承认这门婚事。


    宋不晚过来的时候,正好听到这番话,接着便看到吴世子面无表情地下了楼。


    然后,便赵娴尤如死人一般,从里面晃了出来。


    “他是真的,不在意我?”赵娴站在楼上,看着楼下吴世子离开的方向。